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桑标 主编 页数:586 字数:6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有爱心和责任心就能做好的,需要在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专业的方法与途径,才能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精神,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以实绩和能力为导向、社会化的学校心理咨询人才评价体系,上海市实行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根据《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标准》,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实践与个案督导”等三个模块组成。为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与学校心理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所需,我们编写了《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一书,主要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与学校心理咨询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基础学科领域知识,其中普通心理学部分由梁宁建负责撰写,发展心理学部分由桑标负责撰写,社会心理学部分由岑国桢负责撰写。全书最后由桑标负责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和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对于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恳请读者的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系心理咨询师培训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共同编撰,主要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三大块,要求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与专业学习的学员都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即心理学发展脉络、术语、理论内涵以及社会作用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元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反射活动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注意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感觉测量 第三节 知觉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过程 第三节 记忆系统 第四节 遗忘 第六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 第二节 想象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第九章 动机和意志 第一节 动机 第二节 意志 第十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第二节 智力测验 第十一章 气质和性格 第一节 气质和性格的概述 第二节 性格理论 第三节 气质和性格测量第二部分 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科学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派别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五节 发展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第二节 毕生发展观 第三节 生态发展观 第四节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身体的发展 第一节 身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三节 青春期的身体发育 第四节 青春期性发育 第五节 青春期性心理 第四章 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第三节 智力测验及其特点 第四节 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情绪发展 第二节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 第四节 发展性情绪问题 第六章 人格的发展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生物学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同伴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第五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第七章 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 道德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第三节 攻击行为及其发展 第八章 学习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第二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认知风格与学习 第四节 学习不良及其干预 第九章 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 第二节 同伴关系的评定与类型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交往 第四节 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第三部分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节 社会角色与自我意识 第三章 性别角色与性别差异 第一节 性别角色概述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性别角色的理论 第四节 性别差异的表现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范围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印象形成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形成及改变 第三节 社会态度改变理论 第四节 偏见 第五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 第六章 大众社会心理现象 第一节 模仿与流行 第二节 社会舆论和流言 第三节 暗示与竞赛 第七章 相符行为 第一节 从众 第二节 众从 第三节 服从 第八章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第一节 社会动机 第二节 利他行为 第三节 侵犯行为 第九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吸引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交往、人际关系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与行为 第四节 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 第五节 群体领导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被动的意识状态被动的意识状态是指消极地感受身体内外的刺激或头脑中自动出现的经验的意识状态。例如,做白日梦的人任凭思路游荡,被动地感受在脑中自动出现的表象、某些记忆片段和经历过的情感体验等。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上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思想不知到哪里去了,正当想入非非时,老师提问你,你马上站起来,虽然你意识到老师在叫你,但却不知道老师刚才提的是什么问题,这种被动的意识状态,亦称为白日梦状态。白日梦状态只具有很低的警觉水平,它介于主动意识状态和睡眠做梦二者之间,似乎一方面清醒,一方面做梦,通常发生在身心疲劳、刺激单调、喜欢幻想或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但不能认为白日梦是无意识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人还是具有一定意识活动。在以上例子中,尽管老师讲什么没有听清楚甚至没有听到,但却知道老师在讲课,也知道自己坐在教室里。所以一旦被老师叫到名字,就可以听到并马上站起来。白日梦的内容总是与自己的需要或未来活动有关,有预演或排练的性质,而且只有自己懂得白日梦不是真正在做梦,而是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白日梦是自动产生的,其内容也并无好坏。人的意识状态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注意集中和睡着前的迷糊等都是意识状态。4.睡眠状态睡眠也是一种意识状态,睡眠时的意识并不停止活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停止活动,还处在一种警觉状态。关于睡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脑电位差来进行的。由于脑内的神经元的电位差,可以用特定仪器测量到,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脑内神经细胞的电位差仍在变化,只是出现了不同的波形,做梦时的脑电波变化最为明显。这证明人在睡眠时是有意识活动的,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罢了。
编辑推荐
《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