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群与主体意识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玉刚,唐世平 主编  页数:1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知识社群与主体意识》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国际研究评论第一辑,内容包括评论论文、原著选译、书评。

书籍目录

主题文章中国对外危机决策中的武力使用:一项研究议程以中国为中心的知识社群如何可能?国际关系的重新发现人性天下体系:一个中国式乌托邦中的世界秩序“金砖国家”经济转型的比较研究:一个基于文献的分析相互战略保证:一个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合作构建理论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效应:文献述评与展望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90年代以降,推动台湾“法理独立”的民主进步党人士便开始反对再继续推动中国近代史或中国政治思想的教学,这在21世纪汇成以杜正胜为首“去中国化”的教育改革。部分学界人士以推动量化,企图把台湾从中国独特的历史脉络里拯救到“普遍”的世界比较政治舞台,如此台湾才能“独立”于中国之外。政治上偏向台湾“独立”视角的学者重建知识生产的途径后,原本执政的国民党用来自救而以科学观点脱离内战史观的知识脉络,提倡经济学台湾,政治学台北,要民主化等等这一套西方社会科学,便被主张台湾“主体独立”史观的学者接手,成为建立台湾在世界上外于中国的位置,并以此批判中国偏离“普遍价值”。然而此一位置或知识策略,主张台湾“主体独立”的一方可以采用,不主张台湾“独立”的研究者也可以援用。不倾向台湾政治和文化“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其他学者中,多数外省籍学人属之。如果社会科学可以“去中国化”,当然也可以“去本土化”,一度因而出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论争。①实际上,社会科学的“普遍主义”就被用来化解“统独”之争。因为既然是“普遍主义”,自应与“统独”无关。所以同样是科学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早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没有战败,后来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不是中国,现在更可以证明“中国中心”或“台湾主体”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这时,无主体成为逃避政治的知识手段,当然也就没有形成知识结盟的动力。最后这一种逃避主体的策略需要,假定可以进行“真正客观”的研究,一切皆应严格地符合程序。不多久,程序的科学主义继而演变成绝对的科学主义,不容任何个人判断的介入,故即使是台湾的外省籍学者,也不必再担心研究中国会被别人质疑是亲中国。因为知识生产是普遍主义的,人人可以检证。科学主义于是开展出两个具有台湾特色的意义,一是外于中国,一是“统独”无关论,在两相激荡之下成就了今天一切以程序为导向的学术文化,这是何以历史文化导向的中国中心在台湾失去条件,台湾的中国学者与大陆旅美学人的心态趋同,埋首进行以中国为名的个案研究,但求服务于普遍理论的提升。

编辑推荐

《知识社群与主体意识》是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社群与主体意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