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埃里克·克莱普顿 页数:376 译者:陈震,鸟儿
Tag标签:无
前言
上帝的纯真年代陈震2007年1月20日的上海大舞台,当我陶醉于埃里克·克莱普顿的琴声,并为他和小多伊尔·布拉姆霍尔、德雷克·特拉克斯这两个新生代布鲁斯吉他王者相得益彰的合奏、天衣无缝的配合惊叹不已时,我并不知道,当时的他正在紧锣密鼓地写作着这本自传,而此书的部分内容就是在上海完成的。他在本书中提到:“当我抵达中国大陆后,我完全沉浸到写作中去了。我写个不停,除了没有灵感时我会象小鸡啄食般疯狂地啃自己手指外,再没有什么能让我搁笔。”随着摇滚乐的传奇人物们渐渐老去,他们纷纷开始动手写传记,克莱普顿也没有例外。“之前我想当我拥有完整的一生后才会开始写自传,”他说,“但如果我现在不写,将来我也许就要依靠别人的回忆来完成它,这样所写出的东西就会有失真实性。”于是,正在进行这次包括上海站在内的世界巡演的克莱普顿制定了严格的日程表,在不演出的时候,他就在酒店里日夜奋笔疾书。当这次长达一年的大规模巡演结束后,他回到了英格兰的家中,这本自传的书稿也基本完成了。提到布鲁斯音乐,人们总会下意识地想到埃里克·克莱普顿。这个有史以来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吉他手之一,被乐迷顶礼膜拜的“吉他上帝”、“吉他之神”,无疑是现代摇滚乐的一块活化石。《滚石杂志》史上百大吉他手位列第四的光荣,十九座格莱美奖的肯定,以及空前绝后三度入主摇滚名人堂的成就不过是他传奇经历的小小注脚。他的传奇更在于他改变了摇滚乐的发展脉络——作为“约翰·马雅与布鲁斯破坏者”、“新兵”乐队吉他手,他将现代摇滚与传统布鲁斯融会贯通,革新了布鲁斯摇滚乐;作为“奶油”乐队成员,他对迷幻摇滚乐风潮的推动亦作出巨大贡献。很难想像一个热爱摇滚乐的人,会对埃里克·克莱普顿那沉稳传神的招牌弹奏,优美动人的经典歌曲,融入生活坎坷和心灵苦难的音乐无动于衷。克莱普顿承载了属于他那一代的赞誉与荣耀,书中自然有他摇滚巨星的一面。不过,他这本自传不仅仅回顾了自己四十余载耀眼绚烂的音乐历程,更向我们坦白了一颗在光环之外曾经迷失、放纵、沉沦、痛苦的心灵,以及隐藏在这些光环背后的又是怎样命途多舛的一生!二战结束后不久,英格兰萨里郡乡下的一个少女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一个驻扎在村里的已婚加拿大士兵,由于这个加拿大人不愿意负责任,她只得在家中把这个男孩偷偷地生了下来。为了躲避流言蜚语,她不得不远走他乡。这个私生子就是埃里克·克莱普顿。他在外祖父母的抚养下长大,曾一度以为他们就是自己的父母,直到9岁那年,他才第一次见到妈妈。他一直在渴望妈妈的爱,却始终未能得到,而他一生都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考上艺术学校后,克莱普顿却因为成绩差而被开除,为了谋生,他做起了砌墙的泥瓦匠。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克莱普顿的音乐事业开始迈向成功,与此同时,他沾上了严重的毒瘾,接受过电针灸治疗,还因为吸毒蹲过牢。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又染上了严重的酒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数度入院治疗。克莱普顿还曾深深地爱上好友乔治·哈里森的妻子派蒂,两人结婚后又离婚,一度万念俱灰的他甚至为了派蒂自杀过。1991年,他四岁的爱子康纳又不幸从纽约五十三层的公寓上坠亡。克莱普顿这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无尽痛苦和跌宕起伏,幸运的是,他活下来了。这本被《波士顿纪事报》称为“史上最佳摇滚人物自传之一”的摇滚书,坦白到令人瞠目结舌,一如他的一次深情弹奏,把情感全部倾泻一空,直掏到片甲不留。克莱普顿的弹奏不包含五花八门的技巧,速度也不快,与崇尚技术的炫技型吉他手截然相反,所以他被称为“慢手”,但他却用最基本的弹奏手法和技巧表达出了最深沉的情感。这本书就和他的吉他弹奏一样朴实无华,却宣泄出最真实强烈的情感。读者会从书中看到一个摇滚巨星普通人的一面。在克莱普顿坦诚的笔触下,一个有着人性中自私、猜妒、虚荣等种种弱点,同时又爱好广泛、充满幽默感的普通人形象跃然于纸上。克莱普顿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有着敏感、自闭、反叛的童年,曾是个典型的坏孩子。童年时,他到庄园里偷过苹果,到糖果店偷过糖吃,少年时期,他甚至干过大肆破坏火车车厢的好事。到了青年时代,他开始对爬上上流社会充满渴望,也意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弹奏吉他才可能进入他所向往的中产阶级朋友圈,他在书中写道,“我野心勃勃地想挤进这个圈子,然而我只是个出身工人阶层的局外人,如果我想引起他们的注意,那只有通过我的吉他。”同时,他又刻意标榜自己的文艺情结,“如果别人演奏的不是纯正的布鲁斯,我就会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态度可能和我的知识分子情结有关。我那会儿读波德莱尔的译本,看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等美国作家的书,对法国和日本电影趋之若鹜。”在这本书中,他花了大量篇幅来讲述他的爱好——无论是他对漫画、钓鱼、狩猎、逛街、收藏的热衷,还是对文艺电影、地下文学、戏剧和街头文化的热爱。同样会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是他英国式的幽默感,即使当他描写到他人生的最低谷时,他依然会用幽默的语调来进行调侃。如果有的读者想从这本书看到性、毒品和摇滚乐,那肯定不会失望了。关于那段牵涉到克莱普顿、乔治·哈里森和派蒂等几位人物的感情纠葛,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这一次,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克莱普顿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此外,他还不惜在书中血淋淋地解剖自己,并娓娓道来许多其他的猛料。读者将会看到克莱普顿多得令人咋舌的性史——他在一个淫乱派对上失去了第一次,而第二次性尝试就因为避孕套破裂导致一位女孩怀孕并最终流产。他曾春风得意,上了许多女歌迷,却也有过被奇丑的肥婆骗财骗色、敲诈勒索的衰运;克莱普顿同样花了很多笔墨写他的情史——他先是搞名制作人菲尔·斯派托的老婆,然后搞好朋友乔治·哈里森的老婆派蒂,也许是因果报应,他儿子康纳的妈妈后来又被哈里森搞了。事实上,克莱普顿在书里把他的多位女友说了个遍,也提到了不少让他耿耿于怀的事件,其中就包括他曾经的女友、如今的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背着他和米克·贾格尔偷情;以及因为他而沾染毒瘾的同居女友爱丽丝,最终孤独地死于注射海洛因过量。到了他54岁那年,他的“乱搞史”终于告一段落,这一年,他邂逅了23岁的梅莉娅,从此克莱普顿偃旗息鼓,回归家庭,成了个“家庭男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埃里克·克莱普顿曾长期沉溺于吸毒与酗酒。兴许是为了包裹不幸的身世及失败的爱情带给他的锥心之痛,所以他从毒品中寻找安慰;抑或是他渴望象前辈音乐巨人罗伯特·约翰逊、雷·查尔斯那样,从毒品中得到创作灵感,“我浪漫地认为,就是他们这种嗑药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创造出了伟大的音乐”。总之,他沉重地坠入了深渊。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漫长的戒毒终于成功后,克莱普顿又开始毫无节制的酗酒,这又一次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身体。在书中,他详细地回忆了自己困顿时期一点一滴的生活感受,同时整章整章地叙述自己入院脱瘾的治疗经历,以及自己是如何戒毒、戒酒、甚至戒烟,最终浴火重生的故事。读者看完他这一部分的描写,就会知道助他脱离酒瘾、毒瘾的真正力量,和他生命中最大的救赎力量究竟是什么。克莱普顿与毒品和酒精的故事至此并没有结束,那个当年敏感又自闭的孩子所没有想到的另一件事是——摇滚乐也会改变世界。经历过生死劫的克莱普顿决心去拯救那些瘾君子,他在安提瓜岛建立了专门治疗吸毒者和酗酒者的“十字路口”康复中心,并通过创办“十字路口”吉他音乐节,拍卖自己的吉他藏品等方式为中心募集巨款,从而拯救了许多人。性、毒品只是浮云,摇滚乐才最给力。克莱普顿在书中坦率地叙述了他的奋斗史和音乐之路。15岁时,外祖母给他买了一把价值2英镑的吉他,从此他开始刻苦弹琴。18岁那年,已经准备进入广告业的克莱普顿被艺术学校开除,已别无选择的他不得不严肃地对待音乐梦想,伦敦从此少了一名制图员,多了一个布鲁斯吉他好手。那会儿,年轻的克莱普顿一边给做泥瓦匠的外祖父打下手,一边组起了乐队,“由于我还在跟着外祖父在建筑工地干活,所以常常穿着满是灰泥的衣服上台弹奏”。当伦敦出现著名涂鸦“克莱普顿是上帝”的那一年,身为“布鲁斯破坏者”乐队吉他手的克莱普顿年仅21岁。天赋固然是少年成名的因素,但读者在书中会不断看到他的信念,“上帝给了你这些天赋,如果你不用,他就会把它收回”;看到他的坚韧和勤奋,“我从未停止过听音乐和弹奏,即使在生命的最低谷时我也在坚持练琴”。在这本书里,克莱普顿不仅道来从“布鲁斯破坏者”、“新兵”到“奶油”,再到单飞成功,所亲历的那些乐队分分合合的故事,更是将他2010年之前发行的十九张个人专辑的制作经过、参与的有那些传奇录音乐手等等都描述了个遍。此外,他还详述了自己的《蕾拉》(Layla)、《美妙的夜晚》(Wonderful Tonight)和《泪洒天堂》(Tears In Heaven)等名曲背后的动人故事和无尽痛楚。看完书中的这一部分,读者就能明了布鲁斯摇滚和他的歌能穿越时空藩篱、直抵内心深处的奥秘。埃里克·克莱普顿四十多年的音乐生涯,正是摇滚乐风起云涌、飞速发展的四十多年。作为摇滚乐最中坚的力量,他曾与无数耀眼夺目的天才乐手合作,也和众多摇滚乐大师有过许多的交集。在这本自传中,克莱普顿把和他们的交往、轶事提了个遍,并回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洛杉矶等地的摇滚景象,故而此书被《纽约邮报》称作“一部壮丽的摇滚史”。在这些摇滚乐大师中,他着墨最多的是和“披头士”、“滚石”、“谁人”部分成员、鲍勃·迪伦、杰米·亨德里克斯、罗杰·沃特斯、菲尔·柯林斯等人的友谊和合作;而他和B.B.金、穆迪·沃特斯、史蒂威·雷·沃恩、杜安·阿尔曼、巴迪·盖伊这些布鲁斯大师的交集,他也是和盘托出。对于他的终生偶像罗伯特·约翰逊对他的影响,克莱普顿同样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描写。克莱普顿披露的史实实在是有些令人膛目结舌,以致看到书稿后的该书编辑查理·康拉德如是说,“书稿真让人喘不过气来,其中的直白让我们感到吃惊。”在克莱普顿的眼中,约翰·列侬“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怪事,我亲眼看到他面对老年女歌迷时,在大衣里做起手淫的动作”,鲍勃·迪伦“不过是个民谣歌手”,米克·贾格尔“热衷玩弄女性”,乔治·哈里森“在我的眼中,乔治总是很迷惘,也似乎一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此外,“披头士”等乐队聚众吸毒的细节,“披头士”名曲《昨天》(Yesterday)诞生轶事这样的摇滚八卦,在该书中比比皆是。就让我们打开书,随着克莱普顿的叙述,一起踏上时光隧道,重回那个充满着浪漫、执着和梦想的摇滚纯真年代吧。我曾经是个医学生,然而自己最热爱的是英语和摇滚乐而不是手术刀,所以我在大学时花在学英语、玩乐队和向同学们传播摇滚乐上的时间要远多于看医学书的时间。大学毕业后,和许多有着乐手梦想的摇滚青年一样,我背着电吉他去了北京,后来又回到家乡,选择了弃医从译。有些理想主义的我并不孤独,克莱普顿在书中提到,“我们那代的摇滚乐手心中有着默认的共识——与教师和医生一样,我们同样担负着拯救人们的重任,不过我们采用的是另一种拯救方式。”可见西方那一代的摇滚乐手都有些理想主义,就让理想主义飞吧。我的合译者鸟儿是一个连和弦都弹得乱七八糟的天才吉他手,一个写诗写得丧失了语言能力的圣八哥,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我的两只手卷成了喇叭筒:感谢你,好好地飞着!克莱普顿在书的结尾这样说,“音乐比一切都来得更长久,它无须别人的恩惠,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就像上帝一样,永远在场。”事实上,克莱普顿在这本书里最想表达的是——音乐会永远陪伴着我们,也会拯救我们每个人,就象曾经拯救过他一样。
内容概要
作为少有的由乐手亲笔书写的自传,《天堂十字路口》被《波士顿纪事报》称为“史上最佳摇滚人物自传之一”。克莱普顿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四十余载耀眼绚烂的音乐历程,更向我们坦白了一颗在光环之外曾经迷失、放纵、沉沦、痛苦的心灵。少年天才的成长与挣扎,同那些叱咤风云的摇滚英雄一起,写就了一部壮丽的摇滚史。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埃里克•克莱普顿(Clapton.E.) 译者:鸟儿 陈震埃里克•克莱普顿(Clapton.E.),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人称吉他上帝;传奇的布鲁斯音乐大师,Tears in Heaven,Layla,Wonderful Tonight等都是他广为流传的杰作;他尝试过多种音乐风格,布鲁斯、布鲁斯摇滚、迷幻摇滚、雷鬼乐,每一种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获得过十九项格莱美奖,三次人主摇滚名人堂。克莱普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加拿大士兵的私生子,幼年失怙,命途多舛。他一度沉迷于毒品和酒精,感情生活长期混乱,其间还经历了吉米•亨德里克斯等很多好朋友的死;五十岁育得一子,却在四岁时夭折。现在的克莱普顿住在伦敦城外的乡村别墅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另外由于追悔自己的吸毒和酗酒经历,他建立了吸毒、酗酒者的救助机构“十字路口中心”,并为这件事忙得不亦乐乎。
书籍目录
序 上帝的纯真年代长大的日子里新兵约翰·玛雅奶油盲目的信仰德雷克与多米诺迷失的年头海洋大道461号埃尔与内尔路的尽头海瑟顿:从头再来故态复萌康纳劫余之身十字路口梅丽亚居家男人继续上路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人有着浓重的欧洲口音,她自称知道我婚姻中所有的麻烦事,说有办法帮助我修复婚姻关系。我被说动了,但同时也很生气。她是怎么搞到我的电话号码的,她这些消息又是从哪儿得到的?她接二连三地给我打电话,让我遵循她那些怪异的指示,以完成一个所谓仪式,从而来赢回我的派蒂。我照着她说的去做了,“反正我又不会失去什么,”我想。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着什么。一开始,我要洗个香草浴,把自己搞得像个“黑湖鱼怪”(一头史前鱼怪,是著名的怪兽主题电影《黑湖妖谭》主人公)。接下来的仪式就更加匪夷所思,令人不寒而栗了。比如,我必须划破手指放点血,涂在一个写有我和派蒂名字的十字架上,还要在半夜里对着它念些神神叨叨的咒语。后来,满怀着兴奋和希翼,我打电话给派蒂,想看看她是否会向我敞开怀抱。不用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电话中的女人充满同情地告诉我,这个咒语只有在她见到我,并且“仪式”进入下一阶段后才能起作用。她说她住在纽约,正好我不久后要去那儿,所以我同意去见见她。也许我是疯了,但我仍然觉得,“见她反正也没什么坏处吧?”在纽约,我见到的是一个奇丑无比,一头红发的肥婆。她告诉我和一个处女发生性关系就可以使咒语生效。“那你能在纽约给我找个处女吗?”我问道。“我就是处女。”鬼知道我那时候为什么没有撒腿就跑。我倒希望我真能跑掉,但是我喝得醉醺醺的,而且一心幻想着和派蒂重修旧好,所以我硬着头皮和她苟且了。我满心屈辱,但是大错已铸。我“逃”到了洛杉矶,开始为新专辑录歌。这是一张由菲尔·科林斯担纲制作,汤姆·多德协助制作的专辑。我之所以让固定合作伙伴汤姆来协助菲尔,一是我觉得菲尔不是很了解我的音乐脉络和背景,二是汤姆的加入能让我更好地掌控全局。我们在好莱坞的“落日之声”录音室录音,乐队主要阵容如下:我弹吉他,菲尔打鼓,格雷格·费林甘尼斯弹键盘,内森·伊斯特(Nathan East 美国著名贝斯手,曾为克莱普顿、史蒂威·旺德等艺人巡演的固定乐队班底)弹贝斯。管乐方面:迈克尔·布莱克尔(Michael Brecker 美国爵士萨克斯演奏家,格莱美奖获得者)吹萨克斯,兰迪·布莱克尔(Randy Brecker 美国小号演奏家,曾与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路·里德、弗兰克·扎帕、“恐怖海峡”乐队等合作)和乔恩·法迪斯(Jon Faddis 美国小号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吹小号,戴夫·巴格隆(Dave Bargeron)吹长号。管乐方面的吹奏都是我们后来在纽约叠录上去的。此外,我还和“摇滚女王”蒂娜·特纳(Tina Turner)合唱了《拆散我们》。新专辑的录制期间我喝得很凶,回头想想我都有些后怕,真不知道当时这些歌是怎么完成的。我的助手尼格尔在日落广场给我们租了一栋别墅。每个晚上,我在那里偷偷喝酒,嗑可卡因直至上午六点。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会来到录音室工作——我好歹白天不喝酒嗑药。从中午到下午六点,我一直在宿醉的状态下工作。等我觉得一天该干的事情干得差不多了,就会告诉大家,“嗯,干得不错,今天就到这儿吧。”接着我就开车回到租住的别墅,一头扎进酒精与可卡因的世界。我几乎没有像样的睡眠。当然,我也尽最大努力不让大家知道我又旧态复萌。可这种事根本就瞒不住。在洛杉矶时,尼格尔给我租了辆没有上车牌的车,不知道是乐队里的哪个家伙,就在挂车牌的地方,用硬板纸做了个标牌,上面写着:“皇牌伏特加”队长。在洛丽分娩前几个月,我终于意识到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好事,所以就试着和她重塑关系。从洛杉矶录音回来后,我去米兰看了她几次。在孩子出生的几周前,她来到了伦敦——她认为孩子的爸爸是英国人,所以孩子应该在英格兰出生。我在切尔西给她租了一座小别墅,每天都到那里去陪她。1986年8月21日,康纳在帕丁顿的圣玛丽医院出生了。得知洛丽即将分娩后,我匆忙赶去了医院。尽管有点发怵,但我仍决定见证孩子的出生过程。由于胎儿的胎位不正,医院将进行剖腹产。当护士们忙着在产床周围遮起屏风时,一个护士走过来对我说,男人在看到分娩时可能会晕倒。我决心坚持下去。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在这时候油然而生——我的人生中只有将为人父这件事是真实的。仿佛到那一刻止,除了我还曾为音乐奋斗过外,我生命中的一切片断都毫无意义。其他的事情——喝酒、巡演,甚至与派蒂的生活,与将为人父相比,都显得那么矫揉造作。婴儿呱呱坠地后,护士把他送到了我手里。这一刻,我似乎着了魔,茫然不知所措。我感到如此骄傲,尽管四十一岁的我连抱孩子都不会。洛丽在医院里住了几天。期间,我到罗兹板球场(号称世界“板球之家”的顶尖板球场,伦敦2012年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看了一场板球赛,去为英国伟大的板球运动员伊恩·博瑟姆(Ian Botham)加油助威。我是通过罗伯特·斯蒂格伍德公司的前任总经理大卫·英格里希认识博瑟姆的。比赛结束后,博瑟姆开了一瓶香槟,庆祝我的爱子康纳的出生。我已经是个父亲了,该是变成熟的时候了。我从前干的荒唐事都能被自己开脱掉,理由是自己还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可现在,面对这个柔弱的小家伙,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胡来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该怎样言传身教呢?我的新专辑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发行。这也是为了庆祝康纳的降临。我给它取名叫《八月》(August),它也成了我单飞以后卖得最好的一张专辑。《八月》里有一首热门单曲,叫《它伴你一路前行》(It’s in the Way You Use It),后来成为保罗·纽曼主演的电影《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的主题曲;我在专辑中特别收入了《圣母》,以此献给理查德·曼努埃尔。这个“乐队”合唱团的伟大键盘手,于1986年5月自缢身亡;我最终没有把《来自维罗纳的女人》(Lady from Verona)收入专辑,因为它是写给洛丽的,我怕派蒂会接受不了。洛丽出院后不久,她就带着康纳回到了意大利。我们约定,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去看她们,然后大家一起待上几天。遗憾的是我现在又成了嗜酒之徒,而且我的自控力越来越差。在米兰时,白天我会陪他玩耍。虽然我真的很爱康纳,但我分分秒秒都在想着——洛丽快来喂奶吧,洛丽快哄他到床上睡觉吧。这样我就可以脱身去喝上一杯了。我从不在康纳面前喝酒。在他醒着时,我神经高度紧张,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一旦洛丽把他放进了摇篮,我就马上恢复常态,直喝到不省人事。在米兰的每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直到回到英格兰。然后又周而复始。我的几个“损友”导致我的酗酒愈演愈烈。从1986年到1987年夏天,我经常和伊恩·博瑟姆、大卫·英格里希聚在一起狂饮作乐。大卫是我在罗伯特·斯蒂格伍德麾下时结识的朋友,我们还组建过一支名为“埃里克·克莱普顿十一人”的板球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班伯里之队”)。这是一支组织松散的球队,由爱打板球的音乐家和运动员组成。队里有的人把它看得挺认真,我却只把它当做另一个开怀畅饮的理由。可怜的大卫经常当我们的受气包,被我们蹂躏来蹂躏去,就像以前斯蒂格伍德老是被阿迈特和厄尔折磨一样。我们对大卫总是毫不留情。有时我也开车去看伍斯特郡板球队的比赛,因为博瑟姆就为这个队效力。博瑟姆是个很棒的家伙,爱热闹,为人慷慨;他不仅是个天生的领袖,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幽默感。我很爱看博瑟姆打球,有他比赛的场地必然有我的足迹。在他们板球圈,喝酒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这个圈子里自然如鱼得水。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到1987年的澳大利亚巡演时,我的酗酒已到了疯狂的地步。我再一次陷入了没有酒就活不下去的境地,就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再自理。我的整个人已经形容枯槁。与此同时,我的弹奏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侵蚀。在弹奏中,我的手一直止不住地发抖。就演出而言,我只能勉强硬撑。一天,我把自己关在了一个酒店客房里。我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我思前想后,决定再次接受脱酒瘾的治疗。我告诉自己:“酗酒到此为止”。为了康纳,我必须这么做了。我不能以酒鬼的形象出现在儿子的面前。当他长大后,脑海中勾勒出的父亲形象竟是个酒鬼,这我可受不了。我给罗杰打了电话,告诉他我要重返“海瑟顿”戒酒康复中心。1987年11月21日,我再次回到了治疗当中。从表面上看,第二次的“海瑟顿”之旅和上次没什么两样。但在深层次上却有所不同。毫无疑问,这次我来的原因是——一个酒鬼旧病复发了。因此,也就没有了上一次在“海瑟顿”,关于我到底是不是一个酒鬼那无休止的争论。而且,我的一切已经变得十分复杂,让我无力再掌控——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却一个都照顾不上;我的婚姻破碎了,却有着一堆让人困惑的女朋友;我的事业尽管还在慢吞吞地延续,却已失去了方向。我的人生业已惨不忍睹。我这次的戒瘾顾问名叫菲尔,是个很棒的家伙。但一开始,我们情感的纽带却是被他用一种不断奚落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弄得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早已习惯了别人尊敬地对待我,不管是不是出于畏惧。可菲尔却故意嘲笑着我的自负和傲慢,让我不知如何是好。这让我心理失了衡。居然有人会这么对待我,这种感觉真糟糕。困惑的我开始绞尽脑汁和他作对,但他根本就不接招。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枚草叶,在大风起时,风中摇摆,目空一切,可一旦风止,我就坠入了绝望的深渊。在“海瑟顿”的日子里,我止不住地想起我的康纳,他的人生是那么需要我。如果我这次脱瘾不成功,历史就会继续重演。对儿子的爱使我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我要给他我从未拥有过的一样东西——父爱。然而,和我第一次来“海瑟顿”时一样,疗程的初期很不顺利。意志力薄弱的我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自以为不积极配合治疗也能逐渐脱酒瘾。到了疗程的最后一天,我感到一阵恐慌。我知道自己一点改变都没有,并且即将毫无自我保护能力地重回社会之中。我的内心充满了躁动,满脑子都在想着喝酒。当我想到自己毕竟还身处戒酒康复中心——这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面,却已经面临着继续酗酒的危险。我心急如焚,彻底绝望了。那一刻,我主动跪下了,在我的小房间里开始向上帝祈求佑助。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听到我的诉说,我只知道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要求助于上帝,我的自尊不允许我这么做。但我现在已经明白,靠我自己是永远无法战胜酗酒了。于是,我跪下了。上帝能拯救我吗?几天后,我发现自己有了积极的改变。无神论者可能会说,这不过是我的心理因素在作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说没错,但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我已经找到了可以托付自己心灵的地方,虽然我一直知道这个所谓的地方,可我以前从未想去,也从未觉得需要去,甚至没有真正相信过它的存在。自那天起,我每天早上都要跪地祈祷,吁请上帝佑助;每天晚上,我都要向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向我戒除酒瘾后的生活,表达感恩之心。在祈祷时,我总是双膝跪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想表达自己的谦卑。对自负的我而言,能为上帝所做的也只有下跪这么多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会告诉你……因为这样做很有效,就这么简单。我恢复了清醒,再也没有了酗酒嗑药的想法。其实我一直都没排斥过宗教。打小我就对宗教问题有 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我对“内在的旅程”的寻究转移了我对教堂和礼拜的注意力。在我这次虔诚地信仰上帝之前,从某种形式上说,我的“上帝”也一直存在——存在于音乐与艺术中。比如音乐家穆迪·沃特斯、“嚎叫之狼”,还有小沃尔特;比如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荒原狼》、《流浪者之歌》)。但现在,我学会了跟真正意义上的上帝交谈。1987年底,我回到了家,与洛丽、康纳一起过圣诞节。家里有很多的家务要做,许多的垃圾要清,洛丽可帮了我的大忙。这一次,我想她也直觉地感到了:对于我们未来的何去何从,我并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想顺其自然。有意思的是,我回来后第一个想见的人还是派蒂。我们在感情那么不好的情况下分了手,我居然还在念想和她再次擦出火花。如果不能的话,那做个朋友也好。我们一起吃了个午饭,感觉很不错。我们心平气和地谈了很多,我也并没有从她那里感觉到任何敌意,这真让我难以置信。这一阵,那个骗过我的女“巫婆”又开始联系我,说她被房东赶出来了,现在需要钱。我不记得她当时说没说她怀孕了,反正我犯了个错误,给了她一些现金。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打那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她不断地骚扰我。1988年春天,这件事被媒体公开。一个周日小报登载了她已有数月身孕的照片,可怕的大字标题也把我的名字昭示于天下。这件事闹腾了差不多一个月。直到一个为她工作的女孩联系上了那家小报,这个骗局才得以被揭穿。原来那张照片是她在衣服里塞了个枕头后拍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女人和好几个摇滚乐手都来过这一套。只是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上过她的当,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家小报刊登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道歉便草草了事。这件事让我饱受惊吓。毕竟,我让她怀孕的几率很小。可万一她真的怀孕了,我真不知道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脱身。“怀孕事件”就发生在我第二次离开海瑟顿的头几个月里。我才又戒除酒瘾,就碰上这种事情,真是命运多舛。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个女人还是会时不时地出现。即使是在光天化日下的大街上,我要是被她碰上,她也会大声喊着“你摆脱不了我的”之类的话。这对于一个天生就有点异性恐惧症的男人来说,真是不堪忍受。渐渐地,她消失了,直到有一天,我在纽约再次碰见她。她和我的一个乐手朋友在一起,两个人已经结婚了,这让我错愕不已。我觉得我应该把她的底细全部告诉自己的朋友,告诉他这个女人有一天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可我没有那么做。他们好像很幸福,看起来一切正常。我无心破坏他们的好事。或许,他早已经知道那些破事了。从“海瑟顿”回来后,有很多工作在等着我去做。我接上了1986年1月开始的那个演出计划,将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连演六场。在这个音乐厅演出自此成了我的传统,而且演出场次逐年增加,到1991年时,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连演二十四场。我的现场乐队成员包括贝斯手纳森·伊斯特和键盘手格雷格·费林甘尼斯,他们是专辑《八月》的录音乐手;鼓手是史蒂夫·费罗尼(Steve Ferone 英国著名鼓手,曾参与Slash、克莱普顿、汤姆·佩蒂等艺人的录音及巡演)和菲尔·科林斯;吉他手马克·诺弗勒(Mark Knopfler 英国传奇吉他手、歌手,“恐怖海峡”乐队灵魂人物)的加入更让乐队如虎添翼。我们的演出非常成功,于是我们决定今后就用这个班底固定演出。我很喜欢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也很喜欢到那儿看其他乐队演出。那里有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氛围,音乐厅的管理层对演出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你能在舞台上看到所有观众的音乐厅。你的前后左右全是歌迷,无论他们在包厢,在顶层楼座,还是在正厅前座,你都能看清他们。前排的人们就在你的脚前,所以你会真的感觉你就坐在观众之中。我记得早些时候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是不允许摇滚乐队来演出的,但不知怎么回事,“发明之母”乐队(Mothers of Invention 弗兰克·扎帕即是这个乐队的灵魂人物)竟然订到了场地。那场演出非常棒。演出中,乐队的键盘手,人称“唐妈”的唐·普雷斯顿(Don Preston)砸破了两道玻璃门,坐到了音乐厅搁置已久的管风琴前面,演绎了一个嘶哑版的《路易路易》(Luoie Luoie 理查德·贝瑞1955年创作的一首歌曲,它成了流行乐和摇滚乐的标杆歌曲。目前已经有了数百个不同的录音室版本),博了个满堂彩。在我二度戒酒后的头几年里,我和康纳,还有他的妈妈洛丽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那也是我最接近普通人生活的几年。康纳很漂亮。他有一头金发和一双褐色的眼睛,这些都和我小时候特别象。我看过阿德里安舅舅小时候的一张照片,是他和我妈妈在雷普利村的树林里玩耍时拍的,康纳和他也很像。这个个性可爱、性格温和的漂亮小家伙,在一岁时就学会走路了。他刚学会说话,就开始叫我爸爸。我深爱这个孩子,可对于该怎样和他相处,我却没有一点主意。在这一点上,我和他一样,都是个孩子。所以我一直由着洛丽养育康纳。她做得真出色。和洛丽一块儿来的还有她的姐姐宝拉,而宝拉俨然成了洛丽的育儿助手。有时,她们的妈妈也会过来呆上几周,帮忙带带康纳,和我们一起过段平静的家庭生活。我总是傻傻地看着康纳的一举一动。我并不知道该怎样象一个父亲那样带他,所以只好像个哥哥一样陪他玩耍。我会和康纳在露台上一连踢几个小时皮球,或者带他到花园里走一走。康纳也认识了我的妈妈和外祖母,还有罗杰。每个见过他的人都很宠他。他真是个小天使,一个棒极了的小家伙。1989年,我开始着手制作我的新专辑《熟练工》(Journeyman),这也是我整个音乐生涯里最爱的专辑之一。它由拉斯·泰特尔曼(Russ Titeman “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制作人,三座格莱美奖获得者,曾为乔治·哈里森、保罗·西蒙、詹姆斯·泰勒、“比吉斯”乐队等制作唱片)担纲制作。和之前的唱片一样,这张专辑由翻唱歌曲和原创歌曲组成。我翻唱了几首杰瑞·林恩·威廉姆斯创作的歌曲。我很喜欢杰瑞的创作,事实上,就音乐而言,他做的一切我都喜欢。杰瑞比较强势,但是比起他出众的才华,这个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除此以外,他还风趣幽默,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想我们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在这张专辑诞生的过程中,我不但获得了很多的乐趣,还有幸和众多的音乐家合作,包括乔治·哈里森、塞西尔·沃玛克(Cecil Womack)、林达·沃玛克(Linda Womack)以及罗伯特·克雷(Robert Cray)等等。拉斯坚持让我翻唱被猫王唱红了的《猎犬》,事实证明这是个很棒的主意;此外我还翻唱了雷·查尔斯的《艰难时势》(Hard Times);《老爱情》(Old Love)是这张专辑里我的最爱,它是我和罗伯特·克雷共同创作的一首忧郁的布鲁斯歌曲,我们还共同弹奏了这首歌的吉他部分。1990年,我们开始了“熟练工”世界巡演,由英国开始,接着是整个欧洲,最后是全美巡演。在8月底,也就是这次巡演的后半程,我失去了一个好友,一个音乐英雄。他就是史蒂威·雷·沃恩(Stevie Ray Vaughan),来自德克萨斯的布鲁斯吉他手。我和史蒂威的哥哥吉米·沃恩(Jimmy Vaughan)很熟,那会杰米在“传奇雷鸟”乐队(Fabulous Thunderbirds)里弹吉他。1986年年中,我接到了吉米打来的电话,他说史蒂威正住在伦敦一家戒酒中心,问我能不能去看看他。我去看了史蒂威,以过来人的身份希望他好好接受治疗,还告诉他如果有什么需要,我都会尽力帮他。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第二年,我去看了他的几次演出,也和他在一起即兴弹了几次。那时我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布鲁斯电吉他手之一。他的风格也让我想到我乐队的前吉他手阿尔伯特·李,而后者正是他心目中的吉他英雄。8月26日,我们一起到威斯康星州的阿尔卑斯峡谷音乐剧场演出。这是一个露天剧场,建在位于密尔沃基和芝加哥之间的一个滑雪胜地上。史蒂威·雷和他的“双重麻烦”乐队(Double Trouble)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我通过更衣室里的监视器看着他弹奏,心里开始慌乱起来,“天哪,下一个上台的可是我啊!”史蒂威的弹奏俨然自成一派,全无模仿痕迹,又如行云流水,不费吹灰之力。此外,他不仅演奏得充满想象力,唱得也非常精彩。就弹奏布鲁斯吉他而言,他已无所不能。接着我上台演奏了我的歌曲。面对史蒂威·雷这样的天才布鲁斯吉他手,我只能用这样的解释来安慰我自己——我是个兼收并蓄的吉他手,我不光能弹布鲁斯,我还能弹民谣、雷鬼,还有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对于布鲁斯,我也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参加那晚演出的还有巴迪·盖伊、罗伯特·克雷,和史蒂威·雷的哥哥吉米·沃恩。最后我们同时登台,一起即兴弹奏了布鲁斯经典歌曲《芝加哥,甜蜜的家》(Sweet Home Chicago),而我们的这个现场版本竟长达15分钟(注:罗伯特·约翰逊的原唱版本长约3分钟。而这次弹奏也成了史蒂威的绝响)。演出结束后,我们拥抱着说了再见,然后匆匆登上了等在一旁的几架直升机。我一进去就看见驾驶员正在用一件广告T恤擦挡风玻璃,这时我注意到,玻璃上满是盈盈的水珠。我向直升机外面看去,只见一片浓雾正在离地面十英尺高的上空盘旋,我心里嘀咕道,“这可不妙啊,”但我不想说什么,怕因此引起大家的不安。说到底,谁也不愿意在飞机上听一个疯子说,“我们都要死了,”所以我只好闭嘴。这一刻,我所不知道的是,原定坐车返回芝加哥的史蒂威·雷,竟鬼神差使地想过下坐直升飞机的瘾。“幸运”的是,另外一架直升机上还有一个空位。于是,他登上了这架直升机。同机的有我的两个工作人员尼格尔·布朗涅和科林·史迈斯,以及我的经纪人博比·布鲁克斯。四架直升机都起飞了,飞进了雾气里。我心里暗骂,“我恨这种事情,”正心里忐忑时,直升机忽然就飞越了大雾,天空放晴了,我们还看到了星星。回到酒店后,我一头栽到了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大约早上七点时,我接到了罗杰的电话,说史蒂威的直升机没有回来,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没多久,我们得到了确切消息——他们乘坐的那架直升机起飞后飞错了方向,撞上了滑雪场的人工滑雪斜坡,机上无人生还。可怜的吉米不得不去辨认自己弟弟的遗体。在这天剩下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考虑是继续巡演,还是出于对史蒂威的尊重而取消巡演。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继续。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前往圣路易斯进行了演出——这是对史蒂威·雷最好的致敬。在《熟练工》录制期间,有人把年轻漂亮的意大利模特卡拉(注:她即为卡拉·布鲁尼·萨科齐,意大利歌手与超级名模,现任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妻子)介绍给了我,而她今后的所作所为也使她成了我的一个“人生导师”。介绍我们认识的是洛丽的一个朋友,这本身就有些奇怪,以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这几个当事人都陷入了麻烦。一开始,我对卡拉并不来电,相反,她不但痴迷于我的音乐,更对我的人非常迷恋。那年只有二十一岁的卡拉极其性感,她一袭长发,身材火辣,高颧骨,丹凤眼,还有张亚洲面孔的脸。我们开始了约会,没几天,我就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这张唱片在纽约录制。美丽的纽约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它来势汹汹,又浪漫温馨。卡拉常带我去一家名叫“比尔博凯特”的饭店。“比尔博凯特”是居住在纽约的欧洲富人常去的地方,我曾天真地以为,我也能融入他们。就在我和卡拉的感情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滚石”乐队的“钢轮”巡演也“滚”到了纽约。卡拉说她是“滚石”的歌迷,要求我带她去看他们的演出。我们去看了,而且我还带她去了后台,把她介绍给那几个“坏家伙”认识。我特别交待了热衷玩弄女性的贾格尔,“米克,别搞我的女人,我爱她。”我对他还是有顾虑,因为他曾对我的老婆派蒂动手动脚过;我也知道他肯定会喜欢上迷人的卡拉。显然贾格尔没把我的话当回事。不久后,我去非洲进行短期巡演,从斯威士兰开始,接着去了博茨瓦纳,津巴布韦以及莫桑比克。趁我这段时间不在,他们开始了秘密偷情。从非洲回来后,我去卡拉在法国小城圣托贝的家找她。在那里,她很冷淡地接待了我,我也意外地见到了她的几任前男友,几个看起来都很不错的家伙。他们很同情我的处境,并且委婉地暗示我——卡拉在感情上冷酷无情,经常劈腿,更换男友的速度极快。没过几天,在卡拉爽约我数次之后,我接到了撮合我们认识的那个女孩打来的电话。她说卡拉和米克·贾格尔好上了,而且两人都很当真。我之前也听到些传言,原来确实是真的。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令我难堪的是,不久后我还担任过“滚石”几场演出的嘉宾乐手,当我在舞台上弹奏时,我的心里很清楚,卡拉就站在暗处。我从卡拉那里学到了什么?那时倒没感觉到什么,但随着时光逝去,我意识到是她让我明白了性欲和爱情的差别,还有快感和快乐的不同。我还是要谢谢卡拉,在她成功引诱了我之后,在我们都满足了性欲、得到了快感之后,她就点到为止,没有再去继续玩弄我的感情。可愚蠢的我却把这当做了爱情。卡拉的背叛也破坏了我和贾格尔的友情,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对他怀恨在心。可到了后来,我却对他产生了感激和同情之情。原因之一是他助我摆脱了注定的厄运;原因之二是他代我遭受了长久的痛苦。我的女友卡拉竟然和我的朋友米克好上,这件事让我深受刺激。我开始进行一些适当的康复治疗。我的教父认为我很有必要实行“戒瘾十二步骤法”中的第四步,来削弱我对他们的怨恨程度。第四步需要酗酒者对过去进行诚实的回顾,来认清在酗酒问题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它虽然是针对酗酒者的治疗步骤,却也适用于已经戒除了酒瘾的人。酗酒者通常认为他们的酗酒是外界因素和别人造成的,他们是受害者,所以对自己的酗酒无能为力。他们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自然就不会有停止酗酒的行为能力。第四步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希望实行该步骤的人能从自身找原因,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这样情况才会改观。这就是第四步骤的部分目的。这让我非常惊讶,原来问题还是出在我自己身上。我认识到自己根本没必要去和卡拉发生什么关系。可我还以为那是我必须去做的。实行了第四步骤后,我发现这完全是我咎由自取,所以我没有必要去憎恨卡拉和米克。我连好与坏都分不清,也许是因为我才清醒了两年时间吧。我发现我的行为模式,在过去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是在不断地重演。糟糕的选择几乎成了我的注册商标。如果某个选择看起来既诚实又不错,我反而会故意躲开。可以这么说,我的选择反映了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很好的伴侣。所以我选择的总是那些最终会抛弃我的人,比如卡拉。我的妈妈也和我一样,总是被她选择的人抛弃。 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康纳。尽管一开始,我对于该如何处理父子关系感到过惶恐不安。毕竟,他不是由我抚养,平时几乎不在我的身旁。由于经常不在一起,康纳对我难免变得淡漠。这很残酷,但我只能不快地接受。随着戒除酒瘾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变得愈发清醒,也愈发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我开始期盼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他待在一起。1991年3月,就是在这种情绪下,我去纽约看了康纳。在那里,洛丽和她的新男友西尔维奥正计划着买一套公寓。 3月19日晚上,我到东五十七街洛丽的住所“加雷利亚”接康纳,然后我们一起去长岛看马戏。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带他出来玩,我既紧张又激动。这是个快乐的“最后一夜”。 康纳很高兴,他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看到大象更让他兴奋不已。这是我第一次明白有了孩子以及身为人父的意义。我记得带康纳回到“加雷利亚”时,我还告诉洛丽,从此后,只要我来看望康纳,我都要带他出来玩耍。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计划从位于公园大道六十四街我下榻的梅菲尔饭店步行去“加雷利亚”,接洛丽和康纳到中央公园里的动物园玩,然后大家一起去我最爱的意大利餐厅“拜思”共进午餐。上午11时左右,电话响了,是洛丽。她歇斯底里,尖叫着康纳死了。我想,“这太荒谬了,他怎么可能死了?”我接着问了她一个愚蠢至极的问题,“你确信吗?”然后她告诉我康纳从窗户掉出去了。电话那头的她失魂丧魄,厉声尖叫。我说,“我马上到”。 我还记得自己在公园大道上行走,试图说服自己他一定安然无恙……安慰自己这是个大家都会犯的错误。当我接近“加雷利亚”时,我看到了一道警戒线,还有街上的医护人员。我顿时失去了走进去的勇气。最终,我鼓起勇气走进了这幢公寓楼,随即被警察询问了几个问题。我乘电梯上了第五十三层洛丽住的公寓。洛丽几近疯狂,胡言乱语,而我已变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了置身事外的超然之感。
后记
刚过去的十年也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我无时不刻不感到深深地满足,倒不是由于自己取得过多么大的成就,更多是因为上天对我的馈赠和眷顾。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不再为自己的过去感到羞愧,而我的未来也已被应许了爱与欢笑。我由衷地感到幸运。因为我知道,对大多数人来来说,步入暮年意味着欢乐的尽头;意味着老态龙钟的开始;也意味着要唏嘘起壮志未酬的人生了。也许当我走到生命的终点时,自己也会深感恐惧,但至少现在我是幸福的——大多数时间里我都这么觉得。唯一会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把自己的演奏做到最好,通常是由于生病或者太过劳累的缘故。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如果说我对未来还有什么担忧,那就是我的孩子们。我怕他们在还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这种想法有时会让我很纠结。这本书写于2007年,这年我已经六十二岁了,在不经意间,我已戒酒二十年。现在的我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忙碌。我刚完成了一次大型的世界巡演,尽管一路上累得够呛,但我享受这种快速的节奏。事实上我已经耳背了,但我不想戴助听器,我喜欢自然地去听声音,即使我已很难听得到;我也懒了,不愿意锻炼,结果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我这个老头子脾气很糟,可我还引以为豪。所以我更希望一场演出都没有,但是过不了多久,我就会闲不住,又想继续上路。接下来我要筹办将于今年夏天举行的下一届“十字路口”吉他音乐节,我对它非常期待。和上一届一样,很多伟大的吉他手会前来参加。逝者如斯,这些老乐手的演出也越来越弥足珍贵。感谢上帝,他们都依然活跃。我巡演乐队的吉他手小多伊尔·布拉姆霍尔、德雷克·特拉克斯也会来参加。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吉他手,却弹奏着最根源的布鲁斯,这说明真正的布鲁斯不但血脉在延续,还会永葆它的生命力。和他俩一起演奏让我觉得自己变年轻了,此外,他们还能神奇地使我发挥出更高的弹奏水准。我的家人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幸福。正因为我不再是酒鬼了,我才会喜悦地说,她们在我心目中是第一位的。我清楚地知道,只要我再次酗酒,这一切美好都将离我而去,所以我绝对不能再沾染酒瘾。我坚持参加“戒瘾十二步骤法”的聚会,并且尽可能多地通过此类活动去接触那些正在康复的人。保持清醒并帮助别人恢复清醒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的一生都在路上,现在我也到了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每次巡演结束,我都会发誓这是最后一次。“这种生活方式简直不可理喻,”我的朋友罗比·罗伯逊曾这样说过。就刚过去的这次世界巡演来说,虽然音乐一如既往地精彩,但是太折腾人了。现在的酒店和以前的大相径庭,以致我总是睡不好觉。我的身体也远不如年轻时了,背痛和消化功能紊乱经常性地困扰着我。如果这些毛病在舞台上犯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尽管我热爱演奏,享受大型的巡演,但象刚结束的这次那么大规模的巡演,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只要活着,我就会继续干下去,但我必须缩小巡演的规模,不能再搞得像以前那么累了。回想过去,我曾经和很多大师级的乐手有过接触,他们全都向我展示过自己的演奏技艺,也许他们并未意识到。在和这么多人的交往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当数我和巴迪·盖伊的交往。多年来,我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从未改变,我们也一直亲密无间。在音乐上,巴迪为我指明了方向。他的演奏率性自由,完全发自内心,此外,他还独树一帜地将优雅与狂野揉和在了一起。他的弹奏风格为摇滚乐与布鲁斯乐之间加起了一座桥梁,并影响了众多的摇滚吉他手和布鲁斯吉他手。我对史蒂威·雷·沃恩并不太了解。我们在一起演奏的次数虽不多,但他对音乐的献身精神让我联想到了吉米·亨德里克斯。每当这两人拿起吉他,弹响第一个音符,我就觉得他们的灵魂已经出窍,在那一瞬间,世界末日仿佛都提前来到,独留下他俩肆意舞蹈;他们对吉他弹奏的深爱程度也别无二致。我犹记得史蒂威在人间的最后一场演出。他的那次演奏再次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已无话可说?——他已经用吉他说出了一切。史蒂威的哥哥吉米是我亲近的朋友之一。在我看来,吉米和巴迪·盖伊是同一个级别的重量级人物。杰米的弹奏风格非常独特,有种如飞翔鸟一般的自由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们就既是好友又是合作者。除了音乐之外,我还很感激他把我带进了改装汽车的世界。我有三辆改装车,都是这个行当的顶尖高手罗伊·布里奇奥的作品,此外还有两辆正在改装中。罗伯特·克雷是另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朋友。他的演唱风格会让人想到鲍比·布兰德(Bobby Bland),他的吉他风格则自成一派、独树一帜,不过如果你熟悉布鲁斯音乐的历史,你也会从他的演奏中听到每一个前辈大师的音乐影响。让我崇敬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约翰·李·胡克和休伯特·萨姆林,他们都是我心慕手追的吉他大师。不过真正的王者还是B.B.金。他不但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布鲁斯音乐家,还是一个最谦逊、最真诚的男人。如果说罗伯特·约翰逊转过世,那一定是B.B.金。因为在布鲁斯音乐界,唯有B.B.金的地位和声望能比肩罗伯特·约翰逊。也许我们有必要从日期上考证一下,兴许真有这种可能性。在这些打动过我的音乐英雄们中,小沃尔特或是我最喜爱的大师之一。他早年是穆迪·沃特斯乐队的口琴手,后来自己单飞了。他不仅是口琴大师,也是我听到过的拥有最深情歌声的歌手之一。遗憾的是,我最终未能和雷·查尔斯一起演奏。在我看来,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手,没有之一。雷·查尔斯的音乐中也有布鲁斯的元素。布鲁斯是非洲和欧洲的民间文化在美国交融而孕育出的音乐风格,它由黑奴创造,发展于密西西比三角洲。布鲁斯歌曲有它独特的音阶、规律、传统及音乐语言,它充满幽默、双关和反讽,表达了黑奴战胜逆境、困难后的欢乐,虽然它听起来愁闷,但实际上却最鼓舞人心。雷·查尔斯汲取了布鲁斯的精华,并把它融入了他演唱的福音,爵士、节奏布鲁斯、乡村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中。可以说,布鲁斯元素在他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有幸在他的一张专辑里弹奏过,不过是后来叠录上去的,他当时并不在录音棚里。我多么希望能和他同处一室,并为他的演唱伴奏,这将会是多么美妙的经历啊。我之所以把穆迪·沃特斯放到最后谈,是因为他代表着更根源的布鲁斯音乐。穆迪不仅是第一位我见到的,并与之一起演奏的伟大布鲁斯音乐家,也是第一位给了我莫大鼓励和关爱的布鲁斯前辈。在我们见面之前,穆迪就已经是我在唱片中听到过的最具感染力的布鲁斯歌手,他音乐中那惊人的力量对当时初出茅庐的我有着深远的影响。自我们结识后,穆迪就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和我一起巡演,给我指点,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甚至扮演了我父亲的角色。我和罗杰参加了他与他最后一任妻子玛尔瓦的婚礼,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在穆迪最后的日子里,他开始语重心长地向我谈起布鲁斯衣钵的传承问题,并希望我做好传人。他对我的这份信任让我受宠若惊,我向他保证,我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承担这份责任。那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关于继承和发扬光大布鲁斯音乐的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他对此已经非常严肃认真。我们在一起的那些年,我喝酒喝得很凶,这就妨碍了我跟他有更为亲密的关系,这成了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几个遗憾之一——那时候,愚蠢的我竟让酒精高居于自己生命中的首位。说起来令人惭愧,穆迪·沃特斯逝世多年后,我才读到他年轻时的一篇访谈,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勒罗伊·卡尔(Leroy Carr 1905-1935 美国布鲁斯歌手、钢琴家,他慵懒、慢板的低吟演唱风格影响了纳特·金·科尔、雷·查尔斯等人)。我对勒罗伊同样也是高山仰止,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同好分享这种感受。如此说来,我确实和布鲁斯前辈心性相通,所以把我和这些伟大的布鲁斯前辈归为一类是合乎逻辑的。除了和孩子们待在家里,我最愿意的就是和这些老前辈们在一起。我有幸合作过的音乐家太多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些音乐家都给我留下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有着自己的音乐哲学,只是从没有形诸言辞。大家心中有着默认的共识——与教师和治疗师一样,我们同样担负着拯救人们精神和心灵的重任,不过我们采用的是另一种拯救方式。对于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就个人而言,我的歌词创作和现场演奏都尽量不去关注社会,不去扯上政治。即使有,也仅仅是用极其模糊的方式去表达。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不想惹火上身。我不想因为被扯上某场运动而使自己的音乐事业受到伤害。我一直都坚信,音乐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足以改变很多事情。而有些时候,徒劳的言论和行动反倒会碍事。在我看来,今天的音乐景象跟我成长时期没什么大不同。好音乐与坏音乐的比例依然没变——百分之九十五是垃圾,只有百分之五是纯粹的好东西。不过,市场和发行体系却经历着巨变,我不知道现在的唱片公司还有几家能撑到这一个十年的末尾。不过,音乐总会找到它的途径来到我们身旁,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商业还是不商业的,宗教还是无关宗教的,政治还是非政治的,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狗屎玩意儿。音乐也比一切都来得更长久,它无须别人的恩惠,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就像上帝一样,永远在场。音乐一直在我身边。带着上帝的祝福和允诺,它将永远与我相伴。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部壮丽的摇滚史诗。 ——《纽约邮报》克莱普顿是真诚的……在这本书中,有他的深情和睿智,还带着幸存者式的残酷幽默……一本勋章之书。 ——恐怖小说之王 史蒂芬•金给力!克莱普顿在本书中完成了一次灵魂之旅——从放浪形骸,到自我接纳、复归平淡,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的过程。 ——传奇乐评人 安东尼•迪科蒂斯那些曾经轰动大半个世界的传奇场景后台,是自毁自溺而至成瘾,不断伤害与被伤害的一张残破的脸。然而,面对昔日种种荒唐与悲壮,那些纷至沓来的灾异与磨难,埃里克•克莱普顿皆能投以静定清澈的目光,淡然述说——他是那奇迹的生还者,也是曾经深深看进魔鬼眼睛的人。 ——马世芳克莱普顿有“慢手”之称,早在YardBirds,Cream的年代已是很著名的吉他偶像,我喜欢他那以蓝调为根的曲风与他非常独特的Fender吉他Tone。他影响了很多有名的吉他手,像John Mayer等。克莱普顿后期的作品更见历练、从容,看他的现场表现,是种享受。 ——黄贯中
编辑推荐
《天堂十字路口》编辑推荐:世界级摇滚乐大师、“吉他之神”克莱普顿亲笔自传,三度入住摇滚名人堂的传奇人生。幼年失怙,中年丧子;一度感情生活混乱、人生差点全毁于毒品和酒精。他是那个美好而疯狂的年代的幸存者。用生命诠释了布鲁斯音乐痛苦、忧伤的精神内核,写出了tears in Heaven,Layia,Wonderful Tonight等传世之作。十九座格莱美奖、三度入主摇滚名人堂、布鲁斯音乐大师、史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人称吉他上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