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小尤金·约瑟夫·迪昂 译者:赵晓力
Tag标签:无
前言
第二版导言:《美国人还恨政治吗?》一本书既是论战,也吹响了政治革新的号角。本书还是1960年代以来美国意识形态政治的历史,而且我越来越觉得,或许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充当这样一部历史。本书试图通过审视当代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成就和错误转向,探究今日政治的根源。……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长久以来把政治议题设定为一系列的虚假选择,美国政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们主导意识形态的失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被各自的矛盾所折磨,为了对自己形形色色的选民的需求做出回应,不容许国家去解决那些最困扰自己的问题。在1991年,在一个又一个议题上,本书坚持,关于美国究竟向哪里去,或者至少我们应该辩论哪些问题,是存在共识的;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使得这些共识无法表达自身。对那种意识形态驱动的“非此即彼”的政治所呈现出来的虚假选择,选民已经受够了。就其最好的一面而言,民主政治就是小亚瑟•施莱辛格所谓“寻求解决办法。”民主政治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争议。但是自从1960年代以来,赢得选举的诀窍,却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启同一批引起分裂的议题。这些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重新辩论,没有任何新的解释。有的,只是旧的憎恨,旧的愤怒,一遍遍搅起来,其企图不过是得到选民又一次投下的愤怒抗议的选票。政治谋士们特别擅长发现一些充满创意的法门,激起民众对犯罪的怒火。然而他们的着眼点并不是解决问题,关于死刑好不好的没完没了的辩论,并没有让更多的警察部署到街头,并没有让刑事司法制度更加合理化,也没有针对暴力的深层原因提出任何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政治”之衰落,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剧烈下降,负面竞选就变得越来越频繁。要吸引越来越疏离的选民,候选人和他们的政治谋士采取了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玩弄大众对政治的愤世嫉俗的情感,借此赢得他们的选票——他们这样做有充足的理由。但是玩世不恭的竞选并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就这样,问题越来越严重,选民越来越愤世嫉俗,竞选广告越来越玩世不恭。二本书描述了保守派从一种深刻的张力中所遭受的痛苦。保守派分裂为两翼,一翼是主张自由市场、反政府的自由放任主义者,一翼是醉心于保卫那些1960年代备受攻击的价值(而不是市场经济)的传统主义者。自由派也是困难重重。自由派的核心纲领——医保、社保、扶贫和平等权——广受欢迎。但自由派不愿以大多数美国人信奉的价值的名义赋予他们的努力以正当性,这些价值包括:工作、家庭稳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以及尊重老式的地方和邻里关系。双方都陷入艰难的论战,政治也表现为一系列的战争。保守派可能无法围绕某一个纲领团结起来,但他们可以在打退自由主义这一点上达成一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利用美国社会中围绕种族平等、性别平等以及文化变迁(用托马斯•埃德萨尔和玛丽•埃德萨尔更为平实的话说就是“种族、权利和税”)而产生的紧张关系,分裂自由派阵营,将怀疑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工人阶级选民分群,拉到自己一边。自由派则否认一个道德的社会取决于道德的个人,反对福利国家中旨在加强特定价值(比如工作和家庭稳定)的改革。自由派这样做正中保守派的下怀。将我们的问题归罪于“意识形态”的失败似乎是避免追究个人责任的方便法门。但实际上,让意识形态为我们的麻烦负责,就是让那些靠意识形态过活、制造这些意识形态的人负责。这也是糟糕地表述、解释、运用的观念会将我们引上歧途的另外一种表达方法。在1990年代早期,我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受到政治中一种错误的两极化的压迫,在这种错误的两极化中,当整个国家试图前行的时候,自由派和保守派却兀自在同样的事情上争个不休。这种错误的两极化的根源,是1960年代爆发的文化内战。就如同美国内战在结束之后还主宰了美国政治生活几十年,1960年代的文化内战的紧张和矛盾,在1991年时还塑造着我们的政治——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今天仍然如此。我们仍然陷在1960年代不能自拔。《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坚持认为一个新的政治中心即将呱呱坠地。本书所设想的政治中心将同时反映公众的“自由主义本能”和“保守主义价值”。它将采取温和的文化态度,宽容面广,但对大众在工作、信仰、家庭方面的传统倾向保持尊重。政治哲学家、克林顿前白宫助理威廉•高尔斯顿明确地阐释了美国共识——他说我们大都数人都是“宽容的传统主义者”。社会学家阿兰•沃尔夫在1998年出版的研究中产阶级社会和政治态度的精彩著作《毕竟是一个国家》,他在其中广泛地证实了这一观点。大卫•布鲁克斯对“布尔乔亚波西米亚”,或他称为“布波族”的讨论,指出了美国人试图将1960年代和1980年代的价值混合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的方式。这里描述的新政治中心,对政府能够缓解穷人的苦难,减少经济不正义和机会不平等,扩大教育、住房、健保、育儿的途径等方面,持进步主义观点。六为什么我们的政治分歧会如此顽固?这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除了修订本序言,改了一章的标题,删除了过时的后记,这一版和1992年发行的平装本没有什么变化。当然,这并不是说我认为本书完美无瑕。但是因为我在其他书(和本序言中)试图推进本书的论述,再补充大量新材料显得有些多余。……如果让我完全重写此书,我会依然坚持以同样的标准批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即便我现在分析政治的方法,变得更为严苛。我热切地相信,2000年大选后政治右转对我们的国家很危险,使得我们无法解决本书所描述的许多问题。因此,我对当前的保守主义政治和治理方式,比本书中描述的保守主义的早期化身,更加持批判态度。更为严酷的政治很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期。我不欢迎,也不喜欢这种政治。我尤其不喜欢那些在起居室或者广播电视上的政治讨论,它们越来越远离事实和理性的论辩。这些讨论越来越多地成为蛮力的展示。……但是,当时代“发牌”时,公民必须上手去“打牌”。我们中喜欢进步主义政治和一种温和、节制的文化的人,不能因为不喜欢目前这种玩牌的方式,就把竞技场让给我们的对手。长期来说,我的确希望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玩这场游戏——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以一种不那么仇恨的方式来玩游戏。我用此书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想看见所有的智慧分处政治鸿沟的两侧。正如我相信自由派的错误,需要保守派思想家和政治家来纠正,我同样相信保守派的失败和做事过头为进步主义的出发开辟了道路。《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的核心观点是:我们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出色的自我修正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我现在依然相信这一点。小尤金•约瑟夫•迪昂2004年3月于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
内容概要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试图审视1960年代以来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成就和错误转向,以探究今日美国政治分歧如此顽固的根源。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为各自的矛盾所困,陷入空洞的意识形态争论,无暇推动国家前行,“解决问题的政治”衰落了,虚伪的政治辩论日益远离选民的实际关切,这便是广大美国人恨政治的由来。
作者简介
[美]小尤金·约瑟夫·迪昂(E.J.Dionne,Jr.):美国著名记者,资深政治评论家,曾在《纽约时报》工作14年,1990年加入《华盛顿邮报》,1993年起开设专栏,现在他的专栏文章每周两次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1996年起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2003年起任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第一版(1991)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书籍目录
第二版导言:美国人还恨政治吗?
第一部 自由主义的失败
第一章 现在就自由:新左派及对自由主义的攻击
第二章 德性的优点:新保守主义的造反
第三章 并非黑与白:种族、”价值”与威利·霍顿
第四章 家庭政治:女权主义及其敌人
第五章 失去的机会:吉米·卡特与名不副实的中枢
第二部 保守主义的僵局
第六章 观念有其后果:保守主义的矛盾起源
第七章 节制不算德性:“现代共和主义”的麻烦生涯
第八章 地狱中没有愤怒:宗教右派与新共和党
第九章 供给方的需求:保守主义政治与新政乐观主义
第十章 无政府的政治:自由放任主义的重生
第十一章 平衡术:里根、布什与保守主义困境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分:1988年大选与虚假选择的逻辑
第三部 治疗意识形态病
“不耐烦的大多数”的政治:如何疗救公共生活
致谢
译名索引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历任总统名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最近三十年,美国人感觉被政治欺骗了。自由主义贬低他们的价值,保守主义克扣他们的利益。他们要求稳定、社会安宁、广泛的宽容、更加平等的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增长。他们要求结束意识形态的争吵,吸取过去三十年的教训与成就,推动国家前行。”“如果说,忠诚、辛勤工作与精益求精,这些古老的价值正在被人遗忘,那么,一种恢复大众信心的政治,其中心主题必定是:给予广大美国人所从事的工作以充分的回报。”“第一部 自由主义的失败必须说,自由主义者的困难更为根本,部分原因是他们不再被视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而是代表一系列特殊利益:劳工、黑人、女人、同性恋、政府雇员等。”“第二部 保守主义的僵局保守主义日益被其内部各种派别的要求和各种互相矛盾的承诺所折磨。保守主义者在思想上山穷水尽,并面临其阵线中的叛乱。 ”“第三部 治疗意识形态病迷失于狭隘的意识形态政治与专家政治,左派和右派都放弃了为“公民利益”说话的责任。要结束美国人对政治的憎恨,重要的是复兴共和主义传统,恢复共同的公民身份的认同感。”
后记
译后记2007年秋季学期,甘阳先生从香港到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识课《美国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选用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3)和本书作为基本教材。本书的译者大都是这门课的助教,为了帮助学生阅读,齐心协力将这本书译了出来。分工如下:序言:赵晓力第一章:李强、李陶第二章:刘波第三章:胡可涛第四章:弭维第五章:胡可涛第六章:李陶第七章:赵晓力第八章:弭维、张容南第九章:刘波第十章:唐旭回第十一章:匡钊第十二章:何广越第十三章:李强致谢:赵晓力赵晓力校对了全部译稿。在整理全书译名索引的时候,得到了蒋龑的帮助。本书的责任编辑毛晓秋在联系版权、确定译名、统稿以及其他出版事务方面出力甚多,特致谢意。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liberalism一词译为“自由主义”,相应的,liberal译为“自由主义者”或者“自由派”,与“保守主义者”或“保守派”(conservative)相对。libertarianism译为“自由放任主义”,libertarian译为“自由放任主义者”,在美国它属于保守派。而在国内,大概持自由放任主张的人士会被划入自由派,而和美国自由派立场相近的人士会被归入新左派。这些都是语境不同造成的,希望读者阅读时注意。赵晓力2010年12月于清华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