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峰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前言
就像微生物学家观察细胞时需要借助显微镜、天文学家观察天体离不开望远镜一样,对“比较政府与政治”领域的观察同样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从国内比较政治学者的研究成果看,比较多的集中于制度层面的比较,以“比较政治制度”、“比较政府制度”等为题的作品甚多。这类作品主要涉及国外政治(政府)制度构成要素的介绍、中外政治(政府)制度的比较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为比较政治的研究提供了铺垫。尽管人们借助这一研究工具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研究对象,但其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首先,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形成都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无论它是自生自发于一定的时代、环境之中,还是在特定背景中受外力作用制度移植而成,制度细节上的微观比较都不能取代宏观视野中的时代背景。没有对于时代背景的研究,也就无从解释制度发生、发展、变迁的过程,比较政治研究也就失去了历史感。 其次,宪法文本上的制度安排与现实世界里的实际运作有时并非一致,偏差和走样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现实去感知政治与从文本上去获知政治是有区别的,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缺乏现实感的比较政治研究可能只会停留于表面化的描述上。
内容概要
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形态、经济背景、文化传统、政治结构及其运行规则、对外政策五个层面,对自主国家、宪政国家、半自主半宪政国家这三种不同国家类型中的代表性国家作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注重反映所研究国家最新的政治发展动态,也注意分析该国政治秩序存在和发展的深层背景,把握各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一部有创见、有深度的比较政治学专著。
作者简介
袁峰,男,1968年生于上海。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政治学教育高地项目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公共管理的研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制度变迁与稳定——中国经济转型中稳定问题的制度对策研究》、《理想政治秩序的探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结构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中国共产党》(合著)、《企业组织与管理》(编著)、《政府解体原因论》(主编)、《现代行政管理:领导与决策》(主编)、《智者的政治视野》(主编),在《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代国家比较政治分析的路径 第一节 比较政治的研究路径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类型 一、自主国家 二、宪政国家 三、半自主、半宪政国家第二章 现代国家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及特殊变量 第一节 现代国家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 一、社会形态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传统 四、政治结构及其运行规则 五、对外政策 第二节 现代国家比较政治分析的特殊变量 一、自主国家的分析变量 二、既有宪政国家的分析变量 三、新兴宪政国家的分析变量 四、半自主、半宪政国家的分析变量第三章 现代政治与社会形态 第一节 自主国家与托管社会 一、中国的托管社会 二、新加坡的托管社会 三、越南的托管社会 第二节 宪政国家与自由社会 一、美国的自由社会 二、英国的自由社会 三、德国的自由社会 四、日本的自由社会 五、韩国的自由社会 第三节 半自主、半宪政国家与转型社会 一、俄罗斯的转型社会 二、泰国的转型社会 三、马来西亚的转型社会第四章 现代政治与经济背景 第一节 自主国家与自拔经济 一、中国的自拔经济 二、新加坡的自拔经济 三、越南的自拔经济 第二节 宪政国家与发达经济 一、美国的发达经济 二、英国的发达经济 三、德国的发达经济 四、日本的发达经济 五、韩国的发达经济 第三节 半自主、半宪政国家与后发经济 一、俄罗斯的后发经济 二、泰国的后发经济 三、马来西亚的后发经济第五章 现代政治与文化传统 第一节 自主国家与自觉文化 一、中国的自觉文化 二、新加坡的自觉文化 三、越南的自觉文化 第二节 宪政国家与公民文化 一、美国的理想型公民文化 二、英国的原生型公民文化 三、德国的重生型公民文化 四、日本的输入型公民文化 五、韩国的变迁型公民文化 第三节 半自主、半宪政国家与认同文化 一、俄罗斯的认同文化 二、泰国的认同文化 三、马来西亚的认同文化第六章 现代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其运作规则 第一节 自主国家与自律政治 一、中国的自律政治 二、新加坡的自律政治 三、越南的自律政治 第二节 宪政国家与限权政治 一、美国的限权政治 二、英国的限权政治 三、德国的限权政治 四、日本的限权政治 五、韩国的限权政治 第三节 半自主、半宪政国家与杂交政治 一、俄罗斯的杂交政治 二、泰国的杂交政治 三、马来西亚的杂交政治第七章 现代国家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自主国家的对外政策 一、中国的对外政策 二、新加坡的对外政策 三、越南的对外政策 第二节 宪政国家的对外政策 一、美国的对外政策 二、英国的对外政策 三、德国的对外政策 四、日本的对外政策 五、韩国的对外政策 第三节 半自主、半宪政国家的对外政策 一、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二、泰国的对外政策 三、马来西亚的对外政策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政党格局。白鲁恂等学者认为:东亚儒家思想对于人民对权威的理解仍有重大影响,因而限制了政治反对运动的发展①。《新加坡人民团体法》规定,任何十人以上的社团必须依法登记,其活动必须限定在申请登记时所规定的范围内。政府如果发现该社团的活动在政治上越界了,可以以拒绝登记或撤销登记的方式使该社团失去合法性。尽管新加坡不存在一个具有很强自主性的市民社会,但在政府部门内部却存在着人民“信访”的机构,来听取民众的意见。新加坡不存在与执政党抗衡的政党,却存在着合法的反对党。这样的政治设计,理由何在呢?我国学者认为:“人民行动党在70年代鼎盛时期,不是没有力量像东南亚其他国家那样取缔反对党,实行一党政治,但它有意保留了反对党。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人看来,一个能提出不同意见的反对党有利于执政者的决策。尽管这些小党不足以与执政党抗衡,但是可以竞争选民,批评执政党的政策,给执政党以一定的压力,使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这一因素。”② (二)反腐机制。新加坡的反腐制度是具有现代特征的内部权力监督机制。李光耀认为:政府必须廉洁有效,能够保护人民,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一个稳定的和有秩序的社会里取得进步……⑧新加坡制定了反贪污法案,规定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李光耀认为:“高层的政治领袖如果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贪污之风就可以铲除。只要把两三个高官绳之以法,就足以产生杀鸡儆猴的作用。这是新加坡的经验。”④新加坡成立直属总理公署管辖的反贪局,专司贪污案件的调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