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利德尔·哈特,B. H. Liddell Hart 页数:327 译者:钮先钟
Tag标签:无
前言
核弹的出现已为世界投下了一道黑影,而“自由世界”方面,尤其显得阴森。这种武器在设计时的目的,本是为了保护他们,可是结果他们反而最感焦急。他们这种日益增高的“不安全”感,正足以构成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反省,使人回忆起1945年,他们的领袖对放出这个“核恶魔”以来加速日本崩溃的决定,是如何的草率和缺乏思考。丘吉尔的《战时回忆录》,其最后一卷故意定名为“胜利与悲剧”,在那本书上曾有一个极惊人且具有重大意义的透露。他说:“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从来不曾有过一分钟的讨论。” 核弹对于广岛的轰炸而言,可算是一个报应。当年负责的政治家认为这是确保迅速完全的胜利,和尔后世界和平的最容易和最简单的方法。诚如丘吉尔所云,他们的想法是以为“这足以使战争结束,使世界和平,只要花少数几个爆炸的成本,即足以显示出惊人的力量,对于受苦受难的人民,伸出救援的手来。当我们经过这样多的劳苦与危难之后,这似乎可以算是一种奇迹了。”可是到了今天,自由世界的人们所感到的焦虑反而与日俱增,此正足以证明当时的领袖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能够想透——这样的胜利并不能获得和平。 他们的眼光始终不曾超出眼前的战略目标——“赢得战争”——之外,而且更认为军事胜利即足以保障和平——这个假定是与历史的通则相违背的。这可以算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纯粹军事性的战略,必须受到具有较长久和较广泛观点的“大战略”的指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环境中,对胜利的追求是注定要变成悲剧的,把德国的抵抗力完全消灭了之后,结果当然无异于是为苏联扫清了侵入欧陆的道路,而使苏联的势力可以向四面八方扩展。这也是同样自然的结果: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核武器既然有了如此惊人的表演,苏联人在战后就一定会设法发展这种武器了。
内容概要
本书在西方战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军事理论的必读书。因为此书,李德·哈特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 在本书中,李德·哈特以深厚的军事理论和战史研究功底,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30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间接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者简介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书籍目录
序第一篇 二十世纪以前的战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希腊时代的战争 第三章 罗马时代的战争 第四章 拜占庭时代的战争 第五章 中世纪的战争 第六章 十七世纪的战争 第七章 十八世纪的战争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 第九章 一八五四至一九一四年的战争 第十章 二十五个世纪的结论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的西战场 第十二章 东北欧战场 第十三章 东南欧与地中海战场 第十四章 一九一八年的战略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五章 希特勒的战略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全盛时期 第十七章 希特勒的衰颓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败亡第四篇 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 第十九章 战略的理论 第二十章 战略和战术的基本要点 第二十一章 国家目的与军事目标 第二十二章 大战略 第二十三章 游击战附录:李德·哈特及其思想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愚人说他们从经验中学习,我却宁愿利用别人的经验。’这句话据说是俾斯麦说的,但是却不一定是他最先发现了这个真理。这个真理对于军事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其他的行业不同,一个“正规”军人并不能经常的实习他这种职业。所以甚至有人会强辩说,军人这一行职业,简直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职业,而只是一种“临时性的雇佣关系”(casual employment)。这似乎是很矛盾的:当过去实行佣兵制的时候,军人倒还可以算是一种职业,为了战争的目的,他们才受雇和领饷。可是等到佣兵制度为常备兵制度所取而代之以后,军人在不打仗的时候,也都照样可以领到薪饷了。 关于这种严格说来并没有“职业军人”的辩论,假使说在工作方面,对于今天多数的军人并不适用;那么至少在练习方面,却是非常的适合。因为比之从前,战争是越来越少,而且也越来越大。平时所谓训练,即便是最好的,也都只是“理论”多于“实践”。 但是俾斯麦的名言在这个问题上面,却又投射出一线新希望。它使我们认清了事实上有两种不同的“实际经验”(practical experience):直接的和间接的。而在这两者之间,间接的实际经验可能是更有价值,因为它的范围比较广泛。即便在一个最活跃的职业中,尤其是一个军人的职业,其实习的范围和可能性一定还是十分有限。与军事作一个对比,医师这一行职业可说是具有极大的实习机会。可是在医药方面的最大进步,多数还是要归功于科学思想家和研究工作者,而并非实际开业的医师。 直接经验有其先天上的限制,无论对于理论或应用而言,都不足以构成一个适当的基础。最多它只能造成一种气氛,这对于思想结构的精炼化具有相当的价值。为什么间接的经验能够具有较大的价值呢?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的种类较繁多,范围也较广泛。“历史是一种普遍性的经验”——这不是某一个人的经验,而是许多人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经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战略方面来说,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常常也是一条真正的“捷径”。 ——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最为推崇的是东方的伟大军事理论家——孙子。用孙子的“术语”来表达:直接就是正,问接就是奇,所谓间接路线不仪为迂直之计,而也正是奇正之变。 ——钮先钟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李德·哈特以西方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最有希望且最经济的战略形式。他通过分析战史以说明理论,揭示出了战争中种种部署的优势与不足,简单易懂,使读完此书后的每个人都会对他的“间接路线”印象深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