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与治世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承  
Tag标签:无  

前言

《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原系朱承同志的博士论文。本书以政治哲学为视域,对王阳明的心学作了独特的考察。在心学的研究中,通常关注较多的是其心性之维,对心性之学所隐含的政治哲学内涵,则相对注意较少,朱承同志的这项研究,对于更具体地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的心学,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儒学的历史演化看,伦理与政治自始便非截然相分;无论是仁道与仁政的统一,抑或内圣与外王的并重,都体现了这一点。王阳明不仅在个人的实践方面上承了儒学的以上传统,而且在理论的层面对此作了较为自觉的思考。他以致良知立说,良知不仅仅以个体层面的心性为内涵,而且指向普遍的社会之序,从王阳明对致知的阐释中,便不难看到这一点:“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内容概要

王阳明是明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核心观念是良知,他的哲学被视为心性之学。本书探讨了以心性为主要特质的阳明哲学,以及阳明哲学所蕴涵的政治向度等问题。

作者简介

朱承  1977年生于安徽安庆。200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出版和发表过相关专著、译著、论文。

书籍目录

序导论一、基本问题的提出二、"政治向度"的理解三、全书脉络的呈现四、研究方法的说明第一章王阳明的政治关怀一、为学——挑战朱学正统二、为政——维系统治秩序三、为教——教化社会风俗小结第二章万物一体与三代之治一、万物一体:形上致思路径下的人间秩序二、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三、"满街人都是圣人"四、王阳明理想政治学说的继承小结第三章化治世为治心一、仁政与礼治二、尽心与治平三、心即理、心上用功与政治正当性四、治心的意义小结第四章良知与政治一、良知作为准则二、良知学说的理想政治效用三、良知学说与近代政治精神小结第五章王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历史回应一、王艮和李贽对王阳明哲学政治向度的发挥二、以心挽劫:化治世为治心的近代思想呼应小结附录  去知识以成德性——王阳明的格物说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当然,“人人生而平等”或者“人民创造历史”这些观念是强调人民在具体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而王阳明的“满街人都是圣人”注重的是圣人、凡人在精神层面的一致性,二者的思想差距甚远。但是,如果我们从重视普通民众的意义上来看,二者之间无疑有着一致性。这是因为,无论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满大街都是圣人”,其针对的都是英雄或圣人这类超凡的人物,都是在批评超凡人物对于政治和历史推动的唯一性,而强调普通民众在政治空间场所和时间序列上的意义,突出人类在本性上是平等的,普通民众和英雄圣人的本性本没有区别。从这个角度看,二者在深层理念上是相通的。    四、王阳明理想政治学说的继承    在理想政治学说上,王阳明倡导“万物一体”的社会内在精神秩序,以“三代之世”为理想社会图景,这些学说对阳明后学影响甚大,也为其后学所继承和发挥。通过阳明后学的传播,这些学说在中晚明的思想界和当时现实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后记

对于哲学史上某个人物和某个概念的理解,总会因诠释者的兴趣和立场而有所差异。换句话说,哲学史并不仅仅是某种确定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亟待理解者利用“自家无尽藏”去激活的思想,所谓“义理无定在,无穷尽”(《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第12页)。因此,在既往的学术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公理化的研究套路,也没有一个军规般的研究范式,强迫研究者去模仿和遵守。也恰如此,在思考历史上某个哲学家或某个哲学概念时,我们总能借助研究者们形态各异的理解,领略同一个哲学家的万千气象,感悟同一个哲学概念的表里内外。以上,是我确定以“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为选题的一个基本信念。当然,对于这个选题,我曾有过疑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王阳明哲学进行诠释,是否会背离王阳明哲学思想本身?当我把这个疑虑告知我的老师杨国荣教授时,在深入分析王阳明心学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杨老师告诉我,在心学的研究中,通常关注较多的是其心性之维,对心性之学所隐含的政治哲学内涵,则相对注意较少,如果我能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去理解王阳明的学说思想,对于更具体地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的心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于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有了这本小书的初稿,也就是我的博士论文。

编辑推荐

《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原系朱承同志的博士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治心与治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