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费孝通 页数:4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神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学术的道路是清贫的,学术的道路同样也是艰辛的,但是真正的学者从来都是安于清贫,在艰辛的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传承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费孝通先生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一代学人的风范,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社会学这门外来的学科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本书收录的都是费老学术上的成功之作,更是使后学者领略了社会学的魅力所在,进而使社会学在中国真正做到了面向大众,为学术推广铺平道路!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书籍目录
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皇权与绅权论绅士论“知识阶级“论师儒后记乡土重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乡村·市镇·都会论城·市·镇不是崩溃而是瘫痪基层行政的僵化再论双轨政治损蚀冲洗下的乡土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地主阶层面临考验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乡土工业的新形式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节约储蓄的保证对于各家批评的总答复(后记)生育制度派与汇(汇序) 潘光旦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第二章 双系抚育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第十五章 续绝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编后语
章节摘录
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 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 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 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 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一字 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 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 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 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 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 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 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 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 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 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 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 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 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 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 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 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