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马承源 页数:150 字数:1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上海文博名家名著之一种,详细介绍我国古代青铜器。内容包括商、周青铜器概说,介绍了青铜器的铸造,青铜的生产工具和兵器,商、周奴隶主贵族的青铜礼器,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封建社会初期的青铜器;灿烂的古代青铜器,并附有商、周青铜器形制简述。
作者简介
马承源(1928-2004),浙江镇海人。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7年经上海市文物动博物馆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具备研究馆员任职资格。1990年起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领导创建成上海博物馆新馆。同年荣获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1996-1997年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奖。1998年被法国希拉克总统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主要学术专著:《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青铜礼器》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主编(第一、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2年主编国家规划项目、《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7年、《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青铜器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吴越地区青铜器论文集》香港两目出版社1997年、《中国青铜器全集》文物出版社1999年。
书籍目录
一、商、周青铜器概说 (一)青铜器的铸造 (二)青铜的生产工具和兵器 (三)商、周奴隶主贵族的青铜礼器 (四)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 (五)封建社会初期的青铜器二、灿烂的古代青铜器 (一)青铜生产工具 1.耜(商、西周) 2.耒(西周) 3.镢(商、西周) 4.锛(商、西周) 5.锸(商、西周) 6.铲(商、西周) 7.斧(商、西周、春秋) 8.镰(西周、春秋) 9.锯(春秋) (二)青铜武器 1.戈(商、西周、春秋) 2.矛(商、战国) 3.戟(西周、战国) 4.钺(商、西周) 5.刀(商、西周) 6.剑(商、西周、春秋附铭文) 7.矢镞(商、战国) (三)青铜礼器、乐器及其他用器 1.狭流爵(二里头文化期) 2.圆钉纹翠(二里头文化期) 3.兽面乳钉纹方鼎(商二里冈期) 4.兽面纹鼎(商二里冈期) 5.兽面纹壶(商二里冈期) 6.兽面纹翠(商二里冈期) 7.夔纹扁足鼎(殷墟中期) 8.司母戊方鼎(商文丁时代附铭文) 9.禾大方鼎(殷墟晚期 附铭文) 10.兽面纹簋(殷墟中期) 11.单柱兽面纹爵(殷墟早期) 12.黄觚(殷墟晚期附铭文) 13.龙虎尊(殷墟早期) 14.四羊方尊(殷墟晚期) 15.人面龙身盎(殷墟晚期) 16.虎食人卣(殷墟晚期) 17.兽面纹壶(殷墟中期) 18.龙纹觥(殷墟中期) 19.妇好鸟尊(殷墟中期) 20.小臣舱犀尊(殷墟晚期 附铭文) 21.兽面象纹大铙(殷墟晚期) 22.利簋(西周武王时期 附铭文) 23.小臣单觯(西周成王时期) 24.何尊(西周成王时期 附铭文) 25.堇鼎(西周成王时期 附铭文) 26.变方鼎(西周早期 附铭文) 27.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 附铭文) 28.宜侯矢簋(西周康王时期 附铭文) 29.过伯簋(西周昭王时期 附铭文) 30.班簋(西周穆王时期附铭文) 31.凤纹卣(西周早期) 32.留鼎(西周恭王时期 附铭文) 33.盎驹尊(西周恭王时期附铭文) 34.卫盔(西周恭王时期 附铭文) 35.永盂(西周恭王时期附铭文) 36.格伯簋(西周恭王时期 附铭文) 37.大师虚簋(西周懿王时期 附铭文) 38.询簋(西周懿王时期 附铭文) 39.大克鼎(西周孝王时期 附铭文) 40.禹鼎(西周厉王时期 附铭文) 41.师裳簋(西周厉王时期 附铭文) 42.虢季子白盘(西周宣王时期 附铭文) 43.曾侯仲子鼎(春秋早期 附铭文) 44.齐侯叵(春秋早期) 45.鱼龙纹盘(春秋早期) 46.蔡侯鼎(春秋晚期附铭文) 47.莲鹤方壶(春秋晚期) 48.鸟兽龙纹壶(春秋晚期) 49.牺尊(春秋晚期) 50.吴王光鉴(春秋晚期附铭文) 51.郢钟(春秋晚期附铭文) 52.兽耳簋(春秋晚期) 53.镶嵌蟠蛇纹尊(春秋晚期) 54.子禾子釜(战国早期 附铭文) 55.宴乐攻战纹壶(战国早期) 56.牛犊立人盘(战国早期) 57.四虎纹镜(战国早期) 58.中山王罂鼎(战国中期 附铭文) 59.错金银龙凤方案(战国中期) 60.镶嵌三角云纹敦(战国中期) 61.鄂君启节(战国中期 附铭文) 62.商鞅方升(战国中期 附铭文) 63.虎纹钟(战国晚期) 64.五山纹镜(战国晚期) 65.秦始皇二十六年诏权(秦附铭文) 66.长信宫灯(西汉早期) 67.滇族人祭贮贝器(西汉早期) 68.五铢钱纹铜鼓(西汉晚期) 69.奔马(东汉晚期) (四)青铜货币 1.农具形货币(春秋、战国) 2.刀形货币(战国) 3.贝形货币(战国) 4.圜形货币(战国)附录 商、周青铜器形制简述 (一)食器 (二)酒器 (三)水器 (四)乐器
章节摘录
插图:一、商、周青铜器概说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斗争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很早就学会了铸造青铜器。世界各个文明古国,普遍有使用青铜器的记录。在我国,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已发现了红铜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了青铜时代的初期,发展了古代社会的文明。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少数则是红铜和铅熔铸的铅青铜。只有首先学会制造红铜器,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青铜合金技术。古人在长期制造石器过程中,多次接触到自然界存在的纯铜块,也就是天然的极纯的次生红铜,并逐渐认识了它可熔可锻的性质。以后生产实践不断发展,学会了以木炭为燃料从孔雀石中炼取红铜。开始是采掘地面上暴露出来的矿石。为了更多地获得这种金属,人们必须沿着矿脉深入地下去开采矿石,一直延伸到数十米深。最初的红铜铸品是一些小工具和装饰物。红铜的优点是展延性能良好,可锻,并能熔铸。但是,它的坚硬的程度远不如石器,红铜工具的刃口容易钝。只有当红铜和适量的锡熔铸在一起时,它的性能才会起根本变化而显得很坚硬。红铜掺铅,也能提高一些硬度,但铅青铜的主要特点是耐磨性好、韧度高。用青铜铸造的刀子非常锋利,它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了石刀和红铜刀。青铜还具有持久的金光湛湛的色泽,并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埋在华北黄土地带的青铜器,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但被发掘出来以后,人们发现其中少数还保留着明亮的色泽,而红铜的表面则很容易生长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还有,熔融的液态青铜能够比较顺利地灌注进模子里,从而铸造成各种工具和形态复杂的器物。液态红铜的流动性能较差,稠黏,难于顺利地浇铸造型复杂的容器。由于不断地生产实践,青铜器的优越性终于被认识了。青铜必须熔成液态,在模子里面灌注成型。因此,要铸成一件青铜器,就须合理地解决一系列的铸造技术问题,诸如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合金成分的配制、熔铸青铜的炉和坩埚的制造等。这是一个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的长期艰苦劳动的过程。从使用石器到铸造青铜器,是人类技术革命史上一个意义深远的成就。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博大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