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作者:蒋彝 页数:155 译者:朱凤莲
Tag标签:无
前言
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国际中国艺术展在伦敦的皇家学院展出,史无前例地汇聚了英国、中国及其他数国的绘画、书法、玉石、雕刻、铜器和陶瓷作品。在社会对中国艺术渐感兴趣之际,这展览也勾起民众对亚洲文化与历史的热爱及求知风潮。展览的许多相关刊物中,有一本《中国之眼》(The Chines Eyes),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作者执笔,尤其突出。书名直指中国人观看事物的方式,特别是在艺术及自然方面。内容不受学院专业术语束缚,妙趣横生,深富创见。这位老练的艺术家简明深刻地诠释中国艺术,对哲学、文学及美学的本质提出珍贵的洞见,最为重要的是,彰显了中西方艺术品味与技法的差异。的确,本书广受读者喜爱,出版一个月后旋即再印,再一个月后第二版也紧接着问世。
内容概要
恬静闲适的湖区,是英伦三岛的灵气之源,曾孕育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缎面般宁静的湖水,天鹅绒般的草坂,这“痛苦世界里安宁的中心”,虽能给蒋彝以欢怡片刻,却终难一除他的思乡之郁。 作为初试啼声的处女作,《湖区画记》几经出版波折,终于一鸣惊人,并开创了享誉西方的哑行者画记系列。这位以“哑行者”自居的中国君子,勇敢无畏地踏入英伦圣殿,并以自己的方式致敬。他手持毛笔画具,带着沉默上路,却能与自然万物对话,将瞬间的感动封存。在山水风物之间、中西之辩之上,中西文化的异中之同正待他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蒋彝,字仲雅,又字重哑。生于江西九江书香门第,自幼从父亲习书画,深得东方艺术精神之根基。青年时期,入东南大学习化学,投笔从戎赴北伐,仕官三县求变革,后痛心政治腐败,辞官乘桴赴英伦。
作为饮誉国际的散文家、画家、诗人和书法家,蒋彝旅居英美凡四十余载。这位翩翩独行的中国君子,以笔名“哑行者”出版了隽永的系列画记,文画互映、诗书交融,用一双温柔的“中国之眼”关注泰西的风土人情,畅销于西方数十年。他先后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堪称“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1975年,蒋彝回到阔别四十二年的祖国,与妻女团聚。1977年,逝于北京,归葬庐山脚下马迥岭公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书籍目录
前言序引言瓦斯特湖德韵特湖八德连湖与昆默刻湖温德米尔湖莱得湖与格遇斯迷湖结语英伦湖区之梦
章节摘录
插图:8月3日。早上起来我决定前往凯西克,如果找得着住处,我想我应当会住一晚,隔天再回瓦斯特湖。万不得已,还可请求警察载我一程,即使到警察局也无所谓!惟一挂怀的,是要怎么处理那两只小行李箱。我于8时用早餐,我的朋友也已起床,要再次前往斯科费尔峰。天气不算很好,但雨暂时停了。他带齐所有装备,我们一道离开。他说他这次会由靠近斯汀岬(sty Head)的那一边上山,所以我们可以同行一段路。他向我保证,我今晚应当找得到地方过夜,或许我还可以找到旅行团载我回瓦斯特湖。我们分道扬镳,我走较高处的小径,一会儿我往下望,寻找他的行踪,一个黄棕色小点沿着溪边移动,我确定他还在找路。紧接着,雾开始由大三角山涌向林米尔山,弥漫整座山谷。
媒体关注与评论
身兼诗人与画家的蒋先生,以他自己的方式,胆大无畏地踏入我国的艺术圣殿,以一己的毛笔画具,创作一系列的山水诗画,挑战我们的骄傲自大。 ——赫伯特.里德(英国诗人、艺评家)兄廿年在英,为宣扬中国文艺,厥功丰伟。 ——徐悲鸿
编辑推荐
《湖区画记》:享誉西方的哑行者,以诗文书画封蜡英伦气味,访山水风物看破异中之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