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马克斯·韦伯 页数:781 译者:阎克文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经济与社会》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所有到目前为止尚无英译的章节均已译出,而且注释也大为扩增。附录包含了一个简要的术语增补表和韦伯的重要政论文之一。过去已有译文的所有部分,收入本书时均已通篇修订,许多段落重新作了加工。这些章节的原译者对于本书收入他们的作品不承担一切文责。感谢埃弗拉伊姆·菲施霍夫润色了我们对他的译文“宗教社会学”(第二部分第八章)的修订,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并提供了其他帮助,但他也不应为这个最后定稿的版本承担文责。不少现有的译文被完全替换:第一部分的第四章“身份群体与阶级”,第二部分的第三章第三节“家族中两性关系的调整”、第四章第三节“大庄园”、第十四章i-ii“超凡魅力及其转化”和第十六章“城市”。本书的第十六章由维蒂希重译,上述其他各部分则由罗特重译。我们的翻译分工在“导读”中作了说明。以下较早的《经济与社会》译文,均蒙出版社惠允收入本书并作了修订,谨表示由衷的谢忱。
内容概要
本书原著1921~1922年出版。韦伯在书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首先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以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作了详细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然后分别又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这使韦伯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次出版的《经济与社会》第一部,收录了英文本简明、精彩的导言,内容着重探讨“社会学范畴理论”,即所谓的抽象的社会学部分。
作者简介
阎克文,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译著及作文若干。
书籍目录
缩略语列表第一卷 1978年再版前言 前言 导读京特·罗特 1.断语 2.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 3.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4.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 5.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6.古代的经济理论 7.古代的政治类型学 8.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其学院派政治学 9.《经济与社会》的计划 10.《经济与社会》的结构 Ⅰ第二部分:较早的作品 Ⅱ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 11.韦伯的政治著述 12.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 13.鸣谢第一部分 概念讲解 第一章 社会学基本术语 篇首提示 一、社会学及社会行动的定义 A.方法论基础 B.社会行动 二、社会行动的类型 三、社会关系的概念 四、行动取向的类型:习惯、习俗、自我利益 五、正当性秩序 六、正当性秩序的类型:惯例与法律 七、正当性的基础:传统、信仰、成文法规 八、冲突、竞争、选择 九、共同体关系与联合体关系 十、开放的与封闭的关系 十一、社会行动的归责:代表与相互负责 十二、组织 十三、组织的秩序:同意与强加 十四、行政型秩序和调整型秩序 十五、经营,正式组织,自愿与强制型联合体 十六、权力与支配 十七、政治组织与僧侣政治组织 第二章 社会学的经济行动诸范畴 篇首提示 一、经济行动的概念 二、效用的概念 三、行动的经济取向模式 四、理性经济行动的典型举措 五、经济组织的类型 六、交换媒介、支付手段、货币 七、货币使用的主要结果以及信贷 八、市场 九、经济行动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十、货币核算的合理性。管理和预算 十一、营利的概念与类型。资本的作用 十二、实物形式的计算 十三、货币经济形式合理性的实质条件 十四、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十五、劳动的经济分工类型 十六、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 十七、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续) 十八、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 十九、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续) 二十、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用 二十一、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管理功能的占用 二十二、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 二十三、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续) 二十四、职业概念与职业结构类型 二十四a、占用及市场关系的主要形式 二十五、劳动生产率的可计算性所依据的诸条件 二十六、共产主义的若干形态 二十七、资本货物与资本核算 二十八、贸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二十九、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二十九a、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三十、资本核算达到最高度形式合理性的若干条件 三十一、资本主义营利取向的主要模式 三十二、现代国家的币制以及不同的币种:通货 三十三、限定货币 三十四、纸钞 三十五、货币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 三十六、货币政策的方法与目标 三十六a、补论:《国家货币理论》评注 三十七、政治实体对经济秩序的非货币意义 三十八、政治实体的财政 三十九、公共财政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影响 四十、经济因素对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 四十一、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第三章 正当支配的类型 (一)正当性的基础 一、支配与正当性 二、权威的三种纯粹类型 (二)辅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合法权威 三、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 四、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续) 五、独断式官僚制 (三)传统型权威 六、纯粹类型 七、纯粹类型(续) 七a、老人统治、家长制与家产制 八、家产制生计:俸饷与封地 九、等级式支配及其权力的划分…… 第四章 身份群体与阶级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 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的经济关系 第三章 家族、邻里与亲属群体 第四章 家族、经营与大庄园 第五章 种族群体 第六章 宗教群体(宗教社会学) 第七章 市场的非人格性及市场伦理(末竟稿)
章节摘录
这部著作有一个不可简约的要素,韦伯认为它是一个政治常识,但这无损于概念结构的相对价值中立。此外,这部著作还充满了冷嘲热讽和对悖论的喜爱;一个不动声色的措辞就可能包含着对皇帝、对身份意识强烈的教授以及对自命不凡的文人墨客发出的猛然一击。最后,尽管这部著作表面上看来是静态的类型学,但却是一位社会学家的世界史,他在以他的方式再现各大文明的演进路径。2.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经济与社会》为提出某些关于现代世界的由来与可能发展方向的大问题建起了一个社会学的脚手架。韦伯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比过去更加明确、经验上更站得住脚的答案。倾心于此的人数很少,韦伯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既不接受那种广为流行、但即将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的进步信仰,也不理会已经开始对许多年轻人产生了吸引力的新的哲学反理性主义。韦伯给“经济与社会”的画像,在以研究社会为取向的学者当中如今已被广泛接受,就其最一般的系统阐述而言,它已不再显得非同寻常,除非我们还记得它划定了与那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什么主义的最后界限。韦伯拒绝了盛行于世的进化论和单一因果论,不管那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机械论的还是有机论的;他既反对社会科学家的简单化方法和历史学家的肤浅态度,也反对固执地追寻“更深刻”的背后原因和对历史上形成的先验概念根深蒂固的厌恶情绪。他认为,一个群体的经济结构是它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尽管这个因素是可变的,而社会则是群体冲突的舞台。但是,他并不相信阶级斗争法则、丛林法则或者种族法则,毋宁说,他看到的是人们在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创制的法律并在既定组织内部进行斗争。由于对他的著作接受得并不完整。
编辑推荐
《经济与社会(第1卷)》:世纪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