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天保 页数:38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金陵王学研究:王安石早期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1021-1067)》力图解答在北宋“选举时代”、“王安石之学怎样生成和演进?”等问题。全书分上下两编,共七章。上编就王安石学术思想的研究学史略作回顾,强调历史研究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并引出《金陵王学研究:王安石早期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1021-1067)》的总构想:以学术史研究弥补思想史研究。下编透视北宋“选举社会”和“王氏家族”的互动关系,并借此渐次勾画出,王安石早年由力主功名的“能吏”志气,向“保家”、“养亲”的“进士”科举之学转变的曲线图。
作者简介
杨天保,1971生,湖北黄冈人。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2000年获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和思想史研究工作。在《史学月刊》、《中州学刊》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曾获广西第九届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广第四届青年学术二等奖。
书籍目录
序言一序言二上编第一章 王安石学术思想性质研究述评及其研究转向第一节 宋人以来的学术成就第二节 学路与出路——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理念之发微第二章 从考察王安石的学术命名开始第一节 命名与误读——基于王安石学术称谓流变史的语义学发现第二节 走出“荆公新学”——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第三章 从寻绎学术渊源转向辨析学术生成的知识背景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老课题——王安石学术渊源考第二节 走近学术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下编第四章 “选举社会”与早年治学观念第一节 社会、家族和“举业” 第二节 王安石早年治学观念及其变数第三节 一段插曲——王安石撰写《马汉臣墓志铭》时间考第五章 “举业”背景下的“王学”生成史(1021—1042)第一节 “前选举社会”中国学术的主要生成范式第二节 “场屋”声名下的学术网络第三节 “举业”训练下的学术长成第六章 任职江南与学术积累(1042—1054)第一节 宦政与治学第二节 学术苦旅:由外入内第三节 道德性命之学的初成第七章 金陵王学的建成(1054—1067)第一节 从群牧判官到知制诰(1054—1063)第二节 金陵讲学(1065—1067)结语附录:古本与新版——在王安石诗文集“整理简史”之后主要参考文献后记一后记二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王安石学术思想性质研究述评及其研究转向 长期以来,“王安石之学是什么?”(What)这一本体性问题,常常作为运思的起点,促动学者对“王学”的性质、内涵及其地位进行多种辨析。其中,他们各自得出结论,力求论从史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王学史”(How)。 第一节 宋人以来的学术成就 连贯古今,洞悉前人之丰功伟绩;兼收中外,爬梳“王学”研究学史,意在查漏补阙,整理出新——推进“王学史”(How)研究,既可行又必要。 一、“王学”是什么? 考察角度不同,时代精神有异,故历代学人的回答颇见复杂。现撮其要旨,以意逆志,大致作如下分别: (一)杂学说 欧阳修(字永叔,1007-1072)说:“杂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贯穿众说,无所不通。”后来,四库馆臣亦称:“杂之义广,无所不包,班固所谓‘合儒、墨,兼名、法’也。变而得宜,于例为善。今从其说,以立说者谓之‘杂学’。”①自汉至清,中经赵宋,说者相承,中国“杂学观”主旨未变。宋世以降,学人率以此种“正统”理念来检讨“王学”,鲜有不将其列入“杂学”——“王氏之学不正”,②“介甫经学不得为醇”,③“安石之经学不醇矣”,④“经且为蠹、史尤勿论”,⑤“荆公穿凿”,⑥“其学务凿、无定论”,⑦“《三经》《字说》、自相抵牾”,⑧“王安石之学不是”,⑨“王氏支离、支离者不得其全也”⑩……批判之言,前后相继,频见记载。换言之,博而不约,泛滥无归宿;驳而不醇,杂于佛、老,这就是古人对“王学”最通常的总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