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罗伯特·基欧汉 页数:276 译者:苏长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问题进行研究的最为全面、最具影响的著作。作者认为国际制度的设计能够促进利己主义政府间的合作,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得以发生的国际制度(或者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这些国际机制的演变情况。
作者简介
作者:(美)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罗伯特·基欧汉(1941—),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圈际事务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学会前任主席,曾任斯坦福大学、伯兰德斯大学、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教授。著有《社会研究设计:定性研究中的科学推理》(与加里·金和西德尼·维巴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与约瑟夫·奈合著)等。
书籍目录
解读《霸权之后》
一一基欧汉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
中文版前言
2005年版前言
1984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问题与概念
第一章 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合作
第二章 政治学、经济学与国际体系
第三章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权
第二部分 合作与国际机制理论
第四章 合作与国际机制
第五章 理性选择与功能的解释
第六章 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
第七章 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
第三部分 实践中的霸权与合作
第八章 战后时代的霸权合作
第九章 霸权机制的不完全衰落
第十章 消费国石油机制(1974—1981年)
第四部分 结论
第十一章 制度的价值与多变的代价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章节摘录
针对1973年的石油禁运及油价上涨,工业国的第一反应与其说是合作的,不如说是混乱不堪。1973年沙特对荷兰实行经济制裁,其他欧盟国家则纷纷以最快速度与之拉开距离,并将亲以色列政策束之高阁。英、法两国还对其所属石油公司施加压力,企图得到优先石油供给,德国则凭借支付自由市场高价以自保。同时,日本改奉亲阿政策,以博取优先供应,日本政府及公司还游说各大石油公司,以求得平等对待(Stobaugh,1975,pp.188-192)。 1974年初,美国召集主要石油消费国举行了一次会议。下半年,与会16国(引人注目的是法国不在其中)共同加入由美国领导的国际能源机构。该组织负责在未来发生石油危机时监督紧急共享体系的发展,并通过限制各国国内需求和增加自身供给能力等长期措施,协助各国减少对原油进口的依赖。 经过成员国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国际能源机构终于得以建立。美国重获在石油危机中丧失了的外交主动权和领导地位。紧急共享体系是国际能源机构早期工作的重心所在。如果产油国卡特尔对该组织实行一致有效的禁运,则该体系将使美国从中获益。但是当原油出现普遍短缺,或者因一次无效的禁运导致石油匮乏和油价上涨时(例如在1973年至1974年时的情况),该体系的有效运作将使完全依靠进口石油的国家直接受益,尤其是那些财力不足、无法哄抬油价以确保供应的国家。一旦发生不测事件,自身具有石油生产能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将被要求为其他遭受灾难性打击的成员的利益作出某种程度的牺牲。作为回报,贫油国不仅需接受美国的领导,而且在1976年承诺接受每桶原油7美元的“最低售价”。一旦油价惨跌,这一最低限价将保障那些投资于国内石油生产的成员国免于损失(Keohane,1978)。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没有霸权的情况下,合作可以得到增进吗?在这本优秀的著作中,基欧汉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作者对阻碍因素和反对理由的细心思索应该表明了狭隘的假定和封闭的流行观点如何经常导致不严密的思考和错误的政策结论。 ——《外交事务》 这是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很有影响且有些争议的机制思想的前沿出版物。作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十分到位、令人信服并且富有启发性的捍卫。 ——巴里·琼斯,《政治研究》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工作。很长时间以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分化产生了破坏效果,掩盖了确实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中间立场。本书对于打破这一分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巴里·布赞,《国际事务》 在将经济推理和对政治现象的理解用于分析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方面,本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詹姆斯·阿尔特,《经济文献学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