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丕启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战国至秦汉以来,中国就不乏“纵横家”,即当代所称的战略家。他们多为君王的策士,胸怀大局,熟谙兵法,满腹经纶,长于韬略,果断决策,机智善辩,纵横捭阖。《战国策》、《孙子兵法》等许多经典著作,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战略思想。现代中国战略家当中,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思想,至今无出其右者。西方古代的战略思想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孙子兵法》诞生于同一历史时期。近代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后来的军事战略思想(包括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鲁士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为后人所仰慕称道。直到冷战时期,国际战略及该领域的研究,还基本上限定于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领域,特别是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和着眼于结盟与反结盟的外交战略。此前,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设计了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框架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实就是一种美国至今仍在执行的试图维护霸权的“大战略”(GrandStrategy),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做这种界定。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略的延伸,即区分敌我友,分析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运用国际资源打击主要敌手,维护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命运,国家之间相互隔绝、按照军事强权划分势力范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球化大大丰富了国际战略及其研究的外延与内涵。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以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两次扬弃的方法建构了大战略体系,采用理论分析和历史事例相结合的方法,从大战略的构成要素、制约因素、战略规划、战略布局、战略时机、战略谋略和战略调整七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环节分析。书稿的逻辑结构清晰、简洁,文献引用规范,是一部较好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周丕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上校军衔。1968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马列部,获学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先后于1997年、2000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到国防大学工作,2003年毕业于国防大学基本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理论、战略思想史和美国对外战略。主要著作有《合法性与大战略》(专著)、《联盟的起源》(译著)。曾在《中国军事科学》、《现代国际关系》等军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几十篇。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纵谙古今韬略 横务天下经纶导言 大战略的涵义与作用 第一节 大战略的涵义 第二节 大战略的本质 第三节 大战略的作用第一章 大战略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大战略目标 第二节 大战略原则 第三节 大战略手段第二章 大战略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战略环境 第二节 国家利益 第三节 战略实力 第四节 战略文化第三章 大战略决策:战略规划 第一节 战略规划体制 第二节 战略规划程序第四章 大战略实施:战略布局 第一节 战略布局的作用 第二节 战略布局的分类 第三节 战略布局的运筹第五章 大战略实施:战略时机 第一节 战略时机的实用 第二节 战略时机的分类 第三节 战略时机的运筹第六章 大战略实施:战略谋略 第一节 大战略谋略的作用 第二节 大战略策略的分类 第三节 大战略谋略的运用第七章 大战略终结:战略调整 第一节 大战略评估 第二节 大战略调整结语 大战略体系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战略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大战略目标一、战略目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大战略的目的、目标和任务是大战略的牵引,它们规定了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参与国际社会的基本使命,从根本上规范着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进行活动的内容、范围、进度和强度,决定了国家实力增强和运用的方向。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三者的涵义不同战略目的是一定时期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运用实力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即实现国家安全。一般说来,战略目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即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要求,这种政治要求基本上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秦亚青将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分为现状性国家、游离性国家和革命性国家。认为现状性国家的目的是维持国际体系的现状,革命性国家希望改变国际社会的基本状态。他强调指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后从70年代之前的革命性国家转变成七八十年代的游离性国家,80年代后则成为维持现状的国家,不断提高与国际社会的认同,越来越成为国际体系中稳定的因素。国家性质的变化促使大战略的目的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革命性国家,始终将现行国际体系看成是国家的主要威胁,大战略的目的基本上是要推翻该体系;而游离性国家在对待西方主导国家体系的态度上存在摇摆不定,既将现行国际体系看成是主要威胁,又想利用该体系来对付其他威胁;作为现状性国家,并不将现行国际体系看成是威胁,试图在该体系内维护自己的安全。与战略目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不同,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政治性较弱。战略目标是一段时间内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维护国家安全而要达到的全局性结果,不一定是最终结果。而战略任务是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例如,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战略目的是“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保护美国侨民,确保地区安全”,具有明显的反侵略性和正义性。战略目标由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两部分组成,沙漠风暴的战略目标是打击伊拉克领导人和指挥控制系统;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切断伊拉克的补给线;摧毁伊核生化作战和生产能力;消灭科威特战区的伊拉克占领军;解放科威特市。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又规定了详细的战略任务。为实现打击“伊拉克的政治、军事领导人和指挥控制系统”而确定的空中战略任务是打击指挥机构、电力设施、电信C3系统;为实现“获得和保持制空权”目标而确定的任务是打击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空军部队及机场;为实现“摧毁核生化作战能力”目标而确定的任务是打击核生化研究、生产和储存设施;为实现“消除伊拉克进攻性军事能力”目标而确定的任务是打击军品生产设施及其储存场、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生产与储存设施以及石油提炼和分发设施、海军部队和港口设施;为实现“使伊驻科陆军及其机械化装备失去作战能力”目标而确定的任务是打击连接军队和后勤设施的铁路和桥梁、陆军部队包括驻科威特的共和国卫队。从中可以看出,从战略目的、战略目标到战略任务,政治性逐渐淡化,战略任务中几乎找不到政治性的痕迹。2.三者层次不同战略目的层次最高,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统领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战略目的制约着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程度和强度,规定了国家实力运用的手段,直接决定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选择。而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战略目的的具体化,战略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可以再细化,比如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基本目标、阶段目标、重点目标等;按照领域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军事目标等。战略任务则把战略目标变成可以分项目、分步骤实现的具体目标。战略任务通过战略目标而与战略目的相联系,是战略目的和战略目标的实践化,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体现俄罗斯大战略的《国家安全构想》规定:俄罗斯大战略的目的是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首先是俄罗斯宪法制度、主权和领土完整;战略目标是建立并保持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的一种最佳状态,以便能够为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排除削弱俄罗斯国际法主体作用的危险,消除在国际舞台上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遭到破坏的危险。在此基础上,《国家安全构想》又详细阐述了政治、经济、生态、国防等领域安全保障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显然,战略目的层次最高,是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主要依据;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从属于战略目的。3.战略目的是大战略的标志性要素战略目的具有根本性,大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即维护国家利益的安全。任何以国家为主体的战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无论国家战略、国际战略、国家安全战略,还是国家大战略莫不如此。长期以来,我国战略学界在论述各种战略运筹时基本上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再论述战略途径、实力和手段等。如果仅限于此,就无法对各种类型的战略作出实质性区分。实际上各种不同类型战略的差异主要是在层次和领域方面,这涉及战略目的的具体化问题,即战略目的应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得到体现,而这种体现主要归于战略目标。例如1997年5月和8月,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分别出台了《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军事战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内容。《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目的就是促进国家利益,并将这一战略目的具体化为三项战略目标.力Ⅱ强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和海外扩展民主。还提出了每一项战略目标的诸多战略任务,如加强安全目标的具体任务是“塑造环境、应对危机、对未来做好准备”,并就如何完成上述任务提出了外交、国际援助、军控、不扩散倡议和军事行动等方面的要求。《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军事战略》依然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作为战略目的,但将“促进和平与稳定”及“挫败敌手”作为军事战略的目标。为实现军事战略目标,这两份报告将《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中所提出的“塑造环境、应对危机、对未来做好准备”列为军事战略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战略体系中,军事战略从属于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区分的主要标志是战略目标的不同。也就是说,在进行战略运筹时,仅将国家利益作为战略的出发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将这个出发点明晰化,明确其所在的具体时空、领域。战略目的虽然决定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但它并不是各种具体战略的组成部分。战略目标是战略的核心,它承接战略目的,规范战略任务。二、大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战略的核心,“一种没有目标的战略也不是真正的战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牵制行动而已。”如何确定战略目标或确定怎样的战略目标,是大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安全与威胁密切相关,实现国家安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有效应对威胁的过程。国家安全战略和大战略的目标都是有效应对重大威胁,但大战略主要是应对外部威胁,而国家安全战略除了要应对外部威胁外,还要应对内部威胁。至于将威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成这一目标,目前中国战略学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国家安全,是指不存在威胁,如认为“国家安全是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没有或很少受到重大威胁的状态的一种界定”。还有一种观点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威胁问题,但就如何应对危机和战争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观点,即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运筹不能仅局限于防止危机和战争的爆发、解决危机和赢得战争,还必须注重在危机和战争爆发后,如何驾驭和操控。从大战略的角度看,这一观点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驾驭和操控威胁的问题,是一种相对的国家安全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加强,要完全消除国家所面临的威胁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也不实际。只要所面临的威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就处于安全状态。外部威胁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从时间、范围或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看,外部威胁有一个酝酿、形成、增强和减弱的过程。酝酿阶段是威胁的萌芽状态,也是动用较少战略实力而容易达成战略目标的时期,此时大战略的目标应是防止外部威胁由隐性状态转向显性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努力消除外部威胁产生的根源;形成和增强是威胁演变的后续阶段,也是应对威胁的相持阶段。一般情况下,当酝酿阶段目标没有达成后,后续阶段的目标应是控制威胁蔓延和增强。在形成阶段,大战略应以制止外部威胁强度的升级为主要目标;在增强阶段,大战略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外部威胁的升级。在经过相持阶段转入减弱阶段后,威胁的强度有所下降,这时的大战略目标应是消除和化解威胁。从范围或领域角度看,国家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多种多样,有的外部威胁经过努力可以事先防止;有的根本就不可能制止,只能进行控制,防止其强度升高。有的外部威胁发生后,通过努力可以防止强度升高;有的则不然,必须引导、利用。有的外部威胁发生后,经过努力可以化解;有的则只能从范围和强度方面加以控制。由此,大战略的目标——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可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防止外部威胁的发生,控制外部威胁的升级和蔓延,化解外部威胁。当前,国内战略学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并无细分,所设想的大战略目标基本上是化解或消除外部威胁,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许多时候无法实现。
后记
《大战略分析》是作者大战略研究三部曲的第一部,目的是构建一个大战略的理论体系。自2003年初从国防大学基本系毕业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战略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尤其是关于大战略体系问题。综观古今中外战略研究大家各自的战略体系,无论是大战略还是军事战略,都不尽相同,没有固定的框架,此所谓战略无定式。当然,尽管战略体系是开放的,仍有一些基本要素是任何战略都不能忽视的,这些要素主要有审时度势、有的放矢、固本强基。所谓“审时度势”,就是判断形势,“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是筹划大战略的前提;所谓“有的放矢”,就是确立目标,做到“趋利避害”,即“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不动”,这是筹划大战略的关键;所谓“固本强基”,就是壮大实力,“立国之要,必先自强”,这是筹划大战略的基础。《大战略分析》构筑的大战略体系就是围绕这些要素展开的。《大战略分析》能够被纳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深感荣幸。中心主任王缉思教授是国内外战略学界知名专家,其渊博的学识、大师的风范以及提携后学的胸怀,始终激励着我辈学人。副主任朱锋教授始终关心着《大战略分析》的撰写,提出了许多坦诚和中肯的建议。秘书长于铁军学兄的宏论对《大战略分析》的诸多思想有很大的启发。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才使《大战略分析》顺利出版,在此深表谢意。
编辑推荐
《大战略分析》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