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快乐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韩]李孝仁  页数:321  译者:张敏  
Tag标签:无  

前言

撰写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韩国电影回顾我们过去的生活,审视现在和将来;二是为了挖掘韩国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当然,不是单纯无味填鸭式的空泛介绍,而是要走进电影世界之中,到达了历史层面之后,再从电影中走出来,重新回到现实社会中展开论述。如果本书的这种创作意图能够实现的话,多少会给读者提供一些方便,帮助读者理解韩国人怎样制造电影,又怎样接受电影。虽然本书涉及了自1945年解放之后到最近上映的韩国电影内容,但本书不以韩国所有的电影作为论述对象,所写的电影仅仅是随着写作意图而连接编排的。因为本书属于通过电影理解韩国社会文化史的系列书籍之一。我希望读者能够阅读这本书,进而了解韩国电影内涵中的那种隐秘的快乐情趣和被强迫的无奈情感。拙作《韩国电影历史讲义》编辑出版已经过了十年时间,而这部书的下册至今未能问世。究其缘由是因为写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当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后来有时间了,又失去了写作欲望。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我想说本书就是《韩国电影历史讲义》的续篇。如果一定要将《韩国电影历史讲义》分类的话,那是以弓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而写作完成的。因此,本书选用了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的部分电影的内容,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拍摄的电影胶片未被保存下来,所以不能够观看和了解当时韩国电影的内容。这就构成了本书存在的某种局限性。另外,笔者本身的认识也有局限性。如我曾经认为编写电影通史是出于民众的需要或权力阶层的长官意志所为。现在,打开这本《追寻快乐——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不得不再一次自问是否已经超越了这种局限?我想请聪明睿智的读者来回答这一问题。撰写本书使用了四个概念,即“快乐,近代,强迫,女人”。之所以首先使用“近代”这个词,是因为想通过电影使人们反思那种令人头昏目眩,瞬间巨变的韩国“近代”社会状况。本书目录中使用“快乐”这个概念,并不是指那种向往喜悦的人性本能,而是一种隐喻的概念,意指为了默默熬过或消极回避充满肮脏和痛苦的、被人强制的漫漫近代岁月,而产生的一种生存方式或方法。与此相反,“强迫”的概念内涵不包含“倭乱的叙述”内容,而是人们面对现实,受到种种社会压抑后产生的逆反心理状态,是这种心态的直接表达方式。最后说到“女人”一词,这个概念与前面提到的“快乐”是不同层次上的快乐表现。电影本身是媒体形式之一,所以具有娱乐性质,这一点不容忽视。如果说欣赏电影是一种追求快乐的隐秘行为的话,韩国电影中出场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那些离奇的欲望和永填不满的欲壑,在电影中给予了满足(或释放)。所以,本书目录中使用了“女人”一词并无丝毫蔑视妇女的意思,那只是一个泛指意义形态的词汇而已。坦白地说,最终决定使用这四个概念,其中也有我本人作为男性中一员的局限性。需要补充说明一点,韩国电影内容情节几乎都是以男性的视野而展开的,所以本书的这种提法反而更适合韩国电影的特色。尽管如此,本书也不过是以横断面去剖析韩国电影或韩国社会的一种视角。如果将这种视角的意义诠释为一种纹理的话,便可以成为某种“话题的素材”。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会成为一堆无用的纹理。本人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话题素材”,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谱写新篇,创造新的“话题素材”。前人未走过的路总是充满着令人痴迷的诱惑力!

内容概要

  《追寻快乐: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作者李孝仁是韩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电影学者,他以“快乐”、“近代”、“强迫”、“女人”四个概念,通过1945年至本世纪初的180多部韩国电影,带我们走进韩国的近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了解这个国家的电影人和民众如何借由电影“寻欢作乐”,在黑暗中排遣心中的郁闷,默默熬过那段“充满肮脏和痛苦的、被人强制的漫漫近代岁月”。

作者简介

作者:(韩国)李孝仁 译者:张敏李孝仁,国庆熙大学戏剧电影学系教授。曾任韩国文化观光部电影资料院院长。电影评论家,在《韩民族》报刊发表过多篇电影评论;电影学博士,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博士论文题目为《朝鲜领袖形象电影创作研究》。著作有《韩国电影史讲义1》、《韩国电影导演十三人》、《电影美学与批评人门》、《金绮泳的婢女们揭竿而起》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快乐  1  残害的愉悦    被扭曲的欲望时代    可怜的女人与纯洁的爰情故事    “窝囊废”们的函授敦本    男人们需要安抚吗?  2  前近代的快乐观与近代乐趣    粗俗的情节和灰暗的时代形象    对纯粹爱情的群体渴望    年轻人向往的快乐观    剽窃欲望    贫困青年欲望的挫折    徘徊于快乐与罪恶之间    “极端快乐”的替代满足感  3  社会欲望与性欲望的分化    缺乏叛逆精神的影片    爱情与欲情之争    社会欲望与性欲情感的紊乱    大男子主义社会的悲喜剧    批判与娱乐的二律背反    征服与屈服  4  富裕与暴力享乐的消极快乐    “追求个人安逸幸福”的时代    拉开个人主义幸福的闸门    嘲弄社会价值的喜剧片    纠偏与说谎的快乐    自我毁灭与同归于尽的暴力篇    铤而走险的违法快感    想象空间中的无限快乐    计划时代中无计划爱情的快乐    自我陶醉的快乐第二部  近代  1  被驱赶到近代的男人们    “前途未卜”的时代    失落的男人与受罚的女人    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近代    塑造男性家长形象的影片    被国家民族主义淹没的男人们    批判与嘲讽  2  前近代与近代的冲突    求新与竞争的时代    行为与观念的二律背反    近代人的疯狂形象    脱贫颂歌“常青树”    逆来顺受的形象    顽固不化的父亲    新旧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哭笑不得的喜剧片    不痛不痒的讽刺效果  3  20世纪80年代的近代风景误区    高压与反抗的时代    被迫无奈的“成功愿望”    描写社会分化的导演与电影    分裂时代的现实主义的情结    现实的局限与夸张的揶揄    对知识分子局限性的批判    伸张民众意志  4  现代与后现代的交错    征服与融和的时代    真品和赝本不分的世界    充满曲折感的世界观    “你们也没有希望”    自我没落的后现代主义    绝妙的世纪交接第三部  强迫  1  强迫时代的记忆    强迫的时代    制作抗日电影的亲日派导演    抗日电影的“经典”    强迫恐惧症的情感转移疗法  2  被迫展开的战争    国家主义与反共时代    战争强迫恐惧症的蔓延    战争与意识形态的疲软    50年未愈的战争创伤  3  战争后遗症与自恋情结    伤痕累累的20世纪80年代    战争带来的一大悲剧    重逢的恐惧感    个人的小历史空间第四部  女人  1  韩国电影中的女性    充满欲望的时代    家长制和一夫一妻制的危机    婚姻的新方法论    已婚女子的婚外恋    情欲燃烧的“夫人”们    大韩民国的“男人乐园”  2  金绮泳导演打造的女明星    混合二重唱的时代    寻欢作乐的玩偶    欲望缠身的痛苦    被惩罚的“婢女们”    乌合之众的素描  3  女人电影与女性电影    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文化时代    华丽的女性主义电影    追求妇女解放的电影    “怪异”女子电影    不露声色的隐秘交流  4  英子与野蛮女友    减肥时代    “英子”的名声    “英子”全盛期    21世纪的亮丽“英子”附录  韩国电影近况

章节摘录

“追求个人安逸幸福”的时代艺术原本就是用夸张、虚构、表现虚伪邪恶手法的外皮包装起来的。不!倒不如这么说更好:艺术将人们激昂的情感表现出来,为人们思想交流铺设一条道路,然后再往那平坦的道路上撒几把碎渣子。1960年,韩国电影代表作有俞贤穆的《误发弹》(1961)、金洙容的《雾》、金绮泳的《下女》、李星究的《将军的胡须》(1968)等,这些影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但并没有解决导演们彻底反思而产生的诸多苦恼。导演们开拓出一条展开新意识交流的大道,然后对这条道路提出置疑。20世纪70年代上映的许多韩国电影都与60年代的影片不同。70年代的电影没有准备与观众进行沟通或反映现实的苦恼。许多电影以李舜臣将军的形象为荣,或者描写些越南战争的英雄事迹,述说迎来美好生活的新村运动,还有一些落伍的恋爱片,这些电影绝不是夸张和虚构的,也不是只表现虚伪邪恶的内容,而仅仅是叙述了“虚伪的本来面貌”而已。进一步说,在70年代以后出台的一系列电影的延长发展线上,又出现了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影片,那就是李长镐的电影《风吹好日子》(1980),它是一部反映80年代社会状况的影片。除了这一部之外,其他大部分电影都在胡说八道,一些电影为了制造淫秽的性感画面,假模假样地批判当代 性风俗;另一些电影虚情假意地安抚年轻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是在花言巧语地附会。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有意贬低60年代或80年代社会性电影,也不是为了比较70"c年代和80年代电影的虚假性程度,而是为了说明那时韩国电影既没有去追求所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没有继续陶醉于制造虚伪假象。90年代以后开始专心致志地追求“动物式”的电影快乐效果,须知这种专心致志的态度是为了追求纯粹快乐,或是发自想要冲破政冶和社会观念的迫切愿望。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在表面上已经改变了旧有的观念。大家住进公寓毕享受,开着私人小轿车满街逛,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了。但是90年代,韩国人最大的变化是个人欲望随着社会发展而增长起来。当然,一般人大都是按照个人的要求或者欲望去行事的,但多以隐秘的方式进行。从大众开始,将反社会要求的个人欲望公开表现出来,那是90年代以后发生的事。这种倾向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如前所介绍的《以身相许》影片中那种无政府主义的、后现代丰义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大胆“追求个人安逸和幸福的倾向”。所谓近代精神指科学主义、合理义、以人为中心的思考办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等。所谓遵循现代精神就是将那些由于与近代脉搏共鸣而感到呼吸困难的状况,对一些破坏性发展感到不安的情绪,以批判眼光看待世界,精神不断浓缩的过程,大胆“追求个人安逸和幸福的倾向”,这些都是近代个人主义趋向和与之相类同的现象,但不是本质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表明这种现象与其他近代精神,如合理主义趋于均衡一一致的时候,才能被确定为近代主义的因素。特别是韩国以美国为模式发展近代化,一直在追随近代精神的一面,即科学主义、合理主义、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但实际上支配韩国社会的不仅是这些,在朝鲜后期定位的儒教习惯,就像拧麻花一样将社会缠绕成一种特别的扭曲形态。西方的近代和韩国的前近代混合在一起,所以在韩国社会中“追求个人安逸和幸福的倾向”就像是一种禁忌一样(正如最近林知贤所指出的那样,“一般国家社会主义”看似像是后现代主义的立场,而实际上“韩国特殊的被扭曲的近代”是需要克服的课题)。。90年代的韩国电影主要描写了被歪曲的韩国近代化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大胆“追求个人安逸和幸福的倾向”。这一举动与代表韩国前近代传统的儒教思维方式、大义名分思想、男女有别,或者男尊女卑、清贫主义等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连近代合理主义都被否定掉,完全陷入到步步后退的享乐主义圈子中去了。

编辑推荐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饮食等为代表的韩国大众文化首先在亚洲地区形成了汹涌的“韩流”,继而吹袭全球,至今不息。但是,目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俊男靓女、锦衣美食,却未必知道韩国近现代的历史曾经动荡、曲折、悲情,而战后的电影见证了它的坎坷,反映了它的巨变。《追寻快乐: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作者通过电影剖析和反思战后韩国的社会变迁及政治因素,概括而发人深省;让读者认识和了解韩国电影的同时,也上了一节有意思的韩国近现代历史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追寻快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适合对韩国电影有浓厚兴趣并愿意深入了解的人看
  •   太学术并不是不好,只是讲到韩国战后电影太学术让人无法接受。整本书象论文,一点没可读性。书中配图也不那么好,感觉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是围绕一个事先想好的主题在服务。说白了就是主题先行。没必要看。
  •   如果你是一个韩国人,对韩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读下去,否则只有像我一样努力坚持。书中涉及到的电影,大多很难看到,毕竟比不了日本电影。其实本书作者的原意只是想通过电影说开去,讲一讲韩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心路历程,最后这些东西又反映到了电影里。但是这些解读只是浅尝则止,不够深入具体,韩国人读读可能有所启发和感悟,可中国人只能云山雾罩,总之内容比较浅,越读味道越淡,不如不读。
  •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对欧美的历史更为熟悉,然而对日韩两个近邻就没有太多提及,尤其是在中学历史里。这本书的印刷很好,还附送四张精美书签。图文并茂,而且属于那种博古通今的写法,因此非常实用。
  •   每个地区都有那一段不被人所提及的过去。而在我们现在所关注下的只是它光鲜的表层。就像我们残酷而心酸的近代史一样,韩国的近代历史同样拥有屈辱和不堪。也许中学课本上曾经记载有唐朝时期朝鲜与中国往来,但是它之后的发展有何?韩国历史剧中,无外乎提到当时强大的明国、清国…… 甚至有具体人物的表现。然而拥有繁荣历史的我们很难关注到邻邦的发展。现在的韩流仍然强势,虽然大部分人都开始不屑于这类文化宣扬,但是不可否认韩国文化的流行是成功的。这本书,就带给人们不同以往的近代韩国,给我们列出了一个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图表。
  •   这本书我很喜欢,跟介绍的一样,更关键的是书的纸张手感特别好,掌柜发货也很快,总之相当之满意,赞一个~~~
  •   内容不错,不过不是超级影迷没必要关注
  •   很好很好,韩国电影,崛起的力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