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科学文明史(2)

出版时间:2002-6-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李约瑟,柯林·罗南 改编  页数:462页  译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Tag标签:无  

前言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China——直译的中文书名应该是《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卷帙浩繁,从1954年起出版,已出数十巨册,至今仍远未出齐,而李氏已归道山。剑桥大学出版社和李氏生前考虑到公众很难去阅读上述巨著,遂又请科林·罗南(Colin A.Ronan)将李氏巨著改编成一种简编本,以便公众阅读。书名《中华科学文明史》(The Shorter Science&civilisation in China),篇幅仅李氏原著十几分之一,从1978年起陆续出版,共得五卷。不幸的是,罗氏也已在数年前归于道山。此五卷简编本的中文版权,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并购得,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负责翻译。此刻在读者手中的,就是这一成果。去岁正值李氏百岁诞辰,这部《中华科学文明史》之翻译及出版,正可作为对李氏数十年辛勤工作和他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情的纪念。本书中译本是集体合作的成果。参与本书译、校者,主要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教师及研究生,也有若干其他单位的人士。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包括:数学、天学、气象学、地学、地质学和相关科学、物理学等。

作者简介

作者:李约瑟 译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改编:(英国)柯林·罗南

书籍目录

翻译前言前言第一章 数学第一节 记数法、位值制和零第二节 中国数学文献中的主要成就一览第三节 算术和组合分析第四节 自然数的运算第五节 非自然数第六节 几何学第七节 代数第八节 影响和交流第九节 中国与西方的数学和科学第二章 天学第一节 天文学第二节 古代历书第三节 古代和中古时代的宇宙观念第四节 天文仪器的发展第五节 历法天文学和行星天文学第六节 天象记录第七节 基督教传教士入华时期第八节 中国天文学融入近代科学第九节 结语第三章 气象学第一节 一般气候第二节 温度第三节 降水第四节 虹和其他现象第五节 风和大气第六节 雷电第七节 北极光第八节 潮汐第四章 地学第一节 地理学和制图学第二节 地理学的典籍和著作第三节 中国的探险家第四节 东方和西方的定量制图学第五节 中国的测量方法第六节 立体地形图(浮雕地图)和其他专门地图第七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制图学传入中国第八节 对比性的回顾第九节 矩形网格回到欧洲第五章 地质学和相关科学第一节 普通地质学第二节 古生物学第三节 地震学第四节 矿物学第六章 物理学第一节 波和粒子第二节 质量、测量、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第三节 运动学(动力学)第四节 物体的表面现象第五节 热学和燃烧第六节 光学第七节 声学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从这一卷开始我们进入对早期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的第二部分。因为数学和各种理论的数学表述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中枢,所以在对中国的任何其他科学和技术进行描述之前先来处理这门学科是合适的。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的观点经常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既有夸张的赞美,也有过分的毁誉,说中国人在数学方面从来没有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他们拥有的这种数学知识是从希腊人那里传人的。然而,正如即将要证明的,第二种观点当然远远背离了真相。第一节记数法、位值制和零表19展示了中国人采用的或过去曾经采用的记数法。其中,在汉代(公元前1世纪)和汉代以后被逐渐使用的“会计体”,被认为是比较优美的并且较难篡改。第一列中较小的数字是象形字,但是从4往后的数字似乎是植物和动物名称的同音假借字。第三、第四列给出的甲骨文上的数字(公元前14-前11世纪),以及钱币和青铜器铭文中的数字(公元前10__前3世纪),在某种程度上与第六、第七列的“算筹”数字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算筹数字据信起源于真实的算筹在平板上的排列形状。

编辑推荐

《中华科学文明史(第2卷)》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科学文明史(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是为写《古国文明》而买的。读得有点急,总体感觉是值得一读的书。我们中国人所忽视的东西,一个外国人竟一一调查研究了一番,而且还是比较中肯,真令我肃然起敬。 “中国的过去,科学技术早慧,然而不得勃发”,何也?这是一个令我久久思索进而感慨万千的问题。后来就把思索与感慨的东西融入到了《古国文明》中去了。 与此同时,《中华科学文明史》(第4卷)也入手了,抱歉的是《古国文明》已经完成,就没有特别仔细地去读。不过还是准备另抽时间捧读的。毕竟是古国的精髓,不可不知晓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