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黎明 页数:4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的父辈:中国共产党著名烈士后代深情回忆(英烈篇)》以著名烈士子女的口吻,讲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卓越功勋的著名烈士的生动事迹。《我的父辈:中国共产党著名烈士后代深情回忆(英烈篇)》的主题是说家事、谈家风,作者张黎明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讲述父辈们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突出他们坚定信念、言传身教、刚正不阿、勤政廉洁、教育家属、与百姓及下属同甘共苦的趣闻轶事和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
张黎明新民晚报军事专刊部主任、《军界嘹望》周刊主编,1957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从1985年起,系列采访了王平、李德生、陈锡联、萧华、萧克等近百位开国将军。2005年以来,他策划组织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建军八十”周年、“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等特别报道,以及“百位共和国将军书法展”、“我的父辈”大型征文活动等,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阅评表扬。2008年,创办主编《军界嘹望》周刊。 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单位曾联合为他举办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著有国家级重点图书《走进统帅部》,主编《我的父辈》[开国篇],入选2010年全国100本优秀图书,编著《走通天路》等图书。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华东地区及上海市新闻评比中获奖。 200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他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6月,荣获上海市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十多年来,他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全力打造“红色记忆”,习近平同志曾亲切地勉励他:“争当新时期的王愿坚”。
书籍目录
理想 信念 奉献——“我的父辈·英烈篇”征文序王尽美烈士生平简介曹渊烈士生平简介杨闇公烈士生平简介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赵世炎烈士生平简介张太雷烈士生平简介罗亦农烈士生平简介冯平烈士生平简介伍若兰烈士生平简介苏兆征烈士生平简介彭湃烈士生平简介杨殷烈士生平简介恽代英烈士生平简介蔡和森烈士生平简介向警予烈士生平简介黄公略烈士生平简介许继慎烈士生平简介赵博生烈士生平简介贺英烈士生平简介彭干臣烈士生平简介谢子长烈士生平简介阮啸仙烈士生平简介刘伯坚烈士生平简介钱壮飞烈士生平简介瞿秋白烈士生平简介方志敏烈士生平简介刘志丹烈士生平简介赵一曼烈士生平简介董振堂烈士生平简介王根英烈士生平简介黄道烈士生平简介江上青烈士生平简介杨靖宇烈士生平简介袁国平烈士生平简介周子昆烈士生平简介赵尚志烈士生平简介左权烈士生平简介陈潭秋烈士生平简介毛泽民烈士生平简介马本斋烈士生平简介邹韬奋烈士生平简介彭雪枫烈士生平简介冼星海烈士生平简介李兆麟烈士生平简介叶挺烈士生平简介王若飞烈士生平简介罗炳辉烈士生平简介关向应烈士生平简介杨子荣烈士生平简介王孝和烈士生平简介朱瑞烈士生平简介李白烈士生平简介宋绮云烈士生平简介后记
章节摘录
我的父亲王尽美,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父亲1925年离开我们,至今已有八十六年。在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怀着特别的思念,撰写此文,缅怀敬爱的父亲。我家祖籍山东省五莲县后张仙村。灾荒年代,曾祖父用一担箩筐带全家逃难来到山东省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市)落户。当时家中一无所有,挤住在地主家堆放杂物的破草房里。爷爷兄弟四个因家里无钱医治而病故,惟有他挣扎着活了下来,生前连个大名也没有,大家喊他王五。父亲出生前四个月,爷爷就去世了,奶奶辛辛苦苦把父亲拉扯大。 私塾陪读 成绩超过地主儿子年幼时,父亲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读书根本不敢想,但机会竟出现了。他八岁时当本村地主儿子的陪读,上了两年私塾。地主儿子调皮捣蛋,父亲常代为受过并遭先生体罚。地主见父亲的成绩远远优于自家儿子,心生妒忌,常动手打他,还要他干许多额外的活,倍加折磨。 即便如此,父亲热爱学习的种子已悄悄埋下,他总是在劳动间隙坚持自学,随后完成了高小全部课程。在枳沟镇高小,他成为学校惟一的免费生。其间,父亲深受学校新派人物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确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1918年4月,二十岁的父亲离家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被推选为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参加罢课、集会、游行。 五四运动在济南形成高潮后,父亲跟几个学生骨干一起回到了家乡。 当时,诸城的爱国学生已卷入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县城以及枳沟、相州、昌城等镇纷纷成立学生联合会、反日会、救国联合会、国货维持会等。父亲的到来,受到诸城学联的热烈欢迎。 1919年6月的一天,父亲等人在诸城县城西河滩举行反日救国大会,吸引数千人参加。商店全部关门,店员、工人和进步绅士都参加了大会。会议号召反对卖国条约,提倡国货,保全领土。 会上,父亲上台。他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的罪行,讲述了济南和全国的斗争形势,号召全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齐心抵制日货,并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接着学生、教师、进步绅士代表也分别讲了话。会场里群情激昂,场面悲壮,县立高小学生王伯年啮指血书“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大字,把大会推向了高潮。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诸城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由县城迅速蔓延到乡村腹地。 诗歌言志 堂堂中华,主权最神圣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父亲还指导诸城部分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编写一些易懂、易记、易唱的演唱材料,向文化水平较低的工农群众宣传,如《国耻记》、《救国五更》、《高跷段》等。他还亲自动笔,利用《长江歌》的曲调,填上新词,一句一句教群众演唱。 父亲在城里住了几天,又徒步二十公里赶到枳沟镇,与母校枳沟高小的师生见面,启发学生思考抗日救亡大计。还专为农民写过一首歌:“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人穷并非命,世道大不公。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父亲把家乡的做法和经验写成材料,汇报给济南学联,并用传单的形式在诸城和邻县散发,让革命的火种撒播到更远的地方,有力推动五四运动深入开展。 父亲的诗写得很好。离家去济南求学时,他曾写下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岳看沧桑。”气势豪迈,表达了他踏上新的人生征途之际,改造现实社会的远大志向。 五四运动时,父亲又写了一首《长江歌》:“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攫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后来这首诗被作为歌词,传遍了整个山东。父亲的诗像刀枪一样,使敌人胆战心寒,深深植根于革命群众心中。 父亲巧妙地利用写诗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革命。他曾创作《厂主寄生虫》:“工人白劳动,厂主寄生虫。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他将这首歌套以《苏武牧羊》的曲调,教工人传唱。用同样的曲调,他还为军阀部队里的士兵创作过歌词:“士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为何打内战,道理讲不清。枪口要对外,反帝是英雄。” 父亲就这样用尽可能通俗易学的文字创作,再配以民间流行的《苏武牧羊》、《满江红》、《关山月》等古曲调,宣传革命。这些歌词非常受欢迎,所以流传很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父亲与省立一中的伙房工人攀谈,了解到炊事员老王因家庭困苦终日忧愁,就循循善诱地给他讲解苏联穷人如何翻身做主人的道理,并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在父亲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铭记这首改变自己命运的诗,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 1922年,父亲创办《山东劳动周刊》,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父亲在上面刊登了自己作的一首诗:“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工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激励工人为争取幸福和自由而不断奋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