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丁丁 页数:1 字数:38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汪丁丁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同时,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生存状态一起讨论:“善与幸福”、“情感与心灵”、“社会正义”都是作者的关注所在。
作者简介
汪丁丁,1953年5月出生于沈阳,成长在北京,祖籍浙江淳安。 1977年进入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198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攻读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3月,进入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东西
书籍目录
第一讲(上):日常生活与经济思想第一讲(下):物质活动与精神诉求第二讲:思想史方法引论第三讲:善与幸福第四讲:财富与效用第五讲:情感与灵魂第六讲:价值理率第七讲:成本、收益用利润第八讲:价格与货币第九讲:一般均衡第十讲:社会正义第十一讲:情境理性第十二讲:总复习附录:经济学思想史期末考试样题一经济学思想史期末考虑样题二
章节摘录
第一讲(上):日常生活与经济思想 今天是“9·11”……生存困境,让我们注意日常生活。为什么关心“历史”呢?思想史与历史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古代希腊到康德,西方知识传统的分类:(1)物理世界的,(2)心理世界的,(3)历史的——过去世界的。 对日常生活的反思 今天我们上“经济学思想史”的第一课,这一讲的题目叫做“日常生活与经济思想”。谈到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今天是9月11日——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9·11”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是生存困境,生存困境总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日常生活上来。“日常”,也就是“现在”或者“当下”,所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心历史?”另一个问题——也是这门课的主题一就是“思想史”:思想史和历史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历史如何沿着时间的路径展开,而同时又和思想交汇在一起呢? 从古希腊到康德,西方知识传统主要分为这样几个类别:第一类是“物理世界”的知识,英文里以φ为第一个字母;第二类是“心理世界”的知识,在英文里以φ为第一个字母;第三类是一切“过去世界”的知识,它在希腊文里有“穿越”的意思,但是,希腊文字典没有告诉我们穿越的是什么,是穿越时间,还是穿越表层?这样一种分类到康德以后有人有异议,所以我们只说到康德。给各位一个思想史的议题一康德之后的知识传统是怎样分类的?或者说,还有没有分类?在上述分类中,自然是“物理”的,但同时也蕴涵着自然史,是发生学的,历史的;意识是心理的和历史的,我们的身体,在笛卡儿之前,或者康德以前,是物理的,而今天,我们说它是物理的、心理的和历史的,是这三个集合的交集。日常生活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身体在当下的活动和在过去的活动——而思想是对当下的反省和对过去的反省。 这是我们的开场白,下面是一些故事一或许能引发大家对这门课的兴趣,其内容出自现在的一本畅销书——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的《财富千年》,该书的作者辛西娅·克罗森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编辑。我摘录了一些,给大家念一下: ……1436年,英国最富有的工业巨头年收入为865英镑,而商人只能挣12英镑。1688年,一个领主的家庭年收入大约为3200英镑,而一个仆人只能得到15英镑(牛顿1667年就任三一学院研究员的时候,每年挣24英镑,比一个仆人也多不了多少——作者)……所以,并不奇怪,富人的平均寿命一般高于穷人。然而,抛开某些特定指标,并没有证据表明幸福程度的提高与财富的增加成正比。在许多富有的男女的病历上,充斥着精神崩溃、家庭冲突、酗酒、自杀等故事。……早餐麦片大王查尔斯·威廉·波斯特遭遇精神崩溃,最后自杀身亡。柯达胶卷创办人——今天在柯达胶卷盒子上还写着他的名字——乔治·伊斯特曼也有着同样的结局。……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写道:“显然,一个人将什么称作‘我’,将什么称作‘我的’,这中间的界线很难画出来。”……深植内心的不安全感在折磨富人。“如果我是我的所有,而假如我失去了我的所有,那么我是谁?”弗洛姆询问,“因为我可能失去我的所有,我就有必要不断担心我将要失去的我的所有。我害怕盗贼、经济波动、革命、疾病、死亡、爱情、自由、变化与未知因素。”……弗洛伊德写道:“人们一直让金钱与污物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最广泛的联系,好像存在于各种不明显的排便情结和对金钱的兴趣之间。”……米尔斯写道:“如果说富人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快乐。”……在欧洲各地,饥荒有时会造成人吃人的现象,甚至发生父母吃掉子女的惨剧。虽然难以想像,但是在1000年前,人肉确实能够在欧洲某些地方的市场上找到。……人性中是否存在某种正常的占有欲?占有欲强的人天生就具有神经质和不安全感呢?还是实际上是自然选择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黑猩猩一旦得到两三块钱,就会停止工作。毫无疑问,动物也有财产:巢穴、地盘、储藏的食物等。然而,1931年对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和猿的占有行为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动物对物品的占有十分局限……人类表现出的贪欲几乎是无限的。 这就是日常生活引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日常生活的反省提供了那些辨识根本问题的机会。 经济学思想史:概念梳理 (1)零散的经济思想有别于系统的经济学 我从中国的经济思想史资料里摘录了一些中国人的反思——思想是对日常生活的反省,而经济思想则是对日常经济活动的反省,例如《论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就是关于经济伦理的论述。杨朱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据说,那时天下的学人,“不归杨则归墨”。他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这是一种利己思想。《管子》的“地不均平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论述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墨子》的“王刀无变,耀有变。岁变耀,则岁变刀。”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理论。刀,指货币;耀,指粮食的价格;岁,是收成。他是说,既然货币的样式、量都没变化,为什么粮食的价格总是变化呢?因为粮食收成变了,“岁变耀,则岁变刀”,这句话说得非常玄。你说它是货币理论?那比弗里德曼或者那些货币理论的先驱人物至少早了1500年,但这些只是零零散散的经济思想,不是经济学。 (2)非核心议题的数据分析不是经济学思想 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的核心议题的反省所导致的知识,不是简单的思想。比如说,如果我们反省的主要的日常活动是市场经济,那么,价格理论就成为核心议题。在斯密以前的时代,甚或斯密本人的时代,很多人这样认为,农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什么是核心议题呢?地租和赋税。围绕这两个主题,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果奴隶与城邦国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政治就成为核心议题,就是亚里士多德给我们的命题,经济学其实是政治的一部分,并且叫做“家政”、“家政学”。今天,服务业是主要的经济形式,像贝克尔说的,我们进入了人力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核心议题,在这个核心议题的基础上,知识理论就成了经济学理论的新的形式和发展方向。这些是经济学的例子。 上面是《货币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1年)上的一篇论文的摘要,两位作者非常有创新精神,他们用傅立叶变换来研究经济周期——最早观察经济周期的人专门观察太阳黑子活动,他的名字叫做杰文斯(W.S.Jevons),你们以后会有很多人对他感兴趣的。你们如果学过电工学原理,就会对频谱分析比较了解,其实,这篇文章应该写给清华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们。例如:χi是中国GNP时间序列,它的自相关函数是γ(t),对此做傅立叶变换得到f(ω),把它分解为基波,一次的和二次的,四次的……这样叠加起来。傅立叶变换的结果,那就是f(ω),ω是频率。然后在ω的一个相对的、预先设定的带宽之内,我们看到了有一个能量的储备。能量的波动,这两位科学家认为,就是经济周期的实质。你想想看,从一个火星人的角度看,地球上的经济周期,无非是能量转换的速率发生了变化。有没有道理呢?要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所以他们用了欧洲各国的多年的数据——19世纪末叶欧洲13国的工业生产数据一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来解释已经公认的关于商业周期的特征性事实。 在下图中靠近原点π/4附近出现的第一个峰值,对应于大约3年到5年的商业周期,乘上2,变成π/2,就是新的商业周期。你们自己可以画一组正弦和余弦曲线,会发现可以逼近任何波形,不管是经济周期的,还是商业周期的,还是说话的波形。 在Run(俄罗斯)的图中,两排最高的波形,对应的是π/2,也就是7-10年的商业周期,而里面小的波形代表3-5年。在AUS(澳大利亚)的图中,小的商业周期是比较显著的。这两张图挺有意思,而作者的结论是什么呢?下面是两张汇总的图。 左边的图中,第一个最大的峰值,对应着7.94年的peak to peak(从峰值到峰值)的经济周期,第二个稍小一点的,对应着4.29年的周期,最小的那个,是2.35年,很显著,至少7—10年的商业周期非常显著。右边的图是各国之间的相关的频谱分析、波动,分别是7.87年、4.24年和2.34年的周期。 作者的主要结论是:频谱分析可以揭示出两个周期的类型,一个是7—10年的,一个3—5年的。次要的结论是:农业占比重较大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比较小,而发达的工业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美国等,它们受到汇率联系的影响,因而其商业周期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我们凭直觉就知道这篇文章不是经济学思想史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知识不同于思想。前者是科学建构,而后者提供问题意识——这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经常看到,从海外归来的学富五车的学者,由于缺乏本土问题意识,提出一些很可笑的问题,所以,问题意识非常重要。表达问题意识的一个例子,就是刚才引的墨子的话,所谓“岁变耀,则岁变刀”,它是经济思想,但不是经济学,因为它首先就缺乏一种建构,即一步一步地构造出“岁变耀”和“岁变刀”之间的因果关系,如牛顿力学一样。更进一步来说,墨子的语言都不是科学语言,因为没有任何定义,什么是“耀”,什么是“刀”?刀到底是名词呢,还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很多用汉语表达的经济思想,受到这方面的局限,而科学建构首先需要科学话语,其次需要主体间客观性的表述——由于陈述有主体间客观性,所以它是可检验的。这两点正是知识不同于思想的地方。什么叫主体间客观?就是不仅仅是你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你还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是真的,而如果你讲的这件事是你梦里面发生的,那么你想让别人相信就非常的困难,所以,主体间共识的记录,历史事件的记录,才满足科学的第二个条件。陈述,不能是纯主观的。 (3)经济史不同于经济学思想史 埃文斯(Evans)是二战前美国很重要的一位经济史家,下面的图出自他1941年发表在《经济史杂志》(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上的一篇文章,刻画了1870-1940年美国东部各州注册公司的数量的变动情况: 不同的线,代表不同的州,而每个州在各个时间段内注册公司的数量都在图中表示出来了,这就是一种记录。记录,就是有记可查。在这种具有主体间客观的记录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推测。 他把公司数量的波动和商业周期结合起来讨论。在商业周期的图里,向上的箭头代表商业周期的景气时期,向下的代表不景气时期;而在公司数量的图里,向上升的线代表公司数量的增加,反之则代表减少。他把公司数量的波动,对应到另一套有据可查的数据里面,就是商业周期的年代。比较这些箭头的方向,他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很有意思,我们今天学习经济周期理论都知道这个结论,就是企业家在接近每一次萧条的底部的时候,就开始组织新的公司,这时候,公司的注册数量就上升。为什么?我引用一位教我中国经济最多的老师的话——谁在冬天把冰棍卖得最火爆,谁就是企业家。这就是为什么在不景气达到极点的时候,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开始筹划新的产品,注册新的公司。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有这个观点了。到谷底时公司注册数目增加,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Push-on,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没有头寸了,如现在的券商一样,纷纷倒闭。倒闭以后一定有人接盘,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谷底之前的几个月,新公司的数量就以增速开始上升。这是一个主体问客观的陈述,是经济史的,但不是经济思想史的。 进一步的,埃文斯的第三个研究步骤,是要看在长时段里的趋势。刚才我们看到的是1870—1940年的,显然,在世纪初的时候,公司数量有一个总体的上升,这不能用商业周期来解释,所以,他把更早一些时间段的画出来。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1840—1920年间的中间时间段,公司注册的总量忽然上升。我们现在知道,100年之前,就是在1740—1820年间,英国的公司数量也发生了同样的迅速上升,这被称为“公司爆炸”。100年后,在美国,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作者随后给出了一些解释。 这是经济史作为经济思想的反省对象的一个典型,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案例。埃文斯把三个主要工业州的六个基础产业状况,在刚才那个时间段,也就是最关键的20年里面,画出了曲线——水、电、煤气、采矿、不动产等,然后给出了他的一些解释。他解释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不重要的,但他解释的样式给我们提供了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这还不是经济学思想。 (4)经济学思想是对经济学核心议题的反省 经济学思想是对经济学核心议题的反省。对价格理论的反省导致“价值”学说;对“资本一劳动”关系的反省导致“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理论的反省导致布坎南的“立宪经济学”。下面的文章,是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它发表在1996年的《社会经济学杂志》(Jrournal of Socio-economics)上。这篇文章是要批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的商业企业提出的商业伦理观,作者反思了全部的商业伦理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经济学,列出了下列七条自由主义商业伦理观,这里说的自由主义是Liberalism。形象地说,Liberalism就是克林顿主张的自由主义。它不同于哈耶克等人主张的古典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 自由主义的ethos,也就是伦理观,由下列七个方面来刻画,我翻译一下:自由主义,不同于古典(保守)自由主义,主导着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和价值塑型;社会以原子个人的自由为基础;个人仅仅是自利的;所以,经济社会的一切关系都是工具性的(相互利用的);自由市场就其本质而言是稳定的和自矫正的;在政府与商业之间有天然(合理)的劳动分工;商业的惟一伦理责任是实现经济资源有效配置并且最大化股份持有者的财富(利润),这一责任被表述为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这是自由主义的商业伦理观念,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