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斌 页数:242
前言
十多年来.人学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的一门显学。这固然是同少数人学热心研究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当代中国人学的发展是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相同步的。本书研究的课题——对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既不是在书斋中冥想出来的,也不是靠逻辑演绎出来的,而是由中国改革的伟大实践提出的。中国改革的实践和理沦也为回答这一课题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成就辉煌,举世公认。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看待、评价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改革进行到第十八个年头。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学者尖锐地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为导向的,其最终结果是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而是运用了“经济人假设”论证的结果。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研究的课题——对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既不是在书斋中冥想出来的,也不是靠逻辑演绎出来的,而是由中国改革的伟大实践提出的。中国改革的实践和理沦也为回答这一课题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
徐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师从许全兴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入学、制度哲学。
书籍目录
导论一、当代中国改革与人学理论的历史与现实二、“改革与人”的问题研究现状与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三、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四、人学应关注的当代中国改革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社会制序与^性发展要求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一、人性的科学阐释(一)人性的内涵(二)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三)对抽象的人性自私现的批判二、人学视野中的制度(一)制度的本质(二)制度的功能及其局限三、社会变革与人性论关系的典型考察(一)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与人性论(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人性论(三)无产阶级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四)历史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视角评析前苏联改革(五)历史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视角检视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四、社会制度与人性发展关系的理论剖析(一)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二)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社会制度与人性发展要求的矛盾(三)当代中国改革的内在依据——当下的人性发展要求第二章 人的需要和利益追求是改革的内在动因一、人性的基础:人的需要(一)人的需要的理论分析(二)人的需要、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二、人的需要是当代中国改革的深层始因(一)改革的动力在于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二)改革发生的直接动因是旧体制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三)改革是促进入的需要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三、人的需要的满足与改革深化的辩证法(一)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四、利益是社会改革的直接驱动力(一)利益的理论分析(二)利益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第三章 改革的主体是人一、当前社会的利益结构变动是推进改革的出发点(一)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析(二)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对当代改革的不同作用二、人是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构建者(一)改革模式构建的主体性尺度(二)改革模式构建的客体性尺度三、人是当代中国改革实践的运作者(一)在改革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表现和确证(二)在改革实践中人本身得到塑造和发展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一)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二)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第四章 改革的价值目标与评价标准一、改革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改革的出发点是解放人、发展人(二)主体性的确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点(三)当代中国改革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构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平台(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二)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人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四)彻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为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五)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三、评价改革的标准(一)生产力标准(二)人的发展的标准(三)改革的现实性标准(四)三个标准的总体一致性第五章 改革对人的发展的双面效应一、改革的积极效应(一)促进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有利于确立人们的主体地位(三)有利于树立现代价值观(四)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能力(五)有利于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二、从人的发展透视当代中国改革的代价(一)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二)拜金主义(三)个人发展作出某种牺牲(四)贫富分化严重(五)腐败现象严重(六)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改革的代价(一)改革的代价不可避免(二)努力减少改革的代价……
章节摘录
在产品的分配形式上,改革以前,我们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实际上主要按劳动时间而不是按劳动成果分配产品,每个人的身份和劳动时间决定了他收入的多少。一般来说,全民所有制职工比集体所有制职工收入高,集体所有制职工比农民收入高,劳动时间长的比劳动时间短的收入高,而每个人的收入与个人的能力大小、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没有多少关系。这种分配方式的弊端是:(1)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由于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不考虑每个人对产品生产的贡献,它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促进他们各种才能的发挥,也就不能快速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不符合公正的原则。这种分配方式看起来似乎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收入都差不多。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它只是立足于产品的结果分配产品,而没有考虑产品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不同因素对产品生产的不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人的发展。 1.所有制形式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多种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公有制也采取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它们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形成平等竞争的所有制结构的新局面。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在国有企业中,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他的非公有制经济中,企业本身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直接享受生产的成果、承担生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有利于它的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