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维为  页数:249  字数:11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西方先是预测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又预测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又预测中国要大乱;香港回归前,又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非典”爆发,又被描绘成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有人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有人预测中国要出现大乱,结果这一切都成了笑话。一言以蔽之,中国崩溃论崩溃了。   但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仍心存疑虑;一些只认同西方模式的人甚至认为:如果中国不朝着西方模式演变,只能是死路一条。其实,只要稍有一点国际视野的人就会发现:尽管中国存在不少问题,但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其总体的成功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西方国家本身也因此而受到了震撼。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竞争产生的东西就是厉害,所以这个模式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如果历史上的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都能够延续至今,并实现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它们今天也可能是“文明型国家”,但这种机会已经不复存在。如果当初古罗马帝国没有四分五裂,并能完成现代国家的转型,那么欧洲也可能是一个相当规模的“文明型国家”,但这只能是一种推演和假设。如果今天数十个国家组成的伊斯兰世界,能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崛起,那么也可能是一个十亿人口规模的“文明型国家”,但今天看来这也是难以实现的愿景。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这种“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在崛起的道路上它也可能经历磕磕碰碰,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因为它本身就是不断产生新坐标的内源性主体文明。   这种“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也还是自成体系的。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而更可能发生的倒是前者逐步影响后者的问题:汉语可能会逐步影响英语的发展,《孙子兵法》已经并将继续影响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孔夫子和柏拉图都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中国的宏观调控给美国带来不少可借鉴的东西。 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第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其人口都是千万级的;20世纪崛起的第二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人口是上亿级的;而今天 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其人口是十亿级的,超过前两批国家的人口总和。这不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一个不同质的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内容概要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张维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复旦大学兼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 
著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不再误读自己  一、世界变化真快  二、这个崛起不寻常  三、从中国超越日本说起  四、GDP悖论  五、迈向第一第二章 中国的1+1大于2  一、“准发达国家”板块  二、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大?  三、“新兴经济体”板块  四、为什么中国的1+1大于2 ?第三章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  二、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三、新的视角  四、重新认识中国第四章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一、危机带来的思考  二、中国模式可能胜出  三、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第五章 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  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  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  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  五、日内瓦激辩人权  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第六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  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二、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  三、印度民主综合症:“散、软、短、泛、粹”第七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  一、二十年前的东欧  二、东欧今天怎么样?  三、重返匈牙利  四、东欧的“两个激进”第八章 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  一、三大困境  二、民主品质为何不佳?  三、民主建设不能靠“换血”结语 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不再误读自己   一、世界变化真快 这个世界变化真快。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担心外界的恐惧,不太愿意使用“崛起”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迅速发展,但外界却偏偏喜欢使用这个词。颇有影响力的美国媒体检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09年末,对全球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后发现:“中国崛起”竟是全球年来最热门的新闻主题,其被关注度超过美国的“9·11”和伊拉克战争。虽然这个机构检索的主要是英文文献,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整个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但作为当今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英文检索也许恰好反映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特别关注。   中国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 1979年以来,中国的 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一般认为中国在1992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中国还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过去三十年中,已有8000多亿美元外资投资在中国,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Summers)作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生命周期里翻了一倍的话,那么在中国当今这场现代化大潮中,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翻 7倍。   十年前,美国媒体还在指责中国银行系统坏账太多,而到了2010年,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五年前,八国集团每年开经济年会还能引来世界关注,但如今其功能已被二十国集团取而代之;一年前,西方学者还在预测金融海啸将导致中国大乱,但结果中国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有意思的是,虽然外界大都认为中国崛起是不争的事实,但国内不少人则心存疑虑,一些人甚至一听到谈中国崛起,就有抵触情绪。 2008年底,我赴印度讲学,回国后在报上和网上发表题为“印度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的文章,一位网友给我留言:为什么要和印度比?为什么不和东欧比?我回答:我不久前访问过华沙、布达佩斯,我感觉它们比上海落后至少十年。他又问:和华沙、布达佩斯比算什么?为什么不和纽约比?把中国大城市和纽约比,三十年前是难以想像的事,但今天真是可以好好比一比了。其实,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本人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比较文章。2008年夏天,弗里德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之后途经上海返回纽约,他有感而发,写了篇很有影响的评论,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他写道: 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   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他接着说: 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崭新的事实:就技术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的富裕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大连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地区如今要比富裕的美国更加先进。高楼大厦的建筑风格更加有趣,无线网络技术更加尖端,道路和火车更加便捷美观。我再次重申,这一切并不是靠发现石油,而是通过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得来的。   最后他不无忧心地感叹: 我很不愿意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弗里德曼可能对小布什太失望了,所以对小布什误导下的美国把这么多生命、资金和时间都浪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强烈挫折感。毕竟在不少方面,中国大城市仍不如纽约。以上海为例,至少在金融业、公共文化空间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上海与约还有距离,但在许多方面,上海确实走到纽约前面了,甚至远远地走在纽约前面了。在 “硬件”方面,上海的机场、港口、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摩天大楼、商业繁华的程度、美妙的夜景均比纽约好。在“软件”方面,上海的社会治安、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于纽约,上海市民的幸福指数也高于纽约市民。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的大城市确实很亮丽,但我们的城乡差距很大,这个说法我是认同的。我们的城乡差距大于所有发达国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要一叶障目,因为发达国家历史上都经历过城乡差距扩大的棘手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尽管我们农村的现状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我们农村这些年发展亦很快,我们农村的总体水平明显地好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关于这一点,我下一章中再谈。   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中国腐败情况确实比较严重,这是又一个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大问题。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在自己工业革命的时候,也是腐败迅速滋生的时候。19世纪的英国议员席位是可以买卖的;美国那个时候的经济主要掌控在史学家称之为“强盗式贵族”(robber barons)的手中;卡内基和洛克菲勒这些大名鼎鼎的家族,都有很不光彩的发家史;著名历史学家埃瑞克·霍布斯鲍姆 (Eric Hobsbawm)在其名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中把当时的美国定性为世界上最无法无天的地方,腐败猖獗,私人雇佣的“警察”可以任意处死罪犯,整个美国没有欧洲意义上的政府,结果人人自危,人人自卫,美国家庭至今拥有枪支的传统就始于那个时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特点也是大规模的官商勾结,今天日本许多大公司当年都是廉价卖给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者的。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中提出一个观点:“不论是在哪一种文化中,腐化都是在现代化进行得最激烈的阶段最为严重。”为什么一个国家现代化上升时期往往也是腐败上升的时期?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国家的法治水平和监管水平一时还跟不上,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大国崛起的阵痛,确实需要时日才能解决,而且即使解决了老的腐败问题,还会出现新的腐败问题。美国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就暴露出大量的“第二代腐败”问题,华尔街的金融欺诈和监管套利令人发指,祸害全世界。总之,反腐败是个长期过程,最终我们还是需要通过法治建设、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等,才能从源头上和制度上决定性地减少腐败。   从横向比较来看,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 ”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如人口在 5 000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更不要说腐败到骨子里的很多非洲所谓的民主国家了。   中国环境污染得这么厉害,能算崛起么?环境保护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但我们不要太悲观。历史上,欧洲的污染可能比中国还要严重,伦敦在 1952年曾出现过一周内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欧洲的莱茵河曾被宣布为死河,大量生物死亡,连游泳都不行。但后来欧洲通过大规模的生态治理,还是走到了世界环保的前列。中国只要下决心治理,可以后来居上。其实,西方现在也开始发现中国模式在环保领域内的优势:中国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一旦认清了目标,其行动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很多。短短几年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贫富差距这么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45,甚至0。47,这能算崛起么?中国贫富差距确实比过去要扩大了很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除了贫富差距本身扩大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中国的发展可能会遭遇挫折。但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贫富差距的问题。比方说,人们经常引用的基尼系数,它只计算名义收入上的差别,而不计算中国相对贫困的农村人口事实上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的价值。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土地改革,所以穷人的处境比中国要悲惨得多。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相对差距,也就是说,低收入者的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而高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得更快,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化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70%的贫困人口是在中国脱贫的。   我自己曾多次说过一个观点:你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市中心出发,往任何方向开,只要不开到海里去,不开出国境线,开 20个小时,你会看到很多的农村和城市,你把你一路所看到的贫困现象加在一起,可能会少于你从印度的孟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市中心往城外开2个小时所看到的贫困。在那些国家,你会看到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绝迹的那种赤贫:几十万人居住的大片的贫民窟,那种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赤贫。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赤贫人数大幅下降,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但了解一点世界房产情况的人就知道:世界上大概只有在中国,大学刚毕业就可以考虑买房子,女孩子更可以坦然地把拥有产权房作为结婚的条件。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 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 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实事求是地说,国人在住房上的要求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展示了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飞快速度。不过,某些国际惯例恐怕还是有参考意义的。比方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考虑先租房,有了积累再买房,当然房屋租赁市场需要更好地规范。同时,考虑到中国人有世界最强的置产传统,我们也需要探索解决住房问题的新思路。比方说,我们可以把租赁和购房结合起来,租赁房屋达到一定的年限,租户就能以优惠价格购买租赁的房子;我们也可以参照 1998年房改,启动某种形式的“全民最低保障住宅制度”(如以建筑成本价加一些条件把最低保障住房售给适合条件的年轻家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有产阶层。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对中国的长治久安非常有利,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和消费也是有益的。   今天的中国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要在这么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全面实现现代化确实不容易。但是总体来看,过去三十年内,中国在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不愿意说自己崛起,结果却赫然崛起;中国讲韬光养晦,结果却有不少作为;中国说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实际上今天世界到处都可以兑换人民币;中国总是说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但相信这个话的外国人似乎在不断减少;中国人不太愿意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但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中国人谋长远,沉得住气,谦虚谨慎,以静制动,但不管你说还是不说,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的崛起还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震撼。   ……

编辑推荐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邓小平资深翻译,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理论研究者;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震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9条)

 
 

  •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   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热爱的属于自己的中国,更好地在平等的全球视野中定位中国并为她贡献自己,不读《中国震撼》也许你根本做不到。《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在书中,张维为以其深厚的学者涵养、丰富的百国历闻、理性的学术精神,当然还有挚爱,百炼归纳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质和八大理念。正是这八大特质和八大理念,使中国以令人羡慕的文明方式令人震撼地崛起并获得成功。也正是这八大特质和八大理念,《中国震撼》破土开疆,让我们站在了思想认识一个新的支点上。对于西方,我们真的不能也不用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在吸纳融汇中创造是博大邃深的华夏文明自然而然积淀给我们的基因、智慧与韬略。
    《中国震撼》,让我们客观中肯地自信并勇于创造。
  •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邓小平资深翻译,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 好书
  •   歌功颂德的书国内的学者写了不少,但都很难说服人,张维为的《中国触动全球》和《中国震撼》基本说服了我,感觉说得在理。一是基于长期周游世界各地后的全球比较视野,得出发展中国家照搬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没有一个真正成功的,没有比中国发展更有成效的。二是思维上立足于根据中国的经验,构建中国的话语系统。我也表示赞成,跟在外国人的话语系统里理解甚至指导中国,永远发展不出新的理论。中国作为一个越大型后发展“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非常独特,应该有自己的理论,这也是为世界做贡献,不能仅有商品。建议对中国现实有兴趣的人阅读一下这本书。建议作者以后也立足于国际比较视野,对中国独特的发展问题给予深入剖析,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同在何处,异在何处,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两本书立足于揭外国人的短,扬我们的长,可以已经很能说服人,更重要的还要直面问题。
  •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模式”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推荐世行行长佐利克阅读图书)
  •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以及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讨论了“中国模式”——中国作为独特发展模式、独特的政治话语在西方世界崛起。单位买了几十本,内容很有借鉴,值得阅读。
  •   只看了引言就爱上了
    十分客观的对中国进行的总结
    中国的发展道路不需要别人认可
    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 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 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 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
    今天21世纪中国的崛起 其人口是十亿级的 超过前两批国家的人口总和 这不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增加 而是一个不同质的国家崛起 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 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中国模式,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看看当代中国
  •   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
  •   内容真是不错,应当发国内精英人手一本,读后感没有万把字就不要说自己是中国的精英。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从80年代开始算,已经发展很不错了。改开前,英法德意等国都在我国发展前面,现在30年过去了,主要的工业经济指标已经是除了美国,地球上我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的情况。
    第三世界中除了中国是领头羊,巴西、印度、非洲等都不可能与我国相比,第二世界的英法德意等国,前几年都已经超过,第一世界就只有美国才看得上眼。我国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只用了30年就开始谈论再过20年左右就可以超过美国的问题,国内的精英还有什么聒噪的。

    书中比较系统的总结我国发展道路上,中国文明带来的力量,确实是见多识广,正是应该好好普及一下这本书,作为小学、初中、高中的课外教材多好,给我们的下一代提提气。他们应该就是实现超过美国的那一批人了。

    哈哈,那时候翻译成英文免费赠送给小不死,奥马、希拉里阿姨,在美国各大超市摆放。
  •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许多宝贵财富埋藏于世界之中,就亚洲邻国中日本、韩国、越南等诸多国家,都有中国古文明先进治国安邦思想遗迹。如今的中国应该全面重新评估,虽然目前国力大大增强,但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治国安邦方略应更为科学。因此,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是值得一看的著作。
  •   张维为的书值得翻翻,读后知道金融危机没有搞垮中国的经济,却搞乱了中国的自我认知。本来不怎么清醒的我现在觉得更糊涂了,我在上外学的外语,可能复旦还是更综合一些,显出他的素质了,后悔没有填复旦,不然我们就师出同门了。  按他的中国模式,似乎中国根本没有从资本主义制度借用任何东西,全是自己的。"民生为大,整体思维"中国古已有之,如此说来邓小平根本就没有改革过,现在的中国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延续,慈禧太后的继承罢了。  有这样的学者竟然不把中国的政治更加国际化、减少人治因素,扩大法治,听取民意,尊重人权作为中国在开放世界中一分子获得了点滴进步的因素,反而要拿中国模式来拒绝进一步改革开放,左的思想依然顽固啊。  中国的稳定不建立在法治的完善上就不是真正的稳定,是和北朝、前苏联一个性质的稳定,中国必须建设社会公正。如果我们陶醉于强势政府,还标榜中国模式,中国只是回到了唐朝而已。真正的社会主义更加遥远。
  •   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与现代的国家的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   最让人欣赏的一点是客观的态度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让全世界感兴趣的一个谜题,本书通过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对比,真正的写出了中国特色道路的原由和“特色”所在,也毫不避讳的直面当前问题,不错!
  •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
  •   中国太大,所以中国的事,不可简单的说好与不好。一要站在特定的背景下分析中国的过去与现在,二要把中国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比如作者说:“中国这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是在没有侵略任何国家的前提下实现和平前崛起的。”就凭这一点,就是其它国家办不到的奇迹。总之,从多个角度来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成败,才会比较全面。才会形成理智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心。该书值得一看。
  •   详细介绍了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增长知识,好书!
  •   我觉得不管如何,整个国家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连五岁小孩的玩具都成了科技产品,有时候,有些人是不是偏激了?中国的崛起确实是震撼的!
  •   独立学者第三眼看待中国的崛起,还比较客观。
    作者的经历决定本书能够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上系统分析问题,这个国内学者很难达到。
    需要多读两篇。赞

    不好的是,一些观点和内容在报纸、演讲中都发表过。
  •   认识中国,感受震撼。
    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阅读这本书,了解历史,客观看待中国的崛起与存在的各种问题,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
  •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维为,曾经是邓小平的英语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他在书中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收获颇多!在网上买到的书质量与书店里的是一样的,支持!
  •   观点很新颖,作者用国际和历史眼光深刻解读中国的崛起,给国人以自信!看后很受鼓舞,是讲课的好材料!
  •   去年我先后买了五本张先生的《中国触动地球》分赠好友,一个在边疆地区搞宣传工作的朋友讲,他从中获益匪浅。他利用、借鉴该书中的资料、观点,结合自己的长期思索,做了宣讲,反响强烈,有的听众说,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他嘱咐我张先生如有新著出版,务必代购。我本人长期关注张先生的博客,颇受教益。当我发现期待已久的张先生的新著《中国震撼》出版后,马上在第一时间抢购了3本(当当网刚推出此书时属于地区限购,北京暂时还买不到。于是我天天登陆当当网,时刻关注北京何时可以买到——我可能是北京地区在当当网买到该书的第一批读者)。该书一如《中国触动地球》一书,在实证的基础上,对诸如如何民主、中国模式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资料扎实,分析透辟,我从中得到很大教益。我知道,张先生的著作不会入那些右翼自由主义精英的“法眼”,在他们控制的媒体上不会得到推介,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先生的劳动不会白白付出,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帮助中国抵御敌对势力的干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借此机会向张先生致敬,期待你笔耕不缀,有更多的新著问世。
  •   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
  •   听教师讲课时提到此书,于是买来读一读,确实很震撼,觉得很好。中国在崛起
  •   中国震撼!中国崛起!
  •   时值世界局势复杂变幻之际,中国与他国、尤其是西方各国之间的关系处于微妙莫测之中,加上网络等自由媒体言论越发激烈演绎,使得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我们时常感到困惑:中国,我们的祖国,在世界格局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我们该如何在这个新世纪的发展演绎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张教授的书给出了很多的启发,较好的解开了我们的疑惑,无论是我们的国家政府,还是作为普通民众,在这场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都应不卑不亢:对内,坚定信心,对外,不妄自菲薄,这样才能在牢骚漫天中调整心态,淡定前行。很好的书,也会推荐给身边的人!
  •   很不错的一本书。从书的名字,到书的装帧,到书的内容以及书的包装。还有当当送货时候的包装,都非常地不错。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经验,从历史的发展中得到许多生活的启示,再从一个大国的文明发展看世界文明史的发展,纵观整本书,大气磅薄,非常值得大家阅读
  •   从新认识了一下中国的崛起是多么的伟大 百年复兴 重回大唐盛世
  •   中国的崛起,文明国家的崛起,具有划时代意义。
    读罢此书,拨开乌云见日月。论述充分,事实清楚,令人信服,令人振奋。
    中华男儿,为中华之真正崛起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吧!
  •   本书用数据论述了,中国的崛起!国人应该读一读,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   对中国的发展,有许多的论点,但言之成文、逻辑严密的不多,能说服人的更少,中国震撼说服了我。对中国、对世界、对文明我有了新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   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客观评价中国崛起,值得一读
  •   看完本书心里很震撼。作者通过比较客观地对比东欧,印度,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及现状,说明了我们国家的体制的优越性。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中国必须走自己发展的道路。
  •   对于中国的崛起,有很多说法,看到了很多。但是当我想向别人解释,介绍到底中国的这种崛起是一种怎样的成功呢。总是感到自己的言语,或者说观点是片面的。看到这本书之后,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   中国模式,不仅体现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方面,更对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刻的意义!
  •   这本书让我了解中国的发展,崛起,很正能量
  •   作者是知名的外交家,通过这本书,可以激发我们每个人共同关注中国的崛起。。。
  •   谈中国崛起,有理有据,但有时过于乐观,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
  •   “中国模式”之辩已经在学界持续了很长时间,孰对孰错?说实话,本人是不支持”中国模式“的提法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同时看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基本有关中国模式的书籍,是博源文库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假如”中国模式“成立,那么我觉得更应该吸取的是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世界大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良策,但是盲从也不是好办法,应该实事求是的看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最终和谐的解决问题。
  •   已经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中国模式,并将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道理深刻但语言简明易懂。我是大一新生,暑假读的这本书,感觉收益良多。它让我对中国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国的形势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国现存的问题也有了正确的理解,更对中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很好的书!很有意思又能学些东西!!推荐!!
  •   书为正品,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讲述了中国模式对世界的震撼。果不其然的伟大的中国震撼。
  •   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一个后起之秀,带给我们真实的震撼!
  •   文明型国家
  •   实事求是的描述了中国的变化,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完成我们的使命,代代相传,坚持不懈,伟大文明古国复兴有望
  •   中国的现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唯一一个还在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的古文明必定有她的可敬之处和可取之处。
  •   读张维为的《中国震撼》,有些震撼。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切,成就也好,问题也好,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
  •   笔者以自己的亲历,讲述了“中国模式”的故事。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好书!
  •   中国模式=中国震撼
  •   作者用宽阔的国际视野来审视历史,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清晰地回答。读完这本书,眼前一亮,对当今一些热点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来阅读这本书。
  •   总是觉得中国好像没有这么文明这么好一样,
  •   毛泽东课的必读书目。

    写得挺实在的。挺好的。

    就是很多人不能理解一直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对比体现出中国震撼的意义何在。=-=
  •   看完后,感觉,中国人不能自卑,更不能狂妄,5000年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传统,有足够的底蕴让世界震撼。
  •   这本书其实是慕名去看的,纪录片《中国之路》多次提到本书并引述作者观点。还不错。作者在書中的觀點可算是比較中肯且精闢的。我們中國社會目前的確存在不少問題,甚至使得前路艱難,但是依據“中國模式”進行的中國的發展成就難以忽視。作者身為一著名學者,履歷豐富,見多識廣,其觀點與論述有較多可取之處。
  •   对中国模式的注解,用中国语言传播中国声音。
  •   从另一视角了解中的崛起.
  •   中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下的发展中大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乃至二十一世纪中叶前,社会问题会愈加显现。但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就得坚持下去,毫不动摇。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全方位的强国,教育还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教育还是应从培养每个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做起。
  •   中国震撼,震撼每个中国人的心灵,不要牢骚满腹。可能你看到身边有很多不足,但请认识到我们伟大的中国是在不断地挫折中勇敢地成长……中国是个伟大的民族!
  •   中国伟大的国家!
  •   中国震撼 撼人心肺 坚定信念 不折腾 胜利属于中华
  •   中国震撼,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兼备,好!
  •   深刻、全面、充满民族正气,是两本难得的好书。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代中国的视角。当代的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   之前看中央电视台有介绍这本书,一出来就疯抢,说出了现在中国目前的现状,分析到位,所以就买了一本,看完以后觉得写的很不错,中国本来就是很震撼的
  •   看过后,心中很多的疑问解除了,现在的我,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希望!加油中国!
  •   看完苦难辉煌,再读中国震撼,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历史与前景,都很不错
  •   看了之后很有感触,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更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
  •   《中国震撼》这本书,让我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和数据,我为中国骄傲!
  •   如果你让自己增添些做中国人的自豪,就读一读《中国震撼》吧!
  •   震撼中国!
  •   中国震撼不错,值得看一看。
  •   《中国震撼》一书内容不错,但第二部分装订错乱,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中国,很好
  •   拿到就开始看这本,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分析全面,与我个人的直观感受非常贴近,看好中国!未来的世界是中国人的世界!
  •   帮妈妈买的,和中国触动一起买的,两本都是好书!引人深思
  •   作者的视角很独特,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过去我们对自己的祖国的一些错误的看法,通过看着本书也有了新的认识
  •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国家、国际有了更新的视野
  •   比较客观公正的反映中国的现状,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没有回避,此书可以。
  •   好书!好书!!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了更深的了解。
  •   好书!事例多、说理充分、认识充分,一本学习中国文化的好书!
  •   作者纵向对比了西方民主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当代多个国家民主变革的现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民主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是一个需要谨慎匹配国情的渐进发展过程。脱离这些条件去追求一人一票的程序民主,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混乱和灾难。中国人也向往民主,但绝不是西方想强加给我们的选票式民主,我们应该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探索一种符合国情的“高质量”的民主。
  •   不算是特别好的一本书,但有赖于作者的身份的特殊性,算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吧
  •   可以说,在现在黑中国的一堆中,能看到这种客观的不容易
  •   多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多一个视角看待现在的状况。
  •   回顾中国发展之路,对外开放无疑是中国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正因为中国的开放,我们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使我们能够在更加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
  •   里面绝大多数观点都非常牵强,比如说到一些非洲或亚洲国家采用了西方某些制度而导致国家沦落,我很想知道:一个国家的沦落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吗?!而且作者并没有通过历史演变案例和数据来论证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就好比,我今天看到两起车祸,是否就可以推论出“今天是车祸日,今天这个时节不好,不宜出行”?!坦白讲,这本书没什么价值!!!可以看看陈志武的大作,看看人家是如何推论的,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再看看哈耶克的著作!!!
  •   这是先生很想要的一本书,不同的视野看中国
  •   推荐年青人看、正确理性了解祖国、爱中国
  •   听人推荐后买的,有大量的数据、事例,全面客观的评价了当前中国某些现象和本质,值得一看,赞!
  •   智慧客观认知中国的成就!
  •   很喜欢张维为教授分析问题的思路,更欣赏张教授看待事物的角度
  •   对于提高民族自豪感非常有用。我看了几页就喜欢上这本书。说到国民经济,它说中国的农村老百姓大多都有房子,而印度很多民众没有房子,到了城里,很多人只能住贫民窟
  •   总的来讲,书中内容认同60%。作为中国人,我对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自豪,但是中国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仍然非常的多,而通过本书,我没有看到作者对中国更深层次问题的剖析。另外,如果不假思索的读这本书,很容易被书中描写的伟大成绩所麻痹,而其实书中所谓的伟大成绩,很多其实就是一种问题的反应。
  •   是在看了一部名叫《中国之路》的纪录片后知道这本书的,以客观的态度评价了中国的发展之路,有启发,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   在党校学习时,
    有多名教授推荐的这本书,
    邓小平的英文翻译写的
    在机场时,闲来无事想起了这书
    结果没有找到
    回来在当当上果然找到
    买来看看
  •   书中说明了中国的一些独特之处,但有些部分未免过分乐观
  •   很客观的评价中国
  •   本书对中国改革做了简述,并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