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奇迹

出版时间:1999-11-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毅夫,蔡昉,李周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三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则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内容概要

中国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中取得的高速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预测21世纪中国将再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本书以诱发性制度变迁理论为框架来分析中国的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本书对渐进式改革如何在中国进行的描述令人信服。    本书初版于1994年,之后短短几年里,作者目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又一系列重要进展,参与中国经济学界的争论,对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作了更深入的阐述,从而使本书的理论更臻完善和具有针对性。    本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讨论中国的资源结构、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和经济改革的问题。为了使本书的分析逻辑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一系列与一般发展及改革有关的问题,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化问题、法治化问题、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等都未予涉及。

作者简介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8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197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8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为第7、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改革以来的增长与下个世纪的展望   1.2 长期增长所面临的政策障碍   1.3 本书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2. 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 2.1 逻辑起点:重工业优先增长目标 2.2 重工业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经济现实 2.3 推行赶超战略的宏观政策环境 2.4 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 2.5 以国有化和人民公社化为特征的微观经营机制 2.6 三位一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国际比较3. 经济绩效与发展战略 3.1 改革以前的经济增长 3.2 传统战略下的畸形结构 3.3 缺乏激励和效率低下 3.4 步履艰难的赶超:国际透视4. 比较优势战略  4.1 对“东亚奇迹”的不同解释 4.2 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4.3 比较优势战略与资源禀赋结构的提升 4.4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5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5. 经济改革的历程 5.1 1979年前后改革的不同点 5.2 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 5.3 资源计划配置制度改革 5.4 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 5.5 “摸着石头过河”的经济逻辑6. 经济改革的成就7. 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和难点8. 经济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9. 中国改革的道路与经验10. 总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什么能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经济,而在较早的阶段上放弃赶超战略呢?经济学家也尝试作出解释。而我们将这些经济与那些固守赶超战略的经济作比较时,发现两者的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很低,同时人口规模较小。赶超战略是一种效率很低、浪费很大的发展道路。一个经济能够在多久的时期持续推行赶超战略,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人均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自然资源可供无偿开发的程度,决定了一个经济在低效率的发展战略下得以延续的时间长短。第二是人口的规模。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平均每个人对资源浪费的负担程度。相对小的人口规模就无法维持长期的资源浪费。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由于经济规模太小、人均拥有的自然资源太少,在发展的早期,每次要想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马上就遇到财政赤字增大、外贸收支不平衡、通货膨胀过高的难题,而无法坚持下去,只好放弃当局的积极干预,而由企业作自由的选择。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在选择技术和产业时,就必须以充分利用经济中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是在当局放弃了赶超战略后企业自发选择的结果。可见,它们都没有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作为一种主动的政策选择。但既然它们成功的经验表明,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可以快速地发展经济,作为后来者,就应该以此作为替代传统赶超战略的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

编辑推荐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的奇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8条)

 
 

  •   今年1月份从当当买了此书,春节回家期间通读了全书,可以说是读的很顺畅很受益。
    林毅夫从台湾来到北大,见证和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林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同时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发展中国家比较,从而得出所谓“中国奇迹”是因为选择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并且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读了该书,对中国改革的历程有了明确的基本认识,特别是微观层面改革、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宏观政策环境改革,这也正是本书被人民津津乐道的逻辑严密的部分,可以说,在今天,这本书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中国很大程度上仍然在继续着上述三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在宏观层面的改革。
  •   用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分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是学习怎么写论文,怎么组织框架的非常好的参考书。这个书被翻译成6国文字,在中国经济学家中是很厉害的了。名不虚传!
  •   使用的经济分析工具不复杂,分析了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对理解农村的出路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指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计划经济制度体系只是战略选择的逻辑和行动结果。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关系不大。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做了合乎逻辑的辩护!
  •   该书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作了分析和阐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的改革作了合理的解释,受益不浅,写的浅显易懂。
  •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验证分析透彻,不愧为当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重要发现-依靠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对企业成长和发展战略的制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于中国经济改革最有影响力的书。一再交代借书的学生要还,他还是毕业了就不还。
  •   本书很好的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很值得一看~~~~
  •   这本深度适中,经济学的科普读物。读后可使人对中国经济的成长过程和发展相对成功有个教深的认识。但也有缺点就是有时观点过于牵强,过于强调比较优势的作用但总得来说还是很值得阅读的
  •   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径和逻辑,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   不愧是大家写的书,是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现实有机结合的经典之作!
  •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找出经济问题的历史症结,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读者认识国情
  •   先前看过林毅夫的《中国经济专题》,较这本书易懂,且内容上更丰富
    不过,这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参考
    同时,也很喜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好多好书

  •   经济学老师推荐书,了解中国经济
  •   很不错,强烈推荐。对90-10年的经济发展有个不错的解释
  •   林毅夫的讲中国发展的书还是可以看
  •   涉及到了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   不得不说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分析问题是严密的逻辑性,他更多的是由一个现象入手,环环相扣的分析下去,很有深度。而非时下很多书只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说一遍,然后再加上客套的评论。的确是一本好书。
  •   中国人自己的经济著作,好书一读就知道
  •   不愧是北大经济的头面人物
  •   一部好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所写的是什么时代的故事,而在于它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否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国依然在继续创造着她的“奇迹”,而这恰恰体现了本书的生命力!
  •   内容翔实,推理严谨,深入浅出,林大侠的经济学佳作值得一读。
  •   哈哈,对经济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林毅夫这本就不多说了,你懂得
  •   他观点是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的,很符合实际
  •   一直买不到这本书,等了好久才买到的,不错,书质量不错,便宜
  •   导师推荐的,很学术的一本书
  •   本书正版原装
  •   书已收到,是培训时一个老师推荐的。。
  •   林老师的书,相当好
  •   书非常不错,看了很有感触
  •   书很好,快递好快啊,两天就到我手里了,价格公道,支持!!!
  •   书很不错送给朋友的朋友很开心希望可以一直都有所有的书
  •   还没看呢,应该不错,老师推荐的
  •   
  •   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   看过课,基本上都是课的内容,观点独到
  •   但是仍有借鉴意义
  •   非常好!一定要看!
  •   见解想必不错,不过名字起得让人有点怀疑
  •   买了两本推荐给学生看结果现在全班都想要货架已经空了等待当当尽快到货
  •   真得很好,呵呵
  •   订货三个月了现在还没有收到,怎么办啊?快来帮忙啊!多谢了!
  •   这本书对这几个中国这50年来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尝试给出一个系统的解释:

    - 为何解放后经济增速缓慢,民生凋敝

    - 为何改革开放释放了生产力,这个过程如何

    - 中国的现象是否是偶然,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在哪里

    林先生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中国改革问题专家,功底深厚,论述有理有据,难得的是对于非经济专业的读者,这本书的大门一直敞开。

    如果让我推荐看过的最好的10本书,我会推荐这本书
  •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实在是太多了哦,而最主要的就是褒奖。以前也听过林先生的“中国经济专题”,感悟颇多。但是我总觉得还是缺少一些什么,经过几年的思考,终于发现了: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还是了解得不够深。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鄙视,但是我还是觉得林先生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不了解,至少可以说不深入。农村社会(包括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虽然比不上城市,但是新鲜事物不断推进,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批又一批新的力量来促进社会变革。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一个时代的状况,成为了解一个时代的名著。
  •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林毅夫的书比较好懂他的确解释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通书在讲:比较优势。但能够将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路径从这一角度讲的这样透彻的,也就林毅夫他们了。
  •   此书作者尽管生于台湾,但对中国经济的解读还可以,尤其是大陆的经济,此书值得一看,但深度欠缺
  •   书写的很好,谁说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
  •   这本书无非是对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理解而已
  •   林毅夫的著作
  •   大师的书,确实不一样。就是书页有几张损坏,内容不太清楚。
  •   书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值得认真去看。
  •   林行长早起的书了,还不错
  •   很喜欢这种原创的书
  •   书不错送货如果事先电话沟通一下再上门会更好~~~
  •   这书是给老公买的,他说不错!
  •   买过两本,一本送人了,一本自己留着
  •   代单位买的,没看,应该是正版
  •   老师推荐的,还没有看
  •   XIH
  •   终于等到了,原来挺小巧的...
  •   主要讲的是1998年以前的经济发展历史,核心观点是比较优势,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中国建国以来的那段计划经济体制及随后的改革。
  •   里面的内容太书面化了,数据占30%。如果只是想了解经济的人,有点难度!
  •   御用经济学家的书
  •   主要是喜欢林毅夫简洁的文笔和清晰的思路,但读起来就明显感到,这本书只是一小部分他写,其他内容晦涩,思路也不清楚。读到后面,更觉得是在拼凑数字。
  •   林毅夫的书,应该还不错
  •   翻翻的书。价值不大。
  •   质量是在不怎么样
  •   林毅夫就是聚集了这样一批人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体制问题,对于后来人们研究来说是很有启发的,新制度经济学也就热了,这本书是一个清华的博士后师兄推荐给我看的,等我考完试就细看~
  •   对于纵观这么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老师推荐的书 很好
  •   我的评价觉对是公允的,不好的书我就直接说不好,好就是好。林老师这本书,没得说,的确是入木三分的,买了绝对不后悔。当然,如果你不是学经济学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   老师课堂上提及此书,买来看看!
  •   还可以,买了一本中国奇迹,就接着买了这本
  •   还没读呢,但感觉封面不错,老师推荐的,但是快递态度好差
  •   了解林毅夫思想必读,也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发端之作,现在结合林新出的书来看,可以清楚的了解一个经济学学者的思想演进脉络。
  •   书是老书,不过纸张质量不错,总体还行
  •     今天下午总算看完了剩下的一百多页,乘热打铁写个评论上来,也算是对这本书的回顾了
      看这本书的原因现在想来非常偶然,完全是因为不小心看了林教授在优酷上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课程视频。我本来就听过他的不少传说,这次看了视频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看这本书也显得顺理成章了。
      这本书的内部逻辑非常严密,从绪论提出关于中国经济的四个问题,然后全书展开,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逻辑,依次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章总结收篇,再次总结四个问题的答案。
      虽然全书长达三百页,但是整本书看来非常紧凑,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但不够时间的话,完全可以只看第一章和最后一章。看完最后一章,如果你还对某些细节问题有疑问,可以再查询本书主体部分寻找答案。
      
      本书提出的四个问题分别是:
      1. 为什么在改革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而改革之后得到迅速发展。
      2. 为什么中国改革的某些方面进展迟缓。
      3.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能否持续。
      4.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却步履维艰。
      
      本书对于这四个问题的解答分别是:
      1.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中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本稀缺的矛盾。为了实施该战略,中央政府必须采用压低原材料价格、职工工资、农村补贴城市等价格扭曲手段;价格的扭曲导致市场充满了套利机会,中央只能选择行政干预市场的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配置也从根本上剥夺了企业微观经营的权利。这是传统的三位一体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改变这个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使中国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
      2. 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周期的原因是部分环节的改革先行造成了体制内部的制度不配套。比如不放弃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实质上继续扭曲了利率;对效率低下企业的贷款造成呆坏账;非国有企业争夺资金导致货币超发等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把改革深化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层面。
      3. 虽然中国改革以来经济波动周期性明显,但是下放的权利难以复收,行政命令一刀切的结果是增长放缓,政府不能忍受缓慢的增长必然再次下放权力。所以改革有不可逆性,只有按照正确的方向改革,才能支持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
      4. 与东欧和前苏联采取“休克疗法”不同的是,中国走的是渐进式改革。通过增量改革的方式,减少了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在存量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对增量进行有效配置并最终取消双轨制的做法是中国的改革代价小、风险低又能带来收益。
      
      补充几个我自己的观点:
      1.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其实是做适合自己比较优势的事情。改革前失败因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不符合国情,改革后成效显著是因为释放了农业和轻工业的潜力,并且随着产业升级经济逐渐发展。
      2. 该书提供了一个不带政治色彩的视角看待改革前的政策方针。在这本书以前,我对中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基本上归结为畸形政治的影响,但是这本书提出了新的逻辑起点,并且拥有强大的解释力。
      3. 改革开放后的增量改革揭示了中国稳定的秘密。增量改革符合帕累托递进,减少了改革初期的阻力,改革中期既得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也让他们在双轨制并轨时他们失去了道德高地。
      4. 从基本面支持了中国能稳定持续发展的原因。中国改革的不可逆性让改革的深化成为可能,而目前的大量农村人口,高储蓄率和技术升级空间让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可能。
      
      我想这本书确实在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层面解释了中国的奇迹。正如张五常所说的那样,解释等于预测,这本书的理论工具也提供了我们强大的预测能力。
      我想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可能需要把目光从经济领域移开,转而观察研究政治领域了。中国的经济复兴在现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成为必然,但是中国是否在政治改革上真正走出一条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路还未为可知。
      科学家回答为什么,工程师回答怎么办,伦理学回答好不好
      我想有朝一日,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发展减速,执政的有效性再也无法代替执政的合法性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工程师治国的体制是否要转型为律师治国的体制了。
      能否建立起一个新的、能和国情良性互动的政治体制还不是一个现在能够回答的问题,不过我想说不定看这个评论的你会有很好的主意。
  •   解释的角度比较积极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