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谭故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 《义乌丛书》编辑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义乌丛书》编辑部 编  页数:110  

前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入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元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黄志平    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关华

内容概要

  《义乌谭故》是一部关于义乌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以丰富的资料、通俗的语言,从历史掌故的角度娓娓叙述义乌有史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及人物等历史片断。主要内容包括:亲身经历、闻见杂事,名人轶事、社会百态、风土人情、地方物产,地名来历,神话传说等。

书籍目录

总序人物春秋红禊绿裾朱之锡礼待贤士朱之锡为一袋米折腰俞不眉矮三尺与矮一丈耕田牛土包子徐侨急事急办元龙不信泥菩萨超级偏科生朱献文的“三不”“无以复加”的王□天赐我活命查鱼知贤爱书如命吾谓耕者比我高两个大傻瓜无底水桶不昌、不弃、不讳惜时如金省钱做善事什一在署,什九在外人在首阳山起草登基诏日池读书有始有终清水一杯送宗泽伯棚吴晗和孩子宗泽管物价八只八哥和四条狗“要我的血都行!”税吏赔牛考叔叔一座台灯一帧合影有用书生三女儿是棉花八粒花生米不识时务炒鸡蛋巧题点心店拒住洋房骆宾王的后代慎可太公樱落山传奇陈达德父子开发北大荒多借两百元耻不逮斋吴神天降黑脸爷王槐率民修蜀墅塘春风化雨两粒高梁朱肇虞饿肚皮买志书不收版税奶妈莫徘徊剪发延师东首一洗吾国耻市井百态穿女裤上课笑迎红卫兵抄家写得这么凶卖牙签日赚世行行长的破袜子当典里文人相嬉南枣产地人吓跑强盗生死之交九豪脚一蹬拆灶还泥桥牌高手碧珊上海滩最好闻的气体飞狗院长里兆偷考骂客人大力士楼挺强盗渡寿星端茶舞迷吴晗钓鱼兄妹宰鸭塑料戒指娓娓承欢楼不延客书不借人洗尿壶甲乙堂请拘高知县两个冒失鬼年初一卖柴进贡石何家槐送梨搓断草席筋别“轻口薄皮”榛籽叶遮鼻头谐音求吉俗比手艺讨口封“穷”与“祸”城里亲家和山里亲家豆腐太公造厅堂牛头人和才女凤姐巧计治财主伙计耘田赌局也万千重奖长寿传家宝老子和石子上错花轿嫁对郎“十成”与“一百”吹牛千石太公拾狗粪晴有晴的生意,落有落的生意璧吐地买缸理(礼)酒与水三姐妹巧过“相亲关”三姐妹相亲寻铜火熄盖尼姑和醉汉最后的听众长辫换糖人宝伞教妻吃毛铁肚饥难熬文举人卖字头一次摇拨浪鼓县委书记买铅笔鸡毛换糖的故事全国模范被拦在门外“死”而复生的生意人天下第一商上海笔厂的总代理尴尬的学习班采花能手逼夫从头越医林拾粹丹溪为病人请医婆婆子骆小法扫地开棺救人不敢医母病秀才有“喜”不会叫的青蛙捡豆正胎鹧鸪鸟吐活虫六板四钉汤明欺暗帮巧治伤抱女透疹三条蚂蟥医“对口”棺材病特艺珍产江西水车孟氏羹火腿的来历大岭梨生姜糖陈日升酒店与白字酒览胜搜古古月桥鸡鸣山飞来山与神仙吸壁六寺塘羊印城门杜门书院百尺楼蜂岗岭“如在”碑马堰的传说逛楼义乌兵与长天茶苑黄巢箭发葛仙峰九门八弄七桥鹅峰山的传说和尚坑的来历艺苑丛谈以壁代桌吃肉偏要大块吴章宣的名联红专岂是天成鸣鼓而攻兄弟妙对拦路答联巧对拒先生五百罗汉对联充渡钱一诗一联拒赊账对联饮酒对课红鼻狮子史海拾零公鸡下蛋宗泽义释岳飞三杯亭黄中辅怒填《满庭芳》只谈鲁迅喻侃挺身救陈亮钉鞋命案培德堂不回头看遣婢帖革命的桃子革命的头宰相的过失红军之起掖垣伟议胡子剃得太早了三呼“渡河”自来水笔咏鹅塘浙东人的老脾气嘲吴晗陈棍力排众议“复旦男子大学”戚家军草铺路收复横屿义乌兵挖渠得宝义乌兵家属智退敌兵虎啸潭龙舟竞渡的来历烟草进河北引种兴农洪武皇恩封显佑伯神话传说傅大士拄日绣湖与大安寺塔李唐廿岁太婆荆叟海云寺枪旗岩挂纸岭石胆汁华溪神力将杨文通石小姐嫁“泥砂壶”洪罗相公马干塘自鹤送粮望云公两次分家宗泽茶壶将军殿麒麟塘骆母耙柴朱懋芳两国封王端午熏药渣十锦洞石人岗削竹退倭寇操太坪王井和金井西江桥传说癞头想小姐小西湖的传说老虎怕茅铺独狮守花厅单龙抱石柱四井架桁分馒头牵牛少年当驸马无底螺蛳逢九做寿龙潭杨三三得宝一毛不拔田埂种豆旗杆脚和溪(气)桥炭火点炮太阳山下余山的故事烟熏花厅晒元宝廿三里长社与银生塘熟火腿笠帽厅和尚阳村后乐和前乐坐吃山空西瓜坪的故事主山大倌皇封一箭高杨六相公三分雨仙人洞、望傅石和神仙印富神山当铺水鬼骗上塘神佛呒眼睛父子公堂相认搏虎英雄白屁过钱塘江只怕一个漏仰科郑传说铜牛人山白衣观音青龙泪铜山神臼金脚链毁塔盗宝犀伯王元宝传奇虎皮井的传说独建会义桥猫和虎“食过咪”的典故换糖人气走吕洞宾健小嘎浦江挑石灰咬乳头宝衣后记

章节摘录

红禊绿裾    华溪的虞之麒,是明朝名医虞抟的弟弟。他博学强记,过目不忘。一次赴金华府参加郡试,即考廪生,住在一家染坊内。染坊老板为炫耀店里的印染生意兴隆,拿出账本给之麒观看,之麒随手翻看了一遍。当天夜里,染坊失火,店房全成了废墟,客户的布料和账本也全部烧毁了。老板急得团团转,无法向客户交待。忽然想起之麒曾翻看过账本,便急来问之麒是否还记得一二。之麒思索片刻,即挥毫疾书,把整本账目誊写清楚。老板在旁看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次日竟在瓦砾中寻到账本,所幸没有烧毁,与之麒誊写的账本对比,仅在一笔账中将“红□”写成“绿裾”,错了两个字。老板敬佩不已,感叹世间确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奇才。    朱之锡礼待贤士    海宁谈迁,终生未仕。家徒四壁,却嗜书如命。他潜心研究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经27个春秋,写出了一部长达100卷的明史实录《国榷》。然而,在清顺治四年(1647)史稿被盗。谈迁痛不欲生,立志重写。但要再写一部史书谈何容易!回家守孝的朱之锡知道了此事,在孝满进京复职途中亲赴海宁聘请谈迁为记室。之后,谈迁在朱家住了两年半,除了替朱之锡做些文字工作外,全力搜集史料,重新撰写《国榷》。    谈迁在朱之锡家,一有时间就寻书访人,觅求史迹。明朝的降臣、皇亲、宦官和公侯门客,几乎遍访无遗。朱之锡为他的《北游录》作序,叙述谈迁搜访史料的感人事迹。在朱之锡的帮助下,顺治十三年(1656),新的《国榷》定稿,为后人研究明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朱之锡为一袋米折腰    朱之锡任河督时,一日路过河南某县,见一群人在一座桥上围观,即下轿询问。原来当地一名汉子牵驴回家,驴背上驮着刚从集市上籴来的一袋米,过桥时一个卖柴的樵夫与他擦肩而过,不慎柴棒触了驴眼,驴受惊暴跳,将背上的米袋翻入河中。于是两人争执不下,汉子仗着自己的主人是一位致仕在家的户部侍郎,便盛气凌人,意欲对樵夫拳脚相加。朱之锡问清情况后,并没有在意谁是谁非,而是领着两人同赴那位户部侍郎的家,对那位官品比自己低的“离休干部”恭让有加,细细言明情况,并暗示樵夫上前赔礼,那侍郎也就当场免了樵夫的赔偿。    俞不眉    俞春是当代著名作家俞天白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在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教过书。1919年中学毕业后,看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刊物,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便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做“俞不眉”。其意有二:一,“不眉”音同“不媚”,指不谄媚权贵;二,寓意是,眉毛不劳动,没什么作用,反而高高骑在耳目口鼻之上,正像特权阶级。他说:“我痛恨特权阶级,不愿像眉毛,所以叫‘不眉’”。    矮三尺与矮一丈    吴晗的夫人袁震早年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比吴晗高一年级,长吴晗两岁,也是学历史的。她博学多才,思维敏锐,常常有独到的见解,令吴晗折服。当时的吴晗,是胡适的得意门生,一心钻研明史,不大过问政治,而躺在病床上的袁震,虽然得到吴晗无微不至的照料,却常常尖锐地指出吴晗受胡适影响而变得迂腐,并嘲笑他:“你怎么老是引证胡适的观点,在胡适面前总是矮三尺!”吴晗搔着头皮一脸嬉笑承认道:“那么我在袁震面前就矮一丈啦!”    耕田牛    傅典虞,字仲扬,青岩傅人。工书法,自成一家。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内书法展览比赛荣获第二。义乌灌聪图书馆曾印行他的习字帖发售,一时本地各小学学生习写傅体成为风气。在义乌中学教书时,学生请他写长年对联、中堂条幅,有求必应。放假前几天尤忙,有时学生催急了,他只说:“是耕田牛,也要稍息。”    土包子    冯泽芳是成就卓著的棉花专家。1930年考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后,他挑选了部分国内的棉花种子带去美国,做栽培实验。寒冷的冬季,大学的温室里,冯泽芳栽培的棉株开花吐絮,上面还挂满了记载各项数据的纸片,引得各国学生常驻足窗外观看,戏称其为“圣诞树”。在康奈尔的三年,冯泽芳从未去过电影院和娱乐场所,也很少闲聊。他常说:“我这个留美学生,一不会跳舞,二不会唱歌,三不会打牌,四不会游泳,五不会开汽车,是个土包子。”    徐侨急事急办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冬,徐侨升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有一天,他过长江时看见成千上万的淮民流亡在建康、镇江一带,饥寒交困,面如菜色。徐侨马上命令各州县官府用国家积贮的常平仓粮食赈济饥民。有官员害怕上面会怪罪下来,说开仓赈饥必须请示制置使的批准才行,想向上申报得到批复后才办理。徐侨发怒说:“赈救饥困的百姓就像抢救溺水者一样急,怎么能按常规来办理呢?”立即命令开仓发粮,从而救活了无数饥民。    元龙不信泥菩萨    朱元龙,南宋稠城西门人,禀性刚正,耿直敢言。在朝廷当实录院检讨官的时候,有一年天下大旱,朝廷官员请求皇上到明庆寺去拜佛,祈求上苍赐雨。朱元龙说:“在泥菩萨面前叩头号哭,一般的老百姓都不愿做这事,你们难道要我们的皇上来干这种蠢事吗?”    超级偏科生    吴晗上中国公学时,师从大学者胡适,深得胡适赏识。1930年,胡适到北平任教,吴晗追随胡适来到北平,转入燕京大学学习。第二年初春,胡适应北大校长蒋梦麟聘请,担任北大人文学院院长,于是吴晗也准备报考北大。不过北大的门槛很高,吴晗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他在给胡适的信中说:“自己对英文、西洋史、逻辑还能凑合,最要命的是数学,一点门儿也没有。”他想请老筛帮忙走走后门,希望不经考试直接转入北大。治学严谨的胡适当即拒绝了弟子的请求。”P1-3

后记

本书的资料收集工作开始于2008年年初。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已出版的义乌人物传记、义乌民间故事集、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义乌人物和事件的文章、村志家谱资料、热心人士提供的口述资料等。采集过程中,尤其注重这两方面的掌故:一是表现义乌人性格,体现义乌精神的故事;二是有关义乌人经商及义乌人的智慧故事。总共收集到700余则故事,为了避免与市文广新局编写的《义乌民间故事》过多雷同,忍痛割爱删除了一部分。    在资料的整理上,一般采取删繁就简的原则,对于比较精彩生动的细节,则予以保留。大部分资料只保留原来的框架,编者对其进行合理的增删加工,几乎是一次重新创作。对于书中出场的人物,只在首次出现时作简要介绍。这些资料,大多未能入正史或正史方志中语焉不详,只流传于民间,但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辉。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忖度,得出一个明白的道理。诚如是,则编者的初衷就实现了。    本书分为9个章节,即人物春秋、春风化雨、市井百态、医林拾粹、特艺珍产、览胜搜古、艺苑丛谈、史海拾零、神话传说。“人物春秋”主要记录义乌典型人物的趣闻轶事;“春风化雨”叙述义乌教育界的人和事;“市井百态”描绘义乌历代社会中的形形态态;“医林拾粹”收录义乌籍名医的人和事;“特艺珍产”历数义乌的土特产;“览胜搜古”记叙义乌的风景名胜、地名传说;“艺苑丛谈”记载义乌文艺界的人和事;“史海拾零”采录义乌史海的点滴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撷录长期以来流传于义乌境内的神话和传奇故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心与帮助。在此特向所有文字资料的原作者和提供者、口述资料的讲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外,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1年8月

编辑推荐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的《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义乌谭故》是其中一册,是一部关于义乌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以丰富的资料、通俗的语言,娓娓叙述义乌有史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及人物等方面的掌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义乌谭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