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托马斯·谢林 页数:250 字数:216000 译者:毛瑞鹏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战国至秦汉以来,中国就不乏“纵横家”,即当代所称的战略家。他们多为君王的策士,胸怀大局,熟谙兵法,满腹经纶,长于韬略,果断决策,机智善辩,纵横捭阖。《战国策》、《孙子兵法》等许多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战略思想。现代中国战略家当中,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思想,至今无出其右者。西方古代的战略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孙子兵法》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近代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后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包括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鲁士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为后人所仰慕称道。直到冷战时期,国际战略及该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限定于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特别是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着眼于结盟与反结盟的外交战略。此前,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设计了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框架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实就是一种美国至今仍在执行的试图维护霸权的“大战略”(hand Strategy),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做这种界定。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的延伸,即区分敌我友,分析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运用国际资源打击主要敌手,维护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命运,国家之间相互隔绝、按照军事强权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球化大大丰富了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的外延与内涵。
内容概要
本书是谢林关于武器(尤其是核武器)在外交中的作用的研究。作者认为,外交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权力以及利用这种权力来维持和平或者威胁发动战争,他将这种外交称为“暴力的外交”。他在书中重点关注的是军事能力是如何被作为讨价还价的权力来使用的。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托马斯·谢林 译者:毛瑞鹏托马斯·谢林马里兰大学经济学系和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卢修斯·N.利特尔政治经济学教授。1951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获得弗兰克·E.塞德曼政治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05年因利用博弈论分析冲突与合作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谢林教授还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毛瑞鹏,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同年作为研究生进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专业为国际关系。2009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联合国问题、美国对外政策。现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讲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作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美国对外政策课题组成员,参与完成《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等专著。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纵谙古今韬略横务天下经纶前言第一章 暴力外交第二章 承诺的艺术第三章 风险管控 第四章 军事行动的规范第五章 终极生存外交第六章 相互畏惧的动力第七章 军备竞赛的对话
章节摘录
外交和武力之间的一般差别,不仅在于使用的工具,即到底是语言还是子弹,而且还在于敌对双方之间的关系——动机的互动以及交流、谅解、妥协和克制所具有的作用。外交就是讨价还价的交易,尽管它所追求的结果对任何一方来说都不是理想的,但是对双方来说都要好于其他一些选择。在外交谈判中,每一方在某种程度上都控制着对方所需求的东西,并且相比把它们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忽视对方的愿望,通过妥协、交换或者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交易可以是礼貌的,也可以是粗鲁的,既包括发出威胁,也包括给予好处,既可以维持现状也可以忽视任何现有的权利和特权,还可以采取不信任而非信任的立场。但是不论是礼貌的还是粗鲁的,建设性的还是侵略性的,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也不论是发生在朋友之间还是对手之间,以及不论是否存在信任和友好的基础,只要双方试图避免相互破坏,以及认识到需要让对方选择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结果,就一定会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假如一个国家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它可能就不再需要进行讨价还价的交易了。它可以通过纯粹的实力、技巧和智谋来获取它所需要的物品,并继续保留已拥有的物品。它可以强制性地实现这些目标,仅仅需要考虑敌人的力量、技巧和智谋,而不需要迎合它们的愿望。国家可以强制性地击退和驱逐、进犯和占领、俘获和剿灭、解除武装和使之丧失能力、限制行动和阻止进入以及直接挫败入侵或攻击。如果它有足够的力量,它就能够实现上述目标。是否“足够”取决于对手拥有多大的实力。
编辑推荐
《军备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