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洪葭管 页数:1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洪葭管先生被誉为中国金融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现实金融问题资深研究员。本书汲取作者数十年深刻研究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的精粹,以“中国金融史十六讲”的形式集结出版。第一讲至第三讲为中国金融史总论和综合性叙述,第四讲至第九讲结合实例阐述现实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第十讲至第十三讲论述当代几个值得探索的历史问题,第十四讲至第十六讲从不同角度记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进程。本书涵盖历史金融风云和当代金融热点,兼具理论与实例,是一部启迪人们思考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洪葭管(1921年1月出生,浙江鄞县人),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财经大学和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交通银行咨询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教师。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关于中国金融史研究第二讲 1927—1949年间旧中国金融第三讲 新中国金融发展改革六十年第四讲 论现实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第五讲 近代中国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问题研究第六讲 百年交行:1908—1949年间的变迁第七讲 1979年谈人民币的几个理论问题第八讲 1995年谈“十年”通货膨胀问题第九讲 2004年谈人民币汇率问题第十讲 论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三大问题第十一讲 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问题不容忽视第十二讲 从中国近代的金融风潮看当代的金融危机第十三讲 吸取历史教训,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当前金融运行第十四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第十五讲 上海机遇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十六讲 建设一个服务经济发展、稳定货币金融大局的国际金融中心附录 一、金融史著作序跋 《中国金融史》序言 《中国金融通史》总序 《上海金融志》编后记 《20世纪的上海金融》序言 《中央银行史料》编后记 《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后记 二、“他们把我说得太好了” 洪葭管:中国金融史学的奠基人俞天白 纵观金融历史风云,把握市场经济脉动——《20世纪的上海金融》读后 史海钩沉写春秋——访中国金融史学专家洪葭管 洪葭管老师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学术著作介绍 后记
章节摘录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几种信用机构作轮廓性介绍。 1.典当 中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期最长的一种信用机构,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以后扩大,有典、当、质、按、押之分。典当兴盛于唐,到明朝中叶开始允许商人经营。典当所从事的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周转,而是办理以实物为抵押的贷款,贷款对象主要是城市和农村平民。这种贷款属于消费性而非生产性,无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2.柜坊 唐代经济发展,信用活动增多,于是有专门收受和保管钱财的私营事业的柜坊出现。商民在柜坊存钱有多至百贯、千贯者。存户还可凭类似支票的“帖”或其他信物(凭证)支钱。柜坊虽不能自由运用他人的存款,仅为代他人保管存款,但就存款人可持“帖”取款这一点而言,实可视作支票制度的最早发源。此外,还有与柜坊性质相同的“寄附铺”,亦办理客户寄存钱财的业务。这种铺子在宋朝时因私自倾熔铜钱和充作赌博场所而遭取缔,元朝时已不复存在。 3.金银交引铺 金银工匠在业务扩大后,不仅打制器饰,也兼营金银器饰及生金银的买卖,唐朝时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宋朝时开设得更多。它所进行的买卖,实也具有货币兑换的性质,有的后来演变成银炉和银楼。 4.钱铺 亦称钱肆,主要业务是经营货币兑换,包括金与银、银与钱、金与钱的兑换,大量的是银与钱的兑换。钱铺在明朝正德年间已有出现,万历时有了初步发展。在一定管理下,正规的银钱兑换,有助于钱币的正常流通。另有称为兑店或兑钱铺的,性质与钱铺相同。此外,在街衢设摊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为“钱桌”。到了清初,钱铺又有了发展。从明末到清初,资力较大的钱铺有的改组成为钱庄。 5.钱庄 产生于明末,是历史上较有影响的金融机构。最早的钱庄是哪一家已无法稽考。明人绘制的《南都(指南京)繁会景物图卷》的画面上有市招的商馆达109家之多,其中有两家市招即为钱庄。钱庄有的系大钱铺改组而成,有的为新集资设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