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吕晓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1出版) 作者:吕晓明 页数:196
内容概要
《张骏祥传》叙述了张骏祥一生的经历尤其是在戏剧、电影创作上的探索和成就,并把传主放到了历史的大背景下,力图揭示出他作为一个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在近年出版的电影人物书籍中显得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张骏祥(1910-1996),笔名袁俊。著名戏剧、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并就读美国耶鲁大学戏剧专业获硕士学位。编写或导演的话剧《万世师表》、《北京人》、《蜕变》、《牛郎织女》等,电影《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翠岗红旗》、《鸡毛信》、《燎原》、《白求恩大夫》等均在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张骏祥还长期担任上海电影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发表有《导演术基础》、《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等戏剧、电影论著。柯灵先生曾称许他“仿佛有十全武功一般”,是现代中国戏剧、电影界不可多得的有着多方面成就的艺术大家。
作者简介
吕晓明现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辑、《电影新作》杂志副主编、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广电局艺术室主任、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处长等职。长期从事电影历史和理论的研究,著有七十余万字的电影、文学论著,主编有《上海影人文选》、《世界电影名作》、《电影导演论。黄建新卷》等,并担任《外国电影理论文选》等书的特约编辑。目前还担任《辞海》编委、电影学科主编、《大辞海》电影卷主编。长期分管上海地区电影、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行政事务。曾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建和主持电影节的学术活动。
书籍目录
1.西渡人家/l2.京城求学/103.耶鲁春秋/204.江安一隅/305.冲云破雾/486.初涉影事/707.北上赴会/838.激情年代/899.走近伟人/12310.漩涡之中/14511.灾祸岁月/15812.老骥伏枥/16713.桑榆晚景/185后记/194
章节摘录
插图:张骏祥出生的日子是公历1910年12月17日,是年为庚戌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却狂飙猛进的年代,一个进步与保守殊死搏斗的年代,一个新世纪的文明即将荡涤旧时代的污垢的年代。在张骏祥出生的5年前,同盟会成立,标志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清政府最后一击的开始。在他出生后半年内相继发生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四川保路运动,直至张骏祥一岁时爆发武昌起义,比他早4年出生的末代皇帝溥仪下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也同样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列强的争斗自不必说,一场世界大战爆发在即,艺文美术的革命亦激流勇进,势不可挡。张骏祥出生一年不到,太平洋彼岸洛杉矶的郊区出现了美国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好莱坞与这个日后要成为电影导演的小男孩同岁,而不久后的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刚刚从南美回到故土开始自己的戏剧写作生涯,英伦的萧伯纳先生则正在构思他的《卖花女》,谁也不会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孩日后要成为他们的同行。长江下游的镇江正处在革命前夜的兵荒马乱之中,这个孩子的诞生只是一连串让人兴奋或烦恼的事里的不为人注意的小插曲罢了。镇江是张骏祥的出生地,也是他家族的祖籍。此时的镇江风云变幻,令人莫测,周岁不到的张骏祥或有记忆其时家里大人们的忙碌和不安,如果襁褓中的他曾被抱着到过离家仅一步之遥的西津渡口的话,他一定会睁大眼睛,不解那川流不息的穿戴着各色军服的士兵或百姓仓皇紧张的神色。武昌起义的号角沿着长江传来,搅得这个平日死水一潭的地方沸腾起来了。
后记
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当我到达复兴西路44弄的那套公寓叩门而进的时候,是绝对想不到日后会是我来为这位让人敬畏的白发长者写传记的。当我还在上影厂当剧本编辑时,我同骏祥老师之间隔着很多层,我这个“小字辈”(无论指年龄或是级别)不要说跟他讲话,就是见到都是很少的,只是1985年我调到新成立的上海电影研究所后,才因工作与他有了接触。从永福路到他家甚至可以不走马路,穿弄堂拐两个弯就到了那栋虽已陈旧却透着优雅和精致的小楼。来的多了,对骏祥老师的敬畏渐渐地变为了尊敬,但对他的生平除了他拍的电影,其他都不甚了解,每次到他家总是谈完事便告辞,很少聊到工作以外的话题,就这样一直到他逝世的前几年。记得最后一次到他家是1995年,他从医院回来接待了北京来的李恒基等几位研究外国电影的专家,我陪他们坐了半小时左右便示意客人告辞,因为骏祥老师明显地反应迟缓、精力不支了。对他的衰老,每个人心里都暗暗伤感,但也没想到仅隔一年,他便遽尔离世。他的晚年颇为孤独,心境和精神上得到的慰藉都很不够,过世后的追悼会上北京方面也仅来了一位“副巡视员”到场致意,似乎忘了他曾经担任过全国电影主管部门领导的经历。当然,九泉之下的骏祥老师多半不会计较,他于此早看得淡薄了。1997年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纪念他去世一周年的仪式,本想开一个学术性的会,却来不及准备。我主持了这个不到一小时的短会,事后,黄仁先生在台湾的《联合报》上报道此事,文中竟称我是“张骏祥先生的高足×××”,并寄来剪报给我,把我吓出一身冷汗,我即回信请黄仁老以后务必再不要如此认为。下
编辑推荐
《张骏祥传》:中国电影人物传记中,如果没有枨骏祥的一本,是不可思议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