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施晔 页数:6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拟从最基本的材料爬梳入手,打通文史界限及中国古代文字中诗、文、小说、戏曲的体裁壁垒,对其中的同性恋书写作广泛的搜集和深入的研究,从不同层面全方位透视同性恋现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同性恋书写的作用及文化意义。为使研究建立在比较扎实的实证基础之上,笔者较为重视文史互证、文献学及表格统计等方法,意在为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并为中国古代同性恋文化的研究开辟一个新渠道。
作者简介
施晔,祖籍江苏海门,1965年出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文学评论》、《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同性恋:一种亘古已有的社会文化现象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的同性恋记载第二节 《史记》、《汉书》中的大汉男风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史籍中的男宠、优童第四节 隋唐五代及宋金元史中的嬖臣、男色第二章 中国古代同性恋文学书写的滥觞与发展第一节 《诗经》、楚辞、汉乐府中朦胧的同性爱情愫一、《诗经》、楚辞中朦胧的同性爱情愫二、《越人歌》及汉乐府中的男子同性爱情歌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柔靡男色一、《世说新语》中的美男及人物品藻、容止评议二、《玉台新咏》中的男色艳情诗第三节 隋唐五代及宋元文学中的同性恋一、唐人诗文笔记中的同性行乐图及《艺文类聚》中的历代宠幸二、《太平广记》及宋元文学中的同性恋逸闻第三章 同性恋文学书写在明代的勃兴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的哲学思潮、社会环境及士风变迁一、中晚明哲学思潮二、中晚明社会环境三、中晚明士风变迁四、市民文学的崛起第二节 男风的普泛及同性恋文学书写的兴盛一、明中后期男风的普泛二、晚明同性恋文学书写的兴盛第三节 晚明男色小说《龙阳逸史》、《宜春香质》、《弁而钗》专论一、男色小说及其共性二、男色书写的差异三、男色小说的文化价值第四节 冯梦龙及晚明江南文人群体的同性恋俗文学创作研究一、异性恋者冯梦龙对同性恋现象的关注二、冯梦龙的同性恋情爱观三、晚明江南文人群体的同性恋俗文学创作第四章 同性恋文学书写在清代的嬗变(上)第一节 清代同性恋风气及同性恋文学书写概述一、清代同性恋风气述略二、清代同性恋文学书写概述第二节 清代文人咏伶诗及士优男风文化管窥——以《王郎曲》、《徐郎曲》及《李郎曲》为主要考察对象一、咏伶三曲述略二、士优男风的文化内涵第三节 狐怪世界中的同性爱——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一、奇幻诡诞的狐怪同性恋小说二、蒲松龄、纪昀对男风的态度三、蒲松龄、纪昀同性恋书写比较第四节 性灵派诗人袁枚的同性恋经历及创作一、袁枚的男风韵事二、袁枚眼中的男风三、袁枚心中的男风第五章 同性恋文学书写在清代的嬗变(下)第一节 李渔的同性恋俗文学创作一、传奇《怜香伴》: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女同性爱赞歌二、男风小说《男孟母教合三迁》及《萃雅楼》三、李渔同性恋书写的对立统一现象第二节 《闽都别记》的同性恋书写与古闽男风一、《闽都别记》同性恋故事类型二、《闽都别记》同性恋书写的特色三、对古闽同性恋现象的文化透视第三节 晚清小说《品花宝鉴》同性恋书写专论一、《品花宝鉴》对京师梨园盛况及狎优风气的描绘二、《品花宝鉴》同性恋情爱观及其悖论三、《品花宝鉴》描写同性恋的艺术手法第六章 同性恋文学书写的文化解读第一节 明清同性恋小说的男风特质及文化蕴涵一、男风特质及其成因二、男风特质的内在共性三、男风特质的文化蕴涵第二节 中国古代同性恋隐讳语及其文化诠释一、泛指同性恋现象的隐讳语及其文化特质二、指称同性恋双方的隐讳语及其权力地位标识三、指称同性性事和男妓院的隐讳语及男色消费文化第三节 男王后: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同性恋故事演变研究一、男王后故事的缘起二、男王后故事的发展三、男王后故事的定型四、男王后故事由历史叙事向文学叙事的嬗变第七章 同性恋文学书写的比较研究第一节 俗与雅的分野:《姑妄言》与《红楼梦》同性恋书写比较一、对同性恋的不同态度:单一与多元二、描写同性恋的不同目的:宣扬报应与“大旨谈情”三、描写同性恋的不同笔法:显与隐,直与曲第二节 罪与罚:现代小说《孽子》与明代小说《龙阳逸史》比较一、失语与得语二、欲的宣泄与情的诉求三、冷漠的白描与激烈的抗争第三节 东西方少年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陈维崧咏情词比较一、东西方诗人的少年爱二、东西方同性恋文学的传播三、东西方同性恋文化的差异结语引用书目与参考文献附录1 部分常见同性恋隐讳语表列附录2 明清涉及同性恋描写的部分文言小说目录附录3 明清涉及同性恋描写的部分通俗小说目录附录4 清代小说《断袖篇》作者俞雯考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同性恋:一种亘古已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同性恋在中国萌生于何时,恐怕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及“杂说称娈童始黄帝”,不过这仅是“殆出依托”,尚缺乏确凿证据。但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我们已发现了远古男子同性恋的记载。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在《会饮篇》中称人类的远祖本来有“双重男性”(Doppelmann)、“双重女性”(Doppelweib)及“男女兼性”(Mannweib)三种性别,即男男同体、女女同体及男女同体,这样的人孔武强悍,为所欲为,他们的无法无天触怒了造物主宙斯,宙斯便将人们全部剖成两半,命太阳神阿波罗将他们的头拧向被分割的胸腹方向,让人永远铭记自己的原罪。被分成两半的人互相焦虑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双重男性”及“双重女性”的人永远只倾心于和自己同性的人,同性恋由此而来。从性学及心理学的角度推测,同性恋应该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出现,正如潘光旦先生所云:“同性恋的现象在动物生活史里就有它的地位。它和人类的历史是同样的悠久。”因此,同性恋是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种、任何宗教中的一种和异性恋同样久远的性现象。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的同性恋记载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同性恋记载是《商书?伊训》中的“比顽童”之说,“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使研究建立在比较扎实的实证基础之上,笔者较为重视文史互证、文献学及表格统计等方法,意在为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并为中国古代同性恋文化的研究开辟一个新渠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