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天下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让历史照亮未来 公元1664年,当时已是清朝康熙三年。  杭州。刑场。忽然有五个身穿明朝服装、头梳明朝发式的人出现于众人面前。为首的,乃南明大臣张煌言。临刑前,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 强当轮。  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 草未曾春? “螳臂拦车”,一般皆比喻顽固不化者。但是,反抗民族奴役的张煌言们这种“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恰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死愁绝中勃勃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他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历史的惊叹号点上最后浓浓的顿点! 回顾那个崩溃的时代,在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中,甚至是慷慨成仁的自我牺牲,都会被认作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行为。随波逐流呢,又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于是,对于动荡、杀伐年代的读书人来说,人生变成了一种绝望的煎熬过程。  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二重夹击下,明末清初的中国士大夫阶层,面对一个即将完全倾覆的世界,惶恐之余,他们日益艰难地要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顺从恭卑地自暴自弃,心如止水地削发为僧,弃暴力而合作地加人“新朝”——人生的道路有那么多蜿蜒和歧路,出现在血染泥泞的中华大地之上。  无论是朱子理学还是阳明心学,在屠刀声中,在马蹄之下,它们显得那样苍白和无力。思想,在火与铁面前,有时候是那样苍白。  衰落的年代里,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一种艰难至极的选择。  明末清初的诗人阎尔梅这样叹息过:“嗟夫!士大夫居恒得志,人人以不朽自命。一旦霜飞水脱,为疾风劲草几人乎?” 这位曾向史可法表达过一定要为大明朝死节的诗人,这位自诩耿耿精忠的汉人,早于张煌言十三年,已经挈妇将雏投入清朝巡抚赵福星手下做幕僚。他为了衣食家口,早早地死心塌地为新政权服务。  这样的“聪明人”,在明末清初,不计其数。  但是,前有史可法,后有张煌言,皆可成为阎尔梅这种卑微生命里程中“疾风劲草”的样板。  “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横亘在明末士大夫精神门槛前的死亡深渊,那样黑沉,那样深不可测。人生的惰性和畏懦,也实在难以超越。他们要克服的,不仅仅是精神危机,而是累及身家性命的沉重肉身。于是,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冯铨、孙之獬们,这些病态的“清醒者”,确实能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  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意识,最终匍匐于外力的刀锋利刃之下。时代的解体,正是以这些“中坚”为攻破点开始。  即使如此,自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间,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贰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是,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却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这个数字,不是明末遗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胜朝殉节诸臣录》的官方统计数字(胜朝,是指被灭亡的明朝)。  中华忠烈,真是不绝如缕。所有这些人,或为封疆大臣,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百屈不挠,杀身成仁。  所以,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这样的系列人物,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内省的核心驱动力。  英雄们个人的牺牲精神和笑对死亡的大无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最宝贵的财富,并且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终极体验。  这种冒死不顾、为义殉身的宏大景象,极大拓展了作为伟大民族的想象力和视野,已经定格为统一的大一统民族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核心。  希腊哲学家伊庇克泰图斯讲过:“……伦理的力量,能够而且必将产生幸福、平安以及美好的感觉……只有一种途径能抵达幸福的彼岸,这就是超脱所有道德中立的价值观。”除了宗教以外,人性是无法超脱和超越的。战争中的红尘世界遍是陷阱与屠坑,肉身破灭与精神超越正是考验勇气和道德的最佳试金石。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无法逃遁的。大无畏的牺牲和求死渴望,成为永恒者光荣的涅架。而眷恋贪生的依顺,成为变节者和贰臣的邪恶劫火。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国者,他们临终的思想状态皆是一种高尚的怜悯。在死亡面前,他们感受着幸存同胞、敌人、变节者的悲苦,俯视着芸芸众生的蝇营狗苟。那是一种怎样超越人类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状态啊。  所有的苦难和折磨,所有呼啸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这种超脱凡俗的伟大精神面前,变得那样苍白无力。  精神的伟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会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荣光。正因他们的存在,中华国家短暂的四分五裂,因停滞而产生的遍体鳞伤,甚至政权一时间的分崩离析,都能在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创伤。  一切的幻像背后,是我们坚不可摧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所依凭的英雄个体,势必成为真正的不朽者和中华文明永恒的旗帜。  正因为仁人志士的示范,我们古老的帝国才没有成为霸业的化石,也没有沦落为中空的巨大历史残骸。  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槊的另一端! (本部南明史,在少量涉及李自成、张献忠二人的评价部分方面,作者主要采用当时“官修’’史书的资料。李自成内容的参考书目包括《崇祯长编》、《明亡述略》、《烈皇小识》、《槐国衣冠》、《赤眉寇略》、《大行骖乘》、《疆场裹革》、《甲申传信录》等时人笔记;张献忠内容部分的参考书目包括《蜀碧》、《鹿樵纪闻》、《蜀警录》、《墨堂丛语》、《圣教入川记》、《蜀龟鉴》、《蜀破镜》、《行朝录》、《甲申朝事小记》、《荒书》、《三垣笔记》、《客滇述》等时人笔记。作者观点与解放后主流史学界观点有所不同,或有偏颇之处,希望读者鉴察。) 赫连勃勃大王 2007—8—18

内容概要

  《亡天下:南明痛史》作者梅毅,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无法逃遁的。大无畏的牺牲和求死渴望,成为永恒都光荣的涅槃。而眷恋贪生的依顺,成为变节者和贰臣的邪恶劫火。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国者,他们临终的思想状态皆是一种高尚的怜悯。在死亡面前,他们感受着幸存同胞、敌人、变节者的悲苦,俯视着芸芸众生的蝇营狗苟。那是一种怎样超越人类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状态啊。  所有的苦难和折磨,所有呼啸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这种超脱凡欲的伟大精神面前,变得那样苍白无力。  精神的伟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会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荣光。正因他们的存在,中华国家短暂的四分五裂,因停滞而产生的遍体鳞伤,甚至政权一时间的分崩离析,都能在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创伤。  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作者简介

  梅毅,男,天津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于西方资本市场研究工作。曾著有《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篇小说,并有“伪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机场》、《失重岁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长篇小说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出版有长篇社会学译著《人类行为》(中国社科出版社)。多次获国家、省、市等多项文学奖项。   2004年起,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藏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帝国如风》、《大是朝的另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等)。香港中华书局出版有《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繁体字版。上述诸种著作的台湾繁体字版和韩文版也即将出版。   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诸多大型网站受到成百上千万读者热捧,而且受到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演滨、林希等人的大加推崇。可称是国内极少的同时受主流文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历史散文作家。

书籍目录

序 让历史照亮未来一 半明半灭大明朝——崇祯帝的自杀和风子龙孙的下场屋漏偏遭连夜雨——内忧外困下的崇祯帝势如破竹进皇城——李自成的“成功”路径四十二天“帝王梦”——李自成的短命政权覆巢之下无完卵——清廷对崇祯三子及明宗室的杀戮二 欲向江南争半壁——弘光君臣的梦呓雄鸡一唱天下白?——崇祯帝死后的时局白皙通侯最少年——关键人物吴三桂可向江南争半壁——南明政权的有利条件恰当机会中的不恰当人——弘光帝即位最无远见的政略——南明“借虏灭寇”的国策使臣碧血洒北京——左懋第的凛然北行萦绕不去的阴影——与国偕亡的党争飞扬跋扈为谁雄——“四镇”与“左镇”以下犯上窝里斗——许定国杀高杰的“睢州之变”衰世争出离奇事——弘光朝的“南渡三案”八十万众齐渡江——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的反叛数点梅花亡国泪——史可法的血肉扬州忽喇喇华厦一时倾——弘光朝廷的覆灭三 留发与留头:两难的抉择——被征服者的反抗衣冠发型比命重——江南人民的流血抗争留发复衣罪当死——陈名夏案始末四 四海狼烟关少年——壮烈殉国的夏完淳香兰秀竹生雅庭——夏完淳的生父与尊师黄花白草英雄路——夏完淳不屈殉节面对英烈惭煞人——审讯夏完淳的洪承畴五 两个“太阳”照南明——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脱却牢笼继帝位——隆武帝的坎坷身世偏处一隅难抒怀——鲁监国抗清屡战屡败忠臣殉难帝星落——黄道周出征与隆武朝的覆亡降清反入囚笼内——郑芝龙的悲剧六 彩云之南的诱惑——“大西军”进军云贵吃人“黄虎”嗜杀狂——“大西王”张献忠乌鸡妄想变凤凰——沙定洲的“云南王”之路七 将军奋剑南天起——李成栋反正率军降清杀人如麻——李成栋的乱世沉浮穷追不舍誓平两广——李成栋对肇庆的进攻且战且行抵抗重重——李成栋在两广战场连遭挫折天良发现立意反正——李成栋在广州宣布归明势穷节见杀身成仁——李成栋的最后岁月八 南明的北风——华北地区的反清运动好汉今日又重来——山东义军的抗清孤注一掷争意气——姜壤的大同“反正”九 木棉花开血样红——两广人民不辟不挠的战争!屠刀未放想成佛——尚可喜广州屠城丹心难为利刃改——瞿式耜桂林殉节十 永历朝廷活“曹操”——跋扈骄横的孙可望骄横无聊偏较真——“一字王”还是“二字王”武治武攻两不误——孙可望的内外“进取”跋扈更胜曹孟德——孙可望的一意孤行到死难洗一生羞——孙可望降清的下场十一 “国姓爷”的私心一海上称雄郑成功初出茅庐见识奇——郑成功的早期活动诡异人间父子情——郑芝龙和郑成功乘风破浪江南行——郑成功的“长江之役”功亏一篑千古恨——郑成功的南京之围十二 弓弦一绞送君王——永历政权的终结强敌压境难安稳——永历君臣的昆明大撤退万塔之国当客囚——永历君臣在缅甸的遭遇龙游浅水遭虾戏——永历帝在缅甸的最后岁月游龙坠地成飞灰——一永历帝被绞篦子坡十三 浩然正气洒热血——张煌言殉明附录 南明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崇祯帝的自杀和凤子龙孙的下场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阴历三月十八日。  北京紫禁城内。乾清宫。  座中三人,一男二女,正郁郁饮酒。  男人三十多岁,身材中等,面容清秀,神色倦怠。他头戴乌纱折角向上的翼善冠,身穿明黄的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有晃人眼目的金盘龙,一条以金、琥珀、透犀镶嵌的玉带束于腰间,脚登皂皮靴。如此装束,非皇帝莫属。不错,此人,正是大明朝的崇祯皇帝。  在他对面,侧坐着两个女人。一位是皇后周氏,一位是贵妃袁氏。  两个女人皆是盛装。周皇后头戴双凤翊龙冠,冠上满缀金玉、珠宝和绝色翡翠,一金龙,二翠凤,口衔珠滴,摇摇颤颤。身上,她着真红大袖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绣着织金云霞龙纹,铺翠圈金,饰以珠玉坠子,华丽无比。袁贵妃头戴鸾凤冠,附以翠博山,大珠莹耀,花钗横斜。她也穿金绣鸾凤的真红大袖霞帔,红罗长裙,只是衣服的图案用织金及绣凤纹,不用明黄线,没有云龙纹。  难道是崇祯帝后贵妃的天地一家春欢饮吗?不,这是三个人的生死诀别时刻,他们正在喝断头酒!  北京城外,一整天下来,忽而黄沙障天,忽而凄风苦雨,忽而冰雹雷电。但是,最震人耳目的,是城外李自成农民军震天的呐喊杀声和轰隆隆的攻城炮声,震耳欲聋。深处皇宫内殿,仍然能不时感受到剧烈的颤抖。  静默许久,崇祯帝尽饮一杯,瞠目对周皇后和袁贵妃说:  “事已至此,只有一死!”  看到崇祯皇帝眼中的怪异凶光,娇小艳丽的袁贵妃顿时间惧从心起,鬼使神差一样,她忽然抛杯跳起,转身离席欲逃。  崇祯帝拔出腰间宝剑,趋身上前,一剑正捅袁贵妃后胸。美人顿时香消玉殒,血流遍地。  周皇后脸色煞白,不过,毕竟母仪天下多年,还能做到临危不慌。她慢慢站起,向崇祯帝深施一礼,低声说:“臣妾向陛下诀别!”言毕,未等崇祯帝开言,周皇后匆匆回到自己的坤宁宫。  国破家亡之际,这位大明朝皇后并无任何多余的言语,连遗言也没给宫女们留下一句,平静地以白绫上吊自杀。在她深沉的一声叹息过后,是颈骨断裂的可怕声音。  不久,已经有些醉意的崇祯帝摇摇晃晃赶到坤宁宫,望着吊在殿中的周皇后尸体,他忽然放声大笑:“死得好!死得好!”……  十七年的皇帝生涯,对于崇祯皇帝来讲,只能用杜甫一句诗来概括:艰难苦恨繁霜鬓!  除诛杀魏忠贤一事略显崇祯帝的“英明神武”外,他继位后的每一步,几乎是步步皆错,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国走向灭亡。  屋漏偏遭连夜雨  ——内忧外困下的崇祯帝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第五子。由于早年丧母,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可信赖的家人,他在童年所遭受的孤独感、被遗弃感、挫折感,决定了日后他成人之后那种猜疑、偏激、固执的性格。  崇祯帝惟一比他同父异母哥哥明熹宗强的,是他酷爱读书,从小一直受着正统的儒家教育。  继位后,崇祯帝药到病除,轻而易举地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毒瘤。放松之余,骄矜之气溢满胸膛,他顿觉自己是个天纵英明的帝君。  自损栋梁——枉杀袁崇焕  登基之初,由于早闻其名,崇祯帝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命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元年秋八月,袁崇焕入京觐见,在皇帝面前许诺五年之内可恢复全辽境土。崇祯帝更是闻言大悦。  崇祯二年(1629年)夏七月,袁崇焕至旅顺,杀掉了皮岛的明朝大将毛文龙。崇祯帝闻毛文龙被杀,登时大骇。如此方面镇将被杀,确实出乎意料。但由于当时正倚重袁崇焕,崇祯帝只得优旨褒答,认定他杀得好,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后来,这反而成为袁崇焕被杀的一条罪名:擅杀大将。  当时与后世,均有好事者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中了后金的反间计,自剪羽翼,亲痛仇快。这些人往往以东江镇日后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明降清为口实,认为皆是由于毛文龙之死引致。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仅仅几个月,皇太极就从长城逾入内地,为此,袁崇焕急忙携军救援。  崇祯帝偏中皇太极“反间计”,自毁长城,杀掉了袁崇焕。如果袁崇焕不死,依他的指挥控制能力,东江镇兵将肯定会被打造成为一支恢复辽东的劲旅。而假如毛文龙不死,这个跋扈明将必定会叛明降清,日后也不会被附于袁崇焕传后,而肯定会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  毛文龙被杀三个月后,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由蓟镇长城的长安、龙井关、洪山口毁边墙入侵,并攻占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  后金军忽然出现在北京城外,对北京展开围攻,即明人口中的“己巳虏变。”  乍闻后金军逼近京师,明廷震骇,立刻调诸路兵入京来援。袁崇焕闻讯,在先派出赵率教入援的同时,即刻率祖大寿等人急赴前线,步步为营,途经抚平、永平、迁安、丰润等诸城,皆留兵营守。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07年4月中旬,在古人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候,我从北京沿高速走陆路,到达扬州。  出于对伟大民族英雄的景仰,加之写南明史寻找历史现场感,我没有去游览闻名遐迩的瘦西湖,而是直接去了位于扬州广储门外街的“史可法纪念馆”。  不出我的想象,史可法纪念馆门前冷落。窄路曲折,一条污浊的古运河在门前悄然流过;超出我的想象,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每个人明白索要门票20元。(江西吉安的文天祥纪念馆,也是如此)。  一对东北来的退休老夫妇,边掏钱边愤愤然:“这种地方,现在不要钱可能都没人来,却让我们这些爱国爱英雄的人花钱买门票!”  我急忙上前,为两位老人买了门票,一同进去瞻仰。  “当官的,搞买卖的,都去拜庙拜神,花大钱到庙里烧香磕头祈福,你看看,能有几个人到这种地方来!爱国教育基地,为什么要门票?”老夫妇愤愤不平。  见怪不怪,我一笑,没有作答。  脚力猛健,我径直向纪念馆后指向的梅花岭方向疾走,暂别两位老人。  出人意料的是,史可法祠堂,并没有在正对大门的梅花岭下。穿行过后,赫然出现一木阁,丝竹阵阵,音乐嘹亮,七八个油头粉面的中老年男女,身穿所谓的对襟软款“唐装”(实际上是满服),一个个正翘兰花指走小碎步,疯摆粗柳腰,扭舞大肥臀,踩了鸡脖子一样高唱当地的扬州乱弹。  此情此景,让人诧异非常。史可法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落也罢,荒凉也罢,再怎样也不能使得本应庄严肃穆的祠堂成为乱弹怪叫的戏场子呵!  史可法,堂堂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人物,文天祥以后又一个悲壮烈士,竟然死后终日与这些人为伴——个个浓妆艳抹盖老皮,嗷嗷乱叫笑又啼。  史大人阴间有灵,看见这些身穿满清“唐装”的怪物,在他坟边大唱阮大铖的“嫦娥思凡”,九泉之下,岂无恨乎!  想一想把满清虏君描写为“高大全”的作家三月河,想一想言及满清阴险帝王的“深仁厚泽”就眼窝潮湿的学者阎虫年,他们引导了十多年国内电视剧的导向和学术导向,这两位卖文的奴才,与史可法纪念馆中唱戏的怪物们,没有任何区别。  仰望苍天,真希望天降神雷,劈死这数名老魅怪丑!  谁能想像,日本的靖国神社内,会有低廉轻浮的歌舞伎表演?  谁能想像,韩国的作家,会拔高赞扬给“大元朝”当过驸马的国王?  曾经八十万人血肉狼籍的扬州,曾经以血报国的史可法的庄穆祠堂,竟然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的悲壮肃穆。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清人张尔荩所撰之联,在轻软秾艳的丝竹声中,在兰花指的翘舞细嗓中,显得那样突兀和苍白……  扬州人,身穿寿衣一样的满装,在史可法墓地鬼哭狼嚎地欢笑喧哗、唱戏,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事件啊。如果我们知道了南明那一段亡天下的痛史,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会更让人扼腕不已。  我不是执着于衣冠之争的腐儒,也不是肚内满是咸菜的愤青。可是,每逢春节,看到各个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会穿上瓢虫图案的寿衣满装,如果这些人脑后再加上个辫子,很可能就让人恍惚中觉得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后清时代”。 被死后枭首的多尔衮,被天花弄出大麻脸的顺治帝,都会在坟墓中舒坦地窃笑——他们用屠刀杀了千万人都没有达成的效果,如今在十三亿神州终于大功告成。  不仅仅他们在地下笑,四夷会笑,特别是东亚国家有中国历史常识的“有识之士”会笑,他们笑,笑我堂堂中国竟无人!对于历史的忘却和无知,造成了我们今天的民族集体记忆的歪曲!  还有,那位标志南明时代终结的一代完人张煌言,时至今日,知者寥寥无几。在他的家乡宁波,旅游者只知有天一阁、保国寺,从不知有“张苍水故居”。即使有人看见这个指示牌,想必也不知“张苍水”为何人也,说不定误认为是哪位红顶商人的大宅院。当然,有人爱看改编自鸳鸯蝴蝶派的影视剧,也可能把张苍水误认为张恨水。  在今日中国,言及南明,连妓女李香君、顾横波、柳如是等人,都比史可法、张煌言、张名振、夏完淳等人“有名”得多,毕竟她们是《桃花扇》等剧目的艳丽主角啊。香艳秦淮,妓女红衫,多么能撩动世人遐思心肠呵。至于史可法、张煌言吗,我们伟大祖国的舞台荧屏,皆是“我大清”皇帝的文功武治,我从未看见哪怕有一个单本戏或单本电视剧出现这些英烈的身影。再看韩棒子,所谓的明成“皇后”,真实历史上一个阴险擅权、浅薄无知的扁脸糟老娘们,被他们的电视剧演义得大义凛然。而我们数朝数代的大汉真正英雄,却从来没有电视人加以颂扬和歌颂!  可悲!可叹!  脑海之中,我想起毛润之先生的一句怒问: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深圳是个极其物质的地方。数年一来,在这里书写历史,我总能保持心平气静,能够作为“局外人”对从前的历史进行反思式写作。但是,写到南明痛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令人血脉噪起,击案叹息!  如今,历史翻案风大起。对于明末贰臣们贪求富贵荣华偷活苟生的行为,不少小文人和伪学者从“世界主义”、“人道主义”角度,或者站在“基督教”的“道德”高度,大讲特讲汉人贰臣们的行为是“弃暗投明”,是个人生存权的选择权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如此美化汉奸,如此解析“人性”,真真令人齿冷心寒。  历史,是用来提高价值认识的,绝不是拿来“超越”的。  国家、疆域、民族的概念因时而易,王朝更迭与政权对峙前因后继,但正义价值和道德标准,纲常伦理,应该是千年不变,历久弥新。  历史上的忠奸、善恶、是非,绝不能因为民族大融炉的烈火而完全消融殆尽。这不是民族偏见问题,而是民族大义和道德价值观问题。  如果我们回避历史问题不谈,不分青红皂白,虚幻陶醉于今日的“大一统”,把历史发生过的反抗民族奴役的抗争当成民族“内斗”,就一定会堕入忠奸不分、是非颠倒的谬误之中。  如果是非不分、不恰当地进行历史类比,我们历史上一切反抗强暴和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都将成为“阻挡历史潮流”的无谓反抗。民族虚无主义的无形恶臭,将会污染我们一代又一代年青人的心灵。  南明的历史,是一部民族的心灵痛史。南明小朝廷的腐败与内哄,丝毫不能反衬清朝的“伟大”与“光荣”。南明朝野中的志士仁人,他们为民族为国家的拼死抗争,他们为反抗民族奴役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代表了我们汉民族勃勃不屈的英雄精神内核。  可悲的是,我们都有足够的力量,去忍受“别人”的痛苦。历史、民族的痛苦,尤其可以忘却,甚至歪曲。  但是,无论是近日在买办代理人们喧嚷阴谋中蒸发的数万亿国人的血汗市值,还是南明历史上满清剃发令下后那千百万血淋淋人头,在奴隶制时代砖窑内那些瘦弱儿童茫然的目光中,在被砖头棍棒击打下溃烂的伤口上,一切的一切都黯淡了——人命大于天,生存大于天!  在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天色,越来越亮;金钱,越来越多;而我们的人心,却越来越黑暗!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消失在三晋大地砖窑中和煤矿中的孩子们,希望人性的奇迹和时而发光的偶然性能保佑你们和父母团聚!  从来没有救世主、大救星,也没有神仙和上帝,只有满腔的热血和怒火,才能照亮人性的黑暗。

编辑推荐

  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写作“中国历史大散文”,是从2004年开始的。短短三年之间,其作品竟已有近十部之多,而且不仅受到网民的热烈欢迎,还得到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等人的称赞,说明其质量也是很不错的。高洪波说:“梅毅的写作立场非常严肃,他的写作语言风格又特别具有现代感、新鲜感、趣味感。梅毅的历史写作文体大气磅礴,可以说是小说家杂文家相糅合的一种特殊文体。”诗人叶延滨说:“梅毅确实有见识,他的历史观察力非常奇特,而他的写作又笔墨淋漓,文学性十足,故事性十足,趣味性十足。”  这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是他的新作《亡天下——南明痛史》。一般读者虽然知道明崇祯帝死后的南明小朝廷和史可法、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物,却不熟悉这一时期的历史细节,因而一定会勾起阅读的欲望。书中涉及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评价,与主流观点有所不同,再一次表现了其“另类历史”的特点。  一般读者虽然知道明崇祯帝死后的南明小朝廷和史可法、瞿式耜、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物,却不熟悉这一时期的历史细节,作者以“中国历史大散文”的文体,介绍了这段历史,一定会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书中涉及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评价,与主流观点有所不同,表现出“另类历史”的特点。  半明半灭的大明朝-崇祯帝的自杀和凤子龙孙的下场,欲向江南争半壁-弘光君臣的梦呓,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彩云之南的诱惑-“大西军”进军云贵,永历朝廷活“曹操”-跋扈骄横的孙可望,“国姓爷”的私心-海上称雄郑成功,弓弦一绞送君王-永历政权的终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亡天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毕竟历史并不是单纯的谁对谁错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而且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谁也无法从一面批判。作者观点过于主观与武断,这实在是史家之大忌。
       从第一章起,就感觉笔者文字十分刺眼,作者对历史人物激动近乎于失去理智的评价文字令读者无法平心阅读,继续读下去,就感觉笔者校队史料时并不严谨,有些问题虽不至于相互矛盾,却也无法疏通。
       一开始看见笔者的介绍本来十分兴致勃勃,以为又是以为大师,谁知。。。。。。可悲的是,一同购买的还有笔者的另一本书。
  •      历史永远都是胜者为王,败则为寇。史书永远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失败者如项羽,胜利者如刘邦。
       历史永远都是由血来堆砌的,失败者的不屈,胜利者的炫耀或愤怒,血流成河的场景在历史中从来都不缺少,大多数人的命运在历史中都是如此的渺小,任人宰割。
       历史从来都是以人物的事件为背景的。
       1644,煤山自缢,一个皇权者的下场。
       1644,42天的大顺帝,就这样灰溜溜的逃离了北京城。
       1644,大清国的开始,北京开始了一个新的皇朝的。
       1644,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从来都显得不缺少刀下之人。
       1644,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在南京摇摇欲坠。
       甲申年,过去了许久,但是从来都不缺少述说者的存在。
       然而就在这一切都开始的时候,有多少人民死于刀下,我们更无数说清。
       皇城里的嗜杀,崇祯的刀下之人。
       北京城在大顺统治下,官民的拷打。
       四川人民在张献忠的蹂躏下苟延残喘,杀人成为一种事业的存在。
       扬州十日,江阴城的破碎,嘉定三屠……
       留发不留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
       这一年到底有多少人死在刀下,或明或惑的死亡着。
       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每个人物都在这风云际会的时间寻找自己的出路,或死或降或者不知名的活着,有人苟且,有人上路。在历史的大转换的时代中,每个人的存在似乎都显得是那样的不显眼。忠心耿耿与首鼠两端,气宇轩昂与猥琐低贱,刚毅伟岸与懦弱虚伪,坚贞爽直与狡诈奸猾,一切人物的命运在历史的脚步下,都显得是那样的弱小。历史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因为几个人的反复而改变些什么,只是徒增一些故事的述说而已,留下的只是后人无数的感叹和回忆。
       从苏武、岳飞、文天祥、于谦构筑的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以至后世文人皆以为样。而所谓识时务为俊杰者皆被乾隆编入《逆臣传》,想起这,文章中的人,必定会跳出坟墓质问乾隆“老子,千辛万苦的为你打下江山,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局,算什么,我草”。
      
  •     南明王朝是大明王朝的延续,它与清政府对抗,与大顺政权合作过,又与李自成是死对头!南明小朝廷,皇帝个个胆小怕事,虽然抗清坚持了20年左右,这只是史可法、张煌言、翟式耜、张同敞、李定国等人的功劳罢了!可惜这些忠臣服务的不是明君!南明皇帝看重的只是权力!
  •     缺乏独立思考,抄袭痕迹严重。尤其是一开始,叙述农民起义经过,几乎完全抄袭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中间作者加的话明显很废!
      写序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槐国衣冠》《大行骖乘》是《甲申传信录》的篇名,真是令人胆寒。
      其实越是通俗的书,写作起来越要严谨,如果给初学者一个错误的印象,将来是很难改正的!
  •     作者过于相信一些野史传奇,却把它当作历史来写,在不少地方存在失真,可能也是想以此为噱头,哗众取宠。对待历史,最重要的是客观,而不是随手而写,会误人。
  •     以前对南明的历史了解不多,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几个感叹:汉奸何其多、昏君何其多、庸臣何其多!都到了何时了?还内斗不惜;都到了何时了?还昏庸如此;都到了何时了,还享乐不止。同样是南北对峙,百万前秦面对数万东晋,止步寿阳,神武如北魏太武,亦只能饮马长江,南望石头城而叹!南明一伙庸人,坐拥百万雄兵,在数万辫子军前,竟被摧枯拉朽,可悲!
  •     利用出差的机会,远离了网络的诱惑,自己独立一人在客房里读完了这本书。先前曾囫囵吞枣地读了司徒琳的《南明史:1644-1662》,因为学术性比较强,读后感到有些茫然,也是因为自己功底不深。这次读了《亡天下》,终于把南明这段痛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文字流畅易懂,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到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可叹,对魁魅魍魉的嗤笑。如果你仔细读后,也许可能会思考良久。我认为作者虽不是史学家,但能让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变得绚丽多彩,变得有血有肉。这样的作品不会改变对历史的定性,但至少让读过这本书的人知道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自从阎崇年一炮走红之后,明清这两个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的往事也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互联网上尤是激烈,分化成挺明派和挺清派。正如易中天在《品人录》所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脸谱化了。” 历史已经随风而逝,我们要记住的不是两个朝代之间的尔虞我诈,或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你死我活,更不应该把过去的恩仇放到现代人身上。历史,就是对过去的阐述,总结,进而思考。虽然现在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人性的改变却是微乎其微。而通过历史,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生的漂泊不定,也可以学到先人对人对物的大智慧。
      
      历史是一种睿智,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感情。这需要要静下心来好好品读,而不是快意恩仇恶语相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品味自己民族(这里是中华民族,而不是个别。)的历史,因为这是一份财富。
  •   老兄,网络学术不就是这种东西么,小心书商的马甲扑上来咬你哦。顾城是很严谨的学者,在现代天朝凤毛麟角,他的著作被网络给水煮了,倒是挺有教育意义
  •   毕竟历史并不是单纯的谁对谁错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而且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谁也无法从一面批判。作者观点过于主观与武断,这实在是史家之大忌。
       从第一章起,就感觉笔者文字十分刺眼,作者对历史人物激动近乎于失去理智的评价文字令读者无法平心阅读,继续读下去,就感觉笔者校队史料时并不严谨,有些问题虽不至于相互矛盾,却也无法疏通。
       一开始看见笔者的介绍本来十分兴致勃勃,以为又是以为大师,谁知。。。。。。可悲的是,一同购买的还有笔者的另一本书。
  •   这书也就是闲来看看,确实不是很严谨,归于历史散文嘛
  •   原来是网络文学
    既然是网络文学,咋不起个香艳点的书名啊,搞得跟真的一样。
  •   爱看历史类的书,楼主可有好书推荐
  •   看了前两章,看的好难受,是在针对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吗?历史就客观的写事情就好了,为什么要加那么多个人情感?完全看不下去了。
  •   非常同意楼上,毕竟历史并不是单纯的谁对谁错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而且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谁也无法从一面批判。作者观点过于主管与武断,这实在是史家之大忌。
  •   我觉得作者写书的出发点挺好,现在别管正史野史都没人读,有这样的闲书看看也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