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长声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读书》杂志在改革开放刚开步之际创立,主持人又是几位一贯提倡改革开放的前辈,所以刊物从一开始就努力提倡引进域外新知。我记得,一开始,最积极从事其事并且带领吾辈开发的是副主编冯亦代老先生。冯老精通英文,海外朋友又多,他组来的第一个海外作者是董鼎山先生。由鼎山先生的作品,我们开始同美国文坛打破隔阂。更神的是,董先生原来就是大陆文化界出身的,所以说起美国文化,都有一个中国的底子,读来特别亲切。由董鼎山而发展到严亢泰先生的英伦通讯。那是扬之水女士的熟人,写来的英伦通讯也是普遍叫好。如是若干年,英美发展得可以了,于是我们常挂记一个东邻——日本。中国文化人关心日本文化是天然的事,可我们却找不到在日本的“董鼎山”,大是憾事。到《读书》创刊十来年后,这个愿望终算满足:总算找到了李长声先生。长声先生当时大概还在国内工作,但因浸染日本文化多年,写来已颇出色。不久他东渡赴日,越写越出色。这出色,一方面由于他在日本从事出版行业的工作,较诸单纯的研究者了解更多情况。更主要的是,他有中国文化的深厚根底。令我们当年想像不到的是,他浸淫于中国的诗文化已久,本身就是一个写中国旧诗的诗人。这一来,他写的绍介日本文化的文章,大有在《读书》的海外通讯中进居首列之慨。《读书》杂志单我在位的那些年,就大概发了三十来篇吧。我当年曾有狂想:如此奇才,久居东瀛,应当是我们出版人努力开发的对象。那时曾想请他编丛书、出刊物,妄图请他帮助我们在日本文化的宝地上,照老上海的说法去“做足输赢”。可惜不久后我退出出版舞台,一切无从谈起。以后同长声先生的交往,就只能在饭桌上了。长声先生善诗。他同我写信,常引自己的旧赋新作。我没有扬之水的文才,既不能唱和,乃至不能读得懂其中奥义。只记得当我赋退之时,他引用自己一旧作说:龙年竞舸日,遭踬渡扶桑。禅定似初人,童心未尽亡。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十年归棹后,知非一梦长。我当时虽然年过花甲,但读到“禅定似初人,童心未尽亡”,不禁大呼知己。只是这以后多少年来我实在老朽了,丝毫无能力“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了。但我,仍然密切注视着李长声兄的成就,直到现在。二00八年八月
内容概要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作者简介
李长声,一九四九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一九八八年自费东渡,一度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台湾、广东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樱下漫读》、《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贴半闲话》、《居酒屋闲话》等,近译有藤泽周平著《隐剑孤影抄》。
书籍目录
序一 读者小记序二 听李说书序三 知日当如李长声书业众生相吉川英治与《三国志》出久根达郎之路斩书斩人佐高信筒井康隆掷笔闲读《叶隐》只说《雪国》第一句村上春树的体验日本稿酬古今谈版税之外的救济法对谈·鼎谈·座谈一代杂志王:野间清治文库的权威角川春树的商法打破文库的传统筑摩的文学森林家族的天下小林一博:书的三大罪见城彻的朋友们四十位老板作家《文艺春秋》一千号三买《广辞苑》黑衣——编辑并非出编辑的洋相编辑的薪水编辑之痒自家立传的编辑装帧设计家与他们的抱怨翻译是女性的天职校对的终结发行部门出社长?编辑的价值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旧书店风景旧书交易会风景出版故事多全集故事多不同版本的夏目漱石全集文本的校订“新书”的两种意思新书文化一中间文化日本的“孔乙己”小小藏书票横排与直排及日本人的二重性菊池宽与文学奖芥川奖与直木奖的缘起文学奖什么?粥多僧少电影与电视带来的影响书评与书评家书评的种类书评三千可读的书评蒙面杀手写书评编辑也要写书评的时候畅销书是怎么回事制造畅销书的高手饱食时代思健康杀人百科,叫你周周不得安生下个世纪书“迷你”?旅游及其文学与出版一亿日本尽白痴柳下泥鳅有几条有业无学是出版小社三千神奇的报纸头版广告一本不卖也赚钱的杂志企业与赞助出版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带有表情的脸书不二价高不成低不就的书价图书与咖啡之间封底的斑马线漫画王国块世代的漫画漫画国际五百万有什么了不得!读者卡审判别把漫画当漫画看得见一张漫画的脸漫画的编剧别了,我青春的“少年跳跃”给作家打分阅读的品格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书业众生相吉川英治与《三国志》《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三百余年了。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龙寺僧人义辙、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笔名用文言体日文译成《通俗三国志》,刊行于世,先是在上层社会,随后在民众间也流传开来。从此,无论两国文化交流是好是坏,日本一直与中国共有这部古典文学作品。对于中国历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国时代吧。法国文学研究家、评论家桑原武夫(一九○四——一九八八年)说他反复读了二十多遍,这是读别的书从未有过的。流行的译本主要有立间祥介译《三国志演义》(据毛宗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小川环树、金田纯一郎译《全译三国志》(以毛宗岗本为主,参照弘治本,岩波书店,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村上知行译《全译三国志》(据毛宗岗本,社会思想社,一九八○——一九八一年)等。不过,一般日本人说到“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小说《三国志》。吉川英治“少年时熟读久保天随的演义三国志。(全称是《新译演义三国志》,至诚堂书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年莘一九四三年他依据《通俗三国志》等译本,用现代感觉进行再创造,把中国的古典名著改写成日本人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小说,连载于《中外商业新报》,再由讲谈社出版单行本。从此以后日本人读“三国志”就大抵是这个“国民文学”了。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讲过一则笑话:他翻译了《三国志演义》,有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跟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样。这位读者很有点猛张飞,但由此可见,吉川英治的“翻译”是和原典《三国志通俗演义》大不相同的。吉川英治在“序”中说:“我并不做略译或摘抄,而要把它写成适合于长篇执笔的报纸连载小说。刘玄德、曹操、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独创来写。随处可见的原本上所没有的词句、会话等也是我的点描。”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开篇: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这就是刘备。后面出场的还有一个叫鸿芙蓉的姑娘,还有刘老太太。这位“亲孝行”的刘备为买母亲所嗜好的茶叶,遭遇“黄巾乱贼”,多亏张飞搭救,便以家传宝剑相赠,惹得刘老太太摔壶教子,教训他立志再兴汉统。某文学博士说:“三国志的世界是男人们的世界,但背后还有个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国志》中女人都跑到前台来。全书分桃园、群星、草莽、臣道、空明、赤壁、望蜀、图南、出师、五丈原十卷,最后还有一卷“篇外佘录”。吉川英治说:“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诗,充满伤感,构成日本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基调)便戛然而止,这可能造成了中国文学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说的“中国人喜欢张飞而日本人喜欢孔明”。她还说,“近于妖”(鲁迅语)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曾有过调查,诸葛亮是中学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来,诸葛亮的事迹对日本人的忠孝观念、道德涵养有极大影响。吉川英治之外,还有一些现代作家写有各种各样的。三国志。小说,如武侠小说家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历史小说家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等,但都远不如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普及。吉川英治生于一八九二年,七岁开始接触《十八史略》等汉籍,十岁就热衷给杂志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岁辍学,从此干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种种营生,同时自学不懈,据说把百科事典读过五十来遍。三十四岁时在《大阪每日新闻》上连载《鸣门秘谱》,一举成名。评论家、小说家木村毅(一八九四一一九七九年)甚至认为他“超过法国的大仲马”。笔耕五十年,多数作品是“故事新编”。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数学家、随笔家冈洁“觉得大东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后,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讲谈社一九八四年出齐的。吉川英治全集”,计五十八卷,责任编辑是他儿子。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从读者的书单上消失过,每代人都爱读,尤其是走上社会的男子汉们。就经久不衰这一点来说,能够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宫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国翻译出版,颇为畅销,欧美人想从中窥探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照来读,加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会显现无遗。吉川还写有《新。水浒传》,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在讲谈社月刊《日本》上连载,惜其未竟,终成绝笔。在随笔《小说的题材》中他说过:“写完《新·平家物语》,有了空闲,于是这个夏天在轻井泽重读自少年时代就耽读的晒游记》,得以展开幻想的翅膀,其乐陶陶。”他也曾打算写一部《现代版?西游记》来的。吉川英治《三国志》至今仍是人们的必读书,但近几年的“三国志热”却更为现代化。这股热潮兴起于一九八三年NHK电视台播放木偶剧《三国志》(此前还播放过动画件),而后电子游戏《三国志》上市,更推波助澜。不过,“三国志”的战斗历时二百多年,人物超过三百多个,玩电子游戏不易掌握,难以尽兴,所以,尤其是大学生,更喜欢看漫画《三国志》,不仅看起来津津有味,而且还可以收集电子游戏机攻略所需要的资料。这套漫画的作者是横山光辉,共六十卷。中央公论社曾翻印香港版三国演义漫画,似销路平平,大概是因为没有像《中华料理》那样改造得适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吧。日本人读三国自有日本人的读法。有人这样说:《三国志》的最大魅力是谋士的活跃,在今天的日本企业里许多经理所苦恼的就是缺少这样的谋士,决定重大方针之际,征求干部们意见,得到的往往是评论家式的答复,什么“我认为成功率约有百分之六十。之类,而“三国志”的谋士们积极地献策、争论、劝诱,掉脑袋也不悔,这正是今天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国志》读成人生训、处世方、成功法、组织学、领导术、战略论等等,尤其被经营者奉为座右之书。我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问世有六百年了吧,而今似乎也不妨试试日本人的读法,出版一些《三国志与入学》、《三国志的统筹字》之类的书。出久根达郎之路爱读出久根达郎的随笔,兴之所至,时而也翻译一两篇,再从译文来意会,虽然总有点走味儿。七宝楼台,拆了重装,怎么也恢复不了原样。读来译去,又想写写其人。出久根达郎是开旧书铺的。从电视上看,长相很憨厚。憨厚的个体户老板居然上了电视,可不是旧书铺开出了名堂,而是写小说写的,把直木赏写到手了。那直木赏名堂大,是日本头一号大众文学奖,得了就震动社会。出久根动静尤其大,不但因为是旧书商,写的净是些古籍旧书世界的事,稀奇。更因为在学历社会,作家起码也大学念一半,而他只念过初中,还被赞为名文家,这就更稀奇。出久根生于一九四四年,有点谢顶了。不是写小说写的,中年男士多秃顶,据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有位朋友出过一本书,叫《正确的秃法》一一瞧这书名,译出来一定能卖钱一一那么,出久根秃得不算正确,还欠些火候。社会经济一发展,人人忙,出久根说:“我们是孩子那会儿,望望菜花的一片黄色啦,在紫云英草丛里蹲上一个钟头啦,可如今的人没这份空闲了。”他出生在茨城的乡下。他的姓名,断作前三后二,这个姓少见。获得直木赏,同仁相庆,送给他一本旧杂志,八十年前的。那上面的征文栏里刊有一首和歌,作者姓出久根,一想就是他本家。果然是他伯父,爱投稿。父亲更是个投稿迷,专门在报纸杂志上找征稿启示,小说、论文、和歌乃至漫画,见了就写就投。老出久根从早到晚伏案写作,小出久根趴在对面模仿他涂鸦,上了学之后子继父业,也是好四处投稿。于是,写出久根论,可以有一章“作家童稚时代的文学环境”。老爸投了一辈子稿,到了没登上文坛,而今达郎实现了他的梦,很有点悲壮……父亲本来有个小印刷厂,打仗了,铅字被上头收了去。此后,一家人就靠他投稿偶尔中选的一点点酬谢度日。因为是救济户,念完义务教育就得立马去工作,出久根便随着当时汹涌的“民工潮”进了东京。看上“书店店员”这一职业,为的是能读书,做梦也没有想到是一家旧书铺,农村里没见过这买卖,昏暗得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那是一九五九年。旧书铺,大概是最少有变化的生意,现今走进去,除了电灯亮了些,照见店主头上新添的白发,一切依然是老样子,积着几十年前的尘埃。书籍层峦叠嶂,过道间不容身,教人有书山无路之感,好在来者多是纤纤君子,难得遇见个胖大力士。
后记
此书出版,先得谢二位先生,程三国和施宏俊。去年(二00七年)九月,三国邀我到他的书业观察论坛讲日本出版,我跃然前往,但生性讷于言,讲是讲不好的。大概也不无遮丑之意,过后谈天时提及多年来撰写的小文章,关于日本出版的,想合成一集,虽然灾梨枣,但或许聊胜于无,供中国出版人参考。三国赞成,过了数日把我引荐给宏俊。原来宏俊正留意海内外有关出版的选题,而且早读过我的文字,当场拍板。在场的储卉娟小姐承担责编,此后付出了心血,令我感激。可能我很受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之类说法的影响,早年从事环保工作,便逐译西村京太郎的长篇小说《污染海域》,连载于广东的环境杂志,说不定在公害文学领域有先锋之功。改行作编辑,那时候我们的社长们还不大走得出国门,更没有走遍世界,我就找来了出川沙美雄著《漫话世界出版社》翻译,在山西《编辑之友》杂志上连载,后来由书海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88年7月自费东渡,虽属于随大流,但也有点反潮流,那就是不想坐留学生板凳。偏巧和日本出版学会会长吉田公彦先生有缘,所谓缘,也就是机会,于是抓住机会,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然而,我又是个没长性的人,攻而不克,结果就是写了这么些随笔似的东西,杂七杂八,充其量粗浅介绍日本的出版状况罢了。某日本出版业专家说过,即便在现代,出版行业也近乎手工作坊,有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话就能办出版。所幸有这种落后性,不易变化,我的文章也得以不过时。当初多是以专栏的形式发表在北京《读书》、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及《编辑学刊》、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等报刊上,迄今对诸位编辑的策勉念念不忘。日本江户时代有位蜀山人,行状有点像我们传说的唐伯虎,好学善文章,滑稽诙谑,虽村老野妪。我也想绝倒一下,读他的《拥书漫笔》,序中引述清人石庞天的话,说人生有三乐,一读书,二好色,三饮酒。好色乃寡人之乐,让他偷着乐去,更可乐的是读书与饮酒。我好酒,不曾像黄庭坚那样“中年畏病不举酒,辜负东来数百觞”,但饮酒耽误读书。积以时日,能结个小集子付梓也可以知足。知足者长乐。对于出版我始终有兴趣,写书评也每每涉笔书外。虽非秘辛或八卦,但了解一些书外的事情更增加阅读的趣味。从赏玩来说,文字是比较麻烦的,倘是一幅画,瞥一眼就可以说画得好,或者画得差,但是一本书,不能像数钞票似的一翻就说写得好,顶多说一句印得真漂亮,可装帧印制,功不在作者。读者诸君若从头到尾读到了后记,或读了后记又从头读起,直到后记前一页,那我是感激不尽的。至于谬误,常言道在所难免,恕我下一本更少些。二00八年九月三日记于东瀛高洲
编辑推荐
《日下书》由沈昌文、止庵撰序推荐——旅日学者李长声的且饮且歌,且行且书。川端康成于一九六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今年正好四十年,重读《雪国》,刚读了开头,尚未读到“黑色健壮的秋田犬上了那里的垫脚石,没完没了地舔着温泉水”。这一句曾使中国作家莫言一闪念,写出了“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算不算开门见山呢?——《只说第一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