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钱民权 页数:193
Tag标签:无
前言
“老底子的事体”是上海方言,普通话就是“过去的事情”。2006年10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拙著《老底子的事体》,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是出乎意料的。 今年4月的一天,我与杨柏伟编辑在电话里聊天,他问我还有什么写作打算?当时我不敢直言应对,因为思想上毫无准备。是否再写老底子的事体?杨先生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商定,书名仍旧是《老底子的事体》,写一本续集。一次随意的电话交流,引出了这本《老底子的事体(第2集)》。 “五一”节长假,我开始挖掘老底子的故事。思绪飘啊飘,又飘到了童年的时候。想起了在夜空中捉萤火虫,想起了老房子里的猫,想起了飘着桐油香味的油布伞,还想起了母亲为我做布鞋……这一幕幕情景让我回到了童年的世界,梦带着我走,不觉身在何处。于是我默默地感慨:要是能重新回到那天真灿烂的年代,该多好啊!然而,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人生之路岂能回头重来。而唯一可留下的,就是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曾经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老底子的事体,当时虽然真切实在,今天却觉得遥远而陌生了;当时虽然妇孺皆知,今天却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当我咀嚼着逝去的往事时,记忆就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淌不尽的感慨传递指尖,神思在键盘上飞扬。 重温往事,有说不完的故事,抒不完的情感。然而,必须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然界在沧海桑田中的变幻,写出社会在兴衰更替中的进步。这是我写作时为自己定的一条原则。 老底子的事体属于过往的历史,历史包含着浓浓的民俗民风,或者叫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亿万民众在漫长的生活中积淀而成的,如何留住这些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是当代人的责任。 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老底子的事体(第2集)》是我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真切感受,也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印痕,如果这些故事能起到与读者一起同首如烟往事,回味趣味人生的效果,那便令我欣慰。 写作如同烹制菜肴,众口难调。上海人有句老古话:“公要馄饨婆要面。”如此不同的需求,常常会让媳妇为难。我引用此话,意思是:尽管自己尽力而为了,但能否满足读者的口味,始终存有提心吊胆之忧。同时,自感水平有限,书中疏谬之处在所难免。谨此竭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钱民权是上海有名的业余收藏家,书中叙述了他在这几十年来的趣事。书中的文章都不长,有的还很短,但涉及的都是作者自己经历的事和熟悉的人。阅读本书,你可以读到作者幼年时的童趣、少年时的梦幻、青年时的磨炼、中年时的拼搏,而这些往事也正如作者所说的:“都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清晰得犹如昨天刚刚发生的那样。此时此刻,我才感觉人生的短暂、时间的珍贵、往事的甜蜜。”
作者简介
钱民权,祖籍江苏张家港,1951年6月生于昆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1968年下乡插队落户,1974年上调回城。曾任上海县交通局党委宣传干事、上海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制监督处副处长、上海市
书籍目录
自序“假领头”情结街上流行军装三林塘的土布鞋子情怀说伞关于手表猪年说猪过年蒸糕思乡情吃泡饭山芋情结吃的咏叹西瓜行情上海水蜜桃为天下冠粮票的故事户籍史话老宅抒怀旧街老虎灶老虎窗咏怀弄堂口的皮匠摊犀檐下的灶披问行灶烟火火油炉的火红年代说灯箍桶说马桶汰浴的苦恼“三十六只脚”“三五牌”台钟拍照电视梦露天电影家里那辆“老坦克”街头送药工招贴杂议茶摊及其他马路菜场印象市井吆喝声七宝古镇的神韵农家婚俗趣谈开河割麦说井水车农家竹园农家客堂韵味乡河忆旧网船渔歌乡村下伸店轻罗小扇扑流萤老房子里的猫回来吧,燕子可笑的口号伤感“海外关系”后记
章节摘录
街上流行军装 在服饰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今天,有一种已经消失的服装十分令我们这一代人怀念,那就是当年的军装。 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最流行、最抢眼的服装当属军装了。我进中学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一批青年学生身着军装,套上红卫兵袖章,在校内校外冲冲杀杀,很革命的样子。有人甚至全副武装,穿了军装,还戴军帽、佩帽徽、挎军包,唯独少了两片领章。“文革”开始之初,先是一场“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行动。记得“四旧”中包括“三包一尖”(发型大包头、裤子包臀部、裤脚管包小腿,加上尖头皮鞋),大批革命小将走上街头,对“三包一尖”采取革命行动。人们经受了大破“四旧”的冲击后,穿衣戴帽小心谨慎,犯不着涉及“奇装异服”而受到批判。 青年学生是穿军装的主流,后来逐步扩展、升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年龄层次的男人、女人都纷纷仿效,连小菜场旁边卖葱姜大蒜的老汉也身着军装,看上去很精神。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们的心已经被“文化大革命”的热浪激得红红火火的,而身着军装似乎表示对这场革命的一种美好憧憬。 ……
编辑推荐
《老底子的事体(第2集)》作者是沪上独树一帜的收藏家钱民权,书中记录了他在收藏过程中的串串记忆,也是他对以往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和点点滴滴的感受的记录。这些已经被岁月抖落的往事,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印痕,而且也是一代人生活的缩影。虽然年轻一代的我们对那些往事无从经历,但书中所叙之事鲜如活水,令人陶醉,也令人留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