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作者:刘雪枫  页数:219  字数:14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朋友刘雪枫写了一本叫《朝圣:瓦格纳的拜罗伊特》的书,我乐意为他写一篇文字,推荐这本书,同时也发表一点我个人对在我国介绍瓦格纳的浅见。 雪枫同志是一个瓦格纳爱好者和研究者。由于他对瓦格纳执着的追求和辛勤的研究,他熟悉瓦格纳的程度——如西方的一句成语所说——“像知道自己口袋里装的东西一样清楚”;他对瓦格纳的爱好非同一般;他不让自己对瓦格纳的爱好停留在个人的维度上,而是推己及人,做了许多也让别人欣赏和爱好瓦格纳的工作。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由于他的努力,使瓦格纳在中国的接受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我个人一向认为我们国内应该知道、重视并研究瓦格纳这位刻意求新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我一直希望瓦格纳能被介绍到中国来;首先通过文字介绍为人所知,然后逐步上演他的作品——此事本身对我们的歌唱家、合唱、乐队是个挑战,因为他对音乐的表演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促进我国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让广大群众和音乐界听到和看到瓦格纳,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想天地,从而使瓦格纳的艺术对我国歌剧的创作和改革,音乐的发展和创造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婚礼进行曲”在清末民初,因洋务运动、西学东渐等影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达官贵人的婚礼仪式上;有人甚至在曲调上配上《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的诗句,调子也经常听到被人哼唱。但那时有多少人知道这调子来自何处?出于何人之手?知情人恐怕只是限在狭小的音乐专业圈子里。据我所知,我国第一个介绍瓦格纳的人是王光祈,这位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的热情参加者,是当时的进步组织“少年中国”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辛勤耕耘的先驱者。

内容概要

当一个喜爱音乐的人被瓦格纳击中的时候,音乐的朝圣之旅便从此踏上“不归路”。    拜罗伊特,德国东部的边境小城,当它在一百多年前被理查德·瓦格纳发现以后,城市的性质和地位就发生了巨变。对于和音乐及戏剧相关的人来说,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而对于全球为数众多的“瓦格纳迷”来说,它是“麦加”,是毕生向往之地。    本书作者曾受邀出席两届瓦格纳歌剧汇演,这里记录的是他在拜罗伊特的点点滴滴,以两个“十日记”的书写形式呈现,意在与广大爱乐者分享这段奇特而宝贵的音乐人生体验。

作者简介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专栏作家。祖籍山东蓬莱,1961年11月生于辽宁大连,1979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爱乐》期刊主编,《人民音乐·留声机》期刊主编,现任《人民音乐·留声机》、《歌剧》期刊编委,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

书籍目录

序言也读拜罗伊特——兼序雪枫新著拜罗伊特神迹拜罗伊特十日记(2002)新拜罗伊特十日记(2004)冬日拜罗伊特秋日造访传奇歌剧院好人兰德格拉夫理查德·丽格纳小传瓦格纳主要歌剧故事简介

章节摘录

  回到古代希腊的梦想  当瓦格纳还在德累斯顿担任乐队指挥时,他就梦想能有一座自己的剧院,这不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更顺利地得到排练和演出。最初的想法是因为旧式剧院总是定期换演不同的剧目,这不仅使戏剧起不到教化作用,引导德国大众“进入更崇高、更深邃的情绪中”,而且对演员和乐队都是不负责任的浪费。《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创作过程使瓦格纳关于剧院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他准备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最好在莱茵河畔,建造一座专门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剧院,它必须是木结构,演员要最好的,观众也一定是对瓦格纳的作品真正有兴趣的。像古代希腊一样,观赏戏剧是免费的。在一段时间内演出几轮之后,剧院要被拆除烧毁,《众神的黄昏》结局的大火要让它真正在舞台上发生。  十几年之后,瓦格纳的思路又进一步,在为《尼伯龙根的指环》剧词普及版写的序言中,他指出,剧院的形状应该像古罗马的圆形竞技场,艺术家们包括剧作者和作曲家、演员、乐队等人能达成统一的风格和效果;同时为了让观众得以享受到现实中的“幻景之乐”,乐队应该隐而不见,这是关于乐池的最初想法。也正在此时,瓦格纳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有一位君主或王子的支持和资助。路德维希二世国王的出现,给了瓦格纳这种浮士德式的要求以明确的答复。在关于剧院的问题上,两个人的意见竟出奇地一致。国王惊喜地发现,他的戏剧理想就印证在瓦格纳的作品里。他相信,剧院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它应该是文化的中心所在,而不是无益的消遣。他与瓦格纳最后的共识便是:通过剧院再造德国。于是,瓦格纳在苏黎世的朋友戈特弗里德·森帕尔被请到慕尼黑主持设计剧院一事,剧院地点选在伊萨河畔。森帕尔的设计图做得非常完美,令瓦格纳和国王很满意,国王决定拨款500万弗罗林来完成这项伟大工程。很快这一计划便遭到巴伐利亚政府官员的一致反对,随着瓦格纳在慕尼黑处境的反反复复,森帕尔也跟着饱受连累。在以后的4年里,他又来过慕尼黑几次,一会儿受到鼓励,一会儿受到攻击,甚至还蒙遭欺骗行为,最后终于忍无可忍,于1869年初向巴伐利亚政府采取了法律行动。瓦格纳充满希望的梦想又一次随之化为泡影。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瓦格纳气馁,相反,在他被迫离开慕尼黑住到瑞士的特里布申以后,随着与国王关系的疏远,他的建立自己的“尼伯龙根剧院”的愿望日益强烈。他是打定主意要使自己即将完成的史诗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自己的剧院按照自己的设计上演。为此他不惜撕毁协约,用欺骗和蛮横的手段不准路德维希国王在慕尼黑上演该剧。  1871年4月6日,在汉斯·冯·彪罗的建议下,瓦格纳和科西玛前往德国东部小城拜罗伊特。这个正好位于慕尼黑和柏林中间的宁静小城不仅有乡土风情和地理上的优势,而且还有一个当时德国最好的宫廷剧院一采邑伯爵剧院,它不仅有超大型的舞台,而且音响效果极佳,这是腓特烈大帝之妹威廉明娜的丈夫弗利德里克侯爵为他热爱艺术的妻子于1747年建造的。然而当瓦格纳看到这座歌剧院时,它已经在技术设备上陈旧不堪,根本无法满足《尼伯龙根的指环》需要的巨大布景切换和回旋能力。但是,一直追求铺张豪华和热情奔放的瓦格纳最终还是号慢条斯理、朴实无华的拜罗伊特结下不解之缘,他决心在这里建一座全新的剧院,用来上演他的旷世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几个星期之后,瓦格纳在莱比锡向公众宣布:1873年夏季将在新建成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举行第一届瓦格纳歌剧节日汇演,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拜罗伊特的环境完全符合我的希望,我终于决心住在这里,然后让我在此实现自己伟大的计划。”  拜罗伊特之始  离开拜罗伊特之后,瓦格纳和科西玛前往柏林,意欲争取到德国皇帝和首相俾斯麦对节日剧院计划的支持,但未得到明确答复。于是,瓦格纳决定采用募集私人资金的计划。他新聘用的“事业经理人”、才华横溢的年轻钢琴家卡尔·陶西格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向公众发售1000张每张300塔勒的“保证顾客”赞助卡以筹集资金。十分不幸的是,年仅19岁的陶西格数月后便意外身亡,该计划由另一位狂热的瓦格纳崇拜者埃米尔·赫克尔进一步发展实施。赫克尔首先在自己的家乡曼海姆成立了第一个“瓦格纳协会”,这可以让财力不足的赞助人得以合资购买赞助卡。紧接着,许多城市的瓦格纳迷纷纷行动成立各地分会,为集资安排活动,提供场所,很快便筹集到相当于总预算三分之一的30万马克。与此同时,拜罗伊特的议员们也以瓦格纳在此兴建剧院为荣,慷慨大方地通过了无偿赠送土地的决议。瓦格纳也为自己用极低价钱买下了一块修建别墅的地皮,它和宫廷花园相邻,并与通往城外的威廉明娜皇妹的“隐宫”的道路相连。  1872年5月22日,这一天是瓦格纳的生日。在拜罗伊特的一座“绿色小丘”上,举行了节日剧院的奠基礼。这是庄严的一刻,暴雨倾泻,天色阴郁,数以百计的嘉宾踏着深及脚踝的泥泞赶来出席仪式。路德维希国王不失风度地拍来一封贺电:“今天,我与你在精神上的结合较以往来得更加紧密。”惟一的遗憾是住在并不遥远的魏玛的李斯特却回绝了瓦格纳的盛情邀请,自从科西玛和彪罗离婚以后,他们的关系便趋于冷淡,更重要的是,他与瓦格纳的思想已产生根本分歧,创伤已经形成。  上午11时,奠基典礼开始,在军乐队奏起的《忠诚进行曲》乐声中,瓦格纳将第一块基石和一个装着路德维希贺电以及瓦格纳的一首短诗的小盒缓缓放入地穴之中。他举起锤子敲了三下,祝祷道:“祝福你,我的基石,愿你持久,愿你坚牢!”当他转过身来,面如死灰,泪水在眼眶中滚动。由于天气的原因,仪式的其余内容改在采邑伯爵剧院进行。在驱车返城的路上,瓦格纳始终默然,久久地沉思冥想。据尼采回忆道:“他在这一天进入了他生命的第60个年头:过去到今天,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这一时刻所作的准备。众所周知,人们在异常危急的关头,或者一般说来在做其平生重要决断时,会因极迅速地内省一生经历而聚精会神,以罕有的敏锐重新识别最亲近者和最疏远者……可是瓦格纳在这一天内省的是什么昵?——他发生过什么变化?他现在是什么?他将是什么?——我们,他的最亲近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目随:我们自己由瓦格纳的眼光方始能够理解他的壮举,并由于了解他而守护他,使它得以实现。”  在采邑伯爵剧院里,瓦格纳发表了预定的演说,他说即将建成的剧院将要把每个字、每个声音和每个动作的完整含义,精确地传达给观众;要在当时的可能艺术范畴内,让观众欣赏到最完美的戏剧艺术范例。“我们奠下了一块基石,要建立起我们德国最崇高的向往里尚不可能的巨厦。”他接着发出号召:“你们,我的特殊艺术的朋友们,我最独特的创作和作品的朋友们,我要向关心我的计划的人呼吁:为了我的作品,我只好请求你们的帮助,帮助我的作品原原本本地展现在那些人面前,尽管迄今为止他们接触到的我的作品很可能是走了样的,他们仍然对我的艺术表现了真诚的爱好。”  当天下午,来宾们又重新聚集到剧院中,听瓦格纳亲自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出。“他再次用这部被认为是‘未来艺术作品’的出发点的作品强调了瓦格纳过去一直主张和为自己辩护的来自贝多芬的遗教。”这个时刻,瓦格纳异常激动,从1848年在德累斯顿首次指挥演出这一伟大作品至今已有近30年的光阴。现在,一切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都在这位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小个子老头儿手中成为可能,这就是胜利,这就是通过痛苦而获得的欢乐。他意味深长而又感慨万分地告诉科西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最使我感到振奋,是崇高的音乐,还是伟大的成就?我觉得好像自己的目标已经达成,而我现在就可以瞑目了。”  瓦格纳为自己的肩上增加了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重压。他一方面还要继续完成《众神的黄昏》的管弦乐总谱的写作,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拜罗伊特计划所需的巨额款项奔忙,同时他还要去寻找适合拜罗伊特节日的歌唱人才和指挥。在五个星期里,他与科西玛先后到过沃伊斯堡、法兰克福、达姆施塔特、曼海姆、科隆、杜塞尔多夫、汉诺威、布莱梅、马格德堡、德累斯顿和莱比锡,所到之处令他灰心丧气,它印证了一个瓦格纳最恐惧的事实,就是德国目前在歌剧的每个领域都缺乏可用之才。但是,更让瓦格纳烦恼的是,瓦格纳协会募集的款项远低于预期值,“赞助卡”也销路不佳。随着原定开幕日期的日益临近,瓦格纳心力交瘁,一筹莫展。当时的惟一解决之道便是他自己在全国指挥音乐会,按每场收入1000塔勒计算,至少也需要指挥200场,这对瓦格纳的身体与精力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瓦格纳先后向路德维希国王和俾斯麦首相写信求助,但都遭到拒绝。  1873年8月,节日剧院的外壳部分完成,要想使工程继续下去,必须有一笔大的款项才行。瓦格纳不得不提出将节日汇演延期到1875年。正当他的美梦又一次濒于幻灭之际,也许是路德维希国王还不想完全抛弃他,也许他是在蓄意制造戏剧性效果,1874年1月25日,他在给瓦格纳的一封信中竟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主意,信中写道:“不,不,绝对不行,计划不能就此终止,必须设法挽救,我们的计划绝不允许失败!”他马上让宫廷秘书与拜罗伊特节日委员会签订一项提供10万塔勒贷款的合约,条件是必须由“赞助卡”的销售收入偿还。路德维希国王同时还赠送给瓦格纳25000塔勒帮他建成“旺弗利德”别墅,瓦格纳一家于该年的4月28日搬进这座“来自幻想的宁静”殿堂。  从这个时候起,拜罗伊特便成为瓦格纳崇拜者的圣地。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及艺术界的人前来拜访瓦格纳,无数应聘而来的歌手和乐手在这里接受瓦格纳的训练和指导。瓦格纳还要督导剧院的建造和内部设置,研究设计舞台设施,对布景和服装提出意见。如果有机会,他仍然无法拒绝能够给他带来收益的巡回音乐会。正是在如此繁忙紧凑的1874年,他最后完成了《众神的黄昏》总谱的写作,一部由四出乐剧组成的宏大作品,距其最初构想至今,历经27年终告完成。  拜罗伊特的凯旋  1875年的上半年,瓦格纳仍然为筹集款项而不停歇地指挥一系列欧洲巡回音乐会。虽然节日剧院已于8月全部完工,但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将《指环》的排练以及复杂的准备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瓦格纳再次宣布将节日汇演延至来年夏季进行。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瓦格纳竭尽所能地为拜罗伊特聚集了德国所能找到的第一流歌手,他亲自示范演唱,以熟练的技法实地导演,却又让每个演员充分发挥个人诠释的空间。继1875年8月第一次全剧彩排之后,1876年6月到月,又进行日趋完善的排练,最后的彩排定于8月6日到9日进行,路德维希国王趁黑夜悄悄来到拜罗伊特,成为惟一的观众,这是他与瓦格纳分别8年来第一次见面。  第一届拜罗伊特节日汇演于1876年8月13日正式开幕,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出席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一轮演出,在座的还有巴西国王彼得罗二世、符腾堡国王和其他大公和王子,这正如瓦格纳所说:“第一次皇帝和王公迁就艺术家。”当年总共上演三轮《尼伯龙根的指环》,前来观看的人包括李斯特、韦森东克夫妇、柴科夫斯基、格里格、圣一桑、尼采、森帕尔,还有瓦格纳的红颜知己玛蒂尔德·麦耶、朱迪特·戈蒂耶等。柴科夫斯基在看过《指环》完整演出后说:每个相信艺术具有促进文明力量的人都会从拜罗伊特得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因为这个伟大的艺术事业由于它的内在价值和影响将在艺术史上建起一座里程碑。肯定地说,在拜罗伊特,一件我们子孙都要纪念的事业完成了。到场观看的德国作家格尔哈特·豪普特曼精辟地评论道:《指环》是一股隐秘的喷泉,自地底深处喷涌出不知名的炽烈物质,涤清了数千年来积存在人类灵魂里的渣滓,并把它熔炼得更纯。  在长达15个小时的音乐戏剧表演中,瓦格纳尝试着描述出感情和智慧世界里的全部经验,他将德国神话和北欧的英雄冒险故事通过他的天才化作无比美妙的声音,深入人的灵魂禁地,暴露了人类深受压抑的天性。拜罗伊特的胜利为德意志民族的天才树立了纪念碑,这块碑石的一半是瓦格纳的乐剧,一半是上演这些乐剧的庙堂,它是已经结束、不可改变和永世长存的现实,它已经为所有来拜罗伊特的人们规定了成百上千的清规戒律、教条神话、哲学道德和冷酷无情的创作铁律。  对于第一次坐到节日剧院观赏《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瓦格纳迷们来说,这次经历是无法忘怀的。瓦格纳的剧场设计初衷就是让观众联想到古希腊露天剧场或者古罗马的圆形竞技场,观众席只有一层,呈扇形平缓上升,保证了每个座位都有相同的视野,舞台歌手的声音可以直接进入每位观众的耳朵。遵照瓦格纳的要求,乐池比一般的要大得多,而且将下陷进一步扩大到舞台底下,从而被舞台边缘覆盖,这使得乐队的声音带有一种神秘遥远的感觉。这个特点,加上双框架舞台前景和不断缩进的直角墙体,造成所谓“神秘的深渊”。另外,在指挥上方靠近观众席的一边也加上一个拱形大盖子,它的作用是把乐队的一部分声音反射到舞台上与人声混合,然后再传到观众席上。这就是瓦格纳希望的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联系,“观众会有一种与舞台上事件相距遥远的感觉,但一切又离得如此之近,看得如此清晰。”没有人知道音乐起自何方,真实世界和理想世界就这样被分割开来。

编辑推荐

  拜罗伊特是一个德国小城,古典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欧洲音乐大师瓦格纳的家乡和著名剧院“节日剧院”所在地,那里每年一度举办的瓦格纳音乐节是一票难求的世界级音乐盛会。  作者前后三次到拜罗伊特(其中两次是受邀请参加瓦格纳音乐节,一次是在淡季),对欧洲的城市文化从古典音乐的视角做了极为生动的图像与文字记述。此书稿原名为《边走边听——德国音乐之旅》,除了记述有关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文字,还有大量有关德国其他城市音乐会的记述,以及几篇关于德国城市的游记,主题相对有些散乱。  瓦格纳的拜罗伊特,当一个喜爱音乐的人被瓦格纳击中的时候,音乐的朝圣之旅便从此踏上“不归路”。  Bayreuth拜罗伊特——“瓦格纳迷”毕生向往之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朝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我是一名刚入道的瓦迷,读着这本书,仿佛一起去了遥远的德国。通过作者的两次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经历,让我对瓦格纳、拜罗伊特、音乐节的历史背景等,都有了直观的了解。看后非常羡慕作者有幸两次亲临音乐节。非常想去拜罗伊特!
  •   书的设计非常棒,作者带你完成两段奇特而瑰丽的音乐之旅,值得阅读、值得收藏。
  •   于激扬回转的文字中体会音乐之美,引导我们去欣赏!
  •   5本都是好书,值得一看。
  •   书的主干就是作者两次拜罗伊特VIP的流水帐,但是由于相关中文资源的稀缺,纵然普通纸质印刷尚好基本黑白的200页卖到45元之高价也只能引颈被宰了,就像作者第一次去拜罗伊特那年卖到4.35欧的朝圣照。
  •   以游记为主,很有异国风情。就是对导演和演员的评论太多,读者无法亲临现场就有些不知所云。我爱拜罗伊特!
  •   刘的新书意义不大,就像是作者两次Bayreuth的游记。卖得还死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