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史丹利·爱若诺威兹,彼得·布拉提斯 页数:275 译者:李中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家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学说,被西方的学者们错误地批判了,为恢复这个理论的价值,本书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并围绕着三大主题: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知识,评估当前各种政治现象和理论潮流与国家理论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找出制约国家理论发展的瓶颈问题。所有这三个主题都是围绕着拉尔夫·米利班德和尼克斯·普兰查斯的研究成果进行展开的,并回答了全球化与地区化条件下国家理?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史丹利·爱若诺威兹 (美国)彼得·布拉提斯 译者:李中 丛书主编:何怀宏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篇 回顾米利班德与普兰查斯
第一章 米利班德与普兰查斯之争:一部思想史
第二章 国家与当代政治理论:从马克思身上学到的知识
第三章 普兰查斯的回归
第二篇 米利班德与普兰查斯在当代的相关性
第四章 国家理论的窘境
第五章 无国家理论:普兰查斯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第六章 反抗、压抑、出离的时代:国家高层如何让世界和普通人变得更人性化
第七章 福利制国家正在越行越远?阶级、国家与资本主义
第八章 全?化与民族国家
第九章 相对自治与正在变革的形式
第三篇 超越米利班德与普兰查斯
第十章 没有思想的国家:作为社会因素的观念、意识形态和国家
第十一章 全球化更替: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编者、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首先,在政治权力从行政的、立法的方向向司法的、集中的方向进行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最特别的一个方面就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是由立法委投票选举而是由最高法院直接裁定。这种反多数民主(countermajoritarian)的趋势已经变成美国的标准程式,而且还出口到许多西欧国家,最著名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此外,大多数的中欧和东欧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新民主”。它指明了民主法制去政治化和中立化的新结构趋势,同时也剥夺了政治对人权的影响。这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是美最高法院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00年总统选举时做出的结论,它已经成为自由社会中政治形态的理想模式(罗尔斯Rawlsl993,213-40)。此外,随着司法方面政治权力的逐步下放。法院等权力组织的权力激增,具有高于立法权之上的司法权,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最终权的政治权力究竟会花落谁家。相反。先前曾经提过的三种附属权力的形式却变得晦暗不明,难以把它们立刻定位在固定的特殊机构上。这种权力波动可以消除不同权力集团间的矛盾而结成联盟,所以它们也是最大的受益人。其次,从历史上看,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法制的复活与复兴。一切都以法律至上。反对者把普兰查斯的观点称为“法律的沦丧” (普兰查斯1978,219)。不消说,这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理性思潮坚称普兰查斯的作法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对法制精神的背叛”。
编辑推荐
《逝去的范式:反思国家理论》:人文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