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 页数:7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严谨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有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本书既可作为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又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引。
作者简介
冯天瑜,湖北红安人,1942年出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晓明,湖北武汉人,1951年出生。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积明,浙江镇海人,1949年出生。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题记导论上编 中华文化生态 第一章 “文化生态”界说 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三章 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四章 中华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下编 中华文化历程 第一章 上古: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第二章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章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 秦汉:统一的帝国与一统的文化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章 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章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第八章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第九章 明:沉暮与开新 第十章 清:烂熟与式微 第十一章 近代:蜕变与新生(上) 第十二章 近代:蜕变与新生(下)结语
章节摘录
插图:“文化”是一个中国古已有之的词汇,又在近代吸收西方学术思想后,赋予新的含义。文化概念的演化,决不仅仅只是一个定义变迁的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内容在日益丰富以及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向着广延度和深刻度不倦地进军。中国本土文化在接纳外来异质文化的过程中,引入或改造许多概念和范畴,从而使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表述方式得以丰富发展。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或者以音译方式出现,如从印度佛学中音译而来的佛陀、涅槃、菩萨、般若、三昧,从欧洲文化系统中音译而来的逻辑、德谟克拉西、赛因斯、英特那雄耐尔、布尔什维克、苏维埃、华尔兹便属此类。但音译的概念不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一般难以在作为形意文字的汉字文化系统内久远流传,于是又有意译的普遍采用,具体办法是借用相关的汉语字、词,或新造复合词,如法、业、戒、色、空、识、相、性等,本是中国所固有和常用的字汇,佛教翻译家们借用这些字汇,表述佛学意蕴,而外来思想便借助汉语字汇的外壳,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至于世界、时间、空间、宗教、哲学、本体、一元、观念、归纳、演绎、美学、体育等词,则是古代佛学翻译家和近代西学翻译家利用汉语单字的某种含义,加以复合,组成新词,以表述外来学术的特别含义。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史(第3版)》曾获荣誉: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第一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994年),第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