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俗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张鹰 编  页数:241  
Tag标签:无  

前言

1972年我作为西藏秦腔剧团新招的一名美工,随团沿青藏线一路慰问演出进藏。这是我第一次到拉萨。从西安到拉萨走了二十多天,每到一站(运输站是当时青藏线上唯一可吃住的地方)有接待倒没觉得多苦,那个年代的人似乎不知道什么叫苦,更何况当时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对于西藏,那时人们心中可没有现在的人那种狂热与向往,甚至一提到西藏还不免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能有一份让我画画的工作到哪儿都无所谓,于是含泪告别了年迈的父母,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当时,像我这样对事业的炽热和工作的渴望,唯有十年动乱经历的“老三届”才会体悟。之后,我在西藏一呆就是三十六年。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考取西藏秦腔剧团是我和西藏的一种机缘,而真正把我带入藏文化领域的却是1983年到西藏藏剧团工作。开始是从对藏戏的挚爱,逐渐地痴迷于藏文化,到后来兴趣广泛而“不务正业”了,画画、摄影、收藏(其实就是喜欢收集一些民间工艺而已),甚至莫名其妙做起“研究”来,再后来连我都说不清楚自己的本职是什么了,就以“杂家”自许。

内容概要

近年来,西藏日益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它以博大、独特、神秘的人文吸引着世人的眼光。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在这片雪域大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始终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这片土地执著的爱,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痛苦与忧愁,每天的生活与劳动都充满着歌舞和美酒;藏族同胞用信仰滋养心灵,用美装点生活,即使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或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物件上,也能看见他们对美的追求;生命的真谛就是辛勤的劳动和不变的信仰,生活的意义就是快乐与执著,从他们的行为到与生活有关的一切器物无不渗透着人类根性文化的内涵……     本书让图片、图片介绍文字与叙述文字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全方位立体地展现西藏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

作者简介

张鹰,生于1950年,陕西蒲城县人。 
1972年进藏,曾从事油画、舞台设计、美术编辑、民俗摄影、西藏民间艺术研究等。现在西藏自治区文联工作,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
美术作品《高原之秋》、《鼓舞》、《骑手》、《牦牛舞》、《酒歌》等入选全国美展和西藏自治区美展。
著作有《西藏神舞戏剧及面具艺术》、《西藏面具艺术》、《西藏脱模泥塑》、《西藏民间艺术》丛书等。

书籍目录

前言概述饮食习俗居住习俗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习俗  牧业生产习俗工艺作坊  氆氇作坊  陶坊  卡垫  木雕  金属工艺  藏香作坊  藏纸作坊行旅信仰习俗休闲娱乐贸易习俗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经过近四年的艰辛,“人文西藏丛书”(六册)终于面世了!在这成功的背后,可以说它是与无数对西藏怀有共同热爱的朋友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我很高兴与张问渔先生相识相知,正是他的信任及在策划、编辑过程中所做的具体的工作,才使这套图文丛书更具有其特质。丛书的出版离不开西藏自治区文联和西藏各级领导多年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我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对著名作家、藏学出版社总编马丽华女士在提纲制定过程中所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著名藏学家廖东凡先生,著名藏学家、《中国西藏》杂志张晓明总编,西藏著名作家次多先生等的鼎力协助致以真挚的谢意。我非常感谢好友边多先生,我们曾十几年如一日深入西藏各地采风,对我在西藏文化知识方面的进步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包括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与他的支持分不开的。我也要感谢学生廖娟等年轻朋友在后期文字输入和整理方面给予的无私帮助;我还要向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李绍明教授、原四川人民出版社审读室主任杨宗平编审在丛书审读过程中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国内著名装帧设计家、北京三联书店的宁成春先生为本套丛书的精心设计所付出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最后,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为本套丛书的出版所作的努力。

编辑推荐

《生活习俗》:人文西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习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图片丰富,介绍图片的字也,蛮多的,对于刚刚认识西藏的人来说,蛮不错的~就是感觉还是不够深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