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正聿 页数:690 字数:57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问题。本书以“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和提升理论境界”为出发点,在对哲学的层层深入的追问中,使人们形成强烈的“爱智之忱”和进入真切的哲学思考。这部具有创新性质的《哲学通论》,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面向21世纪的哲学教材,还是一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人文教材。本书最为看重的有三个东西,一是思想,二是逻辑,三是语言。所谓“思想”,就是要有独立的创见,这就需要“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逻辑”,就是要有严谨的论证,这就需要“在讲理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语言”,就是要有优美的表达,这就需要“在叙述上跟自己过不去”。
书籍目录
哲学通论(上) 导言 进入哲学思考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八、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 九、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一、反思的维度 二、反思的思维 三、反思的对象 四、反思的方式 五、反思的特性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一、反思的层次 …… 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通论(下)
章节摘录
在把现代西方哲学称作“语言转向”的同时,人们常常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作“实践转向”,并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和解释全部的哲学问题。我们把这种哲学观称作“实践论说”。 在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中,都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简单化地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归结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并同样简单化地以“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以及“思维能否认识世界”这样两个问题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内涵。其结果,就忽视甚至是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特别直接地是忽视甚至是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既不是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所理解的“无人性的理性”与其“逻辑规定”的关系,也不是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抽象的个人”与其“感性的直观”的关系,而是“现实的人”以“感性的活动”为基础的与“现实的世界”的关系。 “现实的人”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感性的活动”就是人的社会实践,“现实的世界”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历史地发展着的关系。在被恩格斯称作“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正是以实践论的哲学立场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从而也以实践论的哲学立场批判了旧哲学的哲学观。 为了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的哲学观,我们有必要在这里体会一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有关论述。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这段简洁精辟的文字中,马克思既尖锐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的“主要缺点”,又深刻地揭露了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的本质。而这二者的共同之处,则在于它们都不懂得“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都不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正是从实践论出发,马克思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所争论的根本问题是“思想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由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总是离开实践来争论这些问题,所以只能是“经院哲学”式的抽象的、繁琐的、无结果的争论。因此,马克思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