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刚印 页数:1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一项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而成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选择了这一研究课题,无论是从学术背景上还是从学术积累上,对自己都是一个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愈发感觉自己功底有限,学力不逮,虽然花费了很多心力,但其中的粗漏和浅浮仍然十分明显。这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年中,在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研究框架、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我都得到了导师陈锡喜教授的悉心指导,陈锡喜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对学术前沿的高度敏感,真正把我引入了学术殿堂,我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没有导师细致的关怀与不断的鞭策,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一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规模与民主——超大规模社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现状与选题的提出 二、对中印公民政治参与比较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三、本选题的理论价值、基本思路 四、本课题的理论工具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 对公民政治参与社会生态的比较分析 一、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历史因素 (一)影响印度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诸因素 (二)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历史因素 (三)丰厚历史遗产对中印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影响 二、公民政治参与中的社会因素;种姓社会与宗法社会 (一)多世纪并存的印度:种姓社会与当代印度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二)宗法社会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三)传统资源在中印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双重作用 三、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文化因素:宗教文化与儒学传统 (一)印度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公民政治参 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一项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与的影响 (三)中印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冲突与兼容 四、影响中印公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因素:计划与市场 (二)公民政治参与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不同经济环境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影响第二章 对公民政治参与结构功能的比较分析 一、政治参与的体制框架: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比较 (一)印度式的分权结构:传统与现代性的交织 (二)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体制分析 (三)中印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差异 (四)案例分析:基层民主参与——中印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其实践 二、政党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政党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 (二)印度政党政治及其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功能 (三)协商性政党政治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四)中印政党政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影响 三、公民社会的发育与公民政治参与 (一)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与公民政治参与的互动 (二)中国与印度公民社会发育生长的社会条件及现状 (三)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政治参与——公民社会发育及其政治功能第三章 对公民政治参与效应的比较分析 一、公民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公民参与对印度政治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多重效应l (二)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应的分析 (三)中印公民参与对政治运行与社会发展效应的几点启示 二、公民政治参与与中印政党政治的发展演进 (一)公民政治参与与政党的政治能力问题 (二)公民政治参与与印度竞争}生政党政治的发展演进 (三)公民参与对中国协商性政党政治提出的新挑战第四章 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前瞻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一)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野中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从应然到实然: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性的路径选择l (一)政治参与主体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增强与公民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一项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能力的提升 (二)组织化参与:社会组织模式及其能力建设 (三)党的“社会参与”和公民“政治参与”之间的互动 (四)在参与式行政中实现公民政治参与与社会治理的互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来看,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大幕已经拉开,选举法、代表法、工会法、行政监察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对公民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在不断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逐日高涨,实践层面上,各式各样的基层民主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国公民对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是建立在特定政治生态之上的,“外发后生型”的政治发展特点使中国在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即启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这使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始终贯穿着一种“超前”态势,在认识与实践、目标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精英与群众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碰撞。这必然影响到公民的参与过程,使其表现出极其复杂的一面。但从总体上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涉及的层级和范围正在呈逐步提升和扩大的趋势,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动向正在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如何选择正确的政治参与模式?如何稳步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显然,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已经向学术界提出了迫切的理论需求。有理论上的需求就会有理论上的回应,需求愈急切,理论上的回应也就愈强烈,理论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及时答疑解惑,为现实提供理论指引。应该说,我国的理论工作者,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界对这一命题的反应是敏锐而迅速的,随着近年来对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关注的逐渐升温,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从对政治参与的研究趋势来看,近年来学者们对公民参与的研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从关注参与主体的行为转向关注参与主体的权利。选题体现出强烈的群体性特征,农民政治参与、村镇基层直选、民营企业主人党、少数民族以及妇女政治参与问题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第二,开始将制度外的、无序的参与纳入到政治参与研究的范畴中来,群体性突发事件等课题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第三,开始探讨新的政治参与途径,在继续关注诸如人大、政协以及行政监督等传统参与途径的同时,试图开辟新的渠道,政务公开、决策参与以及对非政府组织的社团、行业协会、社区组织等组织和形式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受到充分关注。第四,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某些研究主题开始向政治学领域流动,表现出一定的超前性和深化趋势,这有助于推动政治学领域对政治参与的理解。从法学角度对公民政治权利的研究,有助于政治学界对政治参与合法性的界定,社会学对政治参与组织行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民众参与的动机和行为特征,为现阶段探索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提供可能。上述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公民政治参与这一主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系统的发掘,对西方学界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功经验做了初步总结,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些前瞻性思考。既有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这一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相对来说,当前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研究角度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趋向:一是专注于经典的学理分析;二是致力于典型微观个案的解剖,而将宏观理论与微观个案结合起来展开研究的还并不多见。
编辑推荐
《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一项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