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天纬 编  页数:566  字数:600000  

前言

  这是一部历史故事版的“小故事大道理”,是一部会讲故事的历史书,也是一部解读历史的故事书。它以日历的形式,以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讲述了一年中每一个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故事,包括名人轶事、节日典故、知名战役等。  为了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把历史的知识性和故事性融合在一起,在编纂的过程中,我们试图从题材、内容、形式上做出创新,真正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编出一本最适合大多数读者阅读的好书。  在题材上,特别选取了近些年来发生的能写入历史的重大事件,突出了时效性,堪称“历史上的今天”的最新版本,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引发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内容上,情节丰富,趣味横生。有惊心动魄的战争细节,有悲壮感人的英雄故事;讲述名人志士的经典佳话,追溯文化遗产的背后渊源。每一个小故事都人性化地诠释着历史,揭示着生命的内涵,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在形式上,新颖独特的日历体使本书拥有了清晰的条理,阅读的过程中便不知不觉地把历史事件记在了脑子里。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既消磨了闲暇时光,又增长了历史知识。  历史以她最广博的胸襟承载着世上每一幕悲剧、喜剧,甚至是闹剧。每一个今天的历史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把其中少许经典编录成书,虽有小小遗憾,但如果能激发读者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读者对现实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为读者的生活增添一点儿阅读的乐趣,我们便甚感欣慰了。  泱泱长河,奔腾不息;璀璨夜空,群星闪耀。翻阅日历,翻阅经典,谁说历史中只有单调的人名和数不清的年代?  读着前人的那些事,就像是听一位老人在讲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啊……”难道你不想听听那些神秘又有趣的故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的确,在历史的舞台上,群雄迭起,才子争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从来没有停演过。正是因为如此,历史才有她独特的魅力。大海之美在于它的波澜壮阔、博大精深,而历史就是时间汇聚成的大海。  雪莱说:“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的确,在历史的相册中,战争带给人们的疮痍还在,它们发人深省;收获科技硕果带给人们的笑容还在,它们激人奋进。阅读历史就是阅读人类自身,回顾历史就是对过去的反省,对现在的深思,对未来的展望。翻开日历的第一页,人类的记忆之门由此打开,我们便开始了一场找寻自我的思想之旅……

内容概要

  本书是《历史上的今天》的全新版本,以每日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特别收录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出故事性,人性化地诠释历史,揭示生命韵内涵。这是一部用小故事记录大智慧的思想万年历,是一部会讲故事的历史书,一部解读历史的故事书。

书籍目录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章节摘录

  1912年1月1日,革命先驱孙中山正式宣告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一个农民家庭。1903年,他在日本开办革命军事学校,革命誓言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辛亥革命做思想准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身在国外的孙中山从报纸上得知胜利的消息后,随即绕道英、法等国,争取国际社会的外交支援。12月25日,孙中山回国,各省代表在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  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临时政府对外要洗雪清朝反动政府的‘辱国之举措”。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涉及经济、外交、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政治方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公民有人身、选举、参政、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通信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利,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令。外交方面表明”与世界各邦敦平等之睦谊”,加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废除一系列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在文化教育方面,废止小学读经,提倡新型教育,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但没多久,封建军阀袁世凯就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被迫辞职。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昙花一现,没能担负起拯救中国危亡的重任。  但中华民国为后来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正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摸索,大胆尝试,我们的国家才能推翻压迫,建立新中国。 《资治通鉴》于1085年1月1日正式编撰完成。书中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史实。  司马光,北宋人。他早在幼年时就非常喜欢读史书,特别是《左氏春秋》。中了进士以后,司马光读的史书就更多了。他想:历史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对于帝王尤其重要。要是有一部系统完整的通史供人阅读,那该多好啊!  在司马光47岁那年,宋英宗让他编写一本记述历代君王事迹的书。  皇帝的诏命正合司马光的心意,于是他立即着手,第二年就写成了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取名《通志》,呈送英宗。  英宗看了以后非常满意,命他继续编写下去。司马光高兴极了,更加努力地编书。不久,英宗病死了,神宗即位。  神宗对历史也很感兴趣,司马光就将《通志》呈送神宗。神宗翻阅以后,高兴地说:‘呲书记载了历朝兴衰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可供人对照和借鉴。不如将它改名为《资治通鉴》吧!”  为了编写这部巨著,司马光和他的助手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除采用正史外,他们还参考了各种私家编写的史书322种。每一段历史都先由助手编出书目,排列资料,然后再细细考证,写出详细的编年史作为草稿,最后由司马光定稿。   完成的初稿,据说堆满了两间屋子。为了尽快完成著作,司马光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怕自己睡过头,特地用一段圆木当枕头,只要稍稍一翻身,圆木就会掉在地上,人也就醒了。司马光还给这段木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司马光从1065年到1085年,历时近20年才写成这部巨著。完成《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已是60多岁的老人,头发掉了,牙齿落了,身体十分虚弱。  司马光终其一生费尽心力完成的《资治通鉴》是著名的编年史著作,它系统、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P4-5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翻阅日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