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爱国人物故事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孟庆宇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孟庆宇  

前言

总序    胡维革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的祖国的一种神圣感情,是人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感召和激励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漫长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统一、进步和繁荣而英勇奋斗。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到统一全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秉笔直书著《史记》的司马迁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从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到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到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从威震敌胆的抗联将军杨靖宇到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从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到万婴之母林巧稚,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到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由于热爱祖国的人们前仆后继地奋斗,国家和民族才得以生存,历经一次次历史危机关头而能转危为安,走向兴盛和富强,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儿女历经忧患、跨越沧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并有力地凝聚着五洲四海的中国人。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自主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我们要争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新时期的爱国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都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强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民族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信心。要树立“祖国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却个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关系到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一代代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培养。培养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爱国主义的英雄人物和典范事迹学习。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人们向英雄和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对于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可提供一些生动的教材。祝愿此书出版发行成功,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于2011年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

内容概要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讲述了:《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书籍目录

少年立志 投身革命长城抗战 首战古北口同仇敌忾 抵御倭寇转战华北 誓死报国驰聘中原 血战台儿庄武汉会战 予敌重创铁血豪情 激战昆仑关挥师入缅 扬威异域固守东瓜 赢得赞誉上峰误判 疲于奔命身先士卒 克复棠吉朗科捐躯 马革裹尸壮烈殉国 永垂青史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他担任连值星排长时,对于学生十分关心,晚上出来查岗、查哨,发现这些年轻的学生身着单衣,在寒风中打冷颤,他心疼地摸着他们冰冷的手,问这些站岗的学生冷不冷,学生回答有点冷,戴安澜没说什么就转过身走了,不一会,拿了夜哨兵应穿的棉衣返回来,要每一个哨兵都穿上,并责备带班的见习排长,要求夜哨兵每天都要穿棉衣,并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入伍生年纪轻,有的奶气尚未脱掉,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冻坏了,我们当排长的有责任。”一席话使得学生们十分感动,与他更亲近了。他对学生们说:“要做革命军人,就要做出一番革命事业,大丈夫要立功于沙场;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要有坚强的斗志,否则就不能战胜敌人;青年人唯一的出路是奋斗、奋斗、再奋斗!”1928年戴安澜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连长。1929年,调任中央军校少校区队长。1930年,任教导第2师迫击炮连连长,参加陇海路战役,在兰封附近奋勇当先,右臂负伤,因功晋任营长,继又擢升中校团副;1931年,调任第4师补充团长;1932年冬,调任第17军25师145团团长;1933年所辖部队经过长城抗战之后,移驻北平。

编辑推荐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是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