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大全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成树  页数:338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句话我们已耳熟能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句话可以说“耳熟”,却未必真“能详”。谓予不信,请你试试将三百六十行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立马就能见分晓。如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观察积累,是凸显不出这番功力的。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我的朋友周成树。能够证明他做到的印证,就是现在他奉献给我们的这本《三百六十行大全》。  浏览这本书的目录,看着那林林总总,目不暇接的行当名称,大有一种通体透畅的感觉。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这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由此可见,撰写这样一本书,除文字能力外,更取决于作者的博物视野和履痕行迹。而作者“国家级导游”这一独特的履痕行迹,恰于不经意间拓展了他的博物视野。偏偏他又是个有心人。于是,多年行万里路,做实地考察、考证,辛勤搜集、整理资料,查阅史料;再经历三年勤奋撰写,终于有了这本《三百六十行大全》的面世。  作者常年走南闯北,不时出入于各地景区,从而积累起对这些地区民俗文化的认知,有的地方还有专题介绍。如苏州定园、上海枫泾古镇等地,就见到有介绍三百六十行的展览馆。但这些展览馆却留给作者颇多的遗憾,用他的话说,名日三百六十行,其实却只有几十行,而且介绍得语焉不详。尤其是作者亲眼目睹有游客想得到一份有关三百六十行的资料,展览馆工作人员回答:“没有”。这样的情况在旅游景点见多了,作者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他想,三百六十行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有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既然没有这样一份资料,那就由自己来弥补这一遗憾,不仅要记录他们的存在,还要介绍他们的来龙去脉、文化和历史背景。作者于2005年岁末,利用业余时间投入了这一工作之中。据我所知,作者收集积累研究的行当已经超出了四百行,他进行审慎的爬梳剔微,仔细遴选,最后择定了这本书中的三百六十行内容。  细览全书,看得出,作者在介绍三百六十行时,力求做到正确、全面、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对每个行业供奉的祖师爷、守护神等,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这也是《三百六十行大全》的一个特点。  当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三百六十行,其中不少旧行当在时代进步中逐渐被淘汰乃至消失,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但记录那些被淘汰、已消失的行当,也是为历史留真。本着这样的宗旨,本书也收录了一些诸如强盗、小偷、妓女、贩毒等所谓的行当,这些无疑是三百六十行中的糟粕。但它们毕竟曾经是历史的客观存在,通过对这些所谓的行当的了解,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过去年代中遗有的堕落和腐朽印痕,以此引为警戒。从而让人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  三百六十行泛指各行各业,不是一个确数。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想《三百六十大全》的读者,也一定会持如是观。

内容概要

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分工产生了各种职业,俗称“三百六十行”。其中有些行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些行业尚延续至今。本书选取了360个行业,对其历史渊源、行业特点、崇奉民俗等,作了全面考察和生动叙述。全书分为农林牧渔行业、饮食糖果行业、纺织服饰行业、手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卫生行业、文化教育行业、休闲娱乐行业、工艺美术行业、其他社会行业等十个部分。从林林总总的行业史话中,既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社会的恢弘生活场景,又记录了许多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等,是一本了解中国社会职业生活的实用性读物。书中的多幅插图更增添了阅读的观赏趣味。

作者简介

周成树,笔名:春迅,浙江奉化溪口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总工会工旅假期旅行社国家级导游。从事旅游工作25年,积累丰富的旅游经验,曾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劳动报》《上海老年报》《旅游时报》《电影故事》《弘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数百篇文章。著有:《道教景点故事》(与张振国合著)《佛教景点故事》(与张振国合著)参与写作:《苦难与风流》。

书籍目录

序  陆其国一、农林牧渔行业  1.耕地  2.车水  3.割稻  4.种玉米  5.种甘薯  6.种洋葱  7.花农  8.卖花  9.卖君子兰  10.卖南天竹  11.卖盆栽  12.蚕农  13.采桑叶  14.放蜂  15.抓蛤蟆  16.养猪  17.羊倌  18.牧牛  19.牧马  20.猎人  21.屠夫  22.渔人  23.鸬鹚捕鱼二、饮食糖果行业  24.卖包子  25.卖蟹黄汤包  26.卖烧卖  27.卖饽饽  28.卖爱窝窝  29.卖金糕  30.卖年糕  31.卖糖粥  32.卖糕饼  33.卖馍头蒸饼  34.卖缸炉烧饼  35.卖茯苓夹饼  36.早餐“四大金刚”  37.卖春卷  38.卖麻油馓子  39.馄饨挑  40.卖饺子  41.担担面  42.卖云梦鱼面  43.卖凉面  44.卖切面  45.卖过桥米线  46.卖元宵  47.卖八宝饭  48.卖及第粥  49.卖粽子  50.爆炒米花  51.米粮店  52.卖凉粉  53.卖松花粉  54.烘山芋  55.切薯干  56.卖胡萝卜  57.卖鲜藕  58.煮玉米  59.卖金针菜  60.卖山野菜  61.卖花生  62.卖火腿  63.卖东坡肉  64.卖猪头肉  65.卖夫妻肺片  66.卖涮羊肉  67.烤羊肉  68.卖狗肉  69.卖白果烧鸡  70.卖叫花鸡  71.卖茶叶蛋  72.卖烤鸭  73.卖鹌鹑  74.卖清水大闸蟹  75.豆腐挑  76.炸豆腐  77.炸臭干  78.卖乳腐  79.卖榨菜  80.盐商  81.卖醋  82.换馍做酱  ……三、纺织服饰行业四、手工业行业五、交通运输行业六、医药卫生行业七、文化教育行业八、休闲娱乐行业九、工艺美术行业十、其他社会行业附录  三百六十行及其崇奉民俗后记  周成树

章节摘录

  1.耕地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动脉,用牛耕地有着漫长的历史,耕地是农民主要的一个社会行当。种田出粮食,养家糊口,代代不变,生生不息,沿袭了数千年的历史。  耕地主要工具是驯服牛来劳作,至今可考的历史约有三千多年。当初,牛耕技术只限于长江流域一带,范围有限,得不到推广。直到汉代,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左右,汉武帝决策,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牛耕技术,出现了农业改革的新起点。  这一时期,汉武帝在平叛内乱后,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此时,冶铁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开始用铁制造农具。犁铧的出现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我国使用犁铧的历史要早于欧洲整整一千多年。  耕牛力大,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性情驯良、易于驾驭。用它耕地,是最好的畜力。汉武帝看到了畜力的作用,于是,数次颁发诏书,号召农户养牛,用牛来耕地、拖拉重物。牛的普遍使用,使小农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业的产量大幅度地增长。历朝历代的皇帝皆注重牛耕,每到开春,有的还亲临先农坛,扶犁耕地,鞭打春牛,为一年的风调雨顺祈福。地方府县亦照例而行,打春牛成了中国农村的习俗。  尽管如此以牛耕地,而农民的劳动依然艰辛。尤其在过去的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广大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耕地,大部分的土地却落到少数地主手中,耕地者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到地主的剥削和欺侮。  崇奉:神农  据史书记载,神农母亲叫安登,于今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的一个山洞里“感农而生炎帝”。汉朝蔡邕《独断》里说:“稷神,盖厉山氏之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项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神农自夏朝以后被当做稷神而祀之,旧时民间很多地方都尊称神农为“五谷祖”,如在太湖边,在苏州、无锡、湖州一带民间许多地方,千百年来相传伏羲、神农曾于此地传播五谷种植的技术。有首歌谣唱道:“伏羲神农驾金龙,九龙山下五谷种。传下五谷救万民,万民万代谢喜(羲)农。”相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是“五谷神”诞辰,每到这一天,农民都要备以丰盛的三牲果品,虔诚祭拜。  耕地行当的农民,有的地方供奉的神还有“五谷母”、“王母娘娘”、“弃神”等。  2.车水  车水是中国农业水利灌溉田亩、种植禾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木制水车犹如长龙,连成一串的木盒斗状的水容器,好似一节节的龙骨。它有车身、车头、橄榄仔、57个车扇和一对车椅仔等木制部件组成。使用时可在河边搭起车棚,将车尾固定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百六十行大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三百六十行大全
  •   增长一下江湖经验,多了解一下
  •   买错了,等小孩大点再看,呵呵!
  •   这本是买的最一般的书了,无聊时看看
  •   内容有点简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