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卡勒德·胡赛尼 页数:362 字数:226000 译者:李继宏
Tag标签:无
前言
原书The Kite Runner是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自2003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销量也非常可观,是近年来罕见的好书。2004年译者在樟宜机场,趁候机时间,在书店匆匆浏览过该书。当时深受感动,未料时隔不久,竟有机会将其译成中文,意外之余,颇感欣喜。. 原书有不少用英文拼写的法尔西语单词,就译者所知,葡萄牙语译本和台湾木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文繁体字译本均做音译保留。为了阅读流畅起见,除个别必要之外,拙译一概根据原意译出。另原书无注,译者添加了部分注释,希望有助于读者的理解。惟译者于伊斯兰文化素无研究,倘有错漏,烦请读者原谅。若有通人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内容概要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正
书籍目录
1 第一部分:哈桑从未提及他的母亲,仿佛她从未存在过。我总是寻思他会不会在梦里见到她,会不会梦见她长什么样子,去了哪里。我还寻思他会不会渴望见到她。他会为她心痛吗,好比我为自己素昧平生的妈妈难过一样?有一天,为了看一部新的伊朗电影,我们从爸爸家里朝扎拉博电影院走去。我们第1节:改变了一切第2节:摔进水沟第3节:凡人的国王第4节:我的公主第5节:痛击窃贼第6节:厌恶溢于言表第7节:市场闲逛第8节:死于非命2 第二部分:那些耳朵里面除了枪?再没有其他声音的阿富汗孩子当时还没出世。在餐厅里,我们挤成一堆,等待太阳升起,没有人意识到过去的生活方式已然告终。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使尚未全然终结,那也是苟延残喘。终结,正式的终结是在1978年4月,其时政变发生,接着是1979年12月,俄国坦克第9节:血流成河第10节:不锈钢拳套第11节:一把新手枪第12节:放风筝第13节:无上的荣耀第14节:风筝比赛第15节:愚蠢的梦第16节:送上不归路3 第三部分:瓦兹尔?阿克巴?汗区的街道不多,彼此成直角纵横交错,像个棋盘。当时它是个新城区,仍在蓬勃发展中,已建成的住宅区有八英尺高的围墙,在它们之间,街道上有大量的空地和尚未完工的房子。我跑遍每条街巷,搜寻哈桑的踪迹。到处都是忙着收起折叠椅的人们,在整天的狂欢之后第17节:财富的象征第18节:一段记忆第19节:崇高的目的第20节:给炉子点火第21节:失眠症第22节:尴尬和空虚第23节:卷到大洋中间第24节:生日快乐4 第四部分:隔日清早,我坐在房间中间,拆开一个又一个礼品盒子。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费劲,因为我总是兴味索然地看上一眼,就将礼物丢到屋角去。它们在那边积成一堆:宝丽莱相机,变频收音机,精巧的电动列车组合玩具--还有几个装着现金的信封。我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花那些钱,不会听那第25节:血腥钱第26节:继续生活第27节:手掌拍死苍蝇第28节:士兵老爷第29节:图尔的霉运第30节:为光芒感恩第31节:加利福尼亚第32节:最后一件礼物5 第五部分:有时候,在星期六我会早起,朝南开上17号高速公路,沿着蜿蜒的山路前往圣克鲁斯。我会在旧灯塔旁边停车,等待太阳升起,坐在我的轿车里面,看着雾气在海面翻滚。在阿富汗,我只在电影里面见过海洋。在黑暗中,挨哈桑坐着,我总是寻思,我在书上看到,说海水闻起来有盐的味道第33节:需要一辆车第34节:拥抱美国第35节:改变一生第36节:名誉和尊严第37节:令人心碎第38节:爸爸感冒了第39节:枕头上有血第40节:勇气
媒体关注与评论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单就书中的角色刻画来看,这部初试啼声之作就已值得一读。从敏感、缺乏安全感的阿米尔到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的父亲,直到阿米尔回到阿富汗之后才逐步揭露父亲的牺牲与丑闻,也才了解历史在美国和中东的分岔……这些内容缔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将这个过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却成为全球政治焦点的国家的文化呈现世人面前。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极 为难能可贵。 ——《出版商周刊》 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里的独力奋斗,一部非比寻常的小说。 ——《人物》 本书偏重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这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现紧张。书中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男人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腿;足球赛中场休息时间,一对通奸的情侣在体育场上活活被石头砸死;一个涂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卖身体,跳着以前街头手风琴艺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 ——《纽约时报》 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吾人。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故事娓娓道来,轻笔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干羽鹤》,而非马哈福兹的《开罗三部曲》。作者描写缓慢沉静的痛苦尤其出色。 ——《华直顿邮报》 敏锐,真实,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追风筝的人》最伟大的力量之一是对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的悲悯描绘。作者以温暖、令人欣羡的亲密笔触描写阿富汗和人民,一部生动且易读的作品。 ——《芝加哥论坛报》 一鸣惊人之作。一对阿富汗朋友的故事,也是关于文化的不可思议的故事。真正让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美丽的小说,2005年写作最佳、也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这部感人非凡的作品也描写父与子、人与上帝、个人与国家之间脆弱的关系。忠诚与血缘串连这些故事,使之成为2005年最抒情、最动人、也最出人意料的一本书。 ——《丹佛邮报》 不算是中东政治的故事,而是在一个在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里生活的故事。透过扣人心弦,甚至有时令人极度不安的角色与情节安排,作者以自身的文化与他挚爱的祖国的历史为我们提供借镜。 ——《圣安东尼快报》 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架构。这部小说以1970年代的阿富汗与之后的美国为背景,文采飞扬,雅俗共赏。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与救赎勾勒生命圆满循环的功力展露无遗。一部极具疗愈力量的恢弘文学作品。 ——《水牛城新闻》 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笔触让他的祖国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绘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国、努力融入美国生活之际,仍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此书是一部睿智并发人深思的小说:赎罪并不必然等同幸福。 ——《休斯敦纪事报》 既表现对说故事的热爱,也展现文学写作的功力,具备得奖特质的大气之作。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是简单的记述文体。就像哈金那部描写爱情、政治与阶级问题的小说《等待》一样,本书以真实的故事洗涤读者的心灵。 ——《克利夫兰平原经销商》 作者以相同的沉着笔调处理温情与恐怖、加州美梦与喀布尔梦魇……非常出色的故事与道德寓言。 ——《加拿大环球邮报》 一位现居美国的阿富汗作家的一鸣惊人之作。这部缠绕着背叛与赎罪的小说以阿富汗近代的悲剧为骨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或移民的辛酸故事,作者把这两个元素都融人到得之不易的个人救赎宏景之中。所有的这些,加上丰富的阿富汗文化风情:魅力难挡。 ——《科克斯书评》 生动描绘阿富汗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的生活。阿米尔和他父亲的角色,他们的关系,以及哈桑与阿米尔的关系,都描写且发展得极为缜密,具有说服力。现于加州行医的作者可能是惟一一位以英文写作的阿富汗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值得推荐。 ——《图书馆杂志》
编辑推荐
全球读者口耳相传最想与友人分享的一本书!作者获颁2006年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法国读书会2006年度首选书!法国《ELLE》杂志读者票选年度最佳小说奖!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 《追风筝的人》为限量典藏版,收录作者序文、返乡记和中文版专访。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The Kite Runner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