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沪宁 页数:508 字数:5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各种各样,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至今尚未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上升到原理高度的著作。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王沪宁任主编、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尚立、孙关宏任副主编,编著了本书。本书在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思想逻辑,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本书是高校社会学尤其是政治学、行政学学科研究人士的重要参考书,是高校的首选教材。
书籍目录
推荐序言
序言
写作说明
第一章 导论:对象和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社会政治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第二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一节 人是社会存在物
第二节 社会是发展的活的机体
第三节 政治上层建筑建立于经济基础
第三章 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第一节 阶级对抗是一切政治斗争的基础
第二节 阶级产生于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
第三节 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阶级差别
第四节 阶级斗争的中心是政治权力
第五节 阶级斗争构成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六节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条件
第四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一节 社会决定国家
第二节 国家产生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第三节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四节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国家
第五节 国家必然走向消亡
第五章 国家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
第一节 国家管理权力反作用于社会
第二节 政治统治和社会职能相辅相成
第三节 国家职能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
第四节 国家存在相对自主性
第六章 政治权力是阶级统治的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利源于经济权力
第二节 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第三节 暴力以经济力量为基础
第四节 权威与民主
第七章 国家属性决定政治形式
第一节 阶级统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第二节 政治形式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类型
第三节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第四节 政治形式和统治内容是辨证的统一
第八章 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
第一节 政治民主是阶级统治
第二节 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节 社会民主高于政治民主
第四节 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是共生的
第九章 政治党派划分基于阶级划分
第一节 政党是阶级斗争最严整的表现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组织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第四节 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
第十章 政治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相比占首位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原则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第四节 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
第五节 政策和策略是党和政府的生命
第十一章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第一节 民族在历史中形成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是历史发展成果
第三节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第四节 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获得解放
第五节 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高度发展的结果
第十二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第一节 政治文化反映社会存在
第二节 政治文化具有阶级属性
第三节 政治文化兼有现实性和历史继承性
第四节 政治文化发展不一定与社会发展同步
第五节 政治文化要进行灌输
第十三章 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依照其内在规律
第二节 政治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第三节 政治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第四节 政治发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第五节 政治发展是自觉的政治活动
第十四章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第一节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节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
第三节 政治革命发展到社会革命
第四节 革命必须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第五节 暴力方式与和平方式辨证统一
第六节 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阶段相统一
第七节 改良是革命的副产品
第十五章 时代特征决定国际政治总格局
第一节 现代国际社会是世界体系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受阶级划分影响
第三节 国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战争与和平是政治的继续
第五节 和平共处是处理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十六章 人类社会必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节 共和国应是社会共和国
第三节 政治平等升华到社会平等
第四节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一、历史上的政治研究方法论 政治学研究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夏、商、西周时已有关于政治问题的探寻。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政治研究繁荣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因此这里特别要考察一下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研究的历史,学说体系较为完整的,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典的伯里克利"黄金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左右。学说体系不那么完整的,则可以从伯里克利再向前追溯几千年。当然,这要将视野拓展到现代西方边疆以外的地域,即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古代文明的其他地方,或称之为"中东文明",如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巴比伦;以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这些文明当初对古代希腊文明是有重要的影响的。从古代希腊算起,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中,沧海桑田,大起大落的社会场景,各式各样的政治思想家,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体系,层出不穷。纵观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自古至19世纪,大体上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里用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来分期。方法论指在一段时期内主导人们研究和认识政治现象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它们与急剧变化的现实政治交织在一起,作用于人们的政治思维。所谓按方法论分期,指确定在一定社会和一定时期笼罩人们认识论的社会主导的认识范式,如在神学方法论下,各门学科均受其主宰。即便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和理论体系,也均受到同样的方法论的影响,如贯穿中世纪漫漫长夜的教权与俗权之争,霍布斯与洛克势不两立,伏尔泰、狄德罗与卢梭的差别,等等。方法论是一定历史时期各派思想家政治思维的宏观逻辑,而非微观逻辑。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把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伦理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基本上主导古代时期。古代的政治研究没有与伦理学明确地分开,政治研究与伦理研究交织在一起。苏格拉底及其袭承者柏拉图确信知识即美德,反之亦然,美德即知识,所以"理想国"的主题在于讨论完善的人和完善的生活。确信美德即知识,即相信知识可以透过美德,美德为客观存在。得此美德,达此美德,便有太平盛世。柏拉图极重视教育,认为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美德,从而达到政治理想。国家也被定义为正义。亚里士多德相信在任何一个国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公民联合起来以求实现道德的价值,道德目的是公民共同生活的根本愿望。反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则争辩说,道德应当属于私人,而不应属于社会,但美德作为政治的根本分析轴心是一样的。从美德属于私人产生隐退的生活美德,因而有伊壁鸠鲁学派、犬儒主义、斯多葛主义。古代罗马人的政治思维没有丰富的创造力,继承希腊人的衣钵,如西塞罗断定国家是个道德的集体,等等。古代时期的功绩之一是将政治学同伦理学分而论之,从而开西方政治学研究专门领域之先河。然而,在古代社会,伦理学上的目标和原则渗透政治研究。各种体制、组织、权力上的设置均为达此目标。古代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是用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道德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政治和政治现象,不仅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且政治的目的都与道德有关。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在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思想逻辑,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本书具有理论扎实,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 复旦大学教授 刘星汉 曹沛霖 这本书的宗旨十分明确:全面、深入地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更为系统、完善和深刻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和构成这一体系的每一条原理。因而,这本书是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思想为其研究对象的。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政治学著作,实际上也是一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的贡献是双重的。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王邦佐
编辑推荐
在《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每一条原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都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而存在。因而,《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具有理论扎实,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不仅适合于政治学专业研究参考,而且适合于高等院校政治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