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戴维·柯兰德  页数:524  译者:胡修浩  
Tag标签:无  

前言

  学习经济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不同的人会提供不同的答案。诚如本书作者所言,学习经济学能够提高人们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的洞察力。经济学其实还是普通民众认识世界、甚至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  美国名教授柯兰德撰写的“经济学”属启蒙性和普及型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是它的一个部分。全书深入浅出,不但适合大学生作为经济学入门的教材,也同样适合普通民众为提高修养、扩大知识面以至作出正确的个人决策之用。  在社会科学中,经济学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非常成熟。虽然经济学非常深奥,但又跟普通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就能对一般的经济规律有所了解。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诸如原油价格上涨、物价指数(CPI)上升、通货膨胀减缓、下岗工人人数下降、利率下跌之类的新闻,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读者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经济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沉闷的、过分理性的科学。它置道德、人情甚至人性于不顾,目的是向人们揭示某些客观规律。本书作者把经济学知识归纳为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它强调的是夫下万事万物都有成本,作者意在向读者提供成本一效益的分析框架。  确实,经济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作出更加合理的个人决策。你高中毕业时应该考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你如何理财?如果你成为企业家,你的公司应该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如何组织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何配置公司的各种资源?所有这些,都需要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知识可以为人们的思考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认识了经济规律,人们就不会去干违反它的傻事,而能利用经济规律为人类服务。

内容概要

本书吸引学生的特点是对政策的侧重:它并不是写给未来的经济学专业学生,而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继续研究经济学。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也许一生只会修读一两门经济学课程的学生。这类学生会对政策产生兴趣,于是我在书中介绍了与政策相关的一些经济学基本推论。在这种讨论中,政策如同学生们在新闻中所见的那样:政策类问题很少是清晰确切的;任何以其他方式讨论政策问题的课本对学生而言都会有失公平。  与其他一些著作相比,本书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强调了制度与历史的重要性。有关博弈理论与战略决策的当代研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经济学推论的含意有赖于制度的设定。要理解经济学,首先应理解现有的制度和它们的历史演进。在一门原理课中,虽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演示历史与制度,但我们至少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而这正是作者所试图做到的。

作者简介

戴维·柯兰德是米德尔伯里学院“克里斯蒂安·A·约翰逊”杰出教授,曾独立撰写、合作撰写或编辑过四十余本著作和一百五十余篇论文,其研究范围覆盖经济学领域的众多课题。
柯兰德是哥伦比亚学院学士,后又于哥伦亚大学获授哲学大雨和博士学位,此外还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写给老师的话写给学生的话Ⅰ 简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章 经济学和经济学论证  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论证指南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经济学与人情   机会成本   经济力量与市场力量  经济学术语  经济洞察力    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学故事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机制  各种经济政策的选择    政策分析的客观性    政策和社会及政治力量  小结 第2章 贸易、权衡和政府政策  生产可能性模型   个人生产可能性曲线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高效率    分配与生产效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化实例  贸易与比较优势    市场、专业化与增长    贸易的好处    比较优势与联合生产可能性曲线    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和贸易    外包、贸易与比较优势  对贸易的管制:机制、政府与贸易   政府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国际市场的管制   生产可能性模型与政府政策  小结  附录A 图形化:图形语言 第3章 美国经济演变的回顾与展望  美国经济的历史回顾   市场如何运作   市场有什么好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演变中的经济制度  美国经济   企业   家庭   政府  美国经济与全球化   全球化企业   全球化市场   在全球化经济中生存   全球化消灭了工作机会吗?     全球化与单一价格法则   应对全球化  小结  附录A 经济制度的历史 第4章 供给和需求  需求    需求定律    需求曲线    需求的平行移动以及沿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平行移动因素    复习    需求表    从需求表到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供给    供给定律    供给曲线    供给的平行移动以及沿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平行移动因素    供给的平行移动与供给量变化    复习    供给表    从供给表到供给曲线    个人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与需求的互动    均衡    均衡不是什么    供给过剩    超额需求    价格调整    供给与需求图形上的互动    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与均衡    供求的平行移动  供求分析的局限性  小结 第5章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现实世界中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广告市场    外国货币的价格   现实世界三例   复习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最高限价    最低限价    消费税    数量限制    第三方付款市场   小结  附录A 供给、需求和均衡的代数计算Ⅱ 宏观经济学 第1部分 宏观经济问题  第6章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   两种框架:长期和短期   增长   增长的全球经验   美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   增长的效益和成本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     经济周期为什么会发生?       主要指标   失业     失业是社会的问题     失业是政府的问题     目标失业率为什么改变?       谁应该对失业负责?       如何量度失业?       失业和潜在产出     微观经济类型的失业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量度     实际通货膨胀和名义通货膨胀     预期中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外的通货膨胀   与增长匹配的机制     科技进步     管理技能     把增长源泉转化为增长     促进增长的因素的经验估算   生产函数和增长理论   对生产函数的描述   增长的经典理论:经典增长模型   趋同辩论   新的增长理论   鼓励人均增长的各种经济政策     鼓励储蓄和投资的各种政策     控制人口增长的各种政策     提高教育水平的各种政策     执行鼓励科技创新机制的各种政策     向基础研究提供资金的各种政策     增加经济对贸易开放度的各种政策    小结  第9章  总需求、总供给和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历史性发展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外行人对失业的解释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精髓   总供给/总需求(AS/AD)模型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D)曲线的斜率     AD曲线的平行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SAS曲线的斜率    短期总供给SAS曲线的平行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    潜在产出的范围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总体经济的均衡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对短期和长期框架的整合    总需求政策    其他政策例子   为何宏观政策比总供给/总需求(As/AD)模型使其所表现的更加复杂    财政政策的执行问题    潜在产出的预测问题    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小结  第10章 乘数模型   乘数模型     总生产     总支出     自主支出和诱发支出   总收入均衡水平的确定    乘数方程式    乘数作用    循环流程模型和乘数作用后的机制   乘数模型的作用    乘数模型的步骤    总支出平行移动效应的实例   乘数模型的财政政策     与衰退抗争:扩张性财政政策     与通货膨胀抗争:紧缩性财政政策   乘数模型的局限性    乘数模型并非经济的完整模    平行移动不像直觉那么美妙    价格水平常常会因为响应需    人们对未来的展望使调整过程复杂     支出的平行移动可能反映人们期望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行移动     支出依据的不仅仅是当前收入  小结  附录A 扩张乘数模型的代数表达  附录B 乘数模型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3部分 货币、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  第11章 货币、银行和金融部门   金融部门对宏观经济为什么非常重要?     ……  第12章 货币政策和关于宏观政策的辩论  第13章 通货膨胀及其与失业和增长的关系 第4部分 宏观政策前景  第14章 总需求政策前景  第15章 政治、赤字和债务  第16章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政策 第5部分 国际政策问题  第17章 国际贸易政策、比较优势和外包  第18章 国际金融政策   第19章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政策

章节摘录

  Ⅰ简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和经济学论证  读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对经济学下定义,并列出经济体必须解决的三大协调问题。  ●解释如何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而进行决策。  ●对机会成本下定义,并解释它跟经济学论证的关系。  ●从经济力量、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着手,解释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  ●说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  ●区分实证经济学(PositiveEconomics)、规范经济学(。NormativeEconomics)和经济学的艺术。  “假期里,我走访了好几座城市最贫困的地区,在一条又一条的街道上漫步,看着那些最贫困的人们的脸庞。然后,我痛下决心,尽我所能,对政治经济学进行彻底的研究。”  一——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面对我们的这个世界,画家看到的是色彩,音乐家听到的是音乐,经济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可能没有其他人看到的那么色彩斑斓、那么悦耳动听,但更加真实。如果你希望了解世界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就需要懂得经济学。  如果你一直很关心新闻,大概就无需多做说服工作了,你会听到,失业率下降、油价上升、利率下降、企业破产,诸如此类,无休无止。因此,可以这么说,你一定也认为经济学非常重要。但那仍然没能证明它值得学习研究。这样的话,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应该学习多少?你学到多少取决于你自己,部分也取决于教师,另外还取决于教科书。在这两方面,你都很幸运,如果你的教师选择本书为教科书,他一定非常棒。  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economics)是对人类在现有社会的决策机制、社会习俗和政治现实的条件下,如何协调他们的愿望和欲望的一种研究。对“经济学”所下定义中的关键词是“协调”。协调具有多种意义,在经济学研究中,协调指任何经济体都面临的三大中心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三大中心问题为: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做出这三大决策的难度有多大?不妨设想一下家庭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出现的那些争斗、争论和问题:“我必须洗碗吗?”“我为什么不能学钢琴?”“鲍勃穿了件运动衫,我为什么没有?”“妈妈怎么最喜欢你。”现在,请把家庭规模乘以几百万,同样的争斗,同样的争论,同样的问题,只是对于社会而言,问题会复杂几百万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学发现,无可避免的,以人们愿意干多少活为前提,个人的愿望总是超过目前他所能获得的。那就意味着,在我们的经济体中,存在着稀缺(scarcity)问题:可获得的商品不足以满足个人的欲望。  稀缺具有两大要素:我们的愿望以及满足愿望的手段。两者密切相关,因为愿望多变,部分又取决于社会。满足愿望的方法反过来又影响着愿望。例如,如果你在华尔街工作,可能的愿望是身穿高档时髦的服装。而我身在北方的佛蒙特(Vermont),穿着利维牛仔裤(Levi’s)和法兰绒外套已经颇感愉快。  稀缺程度一直在发生变化,商品、服务和可使用资源的数量取决于技术和人类行动,这些又都是生产的基础。个人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是否愿意从事社会需要的工作,可以大大增加可获取的商品和资源。谁都无法预言未来的技术,也许会发明纳米或微型机器,把原子变成我们向往的任何玩意儿,从而消灭我们当前正在消费的商品的稀缺,但也不可能完全消灭稀缺,因为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愿望。  在所有已知的经济体中,协调包括某种程度的强迫性,限制人们的愿望,增加人们为满足愿望而愿意付出的劳动的数量。社会现实是:不少人宁可优哉游哉,终日无所事事,也不愿帮助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个基本经济问题就是激励人们从事其他人希望他们干的事,不从事其他人不希望他们干的事。这样,经济学的是一种定义是: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人们从事他们并不热衷的事(比如学习),同时,如何使人们不从事他们热衷的事(比如把喜欢吃的龙虾统统吃个精光),这样,就能使某些人希望干的事跟其他人希望干的事并行不悖。  为了了解某一经济体,需要懂得:  1.经济学论证。  2.经济学术语。  3.经济学家看问题时所具有的经济洞察力,以及导出这样的洞察力的各种理论。  4.各种经济机制信息。  5.有关今日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政策选择的信息。  下面让我们一一道来。  受过经济学培训的人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他们用批判性观点分析一切事物,对一切问题都进行成本一效益比较,而且以此为基础做出决策。例如,假定你正在试图确定制止恐怖主义分子袭击民航的某一政策是否明智,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会按照职业要求,把感情因素放置一旁,提出这样的问题:该项政策的成本为多少?效益为多少?这样,他们甚至可以接受下面的想法:保安措施,如使用能够查出爆炸的装置对所有旅客搜身或扫描所有行李,可能并不合适,因为这么做的成本可能超过效益。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意味着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经济学论证指的是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以成本一效益为决策基础,它是你将从本书学到的最重要课程。  一旦学到经济学论证,它将具有传染性,如果你比较容易受影响,接触经济学将改变你的生活,它会影响你对一切事物的分析,包括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学范围之外的问题。例如,你会使用经济学论证来确定周六晚上跟异性约会的可能性,甚至确定进餐由谁付账。你大概还会使用经济学论证来决定是否阅读本书、是否去听课、跟谁结婚、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等。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论证将提供所有的答案。就如你将在全书中看到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无可避免地会非常复杂,经济学论证仅仅提供解决问题的框架。从经济学思考的角度来看,每种选择都会发生成本和效益,决策正是来自对各种方案的成本一效益的比较。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经济学论证的相关成本和相关收益,指某项决策引起的预期增量(或额外)成本和预期增量收益。在提到额外或增量时,经济学家使用边际一词。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都是经济学的最重要概念。  边际成本(marginaIcost)指已经发生的成本乏外的成本,那就意味在制定相关成本的决策时不把沉没成本(sunkcost)包括在内,沉没成本指已经发生但不可能收回的成本。请不妨考虑一下听课的例子,你已经付清了学费,那是一种沉没成本,因此,去听课的边际(或额外)成本不包括学费。  同理,边际收益(marginalbenefit)指你已经获取的收益之外的收益。阅读本章的边际收益指你阅读后获取的额外知识。如果拿起这本书时你已经熟知它的所有内容,阅读它的边际收益就是零。如果通过阅读本章,你证实你已经做好了学习本课程的准备,其边际收益就大于零,在那之前,你可能只是朦胧觉得自己已经一切就绪。  把边际(额外)成本跟边际(额外)收益进行比较,常常能告诉你应该如何调整行动,以便尽可能表现良好。所需要的只不过是遵循经济决策法则:  如果干某件事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赶快去干。  如果干某件事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赶快别干。  让我们看一个实例,假定某学生告诉我,她太忙了,不能来听我的课,我会这样跟她说:“想想你为上这门课付出的学费吧,计算下来,每听一次课约为30美元”。她回答说她为了听这门课已经事先阅读了我写的另一本书,我叙述得那么清楚明了,她已经弄懂了一切。她继续说:  “我已经付清了所有的学费,一分钱都讨不回来了,因此,学费是一种沉没成本,我决策时无需加以考虑,对于我,边际成本是我不听这门课而去干的其他事情。我把我的时间的价值定为每小时75美元(懂得一切的人为自己的时间定的价值非常高),虽然我听说你的课讲得非常棒,但我估算,听你的课的边际收益仅为50美元。这样,边际成本为75美元,超过了50美元的边际收益,所以我不来听课。”  我对她的外交手段和经济学论证表示祝贺,但告诉她,我每周对学生进行测验,不参加测验的学生视为不及格,所有的测验都不及格的学生整门课程将被视为不及格,该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就不能毕业。总而言之,她低估了听课的边际收益。如果估算正确,来听课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因此,她应该来听我的课。  了解工具  把经济学知识概括为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TANsTAAFL〔此人的名字为英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很久很久以前,TANSTAAFL,成了全世界的国王,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他的经济顾问叫来,让他们把社会拥有的全部经济学知识写下来。经过多年的工作,他们献上了他们里程碑式的努力成果,煌煌25卷巨著,每卷都足足有400多页。但在此期间,TANSTAAFL政务繁忙,他要管理的是整个世界。他看着眼前厚厚的巨著,吩咐他的顾问把所有的内容概括成1卷。  沮丧而失望的经济学家们回到了他们的写字台前,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呕心沥血写成的东西归纳成1卷。经过更多年的艰辛,他们最终成功地把所有内容缩成1卷,并试图约见国王。遗憾的是,国王政务之繁忙比起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甚至没有时间见他们,他发话说,没有时间阅读那么长的篇幅,并命令他们,把全部内容简缩成一句话,否则就把他们统统处死(因为那时他已经成了暴君)。  经济学家们在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前瑟瑟发抖,想到一旦任务完不成他们将面临的命运,他们决定定购最后一顿饭。不幸的是,当他们凑钱时发觉他们已经一文莫名了。送饭来的人悻悻然把饭送回餐馆,经济学家们惶惶然走向断头台。路上,那位送饭人的话仍然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他们面面相觑,突然的,他们发现了真理:“我们得救了!”他们大叫道:“有了,那正是经济学知识可以归纳成的一句话!”他们把那句话写下来,献给了国王,国王因此完全懂得了所有的经济学问题,他也让经济学家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那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与人情  认识到一切都有成本是很有道理的,但这种道理是许多人不喜欢的,它使生活少了人情味,使你会联想到以下可能性:  ●用肝移植来挽救人的生命可能不值得,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并非物有所值。  这笔钱可能最好用于营养项目,利用肝移植救活两个人的费用可以挽救  20个营养不良的人的生命。  ●我们可能不应该试图消除所有的污染,因为额外的成本太高了。要消除所有的污染可能必须放弃太多其他很有价值的活动。  ●如果会减少经济体适应新技术的调整能力的话,保证所有愿意工作的人找到工作可能不是值得追求的政策目标。  ●汽车制造业不安装安全装置,为的是每辆车可以省下12美元,这么做可能很合理,虽然没有了安全装置会造成某些人的丧生。  你一定已经看清了其中的含义,上面这种推理广受批评,被认为太没有人性。但是,并不令人惊奇的是,经济学家并不认同,他们的论据是,他们的推理将导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更好的社会。  经济学家的道理并没有受到众口一致的赞同,企业则很赞同这种推理的结果,其他人则觉得无所适从,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也说明了这一点,我那时的女朋友告诉我她准备跟我分手。“为什么?”我问道。“因为,”她回答说,“你是那么,那么的……理性。”我多年之后才弄懂了她当时就明白的道理: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经济学家的道理是一种美德。我们以后再讨论这类问题。目前,我只想警告你,无论是好是坏,学习经济学将使你运用成本一效益的框架看问题。  机会成本  把经济学家的成本一效益法则应用到实践中去并非易事,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选择并量度成本和效益。经济学家发明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帮助你完成这一工作。从事某一活动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指为从事该项活动而放弃的收益。所放弃的收益即为你选择第二最佳方案所可能获取的收益。为了获得某项收益,你必须有所放弃,也即第二最佳方案。机会成本即第二最佳方案的价值,那是一种成本,因为在选中某一方案时,你事实上排除了另一方案。上面关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故事使机会成本的概念具体化,因为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成本,它就是所放弃的第二最佳选择。  让我幻来看几个实例,外出跟全世界最风流倜傥的异性幽会,其机会成本等于跟朴实无;华、非常稳定的异性约会所能获得的效益。清洁环境的机会成本可能等于救助低收人群体金额的减少。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可能相当于2条船、3辆汽车和连续5年每年两周的假期,如果没有孩子,你就可能享受到这些(养育孩子的代价确实就是这么昂贵)。  可以举出无穷无尽的例子,不妨让我们看看跟你特别相关的两个实例:你的选课和你有关学习时间的决策。假定你是个全日制的学生,每学期开始,你都必须选修4门或5门课程,选定某一课程就意味着放弃另一门,选修经济学课程的机会成本很可能就是不选戏剧课程。同样,就学习而言,你学习经济学课程、学习其他课程、睡觉或参加聚会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某项活动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在另一项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少,那就是机会成本。  请注意,机会成本概念是多么简洁地把所有其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都考虑在内,而且还把其他方案的收益转换成了你做出的决策的成本。  机会成本还不仅仅局限于跟个体决策相关,它还跟政府决策相关,政府决策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个人。极为常见的例子就是枪支还是面包的辩论,任一社会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做出把资源用于枪支的决策,就意味着减少面包(即减少消费品)。这样,当某一社会决定增加500亿美元用于改进医疗系统,该项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帮助无家可归者、支付国债或国防上减少500亿美元。  机会成本的概念具有无数言外之意,它甚至可以倒过来运用在自己身上。例如,思考各种方案需要时间,那就意味着推理也发生成本,因此,某种程度的不合理其实是合理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了解了经济学的精髓。如果还没有入门,不用着急,目前只需记住机会成本概念,在本书的其余部分,我会感染你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宏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超级喜欢这本书
  •   这书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在书店已经看完,买本回家慢慢消化
  •   其实我本来不想买这本书的。但是老师要求两本教材,一本是这本,另一本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说实在的,这本书我个人不是怎么喜欢。不知道是翻译的关系还是原文,总感觉看下来没有让我吸收额的感觉。所以两本买来,我只看曼昆的那本。
  •   老师让买的,学习用书,挺好的
  •   是一本比较不错的教科书。
  •   建议英文水平好的还是直接读原版。
    原以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书品质有保证,没想到这套微观、宏观翻译的太差了。句子只是就着表层来翻译。拗口、扭曲、误解等错误很多。
  •     我也是偶然看了这本书的姐妹篇,微观经济学,再看了这本宏观.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尽力写的又简单又有趣,可能因为是写给美国学生看的书,而老美可能真的很不爱读书,所以作者感觉根本不敢引用数学的样子,数学模型最多只是存在于章末的附录中,模型曲线也做了简化,微观经济学部分尤其明显,每次提起数学,作者就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吓跑人.但同时作者通篇不遗余力的培养经济学思维方式,所以虽然做了简化,重要的观念还是传递出来了,
      不错的通俗读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