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华图教育 页数:74 字数:237000
前言
公务员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竞争之激烈、录取之严格可想而知。如何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呢?当然首先是各科均不能偏废。然而很多考生之所以与公职梦想失之交臂,就在于申论一科偏弱,以致影响了整体成绩。这是很可惜的。 为了帮助备考辽宁公考的广大考生打好申论基础,提高申论能力,华图教育精心汇编了这本辽宁省《申论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为申论偏弱的考生雪中送炭,使申论一般的考生出类拔萃,让申论不错的考生锦上添花。 真题是公务员考试庞杂的备考资料里一面不倒的旗帜。任何预测试卷、模拟试卷都是从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脱胎而来,或者完全复制真题的命题模式,或者根据历年真题的走向趋势有所变化、与时俱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各种预测试卷、模拟试卷纷纷研究、模仿的对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题才是硬道理。 华图教育的申论命题专家从来就重视申论真题的研究、探讨,所编著的预测试卷、模拟试卷坚持从真题出发,但并不拘泥于某一年的真题;而是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刻把握,根据其趋势、走向编著出有所变化、与时俱进的练习试卷。反过来,无数次地揣摩真题、反复地研究真题,综合考察历年真题的变化规律,包括命题的走向,材料主题的选择,材料内容的搭配、排列,题量的增减,题型的设置,等等,可以说,我们的专家几乎已经吃透了真题,对历年真题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专家们编著了此书,精心搜罗、选取了辽宁省历年真题,字斟句酌地编写了题后的参考答案,相信能给考生以启发;同时,试卷还附录了近两年各省、市(区)最新的真题,以供考生参考和练习之用。 为了能使考生更好地利用本书,使本书物尽其用,也使考生学有所得,下面我们提供一些本书的使用技巧,以供考生参考: (一)全真模拟,严格要求。所谓“全真模拟”,一方面,我们的真题试卷,不仅给定材料“真”,连“注意事项”都求“真”,为的就是力求给大家营造临场考试的氛围。考生第一次做试卷时,不仅要严格按照“申论要求”作答,而且还要严格按照申论考试所要求的作答时间、书写位置、文具的使用等进行作答,以提高自身的临场心理素质,增强申论作答的稳定性,以免考试中因为其他干扰因素而失利。 (二)温故知新,善于总结。真题是难得的练习资料,不能做完一遍就丢在角落里,而是要做熟翻烂。这种复习方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能提高考生的申论应试能力。申论是一种能力考试,备考时最重要的是提高申论能力,而不是比别人多做几套题。 希望我们的这份薄礼能给广大考生带来福音,让你的公职梦想,从这里起飞。限于时间和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来电、来函,予以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权威的解析——资深名师诠释评卷评分之道
清晰的解析——用通俗的语言教你看透真题
详尽的解析——用立体的讲解教你复制思维
书籍目录
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9月)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月)
200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4月24日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类)
参考答案
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9月)
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4月)
200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省级以上)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市地以下)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B类)
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4月24日多省、市(区)联考《申论》试卷(B类)
章节摘录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资料 1.当今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问题。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权益保护、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等问题。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全新的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制度是要靠执行来落实的。制度名声再响、力度再大,执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常态、真抓实干,就会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2011年有两部新修订的法规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虽然两部法规与所有民众关系都十分密切,但两部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引发的关注度却是“一热一冷”。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在过去,由于法律法规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不够,再加上一些酒后驾车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视交通法规于不顾等原因,导致酒后驾车屡禁不止。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由于“酒后驾驶”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案件屡屡危害公共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2009年6月30日,张明宝在南京江宁区醉酒驾车,沿途撞倒9名路人,撞坏6辆轿车,酿成5死4重伤的惨剧,死者中还有一名孕妇。经检测,肇事司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高达每百毫升381毫克。同年8月5日晚,黑龙江鸡西市的张喜军酒后驾驶路虎越野车冲进夜市人群,连撞20多人,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这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后,2011年5月1日凌晨,北京、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哈尔滨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不但被吊销驾驶证,而且被以“危险驾驶罪”起诉,受到刑事处罚。“醉驾人刑”这一新名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在北京被查获的内蒙古司机李俊杰、哈尔滨的司机于洪浩等全国各地因“醉驾入刑”的“第一人”被诸多媒体曝光。“醉驾入刑”提高了司机的违法成本,对涉酒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对危险驾驶人员起到了很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同时,电视、广播、报刊等社会力量广泛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办专项整治宣传节目,引导文明的饮酒文化,并对典型个案进行曝光。再加上公安交警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执法力度和刚度极强,效果才如此显著。“醉驾入刑”已经成为约束酒后驾驶的“撒手锏”,所以很多人不敢去触犯酒驾的“高压线”。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