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云 页数:327 字数:35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潘汉年,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中共党内高级领导层中的传奇式人物,他的一生,虽然坎坷曲折,但却令人敬佩;虽然光照千秋,但却叫人叹息。他有着特殊的功绩,也有着特殊的遭遇。 潘汉年用智慧和生命踩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 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叶,这位被称为宜兴“奇才”的潘家三公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熏陶下,只身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从创造社的“小伙计”到中共第一任文委书记,“羽檄文坛兴队伍”,立下了“笔阵戎行双胜利”的“奇功”①。 三十年代初,这位才华横溢的艺苑骁将,又奉命调往中央特科工作,出任情报科科长一职,卫党除奸,干出了一番鲜为人知的英雄业绩。 从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至新中国成立之时,潘汉年长期活跃于敌人的心脏地区,战斗在秘密战线上。尽管这里没有硝烟,无法冲锋陷阵,但依然处处有漩涡暗礁,时时险象环生。潘汉年依靠自己的大智大勇,凭借着对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八面玲珑,纵横捭阖,获得了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所无法获得的辉煌业绩。 正因为战斗环境的特殊,有人在惊诧他“神出鬼没”之余,曾经编造了许多离奇荒诞的故事强加于他的身上。事实上,他是一个战士,是一个智勇双全、胆识超群、特别能战斗的战士。在森森敌垒中,他出生人死,与敌人殊死斗争,创造了令人神而往之但却又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 如果说,潘汉年活动于敌人阵垒时是一个神秘而“狡黠”的人物,那么,当他一旦返回革命队伍时,却又是一个热情而赤诚的同志。他对自己的战友,对自己的部下,对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同胞,总是满腔热情,赤胆忠诚,这是有口皆碑的。无论是在复杂而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共和国成立之后,他总是战友和部下的“保护神”,总是朋友的引路人,又总是人民的贴心人。他以千秋功绩而彪炳史册,又以敦厚忠良而英名永存。他无愧为“党人魂魄”、“民族精英”! 1955年4月3日,对潘汉年以及追随潘汉年左右的人们来说,是一个灾难之日。这一天晚上,他在北京开会期间,突然遭到秘密逮捕,从此在中国的政坛上消失了。 被捕不久,他被安上了“内奸”、“反革命”、“国民党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名正言顺”地被送进了监狱,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囚下徒”。待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临之际,“四人帮”又在他的上述罪名之前,一律冠之于一个“大”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是共和国的第一个大冤案,而且历时长达27年之久。这个大冤案,曾经引起了世界多大的震惊,让我们的党和国家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也收到了多少沉痛的历史教训! “春晖尽沐庆三中!刘瞿潘公冤情同。”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拨乱反正的英明决策,纠正了众多的冤假错案,刘少奇、瞿秋白、潘汉年……一大批历史的功臣,一个个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桃花依旧笑春风”②,潘汉年又回到了历史的怀抱,回到了人民的心坎里。
内容概要
潘汉年,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中共党内高级领导层中的传奇式人物,他的一生,虽然坎坷曲折,但却令人敬佩;虽然光照千秋,但却叫人叹息。他有着特殊的功绩,也有着特殊的遭遇。潘汉年用智慧和生命踩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潘汉年传奇的活动经历及其他被捕入狱前前后后的内情。 潘汉年这个名字,是与共和国初年的政治风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从一个海上文人到党的隐蔽战线的神秘英雄;从共和国上海市第一任副市长到铁窗中的阶下囚,蒙冤27载,这当中充满了种种神秘与不解。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潘汉年传奇的活动经历及其他被捕入狱前前后后的内情。
作者简介
张云,生于1947年9月,江苏省启东市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大校军衔;兼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特聘研
书籍目录
引言涉足人世 采樵儿 勇斗“四凶” 步入文路 “小伙计” “新流氓主义”者主笔·骁将·书记 置身营幕任主笔 “听车楼主” 模特儿:三个飞云 “小开”书记 从“作协”到“左联” “大同盟”与“总同盟”特科牛刀小试 卫党除隐患 情报科长的神通 先拿王斌开刀 为周恩来辟谣红都初露锋芒 出使闽省 “突击队长”的风波 港商“杨涛”从莫斯科到宁沪杭 “柏林”首唱主角 受命飘然临港 黄毅的“启事” 陕北之行 初会陈立夫 奔走宁沪杭一身二任的“八办”主任 拜访宋庆龄 接送王稼祥 中国饭店的秘密会面 《救亡日报》的开张 撤离“孤岛”出入魔穴的特殊人物 萧叔安——百乐门饭店的来客 渗透日特“岩井机关” 打人汪伪“特工总部” 会见汪精卫之谜淮南与陕北 “镇江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扬帆的肺腑之言 书生本色 “七大”代表“不管部部长” 重返情报战线 纵论“上下古今” 香港两年半 《群众》论坛指点迷津新上海的常务副市长 奉命赴任 社会治理“遗大投艰” 统战工作再显身手 家,公仆与普通人“覆盆”廿七载 两条新闻:天上与地下 神秘的“失踪” 功德林、秦城、团河农场 “从去处来,又向来处去了” 最后的岁月零落成泥香如故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 忠魂千古潘汉年生平大事编年傅绍昌后记
章节摘录
涉足人世 采樵儿 1906年1月12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潘汉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归迳乡陆平村。 潘汉年的家乡宜兴,地处江苏南端,东濒太湖,西接溧阳,西北靠金坛,东南部与武进毗邻,滆湖镶嵌其间,南枕天目山之余脉群山,与浙江、安徽两省交界。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商代之前,这里即有建置,以荆溪河名之,称荆溪地。至春秋战国时,设荆溪邑。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26年,宜兴设县,县名为阳羡。 这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的好地方。“阳羡处处有洞天,荆溪步步皆胜地。”著名的灵谷天府,深藏于静卧平川的石牛山之中,可谓大自然之杰作;“井底相连藏洞府,惊奇广厦天生成”,堪称洞天世界的仙宫佳境。善卷洞与张公洞配有符信,四颗巨大的印材,镌刻着颇有意味的印文,其中善卷洞两颗为:“欲界仙都”、“万古灵迹”;张公洞两颗为“洞天福地”、“海内奇观”,这就是遐迩闻名的“洞天四宝”。 宜兴古迹,亦令世人瞩目。“岳堤”、“百合场”是岳家军大败金兵的历史见证;海会寺、芙蓉寺、显亲寺等处,成了文人墨客的吟唱之地;宜兴碑林的诗书绝唱、勒史志记,亦为世人刮目。 最使宜兴人得益的是,此地物产丰富,商业繁荣,文化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宜兴有“陶都”之称,其均釉陶器——“阳羡名陶”,名扬中外;阳羡文化群体为学界所瞩目,文学史上的阳羡词派,曾独领风骚数十年;宜兴培养的众多知识分子,分布于全国各地,有学生,也有教授,因而素有“无宜不成教”和“无宜不成校”的美谈。
编辑推荐
惊险神秘的战斗生涯,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