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香港电影史

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承人,李以庄  页数:319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1981年,李以庄在中山大学为高年级开设电影理论课程,备课期间,发现内地影界对香港电影缺乏乃至没有研究,曾向校方建议,借中山大学地理之优势,将“香港电影研究”作为本校特有的一门课程,未获准。遂于1982年在无经费无助手的情况下,开始自行着手研究。1984年9月,第一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年会在旅顺召开,我们二人向大会提交了题为“魂兮,归来!——对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现状的思索”的论文,提出“中国电影”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说:“在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对‘中国电影’这个概念,往往是指在大陆本土所拍的影片,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因此,“问题是,在大陆的电影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是限于国内生产的影片,实际上没有把应包括在中国电影理论研究范围内的港台电影放在视野之中,以主体代替了全面,注重主流而疏漏了分支。”这一观点引起与会者重视。就这样,香港电影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香港从1842年被英国通过《南京条约》侵占,到1997年回归中国,经历了150余年的殖民统治历史。香港电影就是诞生在这块与中国内地完全不同的土地上,并随着香港的社会变迁而发展。电影作为舶来品是在1897年4月传人香港,至1997年香港回归,整整经历了100年。我们对香港电影历史的研究和表述,是以香港历史为经,香港电影历史为纬,以香港历史的变迁,去观照香港电影历史的发展。

内容概要

电影何时传入香港?香港最早摄制的电影是哪一部?谁是真正的香港电影第一人?……    本书重新梳理了香港电影诞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确认电影传入香港的时间,阐述美国人布拉斯基如何催生香港电影,厘清黎民伟、黎北海、罗明佑等人在中国,香港电影史中的地位,并对大时代背景下香港、广州、上海三地的电影交流及相互影响予以回顾。    周承人、李以庄夫妇,奔波穗港两地近30载,自力自费、锲而不舍地搜集文献,观摩影片,访问影人,考证史实,以“编年+专题”的研究方式,修撰香港电影史。    2005年,本书繁体字本于香港出版,书中根据史实考证出真正的香港电影第一人是黎北海,确证既往对黎民伟的评价有不实之处,以及对罗明佑重新评价等研究突破,获得港台两地电影界、学术界广泛认同。此次简体字本进行了全面增订,体现出作者最新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周承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参与创办舞台美术设计系;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厂,任美术工作室主任、时代动画公司副总经理。为多部故事片担任美术设计,其中《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是中国第一部全用实景拍摄的影片,获中央文化部政府奖。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影人物”栏目中,是“人物专访”的50位中国电影人之一。著有《舞台美术知识》、《电影美术导论》;编有《论电影美术》。李以庄,曾任教于中山大学,1980年在该校首开电影理论课。著有《电影理论初步》及用蒙太奇理论分析中国古典爱情诗的《诗词新解——闺情》。1982年起自费研究香港电影,1986年提前退休,全力投入香港电影的研究及修史工作。1999年应香港《亚洲周刊》邀请,担任“20世纪中文电影100强”评委(两岸三地共七名评委)。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应邀担任“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及“中国电影百年百佳优秀演员”评选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香港电影的缘起(1897-1922)  —  20世纪初的香港  二  电影何时传入香港?    电影传人香港的准确日期  三  香港电影放映业的出现    专门放映电影的电影院出现  四  美国人布拉斯基与影片《偷烧鸭》    香港电影催生者布拉斯基    布拉斯基和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  五  香港华美影片公司与影片《庄子试妻》    香港华美影片公司属性问题    影片《庄子试妻》摄制于何年,它是香港第一部影片?    《偷烧鸭》和《庄子试妻》的历史意义  六  影片《庄子试妻》之后十年的发展  七  小结第二章  黎氏兄弟与香港早期电影工业(1923-1936)  一  香港电影工业开端    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的成立    黎民伟与香港新闻纪录片、风光片    黎民伟与梅兰芳的京剧戏曲片段    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的解散  二  香港早期电影工业的挫折    主要影业公司的情况    省港大罢工对香港早期电影工业的沉重打击  三  黎北海与香港早期电影工业的重建    黎北海重建香港电影工业    黎北海与“联华三厂”    黎北海和他的学生们    黎北海的晚年生活及评价  四  香港早期电影工业的再度兴起    粤语片《自金龙》促成“天一港厂”诞生    胎死腹中的“海外联华”    赵树燊的大观声片有限公司    全球影片公司与马师曾    南粤影片公司与薛觉先    卢根与凤凰影片公司  五  小结第三章  港、穗、沪之间的电影交流(1923~1941)  一  上海、广州、香港    港、穗影界的交流    三代粤剧演员支撑着香港影坛    广州戏剧学子成为香港影坛中坚力量  二  黎民伟、李应生与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黎民伟执导的四部影片    黎民伟与李应生分手的因果    复办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三  罗明佑与沪、港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    从真光影戏院到华北电影公司    罗明佑从北京“挟策”南下上海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成立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规模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内部体制    国民党对罗明佑及联华一厂的“始拉”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的最后改组    罗明佑的晚年与评价  四  南移香港之前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    邵醉翁其人与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成立    家族式企业    生死较量的一场商战    从文明戏起步    源自民间的通俗文化    以创新开拓市场    与市场的妥协    经营重心的南移    天一影片公司与南洋市场第四章  抗战期间的香港电影(1937-1941)  一  一偶偏安的香港    香港抗战文化的繁荣    国民政府禁映粤语影片的争议    上海影人南下,香港成为中国电影制作中心之    香港文化界和电影界的社团及其活动  二  香港国防电影——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类型片    国防电影的由来与香港国防电影    内地影人与香港影人联手推动香港国防电影    香港国防电影第一个高潮过后    香港国防电影与影界的内部斗争    香港国防电影再掀高潮  三  香港电影类型片的发展    已有类型片的新发展    新出现的类型影片    四香港国语片的滥觞    沪、港合作拍摄国语片    香港国语片受制于上海第五章  沦陷期间的香港电影(1941-1945)  一  日本电影文化侵略和对香港影界的控制    日本占领军对香港影界强行控制与防范    日本总督部的报道部对香港影人的拉拢  二  香港影人的困苦    香港影人大撤退、大逃亡    《香港攻略战》的开拍  三  小结香港电影大事记(1897-1945)主要参考书目后记附录一点说明事实是一切评价的基础——对黎民伟若干史实与评价的再勘误

章节摘录

插图:香港的中国人在文化上,一直是扎根于其母体(中华民族)文化之中,与内地文化思潮息息相应、交流,并依本地情况而演变。如辛亥革命前,香港是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发源和组织基地,变革之风盛行。而在辛亥革命后,内地清朝遗老遗少们流人香港,香港华人社会政治态度与倾向发生了大变化,由赞同和支持革命转向保守。他们还占据了香港中文教育阵地,则影响更大。当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在内地兴起,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时,当时香港中文教学课本仍是《四书》、《明心宝鉴》、《左传句解》等。港英当局汉文视学官余芸就说:“我现在设整维护旧道德,使学生知书识字,必须尊孔读经。”还说,“内地废经,香港读经,香港将成海外邹鲁,行见维持文教,昌明圣道矣。”虽然中国古文也是中国文化传承载体和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符号,但由于前清遗老们以此对内地兴起的新的思想文化进行阻挠、对抗,却使中国新文化运动迟至20世纪20年代末,才在香港逐步开展起来。历史由来,香港与内地密切关联,香港华人社会在政治倾向上是进步的或反动的,总是随着内地政局的演变而轮番交替、变化;在经济上,也随着内地经济形势而起伏。历来,香港处于内地的政治避风港和经济的转口港地位。香港电影,就是诞生于这块中西文化交汇、交流、交融的土地,并随着这个充满殖民文化的社会的嬗变,而成长、发展。诚如香港资深影评人石琪先生曾经评论的那样:“香港……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是迅速接受西方的新东西,西化得比中国其他地方早;但另一方面,香港始终是广东地方,香港人一直没有脱离广东人的地方性格。”香港电影的实质是地域性方言电影,是中国地域性电影文化。

后记

“香港电影研究”这个研究项目开始是由李以庄独自承担,1993年,周承人在完成他的第三本书稿后,便全力投入这一研究工作。研究开始时,我们就发现了一大缺失,即香港电影对自身发展历史记载之贫乏。那时,内地有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台湾有不止一本电影史,香港却没有本身的电影史!然而,据当时余慕云先生统计:中国自有电影以来,总共拍了14000多部影片。其中,香港拍了7000多部,台湾拍了3000多部,内地拍了3000多部,换言之,香港电影产量,几乎是内地加台湾的总和!面对产量如此之高的香港电影,从历史发展着墨的专著极稀罕。这种不对称的现实,使我们深为震惊和不解,因而产生了探求的冲动,就闯了进去,以期在这方面能够做些工作,从此也就迈上不自量力的征途。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在一无经费、二无助手的情况下开始,现在仍然如是。其间,李以庄1992年曾以十年来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申请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获资助12000元。因不能再增加资助,遂申请以权威专业刊物所发表的论文,作最终成果结项,获准。治史是要以史实做基础的,史料的搜集与积累,是基础性的工作,而我们身在广州,难度可想而知。到香港去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一可以看香港老电影,二可以认识新朋友,三可收集资料,于是我们以微薄工薪就自费地从零起步。李以庄常常独自去香港观摩电影,在冷气充足的影院中“饥寒交迫”,省下钱去购买书籍、资料。

编辑推荐

电影何时传入香港?香港最早摄制的电影是哪一部?谁是真正的香港电影第一人?《早期香港电影史(1897-1945)》研究和探讨了1897年至1945年的香港早期电影史,作者重新梳理史实,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确认及阐述了电影传入香港的时间,布拉斯基催生香港电影的角色,黎北海对香港早期电影的贡献,罗明佑在内地、香港电影中的地位,战时南来影人壮大香港电影事业的功劳,以及沦陷时期香港影人不屈不挠的气节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早期香港电影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参考书目啊,有一些新的见解
  •   了解香港早期电影历史发展的好书,语言平实内容扎实,观点有根据,不妄谈。
  •   在国内很好能买到这么棒的电影评论作品,现有很多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在网上都可以看到。像这种能提出自己观点,挑战大众对电影史的普遍认知,而且还经过多年研究和探讨,最终通过大量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书。无论是对喜欢电影史的人,还是对论文写作都很有帮助,而且还能从中看到一个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严谨研究的态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