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徐萍 编  页数:215  
Tag标签:无  

前言

  青年代表未来,象征希望。在青年大学生群体身上,更是承载着无限的历史重任。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健康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的使命。而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社会实践,价值观的变革受到社会变革、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曾把人类社会分为三种形态或三个阶段:最初的社会阶段的特点是“人的依赖关系”;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讲的最初形态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这时的价值观反映了“人的依赖关系”,即在下者对在上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第二阶段是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与第一阶段相比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人成为自由的、独立的雇佣劳动者。而与此同时,商品货币关系(其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以一种强大力量支配着人们的命运。人的独立性建立在对物的依赖性的基础之上。于是,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盛行。第三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既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物的依赖性”,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社会生产过程和自身生活过程,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内容概要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讲述的是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时期的大学生任重而道远,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赖于社会实践,所以进行价值观教育要特别重视“知行合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把握时代脉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地阐释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意义,同时提供科学的方法,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大学生的理想并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理论范式,可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青年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自学读物。

书籍目录

序/1第一章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述/1第一节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境遇/2一、西方社会思潮的外部冲击/2二、经济社会转型的内部挑战/7三、国内相关社会思潮论争的影响/14第二节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诉求/16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17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17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18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19第三节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阐释/21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所需/21二、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所需/24案例/27第二章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3第一节 信仰的基本阐释/33一、信仰的内涵/33二、信仰的现实作用/36三、新时期大学生确立信仰的原则/37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教育意义/39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39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41三、大学生信仰现状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义/43第三节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建构/46一、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灌输”的科学性/46二、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能力建设/418三、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穿透力和影响力/49四、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作用/50案例/52第三章 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58第一节 共同理想的当下解读及其重要性/58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59二、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重要性/65第二节 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理想的现实考量及其成因/72一、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基本现状/72二、新时期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76第三节 增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实效性的途径/81一、以科学理论指导共同理想教育/82二、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83三、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87四、探索新型的共同理想教育途径/89案例/92第四章 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97第一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97一、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97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104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110四、大学生民族精神认知及践行途径的建构/116第二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127一、时代精神的内涵和特征/127二、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131三、大学生时代精神认知及践行途径的建构/138案例/146第五章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155第一节 荣辱观的基本阐释/155一、荣辱观的基本内涵/155二、荣辱观的现实功能/156第二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158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158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16l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167第三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68一、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的现实表征及其应当/168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实意义/176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179案例/188附录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92附录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2后记/215

章节摘录

  第二,“知行合一”的行为品格。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知行观的主要思想是:其一,先行后知,重在行。荀子以“行”为出发点和归宿,指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其二,知对行有指导作用。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矣。”孙中山先生认为:“因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而致其知”,“因其已知而进于行”。其三,检验知的标准是行。墨子指出,好的学说必须在实践中运用并取得好的效果,主张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作为判断标准。其四,知行并举,相互促进。王阳明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知行合一”的含意是,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如果知而不行那只是不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第三,“德法并行”的治国方略。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多年来虽然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不同的流派,各派之间在哲学观点上有这样那样的争议,在政治思想上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却是他们的共同观点。重视道德自律和人格完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可称之为重德精神。与重德精神相一致,又特别强调人格、崇尚气节、重视情操。同时,中华民族也注重法治,并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即德主法辅或者说“阳儒阴法”、“阳德阴刑”。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提出的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的礼治德化的两手办法,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贯使用的统治方法。荀子也明确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这实际上是把礼看做封建社会的根本大法。贾谊着重论述了礼与法的区别和联系。他认为法不可不用,而礼更为重要。他既强调以德为主,又强调必须德法并行。

编辑推荐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从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理性思考,试图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些对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