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彼得·伯克  页数:248  译者:姚朋[等]  
Tag标签:无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新史学”的冷寂之后,无论在史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剑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得·伯克成为引入注目的人物,成为新文化史的旗手。他的代表性著作已译为三十多种文字,译为中文的亦有多种(《制作路易十四》等,在台湾出版)。欣悉刘北成教授带领研究生翻译他的《史学与社会理论》(1992年英文版),嘱余作中译本前言,兹以下文酬之。第一次得知伯克的名字是在《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的第十三卷上,即这部巨作的终卷。他对整个近代历史进程的宏观哲学把握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以后又陆续读到他的一些著作.初识伯克却是数年前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一次巧遇,当时他正在作一次文化史的讲座。他身材瘦小,衣冠不整,穿着一件旧黑上衣,上面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商标,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修边幅,全身处处棱角突出。不过最令人注意的是他有一双明亮和清澈的眼睛.从一开讲他就把眼睛直瞪瞪地朝着天花板,直到讲完才把目光移向听众,露出了羞涩一笑。然而,他那睿智的观点和典雅的语言却始终紧紧地吸引着大家。应我们的邀请,彼得.伯克于工999年9月来华访问,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作了关于新文化史的讲座。彼得.伯克是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文化史教授,1937年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家庭。从伦敦北区一个耶稣派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师从于著名的中世纪文化史学家基思·托马斯。

内容概要

本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彼得·伯克的经典之作。本书从各种角度追溯了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兴起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近十年中的相互交融,重新梳理了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具有深远的启迪作用,扩大了社会理论的概念。作者论述了当代史学领域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术语与新概念(包括社会学家研究使用的术语与概念),评述了史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大师们的富有开创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中外史学界与社会学界均有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1937年生,获牛津大学博士。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伯克的研究专长为西方史学思想和欧洲文化史,致力于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沟通,探索文化史写作的新领地,是当代最著名的新文化史学家之一。著作宏富,包括《语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法国史学革命》、《历史写作的新视野》、《20世纪的历史与历史学家》、《什么是文化史》、《文化史的多样性》、《图像证史》、《意大利文艺复兴》等数十种,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出版。 
彼得·伯克的系列作品将在北大出版社“社会文化史译丛”与“历史学的实践丛书”中陆续推出。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前言新版前言第一章  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聋子之间的对话    历史学和理论的分野    对历史的摈弃    社会史的兴起    理论和历史学的汇聚第二章  模式和方法    比较    模式和类型    计量方法    社会显微镜第三章  核心概念    角色和表演    性和性别    家庭和亲缘关系    社区和认同    阶级和等级身份    社会流动和社会区分    消费和交换    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庇护人、受庇护人和腐败    权力和政治文化    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    中心和边缘    霸权和反抗    社会抗议和社会运动    心态、意识形态、话语    交流和接受    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杂交    口述和书写    神话和记忆第四章  核心问题  合理性与相对主义    文化概念  共识和冲突  事实和虚构  结构和行动者    功能主义    威尼斯的例子    结构主义    行动者的回归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革  斯宾塞的模式  马克思的模式  第三条道路?    综合论    人口模式    文化模式    接触论    重视事件    世代第六章  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  去稳定    文化建构  去中心    超越欧洲中心论    全球化  结语Bibliography索引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历史学家之所以怀疑模式,一个理由是:使用它们将导致对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漠不关心。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以韦伯为例,他就恰恰因为在论述“清教”时忽略其变迁而遭到批评。在他的笔下,这种“清教”价值体系从工6世纪加尔文到18世纪本杰明·富兰克林似乎一成不变。然而,模式可以包含变迁在内。例如,重点可以不放在官僚制上,而放在官僚化的进程上。用对照的模式来概括(比方说)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或从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复杂变迁过程,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些标签是描述性的,并没有说明变化如何产生。然而,就像后面将要详细讨论的现代化“模式”和理论(参见本书第142页)一样,人们作了许多尝试来确认典型的变迁序列。历史学家使用模式,却不承认自己在这么做,或未曾意识到模式的逻辑地位,这样有时使他们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广为人知的论争就出于某个历史学家对另一个历史学家的模式的误解。保尔·维诺格拉多夫爵士和F。w。梅特兰之间有关中世纪庄园的著名争执就是一个例证。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一般的庄园结构总是一样的。在贵族的首领地主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两层居民——佃农和自耕农,因此占有的土地也就相应地划分为不出租领地(其产出物直接归贵族所有)和“贡地”……全部居民组成一个村社,其中心是庄园法庭或佃户法庭——它们既是政务会又是法庭。

后记

颓废与土匪情人的花朵醉中的美人弱肉强食弄巧虞拙试飞同等待遇习惯虞自然笨司马光争电话宫之过早古代肉肠意外代替品弄假成真遵命超龄大失所望打蚊子幸灾乐祸元宝型幻梦成真丝带舞误会大惊小怪进退两难发泄保镖智惩恶婆救鱼大煞风景人柱恼人(上)对症下药恼人(下)儿童希望金枝玉叶(仁)内裤金枝玉叶(下)装聋作哑同行(上)英雄末路同行门;)老顾客失魂鱼(上)药迷。本书是2000年版中译本的修订版。原中译本依据的是工992年的英文版,由我组织4位研究生译出,并对全书作了校阅。2004年,彼得.伯克推出英文修订本,增删和调整之处颇多。受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苏贻鸣先生委托,我依据英文新版,对中译文做了全面修订,并请研究生刘小鸥修订边码和索引。现在,国外学术信息的获取已经大为便捷。但是,如本书这样对历史学和社会理论互动交融的全景考察,仍有导引的价值,值得向读者推荐。

编辑推荐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补课的书,学习中。
    “作者论述了当代史学领域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新成果、新方法、新术语与新概念(包括社会学家研究使用的术语与概念),评述了史学界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大师们的富有开创性的观点与理论,对中外史学界与社会学界均有重要影响”。
  •   本书作者是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大家,而本书是他对历史书写以及社会理论建构的思考,极具启发意义
  •   这是一本关于历史学社会学方面的好书,总结性的概括了前人的思想
  •   历史学与社会
  •   很好。其实可以当成社会理论关键词一类的书来读
  •   研究历史至少要看看,写的真好
  •   这本书很好看,学者、学生都需好好看看
  •   不错的,这本书我老师推荐的。
  •   之前读过这个作者的《法国史学革命》 感觉特别有启发性 好像也是从那本书开始 我觉得要向学好社会学 历史学是必不可少的滋养 而这本书更加系统的阐述了这一道理
  •   参考读物的标准吧~~
  •   为了写论文才买来研究的,装订很好,内容还没怎么看懂。。
  •   此套书都不错!纸张、印刷都好!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   书还可以,有点贵,要是在活动期间买还可以
  •   比较专业的史学理论著作
  •   比较准业的一本书
  •   彼得伯克的经典之作
  •   伯克的经典之作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     摘要筆記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一書初版於1980年,再版於1992年,於2000年由劉北城帶領學生譯介。
      
      本書五章,首先拋出歷史與社會理論的傳統分野,以及二者的日益聚會,特別是在社會史研究中。第二章討論對各個學科有普遍意義的四种基本研究方法:比較、模式和類型、計量方法、社會顯微鏡。
      
      第三章開始介紹歷史學家使用的源於社會理論的語彙,一一予以辨析,如:社會角色、性別、family and kinship, community, class, identity, social fluidity, 炫耀式消費、互惠、權力、中心和邊緣、霸權、社會運動, mentality and ideology, oral and written, mythology.
      
      另外一些概念則具有太大的顛覆性,以至於歷史學科不願借用,如:結構功能、心理學、文化、事實與虛構等,此爲第四章。
      
      最後一章集中介紹關於社會變革的社會理論。作者總結了斯賓塞的模式和馬克思的模式,並探討此外的第三條道路,最後介紹了代表歷史學研究新方向的六部著作:《文明的進程》、《規訓與懲罰》、佈羅代爾的地緣史學作品、Emmanuel Le Roy Ladurie的生態史學著作Montaillou, village occitan de 1294 à 1324 (1975)。此外,法國史學家Nathan Wachtel的Vision des vaincus (Paris, 1971)等著作研究征服所引發的危機,特別關注被征服者的觀點——這很可用來討論清初文人的心態。最後一部作品是Marshall David Sahlins的人類學研究islands of history,研究夏威夷土著對英國船長的神化和屠殺。
      
      最後作者總結了三個啓示:變革與延續;內因與外因(入侵者帶來的變化,如中國);結構與事件(個人的作用)。
      
      此書宏觀概覽了歷史學融合社會理論的主要情況,很可參考。
      
      翻譯的主要不足之處是正文中不註外文人名書名,對非專業讀者來說查找註釋比較麻煩。
  •     
      
      
      
      社会学家罗纳德•多尔说:“不打破几个历史的鸡蛋,就做不成社会学的煎蛋。”如果角色换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不打破几个社会的鸡蛋,就做不成历史学的煎蛋。”至于为什么本学科不用本学科的鸡蛋做煎蛋,估计都是跨学科意识在中间起作用,俗白地说,隔壁的草坪更绿,邻家的主妇更美,友人开心农场里的鸡蛋个大各个大。于是大家偷偷越界,去紧邻学科偷概念与方法的金鸡蛋,偷来的东西,就是香。
      
      1962年,25岁的牛津博士候选人彼得•伯克放下手头的学位论文(再就没完成),受新建的苏塞克斯大学邀请,出任该校第一批教师。当时苏塞克斯大学雄心勃勃地预备“重组社会科学”,大行学科交叉之风,而历史领域基本还是爱德华•汤普森所抱怨的状况——“理论的贫困”,似乎“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比历史学家更经常、更明确、更严格、更自豪地运用概念和理论”,在此情形下,历史学家觊觎社会理论的邻家农场,算是顺应风潮。欲向潮头立的伯克自愿担当了“社会结构及社会变革”这门课的教学。在苏塞克斯的17年,他出版了近10部著作,1979年凭藉丰硕成果,伯克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伊曼纽尔学院的一名讲师。
      
      1980年,因为他在苏塞克斯大学开设过“社会结构及社会变革”,伯克受邀写作了《社会学与历史学》(Sociology and History)一书。1992年,该书再版,更名为《历史学与社会理论》(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增补了十年中他在剑桥任教的收获,除了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还涵盖了传播学、地理学、国际关系学、法学、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以及宗教研究,一些交叉学科研究诸如批判理论、文化理论、女权理论,也被搅合进了浓稠的蛋液之中。伯克坦言,“本书所用的观察方法是已故的费尔南•布罗代尔所称的‘整体史’(Total History)——不是对历史作事无巨细的叙述,而是强调在人类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2004年,该书再度修订,此时的伯克已经是社会文化史学的领军人物,视野更为开阔,目力更为老道。在这一版,理性选择理论、巴赫金、贡布里希、托马斯•库恩、社会资本和后殖民主义等等看似不相干的时兴鸡蛋,都为他的超级煎蛋做出了贡献。回顾本书24年的写作史,伯克感慨说:“本来是作为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思路的宣言书,现在已经变得像教科书了。”
      
      但是,这是一部多好的教科书啊。中文只有200页的篇幅,涉及500余人物和概念,分为循序渐进的6章,视野恢弘,纵横辟阖,提纲挈领,史论兼顾。假如以煎蛋作譬,这也是一个历史学家所能做出的最好的社会-文化学煎蛋。如果我是史学老师,是一定会向学生鼎力推荐的。
      
      
      第一章《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厨师上场,卷起袖子,清理场地。伯克劈头指出,“本书试图回答两个貌似简单的问题: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有何用处,而历史研究对理论家又有何用处?”历史学和社会学是学术上的近邻,“社会学可以定义为对单数的人类社会的研究,侧重其结构和发展的归纳;历史学则不妨定义为对复数的人类社会的研究,侧重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各个社会内部基于时间的变化。” “不妨把不同的学科看成是个性分明的职业甚至亚文化。它们有各自的语言、价值、心态和思维方式,并不断被各自的训练进程或‘社会化’所强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家被训练成着重留意并概括一般规则,因而时常删除例外的东西;历史学家则学习如何以牺牲一般模式为代价去关注具体细节。在伯克看来,社会理论家与历史学家不应是矛盾关系,而应是互补关系。17世纪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一篇著名的文章里辛辣地讽刺了只会搜集数据的蚂蚁型经验主义者和作茧自缚的蜘蛛型纯理论家,相反,培根推崇既采集原料又进行加工的蜜蜂。尽管19世纪末期开始,蜘蛛对蚂蚁大加嘲讽,但是蚂蚁却试图结网、甚至长出翅膀,这叫“历史学的社会学转向”。20世纪20年代,斯特拉斯堡大学的两位教授马克•布洛克和吕西安•费弗尔发起了一场旨在倡导“新型历史研究”的运动,创立期刊《社会经济史年鉴》,重“结构”分析甚于事件叙述,从此,“结构”一词成为“年鉴学派”最常用的词汇之一。费弗尔的后继者布罗代尔坚信,社会学和历史学应该互相接近。20世纪60年代后,历史学家的兴趣由传统政治史转向社会史,只不过在这场“巨大转移”中,不仅有相互接近,也有难免的冲突、误解和分歧。
      
      第二章《模式和方法》,相当于厨师预备好锅子,选好炉灶。伯克在这一章里论述对于各学科普遍有用的四种基本研究方法,即:“比较”、“模式和类型”、“计量方法”、“社会显微镜”。当时正是整体史学、计量史学、微观史学此消彼长的时期,伯克本人在这几个领域皆有建树,从此视角入手,堪称捷径。美国历史学家杰克•赫克斯特曾经将知识分子分为“堆砌者”和“分解者”两类,有鉴别力的分解者优于那些将纷繁的现象混为一堆的人,在这方面,伯克充分显示出他的“鉴别力”。比如论述“模式”时,他指出两种对立的社会模式:共识(consensual)模式和冲突(conflictual)模式,涂尔干所倡导的共识模式强调社会关联、社会一致以及社会内聚力的重要性,反之,马克思所倡导的“冲突模式”则强调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无处不在。伯克指出,这两种模式都包含重要的见识,要找出一个没有冲突的社会是徒劳的,同样,一个没有一致性的社会也根本不存在。但是不难发现,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在运用其中一种模式时,都明显地顾此失彼。
      
      第三章《核心概念》是全书最详细的部分,打破19个社会学的鸡蛋——“主要目的是分析历史学家已经使用过的或者将要使用的、由社会理论家所创造的概念工具。”对于历史学门生而言,本章“提供入门的词汇手册,换个说法是提供一套适合解决历史分析中某些最常见故障的基本工具。”这些鸡蛋依次是:“角色和表演”、“性和性别”、“家庭和亲缘关系”、“社区和认同”、“阶级和等级身份”、“社会流动和社会区分”、“消费和交换”、“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庇护人、受庇护人和腐败”、“权力和政治文化”、“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中心和边缘”、“霸权和反抗”、“社会抗议和社会运动”、“心态、意识形态、话语”、“交流和接受”、“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杂交”、“口述和书写”、“神话和记忆”。局内人懂得,这一部分几乎将几十年来的“时髦术语”全都收拢了来。要紧的是,“收拢”不算什么——想要面面俱到,伯克指点,不妨去看《历史社会学手册》(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2003)和《欧洲社会史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European Social History,2001)——难的是“打破”,三五百字解决一个概念,包括理论缘起、优点和疏漏、具体应用,要深入浅出,更要一语中的,这是难的。比如“心态、意识形态、话语”一节,这三个概念每一个都足以享受一本煌煌巨著的篇幅,伯克用7个页码完成任务,不仅辨析了每一个的复杂内涵,还描述了三者的微妙关系,展示出举重若轻的大师风采。
      
      第四章《核心问题》非常富于挑战性,也是“煎蛋”的过程。“这一章所要探讨的是四个系列的知识对立和争论。首先,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对人的行为做普遍化的解释和强调文化差异的解释之间的冲突。其次,认为社会具有基本共识的观念与认为社会充满冲突之间的观念的对立。第三,认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其他学者给予我们的是关于社会的种种‘事实’的传统假设与那种认为他们提供的是某种虚构的概念之间的对立。最后,强调功能或结构的观念与强调人的能动性(行动者)的观念之间的对立。”在某种意义上,本章讨论的是“社会文化史学的哲学”。从外行的角度看煎蛋,无非是热开了油、倾下蛋液、翻煎成型,可是从内行的角度,煎蛋也是门艺术,那些油温火候的经验来自于知识又超出了知识,会心处往往难以言传。
      
      第五章《社会理论和社会变革》有点像煎蛋的酱汁,阐述的是社会理论家关于社会变革的三套理论模式,为了简便,可称之为马克思的“冲突”模式、斯宾塞的“进化”模式、以及吉登斯等人的超越了马克思和斯宾塞的“第三条道路”模式。后者颇像“炼金术”,也就是“一种对立物的集合”。看伯克另起炉灶,把“综合论”、“人口模式”、“文化模式”、“接触论”、“事件”和“世代”熬炼到一起,有神乎其技的惊艳感。
      
      第六章《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是煎蛋做好了装盘的感觉,这个“后现代”盘子倒是与煎蛋相得益彰。两个孪生运动“去稳定”和“去中心”,成为后现代史学和后现代理论的整体背景,“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过去一代历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的心态以及整个文化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越来越不那么看重结构,既有一种解放的兴奋,也有一种不确定和不安全的隐忧。”
      
      《结语》里,大师做完小菜,面向食客,侃侃而谈煎蛋的“折衷主义”特色。“折衷主义”的意思是“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想法。……对无论来自何方的新思想都持开放态度,有能力让它们为自己所用,并且能找到检验它们的方式,这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或一个优秀的理论家的标志。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理论的价值,可以这样说,与比较的方法相似,理论家能够让历史学家意识到除了自己所习惯的假设和解释外,还有其他可能的选择,从而扩展了历史学家的想象力。”
      
      大家都明白,看栏目主持人对厨师做菜过程的描述与记录,与大家亲自品尝该厨师的成品,有判若云泥之别。所以每一个耐心看到此处的朋友,还是亲尝一下伯克的这份超级煎蛋吧,你不会后悔的。
      
      
      我的彼得•伯克豆列:http://book.douban.com/doulist/631182/
      
      
      
  •   对我的研究方向颇有参考价值啊:)
  •   第一句差点看成社会学家罗纳尔多……这是世界杯综合症么?
  •   这篇书评充满了文学批评意义上的跨语境实践,啊哈
    PS:多吃煎蛋胆固醇偏高,:)
  •   我从早晨就没吃饭呢,所以才写了个煎蛋出来。
  •   猫姐吉祥!立刻去网上书店买一本。
    看书还得看大师。
  •   译得很不错。整本书里,伯克自己比较有心得的新文化史部分是写得最好的。对于海登·怀特,他显然不以为然。
    值得收藏。
  •   其实我倒觉得历史社会学最早想要打破的不是历史学的鸡蛋,而是社会学的鸡蛋。只不过在后来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慢慢又被社会学的规范给domesticated了,所以最终还是打破了历史学的鸡蛋,做了个社会学的鸡蛋。。。
  •   我看的扫描版错字奇多,请楼主看看手上的纸版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69128/
  •   回ls,纸版很正常~电子版有错字很常见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