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脑外交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郑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郑华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不断地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中外交往日盛一日,国人对国际事务的兴趣自然也愈益浓厚,于是,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研究便由此而越来越兴盛。更令人瞩目的是,本来在中国应该还是比较年轻的国际关系学或外交学学科,竟然在短短的十数年中走过了西方国际关系学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历程,即如同已相当成熟的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一样,相对年轻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也已从注重现代主义的权力政治分析向关注后现代主义的话语分析发展。虽然,将后现代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术界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却已经引起很高的关注。在相当程度上,郑华博士的《首脑外交:中美领导人谈判的话语分析1969-1972》就是运用后现代的话语分析方法展开国际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虽然作者并不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研究和分析1969-1972中美之间的高层外交谈判,但是却相当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大师们福柯、德里达等所主张的话语分析方法,比较全面地透视中美领导人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谈判,提出一系列与话语分析直接有关的假设。

内容概要

  《首脑外交:中美领导人谈判的话语分析(1969-1972)》是以美国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为支撑,以外交学研究中首脑外交的发展进程为结构框架,以1969—1972中美领导人谈判为研究个案,运用国际关系研究中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话语分析方法解读中美关系解冻谈判的全过程。着重探讨:在外交关系解冻谈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美高层领导人是如何运用有效的话语手段,构建并巩固自身的强势谈判地位,主导谈判议程,打压对方的。

作者简介

郑华,女,河北辛集人,1973年1月出生。2003年9月-2006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6月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近五年来,先后在《现代国际关系》、《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美关系解冻的宏观语境一、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背景二、尼克松政府的全球战略三、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四、中美关系解冻的决策机制第二节 研究方法一、福柯的“话语观”二、德里达的“双重解构”三、话语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运用四、话语分析的方法论问题第二章 沟通渠道的开启第一节 美国对中苏边界武装冲突的认知一、对双方动机的判断二、对苏联试探的反应三、美准备采取的对策第二节 华沙渠道一、美为第135次华沙会谈做准备二、美方传善意,中方做回应三、华沙渠道的终结第三节 巴基斯坦渠道一、巴基斯坦甘做信使的动因二、美方主动传信息,中方积极做回应三、巴基斯坦渠道运作的特点小结第三章 基辛格秘密访华第一节 信息的传递一、中美互致友好信号二、来自巴基斯坦渠道的信息第二节 双方为基辛格秘密访华做准备第三节 基辛格与周恩来谈判的话语分析一、美方求缓和,中方溯历史二、“改善关系”与“正常化”三、美方客场多忐忑小结第四章 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第一节 信息的传递——巴黎渠道第二节 华盛顿的准备一、“波罗二号”任务书二、围绕中国联合国代表权的谈判第三节 基辛格与周恩来谈判的话语分析一、默契话语做铺垫二、中国的“国家主权观”三、美方寻找筹码、强化威胁四、中国对周边安全的考虑五、不和谐的音符小结第五章 黑格访华第一节 信息的传递一、巴黎渠道二、纽约渠道第二节 双方的准备第三节 黑格与周恩来谈判的话语分析第四节 黑格与姬鹏飞谈判的话语分析小结第六章 尼克松访华第一节 巴黎渠道传信息第二节 双方的准备第三节 高峰之春第四节 尼克松与周恩来谈判的话语分析一、“握手”与意识形态二、尼克松谈“台湾问题”三、尼克松打“苏联牌”四、尼克松抛“胡萝卜”小结第七章 《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第一节 “波罗二号”行动中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一、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序曲二、有关“台湾问题”的讨论三、涉及“国际形势”的措辞第二节 基辛格与乔冠华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一、有关“台湾问题”的谈判二、涉及“国际形势”的措辞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一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英文版)Joint Communiqu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附录二 人名及专用名中英文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美关系解冻的宏观语境学术界现存有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的研究成果,大都是从宏观研究视野出发来解读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随着尼克松总统档案的陆续解密,从微观角度剖析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已成为可能。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微观文本解读方法,虽具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效果,但若不能全面、真实地再现话语产生的宏观语境,容易走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视角狭窄的误区。因而,在对“中美1969—1972首脑外交”这一个案进行深度解析时,再现当时话语产生的宏观背景——语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将以“研究现状综述”的形式对学界现存的成果做一缜密的梳理,旨在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和中美决策机制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再现首脑谈判中“话语”产生的宏观语境。一、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背景在现存1969—1972中美关系解冻的研究成果中,有相当多的文献是从历史背景与进程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的。这些著作以政府的公开演讲、大众传媒的报道、当事人的回忆录和传记为主要依据,部分地回答了“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尼克松入主白宫时所面临的困境——从越南撤军;美国的核优势被美苏核均势的现状所取代;经济上面临来自西欧和日本挑战等问题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估美国的对外政策。而中苏关系恶化并升级为军事武装冲突则为美国实行灵活的外交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

后记

这本专著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如果没有导师张曙光教授的悉心鼓励和指导,这本著作的面世是不大可能的。在此,我向授业恩师张曙光教授表达我由衷的谢意和敬意!感谢张老师结合我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英语专业学科背景,为我量身定做的研究选题——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解读1969-1972年中美高层领导人谈判;感谢张老师提供的宝贵学术资源——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美国威尔逊研究中心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访学的机会;感谢张老师从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带来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美国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初稿完成之后,张老师曾多次审阅文稿,每次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修改建议。当时,我常常为自己难以达到老师的要求而急得泪流满面,而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是完全有这个能力,能做好的!”眼泪流过之后,论文也就做出来了。以至于张老师打趣说“郑华的论文是哭出来的”。事实上,我为自己能成为张老师的学生而感到庆幸,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和严谨、踏实、全身心投入的治学态度。他使我相信在学术研究这条漫漫长路上,只有耐得住寂寞,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会有更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现。

编辑推荐

《首脑外交:中美领导人谈判的话语分析(1969-1972)》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大师们福柯、德里达等所主张的话语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1969——1972中美之间的高层外交谈判,比较全面地透视中美领导人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谈判,提出一系列与话语分析直接有关的假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首脑外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