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卫西谛 页数:362 字数:41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去年《电影+2002》的后续读物,在前书获得国内电影学界和影迷一致好评的基础上,本书作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作者精选了2003年在全世界范围公映的103部故事影片,加以精心的评论,是影迷选购影碟和观看电影的最佳指南。除此以外,本书还增加了对2003年度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的介绍,给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电影信息。
本书的作者群在去年的基础上作了改进,除了保留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研究者之外,还增加了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的电影专业留学生,确保本书的资讯更为严谨直接和准确。
本书是中国第一套关于全球电影年度回顾的读物,所具有的新鲜感、时尚感和可读性更是其它电影图书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简介
卫西谛,影评人,西祠“后窗看电视”版主,主编有《为希区柯克尖叫》、《电影+2003》、《后窗看电影》等书。
书籍目录
全球影响 光明未来(日本) 美国荣耀(美国) 芳心别处(意大利) 卡拉是条狗(中国) 剩余部分(斯洛文尼亚) 大卫·戈尔的一生(美国/德国) 尘世之间(英国) 再见,列宁!(德国) 无我生活(西班牙/加拿大) 恶之花(法国) 我的兄弟(法国) 盲井(中国/德国/中国香港) 亚历山德拉的计划(澳大利亚) 不赞成,不反对(或者相反)(法国) 青之炎(日本) 电话亭(美国) 卡兰迪鲁(巴西/阿根廷) 明日走好动(美国) 机动部队(中国香港) 杀人的记忆(韩国) 15(新加坡) 那一天(法国/瑞士) 黑客帝国:重装上阵(美国) 雷奥,遨游巨人世界(法国) 下午五点(伊朗/法国) 来与去(葡萄牙/法国) 远(土耳其) 明日天涯(中国/法国) ……2003年大事记后记中文片名索引本书创作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另起炉灶——中国电影之我见 另起炉灶 各国电影各怀希望与失落。去年,英国的最大电影投资者-电影四频道倒闭了,伊朗人重在思考政教分离的世俗制度,洪森放弃影像记忆在讲改革开放和向前看,而他的老百姓在砸泰国大使馆;恐怖主义继续抬升电视而改变大家对好莱坞动作片的期待:一些南美洲的青年才俊选择到欧洲工作,一些亚洲才俊也到欧洲工作,中国国产片的产量重新回到140部,但80%以上电影院里根本没有看到,官方民间都在开会试图解决问题。 中国电影到处锈迹斑斑,继续着黑铁时代手工操作对付不锈钢自动化生产线的噩梦。DV曾经是一个直接过渡到塑料时代的梦想。精品战略的崩溃如同一声呜咽,因为它从来没有响亮过,这里面浪费的巨额财富可都是公共领域内的,就是说你我本来都有一份。民间资本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去。美国电影的片头第一帧画面老是那几家大公司的商标,挺烦人的,可咱们影片的片头永远是红底白字的许可证,充分证明官方很多人说这几年出的电影书籍更像是看碟指南。碟片的发展是另起炉灶。早年VCD时代,老文化青年感慨:要没了这个我还有什么文化生活?后来从美国回来的MBA发现,中国市场的新现实足以前找不开零钱去买一包烟,现在去买一张碟。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因为主渠道不通畅,甚至,费了很多钱打造的主渠道上空荡荡的,根本没有跑来跑去的汽车。为什么?进出汽车的检验权一直被官僚机构垄断,检验标准和资格一直模糊,渠道搭起来足摆样子的,宁缺毋滥,结果高速公路上长草。 另起炉灶更明显的事实是地下电影。你不带我玩,我只好自己玩:不让我到你家门口玩,我只好到别人家门口玩;不让耍大刀片子,只好耍小木棍。另起炉灶的另一个事实是包括《电影+2003》在内的电影刊物和书籍。我们是否看得到正式的对电影的总结?要知道,那样的总结每年都有一堆人花着国家的钱在做,电影年鉴、年度报告、通气会、展望会、北京放映,等等等等,读者你看过吗?没看过吧?编那些东西的人自己都不看,要求他们编的人也不看,编出来书店和报亭也见不到,跟长着草的高速公路一样。所以要另起炉灶。分家。承认事实中早已存在的独立。以其他的方式总结电影,摊开希望和尴尬,叫卖国货和洋货,融五湖四海于一炉,集三个世界于一书。 《电影+2003》另一个喜忧参半的特点是严肃。值得高兴是因为它远高于读碟手册,野心庞大,评论严肃,作者多样但保持着相当高的文字和文化水平。这也正足可能引起担心的,因为目前电影书籍的阅读者可能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接受如此严肃地来讨论大部分他们没有看过的作品,而且大部分作品在可见的未来也不一定有碟出世。我个人在今年的这份单子中看过的有16部,不知算多算少? 所以一方面要保持阅读的乐趣吧,另一方面指望该书不是读碟指南而是出碟指南。 希望这另外搭起的炉灶明年还有《电影+2004》。——张献民
编辑推荐
我的影片首先在我的脑海诞生,死于纸上,我所用的活人和实物使它复活,但是这些人和物在胶片上被杀掉,不过,当他们排列成某种次序,放映到银幕上,便重现生机,如花朵放于水中。 《电影+》这每年一本的书是要记录、评介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电影,让它们不至于为时间的潮水淹没,淡出我们的脑海。塔尔柯夫斯基说拍电影譬如雕刻时光,而我们是力图在时间的水银柱上刻上属于电影的刻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