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T.D.亚历山大 页数:352 译者:刘平,周永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文化有许多方面是以宗教形式来表现和保存的,如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东方的佛教文化,以及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等。离开了宗教,人类的文化就所剩无几。所以宗教是我们绕不过去、必须面对的一种历史、文化、社会现象。 了解宗教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其中一种就是从经典人手。宗教经典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精华,经过千百年的提炼,留下来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世界几大宗教中,基督教是影响最大、普世性最强的宗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智慧,其经典《圣经》在世界上也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 《圣经》在基督教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很多人把基督教称为一本书的宗教。这本书指的就是《圣经》。不少人又把基督教称为启示宗教,认为基督教的特色就是神向人启示,而神启示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圣经》;或者说,神的启示都记录在《圣经》中了。 对于信仰者来说,《圣经》是神的肩示,也就是神的话,这样,《圣经》中的教导就成为信仰者生活的指南。对于非信仰者来说,《圣经》记载了犹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习俗,记载了公元1、2世纪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宗教,为当代学者了解、研究犹太民族和罗马帝国提供了重要素材。
内容概要
定本五经就是通行经文。无论五经经文编撰过程如何,现今五经都是一部连贯的文学著作。即使五经编撰时使用了不同的底本,这似乎是非常可能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最后的编者,无论他(或她?)是谁,将所有底本作为自己的材料来编排,并用它们来编撰现有的始于《创世记》直到《申命记》结束的叙述。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是,整部五经,而非仅仅是通常在最后阶段所编入的章节,反映了最后编者的视野,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详细而全面地研究定本五经必定在顺序上优先于来源鉴别学和形式鉴别学。从方法论上说,探讨五经史前史而没有明确理解今本五经是如何建构成为一部文学作品的,这是不合理的。不采取这种优先方法就是本末倒置。与此类似的是,从教育学来看,期望学生先理解和运用这些鉴别学方法,然后再理解通行经文的内容和文学结构,这确实是不恰当的。不幸的是,时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如此,老师介绍给学生的是各种关于五经如何编撰的学术观点,而忽略定本五经本身的意义。 关于五经中许多段落的含义,研究希伯来文叙事的新文学方法提供了新颖的洞见。这些洞见时常会提供研究问题的新方法,而在过去,学者们是求助于来源鉴别学或形式鉴别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而言,学者们现在对认真对待整部今本五经抱有更大的自信心。
书籍目录
总序英汉缩写对照表地图与图表地图: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近东、以色列入从埃及到迦南的迁移路线图表:以色列营地会幕示意图与会幕切面图前言第一部分 五经鉴别学第一章 五经鉴别学导论第一节 来源鉴别学第二节 形式鉴别学第三节 传统一历史鉴别学第四节 文学鉴别学第二章 底本假说的兴起第一节 旧底本假说第二节 残篇假说第三节 增补假说第四节 新底本假说第五节 格拉夫、瓦特克和威尔浩生的底本假说第六节 解释五经编撰的几种模式第七节 特色词汇第八节 《创世记》中的神的名称第九节 重述第十节 对以色列宗教史的意义第十一节结论第三章 深入到底本之后第一节 形式鉴别学第二节 传统一历史鉴别学第三节 传统一历史鉴别学局限举隅第四章 底本假说的危机第一节 对底本假说的修正第二节 底本假说新说第三节 结论第五章 实例分析:西奈叙事第一节 《出埃及记》19:3—6和20:22—24:2中神演说的叙事框架第二节 《出埃及记》20:22和十诫第三节 申典编修和西奈叙事第四节 《出埃及记》第19章的来源分析第五节 结论第六章 五经研究前景第一节 展望未来第二节 编撰五经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 五经的主要思想第七章 五经概述第八章 《创世记》中的王室家谱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绪论第三节 《创世记》的结构第四节 蒙神拣选的“后裔”第五节 亚当的家谱第六节 综述第七节 与《新约》互参第九章 万国得福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绪论第三节 造物主与受造物和谐共处第四节 伊甸园内第五节 伊甸园外第六节 亚伯拉罕和万国得福第七节 《创世记》余篇中的赐福第八节 综述第九节 与《新约》互参第十章 失乐园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绪沦第三节 创造大地第四节 作为圣所的伊甸园第五节 逐出伊甸园第六节 该隐流离飘荡在地上第七节 大洪水叙事第八节 “农夫”挪亚第九节 万国谱第十节 巴别塔第十一节 亚伯拉罕叙事第十二节 雅各故事第十三节 约瑟故事第十四节 综述第十五节 与《新约》互参第十一章 亚伯拉罕因信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绪论第三节 亚伯拉罕叙事通览第四节 《创世记》12:1—3神呼召亚伯拉罕第五节 《创世记》第15章 中无条件但有约束力的圣约第六节 以割礼确立永约第七节 《创世记》22:16—18神的起誓第八节 综述第九节 与《新约》互参第十二章 耶和华是谁?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出埃及记》通览第三节 以色列人在埃及第四节 耶和华向摩西显现第五节 神在埃及施行“神迹奇事”第六节 西奈圣约第七节 综述第八节 与《新约》互参第十三章 逾越节第一节 提要第二节 绪论第十四章 西奈圣约第十五章 账幕第十六章 成圣第十七章 献祭制度第十八章 饮食律法第十九章 向应许之地进发第二十章 怨言第二十一章 爱与忠贞第二十二章 为什么拣选以色列?结语扩展阅读书目主题研读书目参考书目《圣经》引文索引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五经鉴别学 第二章 底本假说的兴起 第六节 解释五经编撰的几种模式 在更加详细地探讨底本假说的细节之前,我们应当简要地研究以上确定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反映出三种不同模式的,藉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五经的汇编情况。 比如,可以说底本理论认为五经像一根绳索,由几种不同色彩的线组成。这些线被编织到一起,并贯穿在五经之中,偶尔其中的一根线的色彩要比其余的显眼。因为每根线都有各自的特征,所以就有可能将各自从其余部分中区分开。就底本假说来说,这根绳索最初形成的过程是先将两根线编织到一起,接着另外一根线加进来,最后还有一根再加进去。 与底本假说的绳索模式论不同,残篇理论认为五经是一个由各种链环组成的链条。这些链环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在尺寸和形状上极为不同;但是,其中有一些可能具有共同特征。当这些链环被连在一起时,五经就形成了。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五经是由一批或一堆最初毫无共同点的材料所组成。这些材料随后被首尾连接形成一根长链。 第三种模式对应于增补理论,认为五经是一根彩色的线,伸展成为一条长线。接着,这根线在各个地方断裂,其他色彩不同的线段被编织进去,并增加了原线的长度。结果,最后完成的线具有一种由其他线段增补形成的主导色彩。 所有这些模式寻求解释在五经中存在的特征,它们要么表现出同一感,要么展现出差异感。正如我们将在下文中发现的,虽然极少有人怀疑五经是由不同材料合到一起而形成的,但是,叙事中的同一感要比许多学者们所承认的要多,这一点也显而易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