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萨缪尔·P.亨廷顿 页数:387 译者:王冠华,刘为
Tag标签:无
前言
为塞缪尔·亨廷顿新版《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作序,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荣誉。此书初版于1968年,是20世纪后期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一,是一部对学界和决策层思考有关发展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凝注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并确立了亨氏作为他同时代人中最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声誉。为了明了此书知性上的意义,有必要将之放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占主导地位思想的环境中审视。那是现代化理论的巅峰时期。这一理论或许是美国创建一个完整的、经验的、有关人类社会变迁的最富雄心的尝试。现代化理论源于19世纪诸如亨利?梅因(Henry Maine),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卡尔?马克思,费迪南德·腾尼斯(FerdinandTonnies),和马克斯·韦伯等欧洲社会理论家。这些著作家创立了一系列概念——如身份/契约,机械的/有机的联盟,共同社区(Gemein—schaft)/法理社区(Gesellschaft),魅力型/官僚理性型权威等一以描述人类社会从农耕到工业生产转变所产生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他们的著述主要基于先期现代化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的经验,力图从中得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欧洲的社会理论被两次世界大战扼杀。欧洲社会理论萌发出的思想迁移到了美国,并且为战后一代在哈佛大学比较政治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关系学中心,以及社会科学研究协会比较政治委员会的美国学者拾起。
内容概要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凝住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并确立了亨氏作为他同时代人中最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声誉。首先,亨廷顿论辩说,政治衰朽至少和政治发展一样可能发生。新近独立国家的实际经历是一种愈演愈烈的社会和政治混乱。其次,他提出,现代性中的好东西常常向交错的目标运动。特别是在社会动员超越政治机构发展时,新的社会行为者发现他们无法参与政治而产生挫折感。其结果便是亨氏名之为“普力夺主义”(praetorianism)的状况,也是导致反叛、军事政变以及软弱和组织不力政府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严丝合缝的组成部分。后者随着诸如政党和法制系统之类组织的设立或衍变为更复杂的形式而具有自身的、另类的逻辑。
作者简介
塞缪尔·P.享廷顿,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艾伯特.J.韦瑟黑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Ⅲ〕教授,著述颇丰,包括《我们是谁?》及《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书籍目录
译者序言序言年英文版前言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政治差距 政治制度:共同体和政治秩序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衰朽 城乡差距:城市突破和绿色起义 政治稳定:公民政体与普力夺政体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美国与欧洲之比较 现代化的三种类型 权威的合理化 结构的分离 都铎制度与大众参与 都铎政体和现代化中的社会第三章 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 权力、制度和政治现代化 传统政治体制 政策创制:改革对自由 团体同化:多元制对平等 国王的困境:成功对生存第四章 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朽 普力夺社会的根源 从寡头普力夺制度到激进普力夺制度:突破性 军事政变和作为改革者的军人 激进普力夺制度:社会势力和政治技巧 从激进普力夺制度到群众普力夺制度:否决政 变和军人的护卫作用 从普力夺体制到公民秩序:军人作为制度建设者第五章 革命和政治秩序 通过革命实现现代化 革命发生的制度背景和社会状况 城市与革命 农民与革命 革命联盟与民族主义 通过革命实现政治发展 列宁主义与政治发展第六章 改革与政治变迁 改革的战略战术:费边主义、闪电战和暴力 改革:替代物还是催化剂? 土地改革的政治第七章 政党与政治稳定 现代化与政党 绿色起义:政党体制与乡村动员 组织的必要性新版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政治差距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有的国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组织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另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则缺乏这些素质;这两类国家之间的差异比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共产主义集权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一般都可归入有效能的国家的范畴,而不属于衰微的政治体制。美国、英国和苏联各具不同的政府形式,但这三种体制的政府皆能安邦定国;每个国家自成一个政治共同体,人民对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有举国一致的共识。每个国家的公民及其领导人对社会公益和他们的政治共同体赖以立足的那些传统和原则,观点是相同的。三个国家都具备强大的、能适应的、有内聚力的政治体制:有效的政府机构、组织完善的政党、民众对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文官控制军队的有效系统、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广泛活动、控制领导人更替和约束政治冲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程序。这三家政府享有公民的忠诚,从而有能力去开发资源,征用民力,创制并贯彻政策。大凡苏共政治局、英国内阁或美国总统作出某项决定,通过国家机器来付者实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上述诸点而言,美国、英国和苏联的政治体制,较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多数——如果不是大多数——国家的现政府,区别是显著的。这些国家缺乏很多东西。
后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潘丹榕女士通过互联网找到栖居美国新英格兰小镇的我,着实让我又惊又喜。她说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出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新版中文版,希望采用我们的初译本。关于这本书,读者可以参看福山的新版序,这里不赘。我只想再次提及为本书中译做过工作的南京大学的校友和二十年前的同事们。参加过本书翻译的除本人和刘为教授以外,还有原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匡榕榕、蔡佳禾和徐春铭。已故的沈宗美教授校订了全部中文译文,并为初译本写了序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审视了新兴国家可行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对现代政治分析作出了重大而持久的贡献,现已成为新经典。在新版序言中,弗朗西斯?福山评估了亨廷顿的成就,考察了本书最初的出版背景及其经久不衰的重要性。 此书初版于1968年,是20世纪后期社会科学的经典之一,是一部对学界和决策层思考有关政治发展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凝注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广度和分析洞见是惊人的,并确立了亨廷顿作为他同时代人中最杰出政治学家之一的地位。 ——弗朗西斯?福山,本书新版序言这部开创性的著作审视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对现有文献有趣而生动的补充。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对比较政治学和发展研究感兴趣者的必读之作。 一一丹克沃尔特·罗斯托《国际事务季刊》
编辑推荐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审视了新兴国家可行的政治制度发展,对现代政治分析做出了重大而持久的贡献。作者运用自己的理论,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致分为传统君主制政体、军人左右局势的普力夺政体以及革命政体,进而对这几种政体在进行现代化的改革过程中如何克服不同的困难并利用独具的有利条件,逐个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分析。 在被提出近四十年后,我们还能从亨廷顿论点中得出些什么呢?在许多方面,亨廷顿的论断仍被证明是对的。他论辩说,传统和现代化的社会都趋于稳定;经济发展可以起稳定作用,但增长后的顿挫会造成潜在的革命境况。事实仍然是,不稳定的最突出事例大都发生于现代化初期或遭遇挫折的国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